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53)

回本書目錄

一、醫方 (53)

1. 5.寧嗽定喘飲

治傷寒溫病,陽明大熱已退,其人或素虛或在老年,至此益形怯弱,或喘,或嗽,或痰涎壅盛,氣息似甚不足者。

生懷山藥(兩半),甘蔗自然汁(一兩),酸石榴自然汁(六錢),生雞子黃(四個)

先將山藥煎取清湯一大碗,再將餘三味調入碗中,分三次溫飲下,約兩點鐘服一次。若藥已涼,再服時須將藥碗置開水中溫之。然不可過熱,恐雞子黃熟,服之即無效。

一周姓叟,年近七旬,素有勞疾,且又有鴉片嗜好,於季秋患溫病,陽明府熱熾盛,脈象數而不實,喘而兼嗽,吐痰稠黏。投以白虎加人參湯,以生山藥代粳米,一劑,大熱已退,而喘嗽仍不愈,且氣息微弱,似不接續。其家屬惶恐,以為難愈。且言如此光景,似難再進藥。

愚曰:勿須用藥,尋常服食之物即可治愈矣。為開此方,病家視之,果系尋常食物,知雖不對證,亦無妨礙。遂如法服之,二劑全愈。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一種疾病,這種疾病起初像感冒或溫熱性疾病,當患者體內的大熱已經消退後,如果患者本來身體就虛弱,或是年紀較大的長輩,在這個階段會顯得更加衰弱。可能會出現喘息、咳嗽、或是痰多到阻塞呼吸道,呼吸似乎特別困難的情況。

處方是:生懷山藥半斤,新鮮甘蔗榨出的汁一兩,酸石榴榨出的汁六錢,以及生雞蛋的蛋黃四個。

首先,將山藥熬煮出一碗清澈的湯,然後將剩下的甘蔗汁、酸石榴汁和雞蛋黃混合到湯裡,分三次溫熱飲用,大約每兩小時喝一次。如果藥變冷了,在下次服用前,可將藥碗放在熱水裡加溫。但要小心不要讓它過熱,以免雞蛋黃被煮熟,這樣藥效就會消失。

有個姓周的老先生,年近七十,平時就有慢性病,而且還抽鴉片,到了秋天末期,他感染了一種溫熱性疾病,發高燒,脈搏快但不強壯,他喘息且咳嗽,吐出的痰很濃稠。醫生給他開了白虎加人參湯,用生山藥代替粳米,吃了一劑後,高燒已經退了,但是他的喘息和咳嗽仍然沒有好轉,而且呼吸微弱,好像連不上氣。他的家人非常恐慌,認為他很難痊癒。他們說,看他現在的樣子,似乎無法再接受藥物治療。

我說:不需要特殊的藥物,一些日常的食物就能治好他。於是開出了這個處方,病人和他的家人都看著這個處方,發現的確都是日常食物,就算不適合病情,也不會有什麼壞處。於是按照指示服用了,兩劑後,病情完全好了。

2. 6.蕩胸湯

治寒溫結胸,其證胸膈痰飲,與外感之邪互相凝結,上塞咽喉,下滯胃口,呼吸不利,滿悶短氣,飲水不能下行,或轉吐出。兼治疫證結胸。

蔞仁(二兩,新炒者搗),生赭石(二兩,研細),蘇子(六錢,炒搗),芒硝(四錢,沖服)

用水四盅,煎取清汁兩盅,先溫服一盅。結開,大便通行,停後服。若其胸中結猶未開,過兩點鐘,再溫服一盅。若胸中之結已開,而大便猶未通下,且不覺轉矢氣者,仍可溫服半盅。

