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32)
五、醫案 (32)
1. 1.脅疼
處方,生箭耆(四錢),生懷山藥(四錢),天花粉(四錢),胡桃仁(四錢),於白朮(三錢),生明沒藥(三錢),當歸(三錢),生麥芽(三錢),寸麥冬(三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真鹿角膠(三錢)
藥共十一味,將前十味煎湯一大盅,再將鹿角膠另用水燉化和勻,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十劑,身體浸覺健壯,遂停服湯藥,俾用生懷山藥細末七八錢,或至一兩,涼水調和煮作茶湯,調以蔗糖令其適口,當點心服之。服後再嚼服熟胡桃仁二三錢,如此調養,宿病可以永愈。
白話文:
處方:
使用以下藥材:生箭耆(15克)、生懷山藥(15克)、天花粉(15克)、胡桃仁(15克)、炒白朮(11克)、生明沒藥(11克)、當歸(11克)、生麥芽(11克)、寸麥冬(11克)、生雞內金(黃色部分,搗碎,7.5克)、真鹿角膠(11克)。
將前十味藥材加水煎煮成一大碗湯藥,再將鹿角膠另外用水燉化,與煎好的湯藥混合均勻,溫熱服用。
效果:
連續服用十劑湯藥後,身體會明顯感到健壯有力,就可以停止服用湯藥。之後,改用生懷山藥磨成細粉,每次服用26至37克,甚至可增至37克以上,用涼水調和煮成茶湯,加入適量蔗糖調味,當作點心食用。食用後再嚼服7.5至11克的熟胡桃仁。如此調理保養,舊有的疾病就可以徹底痊癒。
2. 2.脅下疼兼胃口疼
天津齊××,年五旬,得脅下作疼,兼胃口疼病。
病因,素有肝氣不順病,繼因設買賣賠累,激動肝氣,遂致脅下作疼,久之胃口亦疼。
證候,其初次覺疼恆在申酉時,且不至每日疼,後浸至每日覺疼,又浸至無時不疼。屢次延醫服藥,過用開破之品傷及脾胃,飲食不能消化,至疼劇時恆連胃中亦疼。其脈左部沉弦微硬,右部則弦而無力,一息近五至。
診斷,其左脈弦硬而沉者,肝經血虛火盛而肝氣又鬱結也。其右脈弦而無力者,土為木傷,脾胃失其蠕動健運也。其脅疼之起點在申酉時者,因肝屬木申酉屬金,木遇金時其氣化益遏抑不舒也。《內經》謂,「厥陰不治,求之陽明。」夫厥陰為肝,陽明為胃,遵《內經》之微旨以治此證,果能健補脾胃,俾中焦之氣化運行無滯,再少佐以理肝之品,則胃疼可愈,而脅下之疼亦即隨之而愈矣。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六錢),玄參(五錢),寸麥冬(四錢帶心),於白朮(三錢),生杭芍(三錢),生麥芽(三錢),桂枝尖(二錢),龍膽草(二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厚朴(錢半),甘草(錢半)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復診,將藥連服四劑,胃中已不作疼,脅下之疼亦大輕減,且不至每日作疼,即有疼時亦須臾自愈。脈象亦見和緩,遂即原方略為加減俾再服之。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六錢),玄參(四錢),寸麥冬(四錢帶心),於白朮(三錢),生杭芍(三錢),當歸(三錢),桂枝尖(二錢),龍膽草(二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醋香附(錢半),甘草(錢半),生薑(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脅下之疼霍然全愈,肝脈亦和平如常矣。遂停服湯藥,俾日用生懷山藥細末兩許,水調煮作茶湯,調以蔗糖令適口,以之送服生雞內金細末二分許,以善其後。
