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74)

回本書目錄

一、醫方 (74)

1. 5.鎮肝熄風湯

《內經》調經論曰:「血之與氣,並走於上,此為大厥,厥則暴死。氣反則生,氣不反則死。」蓋血不自升,必隨氣而上升,上升之極,必至腦中充血。至所謂氣反則生,氣不反則死者,蓋氣反而下行,血即隨之下行,故其人可生。若其氣上行不反,血必隨之充而益充,不至血管破裂不止,猶能望其復甦乎。讀此節經文,內中風之理明,腦充血之理亦明矣。

《內經》生氣通天論曰:「陽氣者大怒則形絕,血宛(即郁字)於上,使人薄厥。」觀此節經文,不待詮解,即知其為肝風內動,以致腦充血也。其曰薄厥者,言其腦中所宛之血,激薄其腦部,以至於昏厥也。細思三節經文,不但知內中風即西醫所謂腦充血,且更可悟得此證治法,於經文之中,不難自擬對證之方,而用之必效也。

特是證名內中風,所以別外受之風也。乃自唐、宋以來,不論風之外受、內生,渾名曰中風。夫外受之風為真中風,內生之風為類中風,其病因懸殊,治法自難從同。若辨證不清,本系內中風,而亦以祛風之藥發表之,其臟腑之血,必益隨發表之藥上升,則腦中充血必益甚,或至於血管破裂,不可救藥。此關未透,誠唐、宋醫學家一大障礙也。

迨至宋末劉河間出,悟得風非皆由外中,遂創為五志過極動火而猝中之論,此誠由《內經》「諸風掉眩皆屬於肝」句悟出。蓋肝屬木,中藏相火,木盛火熾,即能生風也。大法,以白虎湯、三黃湯沃之,所以治實火也。以逍遙散疏之,所以治鬱火也(逍遙散中柴胡能引血上行最為忌用,是以鎮肝熄風湯中止用茵陳、生麥芽諸藥疏肝)。以通聖散(方中防風亦不宜用)、涼膈散雙解之,所以治表裡之邪火也。

以六味湯滋之,所以壯水之主,以制陽光也。以八味丸引之,所謂從治之法,引火歸源也(雖曰引火歸源,而桂、附終不宜用)。細審河間所用之方,雖不能絲絲入扣,然勝於但知治中風不知分內外者遠矣。且其謂有實熱者,宜治以白虎湯,尤為精確之論。愚治此證多次,其昏僕之後,能自甦醒者多,不能甦醒者少。

其於甦醒之後,三四日間,現白虎湯證者,恆十居六七。因知此證,多先有中風基礎,伏藏於內,後因外感而激發,是以從前醫家,統名為中風。不知內風之動,雖由於外感之激發,然非激發於外感之風,實激發於外感之因風生熱,內外兩熱相併,遂致內風暴動。此時但宜治外感之熱,不可再散外感之風,此所以河間獨借用白虎湯,以瀉外感之實熱,而於麻桂諸藥概無所用。蓋發表之藥,皆能助血上行,是以不用,此誠河間之特識也。

吾友張山雷(江蘇嘉定人),著有《中風斠詮》一書,發明內中風之證,甚為精詳。書中亦獨有取於河間,可與拙論參觀矣。

白話文:

《內經》調經論說:「血液和氣,一同往上衝,這就叫做大厥,發生大厥就會突然死亡。如果氣可以反轉向下,人就能活;如果氣不能反轉向下,人就會死。」意思是說,血不會自己往上走,一定是隨著氣一起上升。上升到極點,一定會造成腦部充血。說到「氣反則生,氣不反則死」,是指如果氣可以反轉向下走,血液也會跟著向下流,這樣人就能活下來。如果氣只往上衝不反轉,血液就會跟著一直向上衝,越來越多,最後導致血管破裂,這樣還有可能復原嗎?讀這段經文,就能明白內中風的道理,也明白腦充血的原因了。

《內經》生氣通天論說:「陽氣如果因為大怒而耗竭,血液就會鬱積在上方,使人發生薄厥。」看這段經文,不用特別解釋,也知道這是因為肝風在體內攪動,導致腦部充血。這裡說的薄厥,是指腦部鬱積的血液,衝擊腦部,以至於昏厥。仔細思考這三段經文,不僅能知道內中風就是西醫所說的腦充血,也能領悟到這種病症的治療方法,在經文中,不難自己擬出對症的藥方,而且用起來一定有效。

特別說明,這個病叫做內中風,是為了區別於外來的風邪。從唐朝、宋朝以來,不論風邪是從外來還是體內產生,都統稱為中風。外來的風邪才是真正的中風,而體內產生的風邪屬於類中風,它們的病因差異很大,治療方法自然也不同。如果辨證不清,本來是內中風,卻也用祛風的藥物來發散,這樣臟腑的血液一定會跟著發散的藥物向上衝,導致腦部充血更加嚴重,甚至會造成血管破裂,無法救治。這個關鍵沒搞清楚,實在是唐、宋醫學家的一大障礙。

直到宋朝末年,劉河間出現,他領悟到風邪不一定都是從外而來,於是創立了五志過度而動火導致猝中(突然發病)的理論,這確實是從《內經》中「各種眩暈都與肝有關」這句話領悟出來的。肝臟屬木,內藏相火,如果木氣過盛,火氣就會旺盛,進而產生風邪。通常會用白虎湯、三黃湯來清瀉實火,用逍遙散來疏解鬱火(逍遙散中的柴胡會引血上行,最為忌用,所以鎮肝熄風湯只用茵陳、生麥芽等藥物來疏肝)。用通聖散(方中的防風也不宜用)、涼膈散來表裡雙解,治療表裡都有的邪火。

用六味湯來滋養腎陰,加強制約陽氣的力量。用八味丸來引火歸源(雖然說引火歸源,但是桂枝、附子等溫熱的藥物終究不宜使用)。仔細審視劉河間所用的方子,雖然不能說完全對症,但比起只知道治療中風卻不知道區分內外的人,已經好太多了。而且他認為有實熱的人,應該用白虎湯來治療,這個觀點尤其精確。我治療這個病症多次,其中昏倒後能自己甦醒的人很多,不能甦醒的人很少。

在甦醒之後的三四天,出現白虎湯證狀的人,經常佔了六七成。因此知道這個病症,大多是先前就有內中風的基礎,潛藏在體內,後來因為外感而激發,所以從前的醫生,都統稱為中風。不知道內風的發動,雖然是因為外感的激發,但不是被外來的風邪所激發,而是被外感引起的發熱所激發。內外兩種熱邪同時出現,才會導致內風突然發作。這時候應該治療外感引起的熱邪,不能再用藥物來發散外感引起的風邪,這也是劉河間獨獨使用白虎湯,來清瀉外感的實熱,而不用麻黃、桂枝等藥物的原因。因為發散的藥物,都會幫助血液向上衝,所以不用,這確實是劉河間的獨到見解。

我的朋友張山雷(江蘇嘉定人),著有《中風斠詮》一書,對內中風的病症做了非常詳細精闢的闡述。書中也特別推崇劉河間的觀點,可以和我的論述互相參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