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3)
二、藥物 (3)
1. 3.西洋參解
西洋參:味甘微苦,性涼。能補助氣分,兼能補益血分,為其性涼而補,凡欲用人參而不受人參之溫補者,皆可以此代之。惟白虎加人參湯中之人參,仍宜用黨參而不可代以西洋參,以其不若黨參具有升發之力,能助石膏逐邪外出也。且《神農本草經》謂人參味甘,未嘗言苦,適與黨參之味相符,是以古之人參,即今之黨參,若西洋參與高麗參,其味皆甘而兼苦,故用於古方不宜也。
白話文:
西洋參:味道甘甜略帶苦味,性質涼。能補充元氣,又能補益血液,因為它性涼又能補,凡是需要用人參但受不了人參溫補性質的人,都可以用西洋參代替。不過,在白虎湯加人參湯中的人參,還是應該用黨參,不能用西洋參代替,因為西洋參沒有像黨參那樣具有升發的力量,不能幫助石膏將邪氣排出體外。而且《神農本草經》中說人參味甘,並沒有提到苦味,正好與黨參的味道相符,因此古代的人參,就是現在的黨參。至於西洋參和高麗參,它們的味道都既甘又兼苦,所以用在古方中是不合適的。
西洋參產於法蘭西國,外帶粗皮則色黃,去粗皮則色白,無論或黃或白,以多有橫紋者為真。愚用此參,皆用黃皮多橫紋者,因偽造者能造白皮西洋參,不能造黃皮西洋參也。
白話文:
西洋參來自法國,帶著厚皮時顏色是黃色的,去掉厚皮後顏色是白色的,無論是黃皮還是白皮,以有很多橫向紋路的為真品。我使用這種參,都用黃皮且很多橫紋的,因為偽造者可以製作白皮西洋參,但不能製作黃皮西洋參。
2. 4.黃耆解
黃耆:性溫,味微甘。能補氣,兼能升氣,善治胸中大氣(即宗氣,為肺葉闟闢之原動力)下陷。《神農本草經》謂主大風者,以其與發表藥同用,能祛外風,與養陰清熱藥同用,更能熄內風也。謂主癰疽、久敗瘡者,以其補益之力能生肌肉,其潰膿自排出也。表虛自汗者,可用之以固外表氣虛。
白話文:
黃耆:性質溫和,味道微甘。具有補氣作用,還能提升氣的運行,擅長治療胸部氣血不足導致的氣血下陷。
《神農本草經》中記載,黃耆可以治療風疾,這是因為它與發汗藥物共同使用時,可以祛除外感風邪;與養陰清熱藥物共同使用時,還可以熄滅內熱引發的風症。
黃耆可以治療癰疽和久不癒合的傷口,是因為它的補益作用可以生長肌肉,讓化膿自己排出。
表氣虛弱,導致自汗的人,可以用黃耆來固表斂汗。
小便不利而腫脹者,可用之以利小便。婦女氣虛下陷而崩帶者,可用之以固崩帶。為其補氣之功最優,故推為補藥之長,而名之曰耆也。
白話文:
當小便不順暢而身體浮腫時,可用它來利尿。女性氣虛導致子宮脫垂而崩漏時,可用它來固攝子宮。由於它補氣效果非常出色,所以被奉為最好的補藥,因此取名為「耆」。