或問,理肝之藥莫如柴胡,其善舒肝氣之鬱結也。今治脅疼兩方中皆用桂枝而不用柴胡,將毋另有取義?答曰:桂枝與柴胡雖皆善理肝,而其性實有不同之處。如此證之疼肇於脅下,是肝氣鬱結而不舒暢也,繼之因脅疼累及胃中亦疼,是又肝木之橫恣而其所能勝也。柴胡能舒肝氣之郁,而不能平肝木之橫恣,桂枝其氣溫升(溫升為木氣),能舒肝氣之鬱結則脅疼可愈,其味辛辣(辛辣為金味),更能平肝木橫恣則胃疼亦可愈也。惟其性偏於溫,與肝血虛損有熱者不宜,故特加龍膽草以調劑之,俾其性歸和平而後用之,有益無損也。不但此也,拙擬兩方之要旨,不外升肝降胃,而桂枝之妙用,不但為升肝要藥,實又為降胃要藥。《金匱》桂枝加桂湯,治腎邪奔豚上干直透中焦,而方中以桂枝為主藥,是其能降胃之明徵也。再上溯《神農本草經》,謂桂枝主上氣咳逆及吐吸(吸不歸根即吐出,即後世所謂喘也),是桂枝原善降肺氣,然必胃氣息息下行,肺氣始能下達無礙。細繹經旨,則桂枝降胃之功用,更可借善治上氣咳逆吐吸而益顯也。蓋肝升胃降,原人身氣化升降之常,順人身自然之氣化而調養之,則有病者自然無病,此兩方之中所以不用柴胡皆用桂枝也。
白話文:
[2.脅下疼兼胃口疼]
天津有位齊姓患者,年齡約五十歲,得了脅下疼痛,同時伴有胃口疼痛的病症。
病因方面,他原本就有肝氣不順的問題,之後因爲生意上的虧損,導致肝氣激動,於是脅下開始疼痛,時間一長,連胃口也開始痛。
症狀上,起初他的疼痛總是在下午三到五點間出現,並非每天都痛,後來逐漸變成每天都會感到疼痛,甚至無時無刻不在痛。多次請醫生診治並服用藥物,過度使用破氣藥傷及脾胃,導致食物無法正常消化。在疼痛加劇時,連胃部也會跟着痛。左手脈象沉弦且略硬,右手脈則弦但無力,心跳頻率接近每分鐘八十次左右。
診斷上,左側脈象弦硬且深沉,是肝經血虛火旺,肝氣鬱結的表現。右側脈象弦而無力,顯示脾胃受損,消化功能減弱。脅下疼痛在下午三到五點開始,是因爲肝屬木,此時爲金時,木遇金時其氣化被進一步抑制。根據《內經》所述,“厥陰不治,求之陽明”,厥陰指的是肝,陽明指的是胃。遵循《內經》的微言大義來治療這病症,若能強健補脾胃,使中焦之氣運行無阻,再輔以調理肝臟的藥物,胃疼可以緩解,脅下的疼痛也會隨之減輕。
處方如下:生懷山藥(30克)、大甘枸杞(18克)、玄參(15克)、麥冬(12克含心)、白朮(9克)、生杭芍(9克)、生麥芽(9克)、桂枝尖(6克)、龍膽草(6克)、生雞內金(6克黃色搗碎)、厚朴(4.5克)、甘草(4.5克)。將所有藥材煎成一大碗湯,溫服。
複診時,連續服用了四劑藥後,胃部已不再疼痛,脅下的疼痛也大大減輕,且不一定會每天發作,即使有疼痛,也能迅速自行緩解。脈象也變得更爲平和,於是對原方稍作調整繼續服用。
新的處方是:生懷山藥(30克)、大甘枸杞(18克)、玄參(12克)、麥冬(12克含心)、白朮(9克)、生杭芍(9克)、當歸(9克)、桂枝尖(6克)、龍膽草(6克)、生雞內金(6克黃色搗碎)、醋香附(4.5克)、甘草(4.5克)、生薑(6克)。將所有藥材煎成一大碗湯,溫服。
效果方面,連續服用了五劑藥後,脅下的疼痛完全消失,肝脈也恢復了正常的平和狀態。於是停止服用湯藥,改爲每日使用生懷山藥細粉兩勺,用水調煮成茶湯,加入適量蔗糖調味,搭配生雞內金細粉兩分許,作爲後續的調養。
有人可能會問,柴胡是最適合調理肝氣的藥物,它能很好地舒緩肝氣的鬱結。現在治療脅疼的兩個方子都使用了桂枝,卻未用柴胡,是否有特別的考量?回答是:雖然桂枝與柴胡都能調理肝氣,但它們的性質確實存在差異。這個病例的脅下疼痛源於肝氣鬱結不暢,接着因爲脅下疼痛影響到了胃部的疼痛,這是肝木的過度活動導致的。柴胡雖能舒緩肝氣的鬱結,卻不能平息肝木的過度活動。桂枝的性質溫升,能舒緩肝氣的鬱結,從而緩解脅下的疼痛;它的味道辛辣,更能平衡肝木的過度活動,因此胃部的疼痛也能得到緩解。然而,桂枝性質偏溫,對於肝血虛損且有熱的人並不適宜,因此特別添加了龍膽草進行調和,使其性質趨向平和後再使用,這樣既有益又無害。不僅如此,我提出的兩個方案的核心在於提升肝氣,降低胃氣,而桂枝的妙用不僅在於它是提升肝氣的重要藥物,實際上也是降低胃氣的關鍵藥物。《金匱》中的桂枝加桂湯,用於治療腎邪引起的奔豚上衝直達中焦,方中以桂枝爲主藥,這正是其能降低胃氣的明顯證據。追溯到《神農本草經》,記載桂枝主要用於上氣咳嗽以及吐吸(吸不歸根即吐出,即後世所說的喘息),說明桂枝原本就擅長降低肺氣。然而,只有當胃氣持續下降,肺氣才能順利下達。深入理解經典,可以看出桂枝降低胃氣的功效,可以通過善治上氣咳嗽吐吸而更加明顯。肝升胃降,是人體氣化升降的常態,順應人體自然的氣化規律進行調養,有病的身體自然會恢復健康,這就是爲什麼這兩個方子中未使用柴胡而都使用桂枝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