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29)
五、醫案 (29)
1. 4.冷積腹疼
大城王××,年五十歲,少腹冷疼,久服藥不愈。
病因,自幼在家慣睡火炕,後在津棲處寒涼,飲食又多不慎,遂得此證。
證候,其少腹時覺下墜,眠時須以暖水袋熨臍下,不然則疼不能寐。若屢服熱藥,上焦即覺煩躁,已歷二年不愈。脈象沉弦,左右皆然,至數稍遲。
診斷,即其兩尺沉弦涼而且墜論之,知其腸中當有冷積,此宜用溫通之藥下之。
處方,與以自制通徹丸(系用牽牛頭末和水為丸如秫米粒大)三錢,俾於清晨空心服下。
效果,閱三點鐘,腹中疼似加劇,須臾下如綠豆糊所熬涼粉者若干。疼墜脫然全愈,亦不覺涼。繼為開溫通化滯之方,俾再服數劑以善其後。
白話文:
[4.冷積性腹部疼痛]
患者是大城王氏,年紀五旬,下腹部感覺寒冷且疼痛,長期服用藥物但病情未見好轉。
病因:自小習慣睡在火炕上,後來居住環境轉為寒冷,加上飲食上不夠小心,於是導致這樣的病症。
症狀:他常感到下腹部有種往下掉的感覺,睡覺時必須用暖水袋熱敷肚臍下方,否則疼痛到無法入睡。如果頻繁服用熱性的藥物,上半身會感到煩躁不安,這種情況已經持續了兩年。
診斷:根據他的脈象顯示,雙手脈搏都呈現沉弦且涼,且有下墜感,推測腸道中有冷性積滯,應使用溫熱且能疏通的藥物來治療。
處方:給予自製的通徹丸(主要成分為磨碎的牽牛子,用水和成小丸,大小如秫米)三錢,在清晨空腹時服用。
效果:約三小時後,腹部疼痛似乎更嚴重,不久後排出類似綠豆糊凝固的冷粉狀物質。疼痛及下墜感完全消失,也未再感到寒冷。隨後開立溫熱疏通、幫助消化的藥方,讓他再服用幾次,以鞏固療效。
2. 5.腸結腹疼
天津李××,年二十五歲,於仲春得腹結作疼證。
病因,偶因惱怒觸動肝氣,遂即飲食停腸中,結而不下作疼。
證候,食結腸中,時時切疼,二十餘日大便不通。始猶少進飲食,繼則食不能進,飲水一口亦吐出。延醫服藥,無論何藥下咽亦皆吐出,其脈左右皆微弱,猶幸至數照常,按之猶有根柢,知猶可救。
療法,治此等證,必止嘔之藥與開結之藥並用,方能直達病所,又必須內外兼治,則久停之結庶可下行。
處方,用硝菔通結湯,送服生赭石細末,湯分三次服下(每五十分鐘服一次),共送服赭石末兩半,外又用蔥白四斤切絲,醋炒至極熱,將熱布包熨患處,涼則易之。又俾用淨萸肉二兩,煮湯一盅,結開下後飲之,以防虛脫。
效果,自晚八點鐘服,至夜半時將藥服完,炒蔥外熨,至翌日早八點鐘下燥糞二十枚,後繼以溏便。知其下淨,遂將萸肉湯飲下,安然全愈。若虛甚者,結開欲大便時,宜先將萸肉湯服下。
白話文:
[5.腸結腹痛]
天津的李姓男子,年齡二十五歲,在春季中期時得了腹部結塊且疼痛的病症。
病因,他因為偶然的生氣導致肝氣受擾,接著飲食就停留在腸道中,形成結塊而無法順利排下,引起疼痛。
症狀,食物在腸道中結塊,時常劇烈疼痛,超過二十天沒有大便。起初還能少量進食,後來連食物都無法吞嚥,甚至喝水也會嘔吐。請醫生看診並服藥,不論什麼藥物只要一入口就會吐出來,他的脈搏左右都顯得微弱,幸運的是心跳次數正常,按壓之下仍有基礎脈象,推測病情還有救。
治療方法,對於這樣的病症,必須同時使用止嘔的藥物和解開腸道結塊的藥物,才能直接對病竈起作用,而且必須內外兼治,這樣久留的結塊纔有可能被排出。
