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85)
五、醫案 (85)
1. 4.霍亂暴脫證
邑北境劉氏婦,年近四旬,得霍亂暴脫證。
病因,受妊五六個月,時當壬寅秋令,霍亂盛行,因受傳染,吐瀉一晝夜,病似稍愈,而胎忽滑下。自覺精神頓散,心搖搖似不能支持。遂急延為診視。
證候,迨愚至欲為診視,則病勢大革,殮服已備,著於身將舁諸床,病家辭以不必入視。愚曰:此係暴脫之證,一息尚存,即可挽回。遂入視之,氣息若無,大聲呼之亦不知應,脈象模糊如水上浮麻,莫辨至數。
診斷,此證若系陳病狀況,至此定難挽回,惟因霍亂吐瀉已極,又複流產,則氣血暴脫,故仍可用藥挽救。夫暴脫之證,其所脫者元氣也。凡元氣之上脫必由於肝(所以人之將脫者,肝風先動),當用酸斂之品直趨肝臟以收斂之。即所以杜塞元氣上脫之路,再用補助氣分之藥輔之。雖病勢垂危至極點,亦可挽回性命於呼吸之間。
處方,淨杭萸肉(二兩),野黨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雖開就而藥房相隔數里,取藥迫不及待,幸其比鄰劉××是愚表兄,有愚所開藥方,取藥二劑未服,中有萸肉共六錢,遂急取來暴火煎湯灌之。
效果,將藥徐徐灌下,須臾氣息稍大,呼之能應,又急煎渣灌下,較前尤明瞭。問其心中何如,言甚難受,其音惟在喉間,細聽可辨。須臾藥已取到,急煎湯兩茶杯,此時已自能服藥。俾分三次溫服下,精神頓復,可自動轉。繼用生山藥細末八錢許,煮作茶湯,調以白糖,令其適口當點心服之。日兩次,如此將養五六日以善其後。
說明,按人之氣海有二,一為先天之氣海,一為後天之氣海。《內經》論四海之名,以膻中(即膈上)為氣海,所藏者大氣,即宗氣也,養生家及針灸家皆以臍下為氣海,所藏者元氣,即養生家所謂祖氣也。此氣海之形狀,若倒提雞冠花形,純系脂膜結成而中空(剖解豬腹者,名之為雞冠油),肝臟下垂之脂膜與之相連,是以元氣之上行,原由肝而敷布,而元氣之上脫,亦即由肝而疏泄也(《內經》謂肝主疏泄)。惟重用萸肉以酸斂防其疏泄,藉以杜塞元氣上脫之路,而元氣即可不脫矣。所最足明徵者,若初次即服所開之方以治愈此證,鮮不謂人參之功居多,乃因取藥不及,遂單服萸肉,且所服者只六錢即能建此奇功。由此知萸肉救脫之力,實遠勝人參。蓋人參以救無氣之下脫,猶足恃,而以救元氣之上脫,若單用之轉有氣高不返之弊(說見俞氏《寓意草》),以其性溫而兼升也。至萸肉則無論上脫下脫,用之皆效。蓋元氣之上脫由於肝,其下脫亦由於肝,誠以肝能為腎行氣(《內經》謂肝行腎之氣),即能瀉元氣自下出也。為其下脫亦由於肝,故亦可重用萸肉治之也。
白話文:
[4.急性脫水霍亂病例]
位於縣城北部邊界的一位劉姓婦女,年約四十,罹患急性脫水的霍亂。
病因,她當時懷孕五、六個月,在壬寅年秋季,霍亂肆虐流行,她因此受到感染,持續嘔吐和腹瀉一天一夜,看似病情略有好轉,但胎兒卻突然流產。她自覺精神瞬間崩潰,感到心跳加速,好像無法支撐下去。於是急忙請醫生前來診治。
症狀,當我到達想要進行診察時,發現她的病情已發生重大變化,喪葬服裝已經準備好,正要將她從牀上移走,病人家屬認為不必再診察了。我說:這是急性脫水的症狀,只要還有一口氣,就有機會挽回。進入房間看她,呼吸微弱,即使大聲呼叫也沒有反應,脈象模糊不清,難以辨識。