【附案】,滄州董氏女,年二十餘。胸脅滿悶,心中怔忡,動則自汗,其脈沉遲微弱,右部尤甚,為其脈遲,疑是心肺陽虛,詢之不覺寒涼,知其為胸中大氣下陷也。其家適有預購黃耆一包,俾用一兩煎湯服之。其族兄××在座,其人頗知醫學,疑藥不對證。愚曰:「勿多疑,倘有差錯,余職其咎。」服後,果諸病皆愈。其族兄疑而問曰:「《神農本草經》黃耆原主大風,有透表之力,生用則透表之力益大,與自汗證不宜,其性升而能補,有膨脹之力,與滿悶證不宜,今單用生黃耆兩許,而兩證皆愈,並心中怔忡亦愈,其義何居?」答曰:「黃耆誠有透表之力,氣虛不能逐邪外出者,用於發表藥中,即能得汗,若其陽強陰虛者,誤用之則大汗如雨不可遏抑。惟胸中大氣下陷,致外衛之氣無所統攝而自汗者,投以黃耆則其效如神。至於證兼滿悶而亦用之者,確知其為大氣下陷,呼吸不利而作悶,非氣鬱而作悶也。至於心與肺同懸胸中,皆大氣之所包舉,大氣升則心有所依,故怔忡自止也。」繼加桔梗二錢,知母三錢,又服兩劑以善其後。
白話文:
追加說明: 滄州的董氏女子,年紀二十多歲。胸脅脹悶,心中驚慌不安,稍微活動就會自汗,她的脈象沉緩而微弱,右邊脈象尤其明顯。因為她的脈象遲緩,懷疑是心肺陽氣虛弱,詢問她後,她並不覺得寒冷,知道她是胸中的大氣下陷造成的。
剛好她家預購了一包黃耆,就煎了一兩黃耆給她服用。她的表兄也在座,他略懂醫術,對藥不對證感到疑惑。我說:「不要多疑,如果出錯,我負責。」服藥後,果然各種症狀都痊癒了。
她的表兄疑惑地問:「《神農本草經》記載黃耆主治大風,有發汗的作用,生用發汗作用更大,不太適合自汗症。它的性味補益上升,有膨脹作用,也不適合脹悶症。現在只用生黃耆兩錢,竟然兩個症狀都治好了,連心中的驚慌不安也好了,這是什麼道理?」我回答說:「黃耆確實有發汗作用,對於氣虛不能排出邪氣在外的情形,加入發汗藥中,就能出汗。但如果陽強陰虛的人誤用,就會大汗淋漓,無法控制。只有胸中大氣下陷,導致外衛之氣無法統攝而自汗的人,服用黃耆就會有神效。
至於兼有脹悶症也使用黃耆,我是確信她是大氣下陷,呼吸不順暢而造成脹悶,而不是氣鬱導致的脹悶。心與肺都懸掛在胸中,都是大氣包圍包容的,大氣上升,心就有所依據,所以驚慌不安的症狀就會停止。」接著再加桔梗二錢、知母三錢,再服用了兩劑以鞏固療效。
一婦人產後四五日,大汗淋漓,數日不止,形勢危急,氣息奄奄,其脈微弱欲無,問其短氣乎?心中怔忡且發熱乎?病人不能言而頷之。知其大氣下陷,不能吸攝衛氣,而產後陰分暴虛,又不能維繫陽分,故其汗若斯之脫出也。遂用生黃耆六錢,玄參一兩,淨萸肉、生杭芍各五錢,桔梗二錢,一劑汗減,至三劑諸病皆愈。從前五六日未大便,至此大便亦通下。
白話文:
一位剛生產的婦女,產後四五天出現大汗淋漓的症狀,持續了好幾天都沒有好轉,情況危急,呼吸微弱,奄奄一息。詢問她是否氣短或心悸發熱時,病人無法言語,只能點頭。
根據這些症狀,診斷為生產後導致大氣下陷,無法吸納衛氣,加上產後陰氣虛弱,無法維持陽氣,所以汗液才會如此大量流失。
於是使用生黃耆六錢、玄參一兩、淨萸肉五錢、生杭芍五錢、桔梗二錢組成藥方。經過一劑藥後,汗液就減少了,服到三劑藥後,所有的症狀都痊癒了。之前五六天沒有排便的狀況,到這個時候也改善了。
邑王氏女,年二十餘,心中寒涼,飲食減少,延醫服藥,年餘無效,且益羸瘦。後愚診視,其左脈微弱不起,斷為肝虛證。其父知醫,疑而問曰:「向延醫診治,皆言脾胃虛弱,相火衰損,故所用之方皆健脾養胃,補助相火,曾未有言及肝虛者,先生獨言肝虛,但因左脈之微弱乎?抑別有所見而云然乎?」答曰:「肝臟之位置雖居於右,而其氣化實先行於左,試問病人,其左半身必覺有不及右半身處,是其明徵也。」詢之,果覺坐時左半身下墜,臥時不敢向左側,其父方信愚言,求為疏方。