藥方,使用硝菔通結湯,搭配生赭石粉末服用,藥湯分三次服用(每隔五十分鐘服一次),總共服用赭石粉半兩,另外再用四斤蔥白切成絲,用醋炒至極熱,用熱布包裹並敷在患處,涼了就換新的。另讓患者服用兩兩的淨萸肉,煮成一碗湯,在腸道結塊排出後飲用,以防虛脫。
效果,從晚上八點開始服藥,到半夜時把藥全部服完,同時進行炒蔥外部敷熨,到了第二天早上八點,成功排出了二十顆硬便,之後接著是稀便。確認他已經排乾淨,於是將淨萸肉湯喝下,安然康復。如果虛弱程度嚴重,當結塊要排出,想要大便時,應該先喝下淨萸肉湯。
3. 6.腸結腹疼兼外感實熱
瀋陽張姓媼,年過六旬,腸結腹疼,兼心中發熱。
病因,素有肝氣病,因怒肝氣發動,恆至大便不通,必服瀉藥始通下。此次舊病復發而嘔吐不能受藥,是以病久不愈。
證候,胃下臍上似有實積,常常作疼,按之則疼益甚,表裡俱覺發熱,噁心嘔吐。連次延醫服藥,下咽須臾即吐出,大便不行已過旬日,水漿不入者七八日矣。脈搏五至,左右脈象皆弱,獨右關重按似有力,舌有黃苔,中心近黑,因問其得病之初曾發冷否?答云:旬日前曾發冷兩日,至三日即變為熱矣。
診斷,即此證脈論之,其陽明胃腑當蘊有外感實熱,是以表裡俱熱,因其腸結不通,胃氣不能下行,遂轉而上行與熱相併作嘔吐。治此證之法,當用鎮降之藥止其嘔,咸潤之藥開其結,又當輔以補益之品,俾其嘔止、結開,而正氣無傷始克有濟。
處方,生石膏(一兩軋細),生赭石(一兩軋細),玄參(一兩),潞參(四錢),芒硝(四錢),生麥芽(二錢),茵陳(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煎服一劑,嘔止結開,大便通下燥糞若干,表裡熱皆輕減,可進飲食。診其脈仍有餘熱未淨,再為開滋陰清熱之方,俾服數劑以善其後。
白話文:
[6.腸結腹痛加上外感實熱]
瀋陽有一位張姓老婦人,年齡超過六十歲,出現腸道阻塞導致腹部疼痛,同時心裡感到發熱。
病因,她平時就有肝氣問題,一旦生氣,肝氣就會激發,導致大便無法順利排出,必須服用瀉藥才能排便。這次她的舊疾再次發作,而且還伴隨嘔吐,無法吞服藥物,因此病情久久未能康復。
症狀,她的胃部下方到肚臍上方像是有實質的堆積物,經常疼痛,如果用手按壓,疼痛會更嚴重,全身都感覺到發熱,並有噁心和嘔吐的情況。她連續找醫生看診吃藥,但藥物一下喉嚨就馬上吐出來,已經超過十天沒有大便,且七、八天滴水未進。心跳每分鐘約五十下,左右手的脈象都偏弱,只有右手的脈象在用力按壓時似乎比較強,舌頭上有黃色的舌苔,中心部分接近黑色。詢問她最初生病時是否有發冷的情況,她回答說,十天前曾經冷了兩天,到了第三天就變成發熱。
診斷,根據她目前的症狀和脈象來看,她的陽明胃腑應該有受到外感實熱的影響,所以全身都感到發熱。因為腸道阻塞,胃氣無法向下通行,於是反轉向上,與熱氣合併造成嘔吐。治療這種情況,應該使用能鎮定和下降的藥物來止嘔,用鹹潤的藥物來解除腸道阻塞,同時還應輔以補益的藥物,讓嘔吐停止,腸道阻塞打開,而身體的正氣不會受到傷害,這樣纔能有效治療。
處方,生石膏(研磨細碎的一兩),生赭石(研磨細碎的一兩),玄參(一兩),潞參(四錢),芒硝(四錢),生麥芽(二錢),茵陳(二錢)
將以上藥材煎煮成一大碗湯,溫熱服用。
療效,服用一劑後,嘔吐停止,腸道阻塞打開,排出大量乾硬的大便,全身的熱感都減輕,可以開始進食。再次診脈,發現還有殘餘的熱度未消,再開具滋陰清熱的藥方,讓她連續服用幾劑,以鞏固治療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