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65)
五、醫案 (65)
1. 17.溫熱腹疼兼下痢
天津張姓媼,年過五旬,先得溫病,腹疼即又下痢。
病因,因其夫與子相繼病,故屢次傷心,蘊有內熱,又當端陽節後,天氣乾熱非常,遂得斯證。
證候,腹中攪疼,號呼輾轉不能安臥,周身溫熱,心中亦甚覺熱,為其臥不安枕,手足擾動,脈難細診,其大致總近熱象,其舌色紫而干,舌根微有黃苔,大便兩日未行。
診斷,此乃因日日傷心,身體虛損,始則因痛悼而臟腑生熱,繼則因熱久耗陰而更生虛熱,繼又因時令之燥熱內侵與內蘊之熱相併,激動肝火下迫腹中,是以作疼,火熱熾盛,是以表裡俱覺發熱。此宜清其溫熱,平其肝火,理其腹疼,更宜防其腹疼成痢也。
處方,先用生杭芍一兩、甘草三錢,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每次送服衛生防疫寶丹四十粒,約點半鐘服完兩次,腹已不疼。又俾用連翹一兩、甘草三錢,煎湯一大盅,分作三次溫服。每次送服拙擬離中丹三錢,囑約兩點鐘溫服一次。
復診,翌日晚三點鐘,復為診視,閉目昏昏,呼之不應。其家人言,前日將藥服完裡外之熱皆覺輕減,午前精神頗清爽,午後又漸發潮熱,病勢一時重於一時。前半點鐘呼之猶知答應,茲則大聲呼之亦不應矣。又自黎明時下膿血,至午後已十餘次,今則將近兩點鐘未見下矣。診其脈左右皆似大而有力,重按不實,數近六至,知其身體本虛,又因屢次下痢,更兼外感實熱之灼耗,是以精神昏憒,分毫不能支持也。擬放膽投以大劑白虎加人參湯,復即原方略為加減,俾與病機適宜。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野臺參(五錢),生杭芍(一兩),生懷地黃(一兩),甘草(三錢),生懷山藥(八錢)
共煎湯三盅,分三次徐徐溫服下。
此方系以生地黃代原方中知母,生山藥代原方中粳米,而又加芍藥。以芍藥與方中甘草並用,即《傷寒論》中甘草芍藥湯,為仲聖復真陰之妙方。而用於此方之中,又善治後重腹疼,為治下痢之要藥也。
復診,將藥三次服完後,時過夜半,其人豁然省悟,其家人言自診脈疏方後,又下膿血數次,至將藥服完,即不復下膿血矣。再診其脈,大見和平,問其心中,仍微覺熱,且覺心中怔忡不安。擬再治以涼潤育陰之劑,以清餘熱,而更加保合氣化之品,以治其心中怔忡。
處方,玄參(一兩),生杭芍(六錢),淨萸肉(六錢),生龍骨(六錢搗碎),生牡蠣(六錢搗碎),沙參(四錢),酸棗仁(四錢炒搗),甘草(二錢)
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服。每服一次,調入生雞子黃一枚。
效果,將藥連服三劑,餘熱全消,心中亦不復怔忡矣。遂停服湯藥,俾用生懷山藥細末一兩弱,煮作茶湯少兌以鮮梨自然汁,當點心服之以善其後。
白話文:
[17.溫熱腹疼兼下痢]
天津有位張姓老婦,年過五十,先是得了溫病,接著出現腹痛以及下痢的情況。
病因:由於她的丈夫和兒子相繼生病,她因此屢次傷心,導致體內積聚了內熱。加上端午節後,天氣異常乾熱,於是她就得了這個病症。
症狀:她感到腹部劇烈疼痛,痛到在牀上輾轉反側,無法安穩躺下。全身感到溫熱,心裡也覺得非常熱。因為她睡不安穩,手腳不停動來動去,脈搏難以精確診斷,但大致上接近熱症的脈象。她的舌頭顏色呈現紫紅且乾燥,舌根稍微有些黃苔,而且已經兩天沒有排便。
診斷:這是因為她天天為家人病情憂心,身體變得虛弱,開始是因為悲痛導致臟腑產生熱氣,然後因為熱氣長期消耗陰氣,導致虛熱生成。接著,因為季節的燥熱與體內的熱氣相結合,引發肝火下壓腹部,所以感到疼痛。肝火旺盛,使得她全身都感到熱。對此,應該清解她的溫熱,平息肝火,治療腹痛,並且防止腹痛轉變成痢疾。