白話文:
有一位王姓邑主的女兒,二十多歲,覺得心中寒冷,食慾不佳,找了許多醫生服藥,一年多都沒有效果,而且越來越消瘦。後來我診治,發現她的左手脈搏微弱難以察覺,診斷為肝虛。她的父親懂醫術,心存疑慮問道:「之前找的醫生都說是脾胃虛弱,相火受損,所以開的藥方都是補脾養胃,扶助相火,沒有人提到肝虛,先生您只憑左脈微弱就說是肝虛,還有其他依據嗎?」我回答道:「肝臟的位置雖然在右邊,但是它的氣化作用實際上先從左邊開始,你問問病人,她的左半身一定有不如右半身的地方,這就是明顯的證據。」詢問後,病人果然感到坐著的時候左半身下墜,睡覺時不敢朝左側躺,她的父親這才相信我的話,請求我開方調理。
遂用生黃耆八錢,柴胡、川芎各一錢,乾薑三錢,煎湯飲下,須臾左側即可安臥,又服數劑,諸病皆愈。惟素有帶證尚未除,又於原方加牡蠣數錢,服數劑帶證亦愈。其父復疑而問曰:「黃耆為補肺脾之藥,今先生用以補肝,竟能隨手奏效,其義何居?」答曰:「肝屬木而應春令,其氣溫而性喜條達,黃耆之性溫而上升,以之補肝原有同氣相求之妙用。
白話文:
於是使用了生黃耆八錢、柴胡、川芎各一錢、乾薑三錢,煎成湯服用。沒多久,左邊身體就感到舒適,可以安穩地睡覺了。再服用幾次後,所有的病症都痊癒了。只有之前的帶下病狀還沒有完全消除,於是在原來的方劑中添加了幾錢牡蠣,服用幾次後,帶下病狀也痊癒了。他的父親仍然有疑問,問道:「黃耆是補肺脾的藥,先生現在用它來補肝,竟然馬上有效果,這其中的道理是什麼?」我回答說:「肝屬木,和春天相應,它的性質溫和,喜歡順暢通達。黃耆的性質也溫和,能向上升發,用它來補肝,正是有同氣相求的妙用。」
愚自臨證以來,凡遇肝氣虛弱不能條達,用一切補肝之藥皆不效,重用黃耆為主,而少佐以理氣之品,服之覆杯即見效驗,彼謂肝虛無補法者,原非見道之言也。」
《神農本草經》謂黃耆主大風者,誠有其效(參閱「論肢體痿廢之原因及治法」中傅××妻治案)。
白話文:
我從開始看病起,只要遇到肝氣虛弱、氣血不暢的病人,用所有補肝的藥物都不見效,就改用黃耆為主藥,搭配少量理氣的藥,服用之後很快就見效了。那些說肝虛沒有辦法補治的人,根本就是沒有見過世面。
《神農本草經》謂黃耆主久敗瘡,亦有奇效。奉天張××,年三十餘。因受時氣之毒,醫者不善為之清解,轉引毒下行,自臍下皆腫,繼又潰爛,睪丸露出,少腹出孔五處,小便時五孔皆出尿。為疏方:生黃耆、花粉各一兩,乳香、沒藥、銀花、甘草各三錢,煎湯連服二十餘劑。潰爛之處,皆生肌排膿出外,結疤而愈,始終亦未用外敷生肌之藥。
黃耆之性,又善利小便。(參閱曲直湯下王姓治案)
白話文:
《神農本草經》記載,黃耆對於久治不癒的傷口有奇效。奉天人張××,30多歲。因為受到時令流行的疾病毒氣侵襲,醫生沒有好好幫他清解體內毒氣,導致毒氣向下蔓延,從肚臍下方開始腫脹,接著潰爛化膿,睪丸外露,小腹有5個破損處,小便時5個破損處都會流出尿液。為他開立的藥方如下:生黃耆、花粉各一兩,乳香、沒藥、銀花、甘草各三錢,煎湯連續服用20多劑。潰爛的部位都長出新肉,膿液排出體外,結痂後傷口癒合,過程中完全沒有使用外敷的生肌藥物。