傷寒下早成結胸,至溫病未經下者,亦可成結胸。至疫病自口鼻傳入,遇素有痰飲者,其疹癘之氣,與上焦痰飲,互相膠漆,亦成結胸。《傷寒論》陷胸湯、丸三方,皆可隨證之輕重高下借用。特是大陷胸湯、丸中皆有甘遂,世俗醫者,恆望而生畏。至小陷胸湯,性雖平和,又有吳又可瘟疫忌用黃連之說存於胸中,遂亦不肯輕用。

及遇此等證,而漫用開痰、破氣、利濕之品,若橘紅、萊菔、蒼朮、白芥、茯苓、厚朴諸藥,彙集成方,以為較陷胸諸湯、丸穩,而且病家服之,以為藥性和平,坦然無疑。不知破其氣而氣愈下陷,利其濕而痰愈稠黏。如此用藥,真令人長太息者也。

愚不得已,將治結胸諸成方變通匯萃之,於大陷胸湯中取用芒硝,於小陷胸湯中取用蔞實,又於治心下痞硬之旋覆代赭石湯中取用赭石,而復加蘇子以為下行之嚮導,可以代大陷胸湯、丸。少服之,亦可代小陷胸湯。非欲與《傷寒論》諸方爭勝也,亦略以便流俗之用云爾。

一媼,年六十餘。當孟夏晨飯之際,忽聞鄉鄰有鬥者,出視之,見強者凌弱太甚,心甚不平;又兼飯後有汗受風,遂得溫證。表裡俱熱,胃口杜塞,腹中疼痛,飲水須臾仍吐出。七八日間,大便不通。其脈細數,按之略實。自言心中燥渴,飲水又不能受,從前服藥止吐,其藥亦皆吐出。

若果能令飲水不吐,病猶可望愈。愚曰:易耳。為開此湯,加生石膏二兩、野臺參五錢,煎湯一大碗,分三次溫飲下。晚間服藥,翌晨大便得通而愈。當大便未通時,曾俾用山萸肉(去淨核)二兩煎湯,以備下後心中怔忡及虛脫,及大便通後,微覺怔忡,服之即安。

一室女得溫病。兩三日間,痰涎鬱塞,胸膈滿悶異常,頻頻咳吐,黏若膠漆,且有喘促之意,飲水停滯胃口,間或吐出,其脈浮滑。問之微覺頭疼,知其表證猶未罷也。遂師河間雙解散之意,於蕩胸湯中加連翹、蟬蛻各三錢。服後微汗,大便得通而愈。

白話文:

[6.蕩胸湯]

這是一帖治療因寒熱交錯導致胸部積聚的藥方,症狀包括胸膈間有痰飲與外來病毒相結合,堵塞咽喉,影響胃口,使呼吸困難,胸口滿悶,呼吸短促,喝水無法順利下嚥,甚至反吐。此外,也可用來治療因瘟疫造成的胸部積聚。

藥方成分為:薑仁(約60克,新炒後搗碎),生赭石(約60克,研磨成細粉),蘇子(約18克,炒製後搗碎),芒硝(約12克,服用時沖泡)。

使用方法:取四杯水煎煮,熬至剩兩杯清汁,先溫服一杯。如果積結消失,大便正常,則停止服用。如果胸部積結仍未消散,過兩個小時後,可再溫服一杯。若胸部積結已消散,但大便仍未通暢,且沒有放屁的情況,可再溫服半杯。

對於因感冒過早服藥導致胸部積結,或是溫病未經治療而形成的胸部積結,以及因瘟疫由口鼻進入,遇到原本就有痰飲的人,其病毒與上焦的痰飲相互結合,形成胸部積結。《傷寒論》中的陷胸湯、丸三種方劑,都可根據病情輕重來參考使用。

接下來的案例是一位六十多歲的老婦人,在初夏早晨用餐時,突然聽到鄰居爭吵,出去看時,見到強者欺負弱者,感到非常憤怒不平;加上飯後吹風出了汗,結果感染了溫病。全身發熱,胃口不佳,腹部疼痛,喝水不久就吐出來。連續七八天,大便不通。脈搏細微快速,按下去稍微實一些。她自己說心中乾燥口渴,但是喝水卻接受不了,之前服用的止吐藥也都吐了出來。

