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56)

回本書目錄

一、醫方 (56)

1. 9.化血丹

治咳血,兼治吐衄,理瘀血,及二便下血。

花蕊石(三錢,煅存性),三七(二錢),血餘(一錢,煅存性)

共研細,分兩次,開水送服。

世醫多謂三七為強止吐衄之藥,不可輕用,非也。蓋三七與花蕊石,同為止血之聖藥,又同為化血之聖藥,且又化瘀血而不傷新血,以治吐衄,愈後必無他患。此愚從屢次經驗中得來,故敢確實言之。即單用三七四五錢,或至一兩,以治吐血、衄血及大、小便下血皆效。常常服之,並治婦女經閉成癥瘕。

至血餘,其化瘀血之力不如花蕊石、三七,而其補血之功則過之。以其原為人身之血所生,而能自還原化,且煅之為炭,而又有止血之力也。

曾治一童子,年十五,大便下血,數月不愈,所下者若爛炙,雜以油膜,醫者諉謂不治。後愚診視其脈,弦數無力。俾用生山藥軋細作粥,調血餘炭六七分服之,日二次,旬日全愈。

白話文:

[9.化血丹]

這帖藥方是用來治療咳嗽出血的情況,同時也能處理吐血、鼻血,以及調整瘀血問題,包括大小便出血的症狀。

藥方成分有:煅燒後保留其性的花蕊石三錢,三七二錢,以及煅燒後同樣保留其性的髮灰一錢。

所有材料需磨成細粉,分兩次服用,以熱水送服。

世人多認為三七是強力止血藥,不能隨便使用,但這觀點並不正確。事實上,三七和花蕊石同為止血的聖藥,也是幫助血液循環的聖藥,並且只會溶解瘀血,不會影響新鮮血液,用於治療吐血、鼻血,在康復後不會有其他後遺症。這是我在多次臨牀實踐中得到的結論,所以纔敢肯定地說出。即使單獨使用三七四到五錢,甚至一兩,用來治療吐血、鼻血,以及大小便出血都有效果。長期服用,更可治療婦女因月經閉塞形成的腫塊。

至於髮灰,其溶解瘀血的能力不及花蕊石和三七,但在補血的功效上則超越它們。因為髮灰原本就是人體血液轉化而成,能夠自我還原,而且煅燒成炭後,還有止血作用。

曾經治療過一個十五歲的小孩,他大便出血,幾個月都未見好轉,排出的糞便像腐爛的肉,夾雜著油脂膜,醫生都認為無法治療。後來我檢查他的脈象,發現脈搏細弱且頻率快。於是讓他用生山藥榨成細泥煮粥,再加入約六到七分的髮灰炭一起食用,每天兩次,十天後完全康復。

2. 10.補絡補管湯

治咳血吐血,久不愈者。

生龍骨(一兩,搗細),生牡蠣(一兩,搗細),萸肉(一兩,去淨核),三七(二錢,研細藥汁送服)

服之血猶不止者,可加赭石細末五六錢。

張景岳謂:「咳嗽日久,肺中絡破,其人必咳血。」西人謂:胃中血管損傷破裂,其人必吐血。龍骨、牡蠣、萸肉,性皆收澀,又兼具開通之力(三藥之性詳既濟湯來復湯與理郁升陷湯清帶湯下),故能補肺絡,與胃中血管,以成止血之功,而又不至有遽止之患,致留瘀血為恙也。又佐以三七者,取其化腐生新,使損傷之處易愈,且其性善理血,原為治衄之妙品也。

咳血之原由於肺,吐血之原由於胃,人之所共知也。而西人於吐血,論之尤詳。其說謂:胃中多回血管,有時潰裂一二處而血出,其故或因胃本體自生炎證,爛壞血管,或因跌打外傷,胃中血管斷裂,其血棕黑而臭穢,危險難治,但此類甚少。常見之證,大概血管不曾潰裂,其血亦可自管中溢出,其血多帶黑色。

因回血管之血色原紫黑,而溢出在胃,胃中酸汁又能令血色變黑也。若血溢自胃中血管,即時吐出,其色亦可鮮紅。其病原,或因胃致病,或因身虛弱血質稀薄,皆能溢出。有胃自不病,或因別經傳入於胃,如婦女倒經,是子宮之血傳入於胃。又如肝脾脹大,血不易通行,回血管滿溢,入胃則吐出,入大小腸則便出。

便與吐之路不同,其理一也。

或問:《內經》謂:陽明厥逆,則吐衄。西人謂:胃中血管損傷破裂出血,則吐血。此二說亦相通乎?答曰:陽明厥逆,胃腑氣血必有膨脹之弊,此血管之所以易破也。降其逆氣,血管之破者自閉。設有不閉,則用龍骨、牡蠣諸收澀之藥以補之,防其潰爛,佐以三七、乳香、沒藥諸生肌之品以養之。此拙擬補絡補管湯所以效也。

設使陽明未嘗厥逆,胃中血管或因他故而破裂,則血在胃中,亦恆隨飲食下行自大便出,不必皆吐出也。

此方原無三七,有乳香、沒藥各錢半。偶與友人××談及,××謂:「余治吐血,亦用兄補絡補管湯,以三七代乳香、沒藥,則其效更捷。」愚聞之遂欣然易之。

××又謂:「龍骨、牡蠣能收斂上溢之熱,使之下行,而上溢之血,亦隨之下行歸經。至萸肉為補肝之妙藥,凡因傷肝而吐血者,萸肉又在所必需也。且龍骨、牡蠣之功用神妙無窮。即脈之虛弱已甚,日服補藥毫無起象,或病虛極不受補者,投以大劑龍骨、牡蠣,莫不立見功效,余亦不知其何以能然也。」愚曰:人身陽之精為魂,陰之精為魄。

