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31)
五、醫案 (31)
1. 3.牙疼
天津王姓,年三十餘,得牙疼病。
病因,商務勞心,又兼連日與友宴飲,遂得斯證。
證候,其牙疼甚劇,有礙飲食,夜不能寐,服一切治牙疼之藥不效,已遷延二十餘日矣。其脈左部如常,而右部弦長,按之有力。
診斷,此陽明胃氣不降也。上牙齦屬足陽明胃,下牙齦屬手陽明大腸。究之,胃氣不降腸中之氣亦必不降,火隨氣升,血亦因之隨氣上升並於牙齦而作疼,是以牙疼者牙齦之肉多腫熱也。宜降其胃氣兼引其上逆之血下行,更以清熱之藥輔之。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懷牛膝(一兩),滑石(六錢),甘草(一錢)
煎湯服。
效果,將藥煎服一劑,牙疼立愈,俾按原方再服一劑以善其後。
說明,方書治牙疼未見有用赭石牛膝者,因愚曾病牙疼以二藥治愈,後凡遇胃氣不降致牙疼者,方中必用此二藥。其陽明胃腑有實熱者,又恆加生石膏數錢。
白話文:
[3.牙痛]
在天津有一位王先生,年約三十多歲,得了牙痛病。
病因,他平時從事商務工作,心力交瘁,再加上連續幾天與朋友宴飲,導致身體失調,因而得到這種病症。
症狀,他的牙痛非常嚴重,影響到飲食,到了晚上更是痛得無法入眠,嘗試了所有治牙痛的藥物都沒有效果,病情已經拖延了二十多天。他的脈象左側正常,但右側脈象呈現弦長且有力。
診斷,這是因為陽明胃氣不順所導致。上牙齦屬於足陽明胃經,下牙齦則屬於手陽明大腸經。歸根究底,如果胃氣不順,腸道中的氣也會受影響,導致火氣隨著氣上昇,血液也因此跟著氣上行,集中在牙齦部位造成疼痛,因此牙痛的人牙齦通常會紅腫發熱。治療上應該要幫助胃氣下降,同時引導上逆的血液下行,並且使用清熱的藥物輔助。
處方,生赭石(一兩研磨細碎),懷牛膝(一兩),滑石(六錢),甘草(一錢)
煎煮湯藥服用。
療效,服用了一劑藥物後,牙痛立即緩解,建議再按照原處方再服用一劑,以鞏固療效。
說明,醫書中治牙痛的方子,鮮少見到使用赭石和牛膝的。因為我曾經牙痛,用這兩種藥物治好了,後來只要遇到因胃氣不順導致的牙痛患者,處方中一定會包含這兩種藥物。對於陽明胃腑有實熱的患者,通常還會再加入生石膏幾錢。
2. (七)肢體疼痛門
3. 1.脅疼
天津陳××,年六旬,得脅下作疼證。
病因,因操勞過度,遂得脅下作疼病。
證候,其疼或在左脅或在右脅或有時兩脅皆疼,醫者治以平肝、舒肝、柔肝之法皆不效。遷延年餘,病勢浸增,疼劇之時。覺精神昏憒。其脈左部微細,按之即無,右脈似近和平,其搏動之力略失於弱。
診斷,人之肝居脅下,其性屬木,原喜條達,此因肝氣虛弱不能條達,故鬱於脅下作疼也。其疼或在左或在右者,《難經》云,肝之為臟其治在左,其藏在右脅右腎之前並胃,著於胃之第九椎(《醫宗金鑑》刺灸篇曾引此數語,今本《難經》不知被何人刪去)。所謂臟者,肝臟所居之地也,謂治者肝氣所行之地也。是知肝雖居右而其氣化實先行於左。其疼在左者,肝氣鬱於所行之地也;其疼在右者,肝氣鬱於所居之地也;其疼劇時精神昏憒者,因肝經之病原與神經有涉也(肝主筋,腦髓神經為灰白色之筋,是以肝經之病與神經有涉)。治此證者,當以補助肝氣為主。而以升肝化郁之藥輔之。
處方,生箭耆(五錢),生杭芍(四錢),玄參(四錢),滴乳香(三錢炒),明沒藥(三錢不炒),生麥芽(三錢),當歸(三錢)川芎(二錢),甘草(錢半)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方解,方書有謂肝虛無補法者,此非見道之言也。黃耆為補肝之主藥,何則?黃耆之性溫而能升,而臟腑之中秉溫升之性者肝木也,是以各臟腑氣虛,黃耆皆能補之。而以補肝經之氣虛,實更有同氣相求之妙,是以方中用之為主藥。然因其性頗溫,重用之雖善補肝氣,恐並能助肝火,故以芍藥、玄參之滋陰涼潤者濟之。用乳香、沒藥者以之融化肝氣之郁也。用麥芽、芎藭者以之升達肝氣之郁也。究之,無論融化升達,皆通行其經絡使之通則不痛也。用當歸者以肝為藏血之臟,既補其氣,又欲補其血也。且當歸味甘多液,固善生血,而性溫味又兼辛,實又能調和氣分也。用甘草者以其能緩肝之急,而甘草與芍藥並用,原又善治腹疼,當亦可善治脅疼也。