如果能讓她喝水不吐,病情還有望好轉。於是,我為她開了這帖藥,加上生石膏(約60克)、野臺參(約15克),煎一大碗湯,分三次溫飲。晚上服藥,第二天早上大便通暢,病情得到改善。在大便未通前,我建議她用山茱萸(去核)(約60克)煎湯,以防大便後心悸及虛脫,結果大便通後,她感到些許心悸,喝了湯後即刻舒緩。

另有一名女子得了溫病。兩三天內,痰液壅塞,胸膈間異常滿悶,頻繁咳嗽吐痰,痰質黏稠如膠漆,並有喘息急促的現象,喝水停滯在胃口,偶爾會吐出,脈搏浮滑。詢問後得知她有些許頭痛,知道她的表面病症尚未完全消失。因此,我仿效河間雙解散的方法,在蕩胸湯中加入連翹、蟬蛻各約9克。服用後,微微出汗,大便得以通暢,病情得到改善。

3. 7.一味萊菔子湯

治同前證。

萊菔子(生者一兩,熟者一兩),共搗碎,煎湯一大茶杯,頓服之。

奉天許××,年二十餘。得溫病。三四日覺中脘鬱結,飲食至其處不下行,仍上逆吐出。來院求為診治。其脈沉滑而實,舌苔白而微黃。表裡俱覺發熱,然不甚劇。自言素多痰飲,受外感益甚。因知其中脘之鬱結,確係外感之邪與痰飲相凝滯也。先投以蕩胸湯,兩點鐘後,仍復吐出。為擬此方,一劑結開,可受飲食。繼投以清火理痰之品,兩劑全愈。

按:,此證若服蕩胸湯,將方中赭石細末留出數錢,開水送下,再服湯藥亦可不吐,其結亦必能開。非萊菔子湯之力勝於蕩胸湯也,而試之偶效,尤必載此方者,為藥性較蕩胸湯尤平易,臨證者與病家,皆可放膽用之而無疑也。若此方不效者,亦可改用蕩胸湯,先將赭石細末送下數錢之法。

白話文:

[7.一味萊菔子湯]

治療方法與前面所述相同。

使用生萊菔子和熟萊菔子各一兩,將其共同搗碎,煎煮成一大茶杯的湯,一次性服用。

有位來自奉天,名叫許某的患者,年紀約莫二十多歲。他得了溫熱性疾病。在病發的三四天後,他感覺到胃部有種悶脹感,食物吃到這裡就無法往下消化,反而會往上反吐出來。他來到醫院請求診治。當時他的脈象呈現沉滑且實的狀態,舌苔白色略帶微黃。他自述全身都感到發熱,但並不是很嚴重。他說自己平時就有痰多的情況,在受到外界的感染後情況更加惡化。因此,醫生確定他胃部的悶脹是由外界感染所引發的邪氣與體內痰液相互凝滯所致。醫生首先讓他服用了蕩胸湯,但在兩個小時後,他仍然將藥物吐了出來。於是醫生考慮使用這個方子,患者服用一劑後,胃部的結塊打開,可以正常進食。之後再給予清熱化痰的藥物,服用兩劑後病情完全康復。

_補充說明:_對於這種症狀,如果服用蕩胸湯時,將方中的赭石粉末保留幾錢,用開水送服,再服用湯藥通常就不會引起嘔吐,而且胃部的結塊也能被打開。這並不是因為萊菔子湯的效果比蕩胸湯強,而是實踐中偶然發現的有效方法,所以特別記錄下這個方子。這是因為它的藥性相比蕩胸湯更為平和,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都可以大膽使用而無需過度擔心。如果這個方子沒有顯效,也可以改用蕩胸湯,並採用先將赭石粉末送服幾錢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