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53)
五、醫案 (53)
1. 2.溫病兼氣虛氣鬱
天津遲氏婦,年二十二歲,於季秋得溫病。
病因,其素日血分不調,恆作灼熱,心中亦恆發熱,因熱貪涼,薄受外感,即成溫病。
證候,初受外感時,醫者以溫藥發其汗,汗出之後,表裡陡然大熱,嘔吐難進飲食,飲水亦恆吐出,氣息不調,恆作呻吟,小便不利,大便泄瀉日三四次,其舌苔薄而黃,脈象似有力而不實,左部尤不任重按,一分鐘百零二至,搖搖有動象。
診斷,其胃中為熱藥發表所傷,是以嘔吐,其素日陰虧,肝腎有熱,又兼外感之熱內迫,致小便不利水歸大腸是以泄瀉,其舌苔薄而黃者,外感原不甚劇(舌苔薄,亦主胃氣虛),而治以滋陰、清熱、上止嘔吐、下調二便之劑。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滑石(八錢),生杭芍(八錢),生懷地黃(六錢),清半夏(五錢溫水洗三次),碎竹茹(三錢),生麥芽(三錢),淨青黛(二錢),連翹(二錢),甘草(三錢),鮮茅根(四錢)
藥共十一味,先將前十味水煎十餘沸,再入茅根同煎七八沸,其湯即成,取清湯兩盅,分三次溫飲下。服醫藥後防其嘔吐可口含生薑一片,或於煎藥時加生薑三片亦可。至藥房中若無鮮茅根,可用干茅根兩半煎湯,以之代水煎藥。
方解,方中之義,山藥與滑石並用,一滋陰以退熱而能固大便,一清火以退熱而善利小便;芍藥與甘草並用,為甘草芍藥湯,仲師用之以復真陰,而芍藥亦善利小便,甘草亦善補大便,彙集四味成方,即拙擬之滋陰清燥湯也。以治上有燥熱下焦滑瀉之證,莫不隨手奏效。半夏善止嘔吐,然必須洗淨礬味(藥房清半夏亦有礬),屢洗之則藥力減,是以用至五錢。竹茹亦善止嘔吐,其碎者為竹之皮,津沽藥房名為竹茹粉,其止嘔之力較整者為優。至於青黛、生薑亦止嘔吐之副品也。用生麥芽、鮮茅根者,以二藥皆善利小便,而又善達肝木之郁以調氣分也。用生地黃者,以其為滋補真陰之主藥,即可為治脈數動搖者之要藥也。
復診,將藥煎服一劑,嘔吐與泄瀉皆愈,小便已利,脈象不復搖搖,仍似有力,至數未減,其表裡之熱稍退,氣息仍似不順,舌苔仍黃,欲投以重劑以清其熱,猶恐大便不實,擬再治以清解之劑。
處方,生懷地黃(一兩),玄參(八錢),生杭芍(六錢),天花粉(六錢),生麥芽(三錢),鮮茅根(三錢),滑石(三錢),甘草(三錢)
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下。
三診,將藥煎服後,病又見輕,家人以為病愈無須服藥矣,至翌日晚十一點鐘後,見其面紅,精神昏憒,時作呻吟,始知其病猶未愈。及愚診視時,夜已過半,其脈左右皆弦硬而長,數近七至,兩目直視,其呻吟之聲,似阻隔不順,舌苔變黑,問其心中何如?自言熱甚,且覺氣息不接續,此其氣分虛而且郁,又兼血虛陰虧,而陽明之熱又熾盛也。其脈近七至者,固為陰虛有熱之象,而正氣虛損不能抗拒外邪者,其脈亦恆現數象,至其脈不為洪滑而為弦硬者,亦氣血兩虧邪熱熾盛之現象也。擬用白虎加人參湯,再加滋陰理氣之品,蓋此時大便已實,故敢放膽治之。
白話文:
天津遲姓婦人,二十二歲,秋季得了溫病。
病因:她平時就有血分不調的問題,常常感到發熱,心中也常有熱感,因為熱就貪涼,稍微受了外感,就成了溫病。