再診,將藥連服四劑,脅疼已愈強半,偶有疼時亦不甚劇。脈象左部重按有根,右部亦較前有力,惟從前因脅疼食量減少,至此仍未增加,擬即原方再加健胃消食之品。
處方,生箭耆(四錢),生杭芍(四錢),玄參(四錢),於白朮(三錢),滴乳香(三錢炒),明沒藥(三錢不炒),生麥芽(三錢),當歸(三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川芎(二錢),甘草(錢半)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三診,將藥連服四劑,脅下已不作疼,飲食亦較前增加,脈象左右皆調和無病,惟自覺兩腿筋骨軟弱,此因病久使然也。擬再治以舒肝、健胃、強壯筋骨之劑。
白話文:
[1.脅疼]
天津有一位陳姓老先生,年齡六十歲,得了脅下疼痛的病症。
病因:因爲過度勞累,導致出現脅下疼痛的問題。
症狀:他的疼痛有時在左邊脅下,有時在右邊,有時兩邊都疼。醫生採用平肝、舒肝、柔肝的方法治療,但都沒有效果。病情持續了一年多,疼痛越來越嚴重,在疼痛劇烈時,他感覺精神昏沉。他的左手脈象微細,輕輕按壓幾乎感覺不到,右手脈象似乎較爲平和,但搏動的力量顯得偏弱。
診斷:人的肝臟位於脅下,屬性爲木,喜歡條達。這是因爲肝氣虛弱,不能正常運行,所以鬱結在脅下引起疼痛。疼痛在左或在右的原因,《難經》中說,肝臟作爲臟器,它的治理區域在左側,而它藏身的地方在右側脅下,腎的前面和胃的旁邊,附着在胃的第九椎骨上。所謂髒,是指肝臟所在的位置,而治則是肝氣運行的區域。由此可知,雖然肝臟位於右側,但它的氣化功能實際上是先從左側開始的。疼痛在左側,是因爲肝氣在運行的區域鬱結;疼痛在右側,是因爲肝氣在其藏身的地方鬱結;疼痛劇烈時精神昏沉,是因爲肝經疾病與神經有關聯(肝臟主管筋,腦髓神經是灰色的筋,因此肝經疾病與神經相關)。治療這種病症,應該以補充肝氣爲主,輔以升肝化鬱的藥物。
處方:生箭芪(五錢),生杭芍(四錢),玄參(四錢),滴乳香(三錢炒),明沒藥(三錢不炒),生麥芽(三錢),當歸(三錢),川芎(二錢),甘草(錢半)
以上藥物煎湯一大碗,溫熱服用。
方解:有人認爲肝虛無補法,這是沒有道理的說法。黃芪是補肝的主要藥物,爲什麼呢?黃芪性質溫和,能提升臟腑中的溫升之性,而臟腑中具有溫升之性的就是肝木。因此,各臟腑氣虛時,黃芪都能補之,而補充肝經的氣虛,更是有同氣相求的妙處,所以在方中用它爲主藥。然而,因爲它性質偏溫,大量使用雖能很好地補充肝氣,但可能同時會助長肝火,所以用芍藥、玄參等滋陰涼潤的藥材來平衡。使用乳香、沒藥是爲了融化肝氣的鬱結。使用麥芽、川芎是爲了提升肝氣的鬱結。無論融化還是提升,都是爲了使經絡暢通,達到不痛的效果。使用當歸是因爲肝臟是藏血的臟器,既補充了肝氣,又想補充肝血。而且當歸味道甘甜,能生血,性質溫且帶辛,還能調和氣分。使用甘草是因爲它能緩解肝的緊張,甘草與芍藥合用,善於治療腹疼,當然也能治療脅疼。
再診:連續服用四劑後,脅疼已大大減輕,偶爾有疼痛時也不那麼劇烈。左手脈象重按有根,右手脈象也比以前有力,只是因爲脅疼導致食慾減少,到現在還沒有恢復,計劃在原方基礎上加入健胃消食的藥物。
處方:生箭芪(四錢),生杭芍(四錢),玄參(四錢),白朮(三錢),滴乳香(三錢炒),明沒藥(三錢不炒),生麥芽(三錢),當歸(三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碎),川芎(二錢),甘草(錢半)
以上藥物煎湯一大碗,溫熱服用。
三診:連續服用四劑後,脅下不再疼痛,飲食也比以前有所增加,脈象左右都調和無病,只是自覺雙腿筋骨軟弱,這可能是長期疾病所致。計劃再次治療,以舒肝、健胃、強壯筋骨爲主。
處方:生箭芪(四錢),生懷山藥(四錢),天花粉(四錢),核桃仁(四錢),白朮(三錢),生明沒藥(三錢),當歸(三錢),生麥芽(三錢),寸麥冬(三錢),生雞內金(二錢黃色的搗碎),真鹿角膠(三錢)
將前十味藥煎湯一大碗,再將鹿角膠另用水燉化和勻,溫熱服用。
效果:連續服用十劑後,身體逐漸感到健壯,於是停止服用湯藥,建議使用生懷山藥細末七八錢,或至一兩,用涼水調和煮作茶湯,加入蔗糖使其口感適中,當作點心服用。服用後再嚼服熟核桃仁二三錢,這樣調養,舊病可以永遠治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