處方:首先使用生杭芍一兩、甘草三錢,煎煮一大杯湯,分兩次溫熱服用。每次服用衛生防疫寶丹四十粒,約在半個小時內服完兩次,腹痛已經減緩。再讓她使用連翹一兩、甘草三錢,煎煮一大杯湯,分三次溫熱服用。每次服用自己研製的離中丹三錢,建議每兩小時溫熱服用一次。
複診:第二天晚上三點,再次為她診斷。她雙眼緊閉,神情恍惚,叫她也沒有反應。家屬表示,前一天她吃完藥後,感覺裡外的熱感都減輕了,上午精神還算清醒,但下午又開始發燒,病情似乎越來越嚴重。半小時前還能回答問題,現在就算大聲喊她,也沒有反應。從清晨開始,她排出帶有膿血的糞便,到了下午已經十多次,現在已經快兩個小時沒有了。診察她的脈搏,左右手的脈搏看似強勁有力,但重按下去卻顯得空虛,心跳頻率接近六次,可知她的身體本來就虛弱,又因為多次下痢,加上外感實熱的消耗,所以精神渙散,完全沒有力氣。
打算大膽地使用大劑量的白虎加人參湯,並且根據原本的處方進行些許調整,使之更符合病情。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野臺參(五錢)、生杭芍(一兩)、生懷地黃(一兩)、甘草(三錢)、生懷山藥(八錢)。
煎煮三大杯湯,分三次慢慢溫熱服用。
這個處方是以生地黃取代原處方中的知母,生山藥取代原處方中的粳米,再加入芍藥。芍藥和甘草一起使用,即是《傷寒論》中的甘草芍藥湯,這是張仲景用來恢復真陰的好方。在這個處方中使用,能夠有效治療腹痛,是治療痢疾的重要藥物。
複診:在她連續服完三次藥後,時間已經過了半夜,她突然清醒過來。家屬表示,自從開出處方後,她又排出了幾次帶有膿血的糞便,直到吃完藥,就不再排出膿血。再次診察她的脈搏,發現已經恢復平和。詢問她的感受,她仍微微覺得熱,而且心中悸動不安。計劃再使用涼潤養陰的藥物,清除殘留的熱氣,並且加入保護心神的成分,以治療她的心悸。
處方:玄參(一兩)、生杭芍(六錢)、淨萸肉(六錢)、生龍骨(六錢搗碎)、生牡蠣(六錢搗碎)、沙參(四錢)、酸棗仁(四錢炒搗)、甘草(二錢)。
煎煮兩大杯湯,分兩次溫熱服用。每次服用時,加入一個生雞蛋黃。
效果:連續服用了三劑藥後,殘留的熱氣完全消失,心中也不再悸動。於是停止服用藥湯,建議她使用生懷山藥的細粉,煮成茶湯,少量加入新鮮梨子的汁液,作為點心服用,以鞏固療效。
說明:我治療過許多同時伴有溫熱和痢疾的病例,但從未遇過像這例這麼嚴重的。這個病例不僅腹痛到在牀上翻滾,甚至無法診脈,不只是因為肝火下壓想要形成痢疾,實際上還有外感的毒素和疫氣相互助長。因此,使用芍藥來清除肝臟的熱氣,甘草緩解肝臟的緊張,再使用衛生防疫寶丹來驅除外來的邪氣。等到腹痛已經好轉,又擔心溫熱會加劇,因此再讓她使用連翹和甘草煎煮的湯,配合服用離中丹來清解溫熱,因此第二天上午病情明顯好轉。如果在病情好轉的時候就早點診脈並服藥,原本可以避免後來的昏迷狀態。然而,因為第二天延遲了就診,竟然讓病情達到危險的程度。幸好,使用的藥物恰當,還是能夠挽救回來,但也十分驚險。有句俗語說「騎馬看病」,意思是病情變化迅速。對於治療溫病來說,道理同樣適用。此外,這個病例之所以在下午病情加重,也是因為她原本就陰虛,再加上清晨開始多次下痢帶有膿血,導致虛弱程度加重。再加之陰虛引起的虛熱和外感的實熱相結合,導致她的精神無法支撐。幸運的是,處方中的藥材不多,但全面照顧到了虛熱、實熱以及下痢產生的熱氣,並且煎一大劑分三次溫熱服用,讓藥力持續作用,這是古人一劑煎煮三次服用的方法。我遵循這個方法,挽救了很多危險的病情,拯救了很多人。如果不是這樣,輕微的劑量無法挽回重病,如果劑量過重,病人可能承受不了。只有將藥物多煎煮少服用,病情好轉後不必全部服完,這是小心執行大膽策略,確實是挽救危急病情的重要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