診斷,如果這是一個長期病症,到了這種地步,很難挽回,但是因為霍亂引發的嘔吐和腹瀉已經達到極限,加上流產,導致氣血迅速流失,因此仍然可以通過藥物治療挽救。急性脫水的病症,所失去的是身體的元氣。元氣的流失通常是由肝臟引起的,因此,應該使用酸性的藥物直接作用於肝臟以收斂元氣,防止元氣進一步流失,同時輔以補氣的藥物,即使病情非常危急,也能在短時間內挽回生命。
藥方,淨杭萸肉(二兩)、野黨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
煎成一大碗湯,溫熱服用。
雖然開出了藥方,但是藥房離此地幾裏遠,等待取藥的時間無法忍受,幸好鄰居劉某是我的表兄,他手上有我開的藥方,其中含有淨杭萸肉六錢,立即拿來用大火煎湯灌服。
療效,緩慢地灌下藥湯,不久,呼吸開始變得有力,呼喚她也有反應,再次煎湯灌下,比之前更加清醒。詢問她心裡的感受,她表示非常難受,聲音只在喉嚨間,仔細聆聽才能分辨。不久,藥物已經送到,急忙煎成兩杯湯,此時她已經能夠自行服藥。讓她分三次溫熱服用,精神立刻恢復,可以自行翻身。接下來使用生山藥細粉八錢,煮成茶湯,加入白糖,讓她作為點心服用。每天兩次,這樣休養五、六天,以鞏固療效。
說明,人體的氣海有兩個,一個是先天的氣海,另一個是後天的氣海。《黃帝內經》中提到的四海之一,膻中(即橫膈膜上方)是氣海,儲存著大量的氣,即宗氣,養生家和針灸家都認為臍下是氣海,儲存的是元氣,即養生家所稱的祖氣。這個氣海的形狀像倒掛的雞冠花,完全由脂肪組織構成,中空(剖解豬腹時,稱為雞冠油),肝臟下垂的脂肪組織與之相連,因此,元氣的上行原本是由肝臟支配,而元氣的上行流失也是由肝臟控制(《黃帝內經》指出肝主疏泄)。只有大量使用淨杭萸肉以酸性收斂防止肝臟的疏泄,才能封堵元氣上行流失的路徑,使元氣得以保留。最能證明這一點的是,如果第一次就服用我開的藥方來治療這個病症,很少有人不會認為是野黨參的功效最大,然而,因為取藥不及,只好單獨服用淨杭萸肉,而且只用了六錢就發揮瞭如此奇效。由此可知,淨杭萸肉在挽救脫水方面的力量遠超野黨參。野黨參可以挽救無氣的流失,但仍可依賴,但如果單獨使用來挽救元氣的上行流失,反而可能導致氣高不返的問題(詳見俞氏《寓意草》),因為它的性質溫暖且具有上升的作用。然而,淨杭萸肉對於上行流失和下行流失都有很好的效果。因為元氣的上行流失是由肝臟引起,而下行流失也是由肝臟引起,肝臟能幫助腎臟運行氣(《黃帝內經》指出肝行腎之氣),即能排出元氣自下而上。因為下行流失也是由肝臟引起,所以也可以大量使用淨杭萸肉來治療。
問答,同樣是元氣的流失,如何區分上行流失和下行流失?回答:上行流失和下行流失,有很多外在的症狀可以作為判斷依據。現在僅從脈象來看,如果脈象像水中漂浮的麻線,這是上行流失的跡象。如果是下行流失,脈象就會變得沉細,幾乎消失。除了上行流失和下行流失之外,還有所謂的外在流失,即全身汗出不止。淨杭萸肉最擅長收斂汗液,因此也能治療外在流失。來復湯和淨杭萸肉後面的案例中,有一些治療成功的例子,可以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