症狀:剛開始感冒的時候,醫生用溫熱的藥物發汗,出汗後,身體內外突然變得非常熱,想吐而且吃不下東西,喝水也總是吐出來,呼吸不順暢,常常呻吟,小便不順利,大便卻一天拉三四次,舌苔薄且黃,脈象感覺有力但不實在,尤其左邊脈搏稍微用力按壓就感覺虛弱,一分鐘跳一百零二次,有搖動的感覺。
診斷:她的胃因為發汗用的熱藥傷到了,所以才想吐;她平時就陰虛,肝腎有熱,又加上外感引起的熱往內迫,導致小便不順,水分都跑到大腸去了,所以腹瀉。她的舌苔薄而黃,是因為外感其實並不嚴重(舌苔薄也代表胃氣虛)。治療方法應該用滋陰、清熱,往上可以止吐,往下可以調理大小便的藥。
處方:生淮山藥(30克),滑石(30克),生杭白芍(30克),生地黃(20克),清半夏(15克,用溫水洗三次),碎竹茹(10克),生麥芽(10克),青黛(6克),連翹(6克),甘草(10克),鮮茅根(15克)。
一共十一味藥,先將前面十味藥用水煎十幾沸,再加入茅根一起煎七八沸,藥湯就完成了。取兩小碗清湯,分三次溫服。為了防止吃藥後嘔吐,可以口含一片生薑,或者在煎藥時加入三片生薑也可以。如果藥房沒有鮮茅根,可以用乾茅根(7.5克)煎湯,用這個湯來煎藥。
藥方解釋:方子中,山藥和滑石一起用,一個滋陰退熱,同時可以鞏固大便;一個清火退熱,擅長利小便。芍藥和甘草一起用,就是芍藥甘草湯,張仲景用它來恢復真陰,芍藥也擅長利小便,甘草也擅長補大便。這四味藥組成一個方子,就是我擬的滋陰清燥湯,用來治療上面燥熱,下面拉肚子的症狀,效果很好。半夏擅長止吐,但必須洗淨礬味(藥房的清半夏也有礬),洗多次藥力會減弱,所以用了15克。竹茹也擅長止吐,碎竹茹是竹子的皮,天津藥房叫竹茹粉,止吐效果比整竹茹更好。青黛、生薑也是止吐的輔助藥。用生麥芽、鮮茅根,是因為這兩種藥都擅長利小便,而且可以疏肝解鬱,調理氣分。用生地黃,是因為它是滋補真陰的主要藥,也是治療脈象跳動過快的要藥。
復診:吃了一劑藥後,嘔吐和腹瀉都好了,小便也順暢了,脈象也不再搖動,仍然感覺有力,跳動次數沒有減少,體表和內部的熱稍微退了,呼吸仍然不太順暢,舌苔還是黃色。想要用重劑來清熱,又擔心大便不實,所以打算再用清熱解表的藥來治療。
處方:生地黃(30克),玄參(30克),白芍(20克),天花粉(20克),生麥芽(10克),鮮茅根(10克),滑石(10克),甘草(10克)
一起煎成一大碗湯,分兩次溫服。
三診:服藥後,病情又減輕了,家人以為病好了,不需要再吃藥了。到了第二天晚上十一點以後,看到她臉色發紅,精神昏沉,時常呻吟,才知道她的病還沒好。等我去看的時候,已經過了半夜,她的脈搏左右兩邊都變得又硬又長,跳動加快,接近七次,兩眼直直地看著,呻吟的聲音好像被阻礙不順暢,舌苔變成黑色。問她心裡怎麼樣?她說感覺非常熱,而且覺得呼吸接不上來。這是因為她的氣分虛弱而且鬱滯,又加上血虛陰虧,陽明的熱也更加旺盛。脈搏接近七次,固然是陰虛有熱的表現,但正氣虛弱不能抵抗外邪,脈象也常常會出現跳動次數增多的現象。而她的脈象不是洪大滑動,而是弦硬,也是氣血兩虛,邪熱旺盛的表現。打算用白虎加人參湯,再加滋陰理氣的藥。因為這時候大便已經正常,所以敢大膽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