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43)

回本書目錄

五、醫案 (43)

1. (十二)不寐病門

2. 1.心虛不寐

天津徐××,年六十六歲,於季春得不寐證。

病因,因性嗜吟詠,暗耗心血,遂致不寐。

證候,自冬令間有不寐之時,未嘗介意,至春日陽生病浸加劇,迨至季春恆數夜不寐,服一切安眠藥皆不效。精神大為衰憊,心中時常發熱,懶於飲食,勉強加餐,恆覺食停胃脘不下行。大便乾燥,恆服藥始下。其脈左部浮弦,右脈尤弦而兼硬,一息五至。

診斷,其左脈浮弦者,肝血虛損,兼肝火上升也,陰虛不能潛陽,是以不寐。其右脈弦而兼硬者,胃中酸汁短少更兼胃氣上逆也。酸汁少則不能化食,氣上逆則不能息息下行傳送飲食,是以食後恆停胃脘不下。而其大便之燥結,亦即由胃腑氣化不能下達所致。治此證者,宜清肝火、生肝血、降胃氣、滋胃汁,如此以調養肝胃,則夜間自能安睡,食後自不停滯矣。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赭石(六錢軋細),玄參(五錢),北沙參(五錢),生杭芍(五錢),酸棗仁(四錢炒搗),生麥芽(三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茵陳(錢半),甘草(二錢)

共煎一大盅,溫服。

復診,將藥煎服兩劑,夜間可睡兩三點鐘,心中已不發熱,食量亦少加增,大便仍滯,脈象不若從前之弦硬,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八錢),生赭石(六錢軋細),玄參(五錢),北沙參(五錢),酸棗仁(四錢炒搗),龍眼肉(三錢),生杭芍(三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生遠志(錢半),茵陳(一錢),甘草(錢半)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三劑,夜間安睡如常,食欲已振,大便亦自然通下。惟脈象仍有弦硬之意,遂將方中龍眼肉改用八錢,俾多服數劑以善其後。

說明,人稟天地之氣化以生,是以上焦之氣化為陽,下焦之氣化為陰。當白晝時,終日言語動作,陰陽之氣化皆有消耗,實賴嚮晦燕息以補助之。誠以人當睡時,上焦之陽氣下降潛藏與下焦之陰氣會合,則陰陽自能互根,心腎自然相交。是以當熟睡之時,其相火恆熾盛暗動(得心陽之助),此心有益於腎也。至睡足之時,精神自清爽異常(得腎陰之助),此腎有益於心也。由斯知人能寐者,由於陽氣之潛藏,其不能寐者,即由於陽氣之浮越,究其所以浮越者,實因臟腑之氣化有升無降也。是以方中重用赭石以降胃鎮肝,即以治大便燥結,且其色赤質重,能入心中引心陽下降以成寐,若更佐以龍骨、牡蠣諸收斂之品以鎮安精神,則更可穩睡。而方中未加入者,因其收澀之性與大便燥結者不宜也。又《內經》治目不得瞑,有半夏秫米湯原甚效驗,誠以胃居中焦,胃中之氣化若能息息下行,上焦之氣化皆可因之下行。半夏善於降胃,秫米善於和胃,半夏與秫米並用,俾胃氣調和順適不失下行之常,是以能令人瞑目安睡。方中赭石與山藥並用,其和胃降胃之力實優於半夏秫米,此乃取古方之義而通變化裁,雖未顯用古方而不啻用古方也。

白話文:

[1.心虛失眠]

天津的徐先生,66歲,在春季末期開始有了失眠的問題。

病因上,他平時喜歡吟詩作對,這不知不覺中耗損了他的心血,導致了失眠的情況。

症狀上,他從冬天開始偶爾就有失眠的情況,但當時他並未放在心上。到了春天,隨著天氣轉暖,他的病情逐漸加重,到春季末期時,他已經連續好幾晚無法入睡,試過各種安眠藥都沒有改善。他的精神狀態因此變得非常疲憊,經常感到心臟部位發熱,食慾不佳,即使勉強進食,也會覺得食物停留在胃部,無法往下消化。他的大便也變得乾燥,必須依靠藥物才能排便。在脈診上,他的左手脈搏浮弦,右手脈搏特別弦而且有些僵硬,心跳每分鐘約5次。

診斷上,左手脈搏浮弦表示他的肝血虛弱,加上肝火上昇,陰虛無法潛藏陽氣,所以出現失眠。右手脈搏弦而硬,表示胃酸分泌不足,加上胃氣上逆。胃酸不足導致無法消化食物,胃氣上逆則使得食物無法順利往下消化,所以吃東西後食物常會停留在胃部。而他的便祕,也是因為胃腑氣化無法順利往下降所導致的。治療這種情況,應該要清肝火、滋肝血、降胃氣、滋胃液,如此調養肝胃,就能在夜晚自然入睡,吃完飯後也不會有食物滯留的問題。

處方上,開出懷山藥、枸杞、赭石、玄參、北沙參、杭芍、酸棗仁、麥芽、雞內金、茵陳和甘草等藥材,煎成一大杯藥湯,溫熱服用。

經過兩劑藥後的複診,徐先生的睡眠品質已有所改善,可以睡上2-3小時,心中也不再發熱,食慾略有增加,但大便仍然不通暢,脈象也沒有像之前那麼弦硬。因此,醫生稍作調整後,讓他繼續服用藥物。

第二次的處方上,藥材基本相同,只不過把龍眼肉的分量提高到3錢,其他藥材份量保持不變,煎成一大杯藥湯,溫熱服用。

效果上,徐先生連服三劑藥後,晚上可以正常入睡,食慾也恢復了,大便也能自然排下。只是脈象還是有些弦硬,因此醫生將方中的龍眼肉分量提高到8錢,讓他再多服用幾劑藥以鞏固療效。

說明上,人是藉著天地的氣化而生存,所以上焦的氣化屬於陽,下焦的氣化屬於陰。白天我們說話、行動,陰陽氣化都會有所消耗,所以需要夜晚休息來補充。當人睡覺時,上焦的陽氣下降,潛藏在下焦的陰氣中,這樣陰陽才能互相依存,心和腎才能自然交匯。因此在深度睡眠時,相火會持續活躍(受到心陽的幫助),這是心對腎的好處。當睡飽醒來時,精神會特別清醒(受到腎陰的幫助),這是腎對心的好處。由此可知,人能入睡,是因為陽氣能夠潛藏,而無法入睡,就是因為陽氣飄忽不定,其根本原因在於臟腑的氣化只有上升,沒有下降。因此,處方中大量使用赭石來降胃鎮肝,不僅可以治療便祕,其紅色且質地沉重的特性,能進入心臟,引導心陽下降,促進睡眠。如果再加上龍骨、牡蠣等收斂的藥材,可以進一步穩定睡眠。但因為這些藥材的收斂性質與便祕的患者不合,所以這次的處方中沒有加入。此外,《內經》中治療失眠的半夏秫米湯原本就很有效,因為胃位於中焦,如果胃中的氣化能持續下降,上焦的氣化也能跟著下降。半夏善於降胃,秫米善於調和胃氣,半夏與秫米一起使用,可以使胃氣調和順暢,不會失常,因此能讓人閉目安睡。在這個處方中,赭石與山藥一起使用,其和胃降胃的效果比半夏秫米更好,這是借鑒古方的原理,再加以創新變化,雖然沒有明確使用古方,但效果卻不亞於古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