黃耆不但能補氣,用之得當,又能滋陰。本村張媼年近五旬,身熱勞嗽,脈數至八至,先用六味地黃丸加減煎湯服不效,繼用左歸飲加減亦不效。躊躇再四忽有會悟,改用生黃耆六錢,知母八錢,煎湯服數劑,見輕,又加丹參、當歸各三錢,連服十劑全愈。蓋虛勞者多損腎,黃耆能大補肺氣以益腎水之上源,使氣旺自能生水,而知母又大能滋肺中津液,俾陰陽不至偏勝,而生水之功益普也。
白話文:
黃耆不僅可以補氣,如果使用得當,也能滋潤陰液。本村的張婆婆接近五十歲,身體發熱、咳嗽,脈搏數到每分鐘八到十次。之前試過服用加加減減後的六味地黃丸湯劑,接著再試用加加減減後的左歸飲,都沒有效果。經過一番思索,突然有所領悟,改用生黃耆六錢、知母八錢,煎湯服用幾劑後,症狀就減輕了。再加入丹參、當歸各三錢,連續服用十劑,終於完全康復。因為體虛勞損的人大多損傷了腎臟,黃耆能夠大幅補益肺氣,滋養腎水的源頭。肺氣旺盛自然就能產生水液,知母又能滋潤肺中的津液,讓陰陽不至於過於偏盛,滋潤肺氣的作用也就更加全面。
至數劑後,又加丹參、當歸者,因血痹虛勞,《金匱》合為一門,治虛勞者當防其血有痹而不行之處,故加丹參、當歸以流行之也。
白話文:
服用幾服藥後,又加入丹參、當歸,這是因為中醫認為血痹虛勞這兩種情況都屬於「血瘀」的範疇,所以根據《金匱要略》,治療虛勞時應考慮到血行不暢的問題,因此加入丹參、當歸來促進氣血運行。
黃耆之性,又善治肢體痿廢,然須細審其脈之強弱,其脈之甚弱而痿廢者,西人所謂腦貧血證也。蓋人之肢體運動雖腦髓神經司之,而其所以能司肢體運動者,實賴上注之血以涵養之。其脈弱者,胸中大氣虛損,不能助血上升以養其腦髓神經,遂致腦髓神經失其所司,《內經》所謂「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也。拙擬有加味補血湯、干頹湯,方中皆重用黃耆。
白話文:
黃耆的性質,可以治療四肢癱軟無力的症狀。但是需要仔細檢查脈象的強弱,脈象極度虛弱而導致癱軟無力的,就是西醫所說的「腦貧血癥」。因為人體的四肢運動雖然受到腦髓神經的支配,但是腦髓神經能支配四肢運動,其實是仰賴上面流注下來的血液,不斷涵養滋潤。脈象虛弱的人,表示胸中的元氣消耗殆盡,無法幫助血液向上流注,用來滋養腦髓神經,因此導致腦髓神經失去支配功能。《黃帝內經》提到:「上氣不足,腦部就會空虛。」我構思了一些加味補血湯和人參敗毒散的處方,方子中都大量使用了黃耆。
凡脈弱無力而痿廢者,多服皆能奏效。若其脈強有力而痿廢者,西人所謂腦充血證,又因上升之血過多,排擠其腦髓神經,俾失所司,《內經》所謂「血菀(同郁)於上,為薄厥」也。如此等證,初起最忌黃耆,誤用之即凶危立見。迨至用鎮墜收斂之品,若拙擬之鎮肝熄風湯、建瓴湯治之。
白話文:
一般來說,脈搏虛弱無力而導致肢體痿廢的患者,服用中藥都能見效。但若是脈搏強有力而出現肢體痿廢的患者,西醫稱為腦充血癥,是由於上升的血液過多,壓迫到腦髓神經,導致其功能受損。《內經》中稱此為「血菀於上,為薄厥」。對於這樣的病症,一開始最忌諱使用黃耆,誤用後會立刻出現兇險。等到需要使用鎮墜收斂類藥物時,可以考慮使用拙作的鎮肝熄風湯或建瓴湯。
其脈柔和而其痿廢仍不愈者,亦可少用黃耆助活血之品以通經絡,若服藥後,其脈又見有力,又必須仍輔以鎮墜之品,若拙擬之起痿湯,黃耆與赭石、䗪蟲諸藥並用也。
白話文:
當脈象柔和,但痿廢症狀仍未痊癒時,可以適量使用黃耆幫助活血化瘀,暢通經絡。如果服藥後脈象有力,又必須輔助使用鎮墜之物,如拙擬的起痿湯,便是結合黃耆、赭石、山甲蟲等藥材。
黃耆升補之力,尤善治流產、崩帶。西傅家莊王××妻,初次受妊,五月,滑下二次,受妊至六七月時,覺下墜見血。求為治療,急投以生黃耆、生地黃各二兩,白朮、淨萸肉、煅龍骨、煅牡蠣各一兩,煎湯一大碗頓服之,胎氣遂安,又將藥減半,再服一劑以善其後。至期舉一男,強壯無恙。
白話文:
黃耆具有補益元氣的功效,對於流產、崩漏等症狀特別有效。西傅家莊的王姓婦人,第一次懷孕時,在懷孕第五個月的時候出現兩次滑胎,而到了懷孕六、七個月時,又出現下墜出血的狀況。來求醫治療,我急用生黃耆、生地黃各二兩,白朮、淨萸肉、煅龍骨、煅牡蠣各一兩,煎成一大碗藥湯,讓她一次服用。服藥後,胎象就安定下來,再將藥量減半,服用了另一劑以鞏固療效。到預產期時,她順利產下一名男嬰,母子健康。
瀋陽朱××,黎明時來院扣門,言其妻因行經下血不止,精神昏憒,氣息若無。急往診視,六脈不全彷彿微動,急用生黃耆、野臺參、淨萸肉各一兩,煅龍骨、煅牡蠣各八錢,煎湯灌下,血止強半,精神見覆,過數點鐘將藥劑減半,又加生懷山藥一兩,煎服全愈。
白話文:
瀋陽的朱先生一大早來診所敲門,說他妻子因月經流量過大而昏迷,氣息微弱。我緊急前往查看,發現她脈搏微弱,馬上使用以下藥材:生黃耆、野臺參、淨萸肉各一兩,煅龍骨、煅牡蠣各八錢。煎成藥湯灌服後,血流止住了一半,精神也逐漸恢復。過了一會兒,我把藥量減半,並加入生懷山藥一兩,繼續煎服,最後完全康復。
邑劉氏婦,年二十餘,身體羸弱,心中常覺寒涼,下白帶甚劇,屢治不效,脈甚細弱,左部尤甚。投以生黃耆、生牡蠣各八錢,乾薑、白朮、當歸各四錢,甘草二錢,數劑全愈。蓋此證因肝氣太虛,肝中所寄之相火亦虛,因而氣化下陷,濕寒下注而為白帶。
白話文:
某個地方姓劉的婦女,二十幾歲,身體虛弱,心中常覺得寒冷,白帶很多,多次治療都沒有效果,脈搏非常細弱,尤其是左邊。使用生黃耆、生牡蠣各八錢,乾薑、白朮、當歸各四錢,甘草二錢,服用幾劑後完全康復。這是因為這個證狀是肝氣太虛,寄存在肝臟中的相火也虛,導致氣機下陷,濕寒下注而形成白帶。
故重用黃耆以補肝氣,乾薑以助相火,白朮扶土以勝濕,牡蠣收澀以固下,更加以當歸之溫滑,與黃耆並用,則氣血雙補,且不至有收澀太過之弊(在下者因而竭之),甘草之甘緩,與乾薑並用,則熱力綿長,又不至有過熱僭上之患,所以服之有捷效也。
白話文:
因此,我們大量使用黃耆來補充肝氣,乾薑來幫助相火,白朮扶助脾胃來勝過濕氣,牡蠣收斂固澀來穩固下焦,再加上當歸的溫和潤滑,與黃耆一起使用,就能同時補充氣血,而且不會有收斂過度(導致下焦虛竭)的問題。甘草的甘甜緩和,與乾薑一起使用,就能讓熱力持續發揮,又不會有過於燥熱上火的隱患,所以服用後會有顯著的效果。
按:,爐心有氫氣,人腹中亦有氫氣,黃者能引氫氣上達於肺,與吸入之氧氣相合而化水,又能鼓胃中津液上行,又能統攝下焦氣化,不使小便頻數,故能治消渴。玉液湯、滋膵飲,皆治消渴之方,原皆重用黃耆。
白話文:
重點說明:爐爐中心的火焰中含有氫氣,人體的腹部也含有氫氣。黃耆具有引導氫氣上升至肺部的作用,並與吸入的氧氣結合產生水。此外,黃耆還能促進胃中津液上升,以及統御下焦氣血化生,防止小便頻繁,因此可以治療消渴。玉液湯和滋膵飲這兩帖方劑都用於治療消渴,其共同特點是都大量使用黃耆。
黃耆入湯劑,生用即是熟用,不必先以蜜炙。若丸散劑中宜熟用者,蜜炙可也。若用治瘡瘍,雖作丸散,亦不宜炙用。王洪緒《外科證治全生集》曾詳言之。至於生用發汗、熟用止汗之說,尤為荒唐。蓋因氣分虛陷而出汗者,服之即可止汗,因陽強陰虛而出汗者,服之轉大汗汪洋。
白話文:
黃耆用在藥湯中,生用就是熟用,不需要先用蜂蜜炙烤。如果在丸散劑中適合用熟黃耆,可以用蜂蜜炙烤。如果用於治療瘡瘍,即使製成丸散,也不適合炙烤使用。王洪緒在《外科證治全生集》中曾詳細說明這一點。至於生黃耆發汗、熟黃耆止汗的說法,更是荒謬。因為氣虛導致出汗的人服用黃耆後就會止汗,而陽氣強盛、陰氣虛弱導致出汗的人服用黃耆後反而會大汗淋漓。
若氣虛不能逐邪外出者,與發表藥同服,亦能出汗。是知其止汗與發汗不在生、熟,亦視用之者何如耳。
附錄:
柳河仲××來函:
庚午季秋,偶覺心中發涼,服熱藥數劑無效。遷延旬日,陡覺涼氣上衝腦際,頓失知覺,移時始蘇。日三四發。屢次延醫診治不愈。乃病不犯時,心猶清白,遂細閱《衷中參西錄》,忽見夫子治坐則左邊下墜,睡時不敢向左側之醫案,斷為肝虛。且謂黃耆與肝木有同氣相求之妙用,遂重用生黃耆治愈。
白話文:
庚午年的秋天,我偶爾感到心中發冷,服用了很多熱性的藥物都沒有效果。拖延了十幾天,突然感覺涼氣衝上頭部,頓時昏厥過去,過了一段時間才醒過來。這種情況每天發作三、四次。多次請醫生診治都無法治癒。這病不受時間限制,清醒的時候思緒清晰,於是我仔細閱讀了《衷中參西錄》,突然看到老師治療「坐著時左邊下墜,睡覺時不敢向左側」的醫案,診斷為肝虛。並且說黃耆與肝木具有同氣相求的妙用,於是大量使用生黃耆進行治療,結果痊癒。
乃恍悟吾睡時亦不能左側,知病源實為肝虛,其若斯之涼者,肝中所寄之相火衰也。爰用生箭耆二兩,廣條桂五錢,因小便稍有不利,又加椒目五錢。煎服一劑,病大見愈。遂即原方連服數劑,全愈。
白話文:
然後恍然大悟,我睡覺時也不能左側睡了,知道病根確實是肝虛,這麼虛寒的症狀,是肝中寄存的元陽之火衰弱所致。於是用了生黃耆二兩,廣桂枝五錢,因為小便稍微不利,又加了椒目五錢。煎服一劑藥後,病情大見好轉。於是沿用原方連續服用了幾天,徹底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