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54)

回本書目錄

五、醫案 (54)

1. 2.溫病兼氣虛氣鬱

處方,生石膏(五兩軋細),野臺參(六錢),知母(六錢),天花粉(六錢),玄參(六錢),生杭芍(五錢),生萊菔子(四錢搗碎),生麥芽(三錢),鮮茅根(三錢),粳米(三錢),甘草(三錢)

共煎湯一大碗,分四次溫飲下,病愈不必盡劑。

效果,將藥分四次服完,熱退強半,精神已清,氣息已順,脈象較前緩和,而大便猶未通下,因即原方將石膏改用四兩,萊菔子改用二錢,如前煎服,服至三次後,大便通下,其熱全退,遂停後服。

說明,愚用白虎加人參湯,或以玄參代知母(產後寒溫證用之)、或以芍藥代知母(寒溫兼下痢者用之)、或以生地黃代知母(寒溫兼陰虛者用之)、或以生山藥代粳米(寒溫熱實下焦氣化不固者用之、產後寒溫證用之),又恆於原方之外,加生地黃、玄參、沙參諸藥以生津液,加鮮茅根、蘆根、生麥芽諸藥以宣通氣化,初未有加萊菔子者,惟此證之氣分虛而且郁,白虎湯中加人參可補其氣分之虛,再加萊菔子更可理其氣分之郁也。至於萊菔子必須生用者,取其有升發之力也。又須知此證不治以白虎湯而必治以白虎加人參湯者,不但為其氣分虛也,凡人外感之熱熾盛,真陰又復虧損,此乃極危險之證,此時若但用生地黃、玄參諸滋陰之品不能奏效,即將此等藥加於白虎湯中亦不能奏效,惟生石膏與人參並用,獨能於邪熱熾盛之時立復真陰,此所以傷寒汗吐下後與渴者治以白虎湯時,仲聖不加他藥而獨加人參也。

白話文:

[處方]:生石膏(磨成細粉,250克),野台參(24克),知母(24克),天花粉(24克),玄參(24克),生白芍(20克),生萊菔子(搗碎,16克),生麥芽(12克),鮮茅根(12克),粳米(12克),甘草(12克)。

把這些藥材一起煎煮成一大碗湯,分成四次,溫熱時喝下。如果病好了,就不必把所有藥都喝完。

[效果]:把藥分成四次喝完後,發熱的情況減退了一大半,精神變得清醒,呼吸也順暢了,脈象也比之前緩和了。但是大便還是沒有通暢。於是就按照原來的藥方,把生石膏的用量改為200克,萊菔子的用量改為8克,然後像之前一樣煎服。喝到第三次的時候,大便就通暢了,發熱也完全消退了,於是就停止服藥。

[說明]:我之前使用白虎加人參湯,有時會用玄參代替知母(用於產後受寒引起的溫病),有時會用芍藥代替知母(用於溫病兼有腹瀉的情況),有時會用生地黃代替知母(用於溫病兼有陰虛的情況),有時會用生山藥代替粳米(用於溫病發熱、下焦氣化不固,或產後受寒引起的溫病)。我還常常在原來的藥方之外,加入生地黃、玄參、沙參等藥材來滋養體內的津液,加入鮮茅根、蘆根、生麥芽等藥材來疏通氣機。之前從來沒有加過萊菔子。但是這個病例的氣分既虛弱又鬱結,白虎湯中加入人參可以補氣虛,再加入萊菔子更可以疏解氣鬱。至於萊菔子必須生用的原因,是為了利用它具有升提和疏散的力量。還需要知道,這個病例不宜只用白虎湯治療,而必須用白虎加人參湯的原因,不只是因為氣分虛弱。凡是外感發熱很嚴重,體內陰液又虧損的人,都是極為危險的情況。這時候如果只用生地黃、玄參等滋陰的藥物,效果是不好的,即使把這些藥加到白虎湯裡,效果也不好。只有生石膏和人參一起使用,才能在邪熱熾盛的時候迅速恢復體內的陰液。這就是為什麼《傷寒論》中,用白虎湯治療發汗、催吐、瀉下後口渴的病人時,仲景會加入人參而不是其他藥物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