龍骨能安魂,牡蠣能強魄。魂魄安強,精神自足,虛弱自愈也。是龍骨、牡蠣,固為補魂魄精神之妙藥也。

邑有吐血久不愈者,有老醫於××,重用赤石脂二兩,與諸止血藥治之,一劑而愈。後其子××向愚述其事,因詰之曰:「重用赤石脂之義何據?」其子曰:「凡吐血多因虛火上升,然人心中之火,亦猶爐中之火,其下愈空虛,而火上升之力愈大,重用赤石脂,以填補下焦,虛火自不上升矣。」愚曰:「兄之論固佳,然猶有剩義。

白話文:

這個方子叫做「補絡補管湯」,是用来治療咳血和吐血,而且很久都治不好的情況。

這個方子的藥材有:生龍骨(一兩,磨成細粉)、生牡蠣(一兩,磨成細粉)、山茱萸肉(一兩,去掉核)、三七(二錢,磨成細粉,用藥汁送服)。

如果吃了藥血還止不住,可以再加五六錢的赭石細粉。

張景岳說:「咳嗽久了,肺裡的血管會破裂,這樣的人一定會咳血。」西醫認為:「胃裡的血管損傷破裂,這樣的人一定會吐血。」龍骨、牡蠣和山茱萸肉,藥性都是收斂的,而且同時也有疏通的作用(這三種藥的藥性可以參考既濟湯、來復湯和理郁升陷湯、清帶湯的說明),所以能夠修補肺部的血管和胃裡的血管,達到止血的效果,而且不會因為止血太快而留下瘀血。另外,加入三七是因為它有化解瘀血、促進新生的作用,可以讓損傷的地方容易痊癒,而且它很能調理血,本來就是治療流鼻血的好藥。

咳血是因為肺的問題,吐血是因為胃的問題,這是大家都知道的。西醫對於吐血的討論特別詳細。他們的說法是:胃裡有很多血管,有時候一兩處破裂就會出血,原因可能是胃本身發炎,爛壞了血管,也可能是因為跌打損傷,導致胃裡的血管斷裂。這種情況下的血是棕黑色而且很臭,比較危險難治,但是這種情況很少。比較常見的情況是血管沒有破裂,血也可能從血管中滲出來,這種血多半是黑色的。

這是因為血管裡的血本來就是紫黑色的,滲出來到胃裡,胃酸又會讓血的顏色變黑。如果血是從胃裡的血管溢出來,馬上吐出來的話,顏色也可能是鮮紅色的。病因可能是胃本身有問題,也可能是身體虛弱,血液稀薄,都可能導致血滲出來。有的人胃沒病,可能是其他經絡的病傳到胃,比如女性倒經,是子宮的血跑到胃裡。又比如肝脾腫大,血不容易流通,血管滿了就會溢出來,跑到胃裡就吐出來,跑到大腸小腸就變成便血。

雖然吐血和便血的路徑不同,但是道理是一樣的。

有人問:《內經》說:「陽明氣血逆亂,就會吐血或流鼻血。」西醫說:「胃裡的血管損傷破裂出血,就會吐血。」這兩種說法是一樣的嗎?回答是:陽明氣血逆亂,胃部的氣血一定有膨脹的問題,血管才容易破裂。只要讓逆亂的氣降下來,血管破裂的地方就會自己癒合。如果癒合不了,就用龍骨、牡蠣這些收斂的藥來修補,防止血管潰爛,再用三七、乳香、沒藥這些促進肌肉生長的藥來滋養。這就是我設計的「補絡補管湯」之所以有效的原因。

假設陽明氣血沒有逆亂,胃裡的血管是因為其他原因破裂,血就會在胃裡,然後隨著食物從大便排出來,不一定都會吐出來。

這個方子原本沒有三七,而是用乳香和沒藥各一錢半。有一次我和朋友××聊到這個,××說:「我治療吐血也用你這個補絡補管湯,只是把乳香和沒藥換成三七,效果就更快了。」我聽了很高興就改了。

××還說:「龍骨、牡蠣能收斂向上跑的熱氣,讓它向下走,向上跑的血也會跟著回到正常的經絡。山茱萸肉是補肝的好藥,凡是因為傷到肝而吐血的,山茱萸肉是必須要用的。而且龍骨和牡蠣的功效非常神奇,就算脈象很虛弱,每天吃補藥都沒用,或者身體虛弱到沒辦法吃補藥的人,用大量龍骨和牡蠣,也能馬上看到效果,我也不知道是為什麼。」我說:「人身體裡的陽氣精華是魂,陰氣精華是魄。

龍骨能安定魂,牡蠣能強壯魄。魂魄安定強壯了,精神自然就足夠,虛弱的病自然就好了。所以龍骨和牡蠣真的是補魂魄精神的好藥。」

我們這裡有個吐血很久都好不了的人,有個老醫生在××那裡,用了二兩赤石脂,和一些其他止血藥一起治療,吃一劑就好了。後來他的兒子××跟我說了這件事,我就問他:「為什麼要用這麼多赤石脂呢?」他兒子說:「凡是吐血大多是因為虛火上升,但是人心裡的火就像爐子裡的火,下面越空虛,火往上跑的力量就越大,用很多赤石脂,就能填補下焦,虛火自然就不會往上跑了。」我說:「你說的有道理,但是還可以再補充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