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26)
五、醫案 (26)
1. 6.腦充血兼偏枯
藥共十二味,先將前九味共煎湯一大盅,送服後三味各一半,至煎渣再服時,仍送服其餘一半。
方解,方中用鹿角膠者,因其可為左半身引經,且其角為督脈所生,是以其性善補益腦髓以滋養腦髓神經也,用三七者,關節經絡間積久之瘀滯,三七能融化之也。用制馬錢子者,以其能瞤動神經使靈活也。
效果,將藥又連服三十餘劑,手足之舉動皆較前便利,言語之謇澀亦大見愈,可勉強出門作事矣。遂俾停服湯藥,日用生懷山藥細末煮作茶湯,調以白糖令適口,送服黃色生雞內金細末三分許。當點心用之以善其後。此欲用山藥以補益氣血,少加雞內金以化瘀滯也。
說明,按腦充血證,最忌用黃耆,因黃耆之性補而兼升,氣升則血必隨之上升,致腦中之血充而益充,排擠腦中血管可至溢血,甚或至破裂而出血,不可救藥者多矣。至將其腦充血之病治愈,而肢體之痿廢仍不愈者,皆因其經絡瘀塞血脈不能流通也。此時欲化其瘀塞,通其血脈,正不妨以黃耆輔之,特是其腦中素有充血之病,終嫌黃耆升補之性能助血上升,故方中仍加生赭石、牛膝,以防血之上升,即所以監製黃耆也。又慮黃耆性溫,溫而且補即能生熱,故又重用花粉以調劑之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總共使用十二種藥材。先將前九種藥材一起煎煮成一大碗湯藥,喝下後,再分兩次送服後三種藥材的各一半。等到再煎煮藥渣服用時,再將剩下的後三味藥材送服。
藥方解析:藥方中使用鹿角膠,是因為它可以引導藥力到達左半身,而且鹿角是督脈所生的,因此它的特性是善於補益腦髓,滋養腦髓神經。使用三七,是因為關節經絡之間長期積聚的瘀血,三七可以幫助融化它們。使用炮製過的馬錢子,是因為它能使神經活躍並變得靈活。
效果:連續服用這個藥方三十多劑後,手腳的活動比之前靈活許多,說話的結巴情況也明顯改善,可以勉強出門做事情了。於是就停止服用湯藥,改為每天用生淮山藥細粉煮成茶湯,加入適量的白糖調味,再送服少許黃色的生雞內金細粉,當作點心食用,用來調理善後。這是想要用山藥補益氣血,並加入少許雞內金來化解瘀滯。
說明:按照腦充血的病症來看,最忌諱使用黃耆,因為黃耆的藥性是補益且兼有上升的特性,氣上升則血也會跟著上升,導致腦部的血液充盈更加嚴重,擠壓腦部的血管可能導致溢血,甚至破裂出血,往往難以救治。至於有些腦充血的病治好了,但是肢體的麻痺仍然沒有痊癒的,都是因為經絡瘀塞,血脈無法流通的緣故。這時候想要化解瘀塞,疏通血脈,不妨用黃耆來輔助,只是因為腦部本身就有充血的病症,始終擔心黃耆的升補特性會幫助血液上升,所以藥方中仍然加入生赭石、牛膝,來防止血液上升,也就是用來制衡黃耆的。又考慮到黃耆的藥性溫熱,溫補又容易生熱,所以又大量使用花粉來調和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