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16)
五、醫案 (16)
1. 4.吐血兼咳嗽
天津孫××,年二十八歲,得吐血兼咳嗽證。
病因,因事心中著急起火,遂致吐血咳嗽。
證候,其吐血之始,至今已二年矣。經醫治愈,屢次反復,少有操勞,心中發熱即復吐血。又頻作咳嗽,嗽時吐痰亦恆帶血。肋下恆作刺疼,嗽時其疼益甚,口中發乾,身中亦間有灼熱,大便乾燥。其脈左部弦硬,右部弦長,皆重按不實,一息搏近五至。
診斷,此證左脈弦硬者,陰分虧損而肝膽有熱也,右部弦長者,因沖氣上衝並致胃氣上逆也。為其沖沖胃逆,是以胃壁血管破裂以至於吐血咳血也。其脈重按不實者,血虧而氣亦虧也。至於口無津液,身或灼熱,大便乾燥,無非血少陰虧之現象。擬治以清肝、降胃、滋陰、化瘀之劑。
處方,生赭石(八錢軋細),生懷地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六錢),玄參(五錢),川楝子(四錢搗碎),生麥芽(三錢),川貝母(三錢),甘草(錢半),廣三七(二錢細末)
藥共十味,將前九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時,再送服其餘一半。
方解,愚治吐血,凡重用生地黃,必用三七輔之,因生地黃最善涼血,以治血熱妄行,猶恐妄行之血因涼而凝,瘀塞於經絡中也。三七善化瘀血,與生地黃並用,血止後自無他虞;且此證肋下作疼,原有瘀血,則三七尤在所必需也。
復診,將藥連服三劑,吐血全愈,咳嗽吐痰亦不見血,肋疼亦愈強半,灼熱已無,惟口中仍發乾,脈仍有弦象。知其真陰猶虧也,擬再治以滋補真陰之劑。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六錢),大甘枸杞(六錢),生杭芍(四錢),玄參(四錢),生赭石(四錢軋細),生麥芽(二錢),甘草(二錢),廣三七(二錢細末)服法如前。
效果,將藥連服五劑,病全愈,脈亦復常,遂去三七,以熟地黃易生地黃,俾多服數劑以善其後。
白話文:
[4.同時出現吐血和咳嗽的情況]
天津有一位姓孫的先生,年紀二十八歲,他得了同時出現吐血和咳嗽的疾病。
病因,因為某件事讓他內心非常焦急,導致身體上火,從而開始出現吐血和咳嗽的症狀。
症狀,他開始吐血到現在已經有兩年了。雖然經過醫生治療病情有所好轉,但是病情總是反覆,只要稍微勞累,心臟部位就會感到熱,然後再次開始吐血。他經常咳嗽,咳嗽時吐出的痰裏總是帶著血。他的肋骨下面常常像被針扎一樣疼痛,咳嗽時這種疼痛感更嚴重。他經常感到口乾,身體也會不定期感到燒灼般的熱感,大便也很乾燥。他的脈搏,左手部分是緊繃的,右手部分是長而緊繃的,如果用力按下去,感覺不到實感,心跳每分鐘大約跳動五次。
診斷,左邊脈搏緊繃,表示他的肝膽部位有熱度,這是因為他的陰性成分損失過多。右手脈搏緊繃且長,表示他有胃氣上逆的情況,同時衝氣上衝。胃壁血管因此破裂,導致他吐血和咳血。脈搏用力按下去沒有實感,表示他血液和氣力都虧損。至於他口裡沒有多餘的唾液,身體偶爾會感到燒灼般的熱感,大便乾燥,這些都是血液不足,陰性成分虧損的表現。我打算使用清肝、降胃、滋陰、化瘀的藥物來治療。
藥方,赭石(八錢研磨細),生懷地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生杭芍(六錢),玄參(五錢),川楝子(四錢搗碎),生麥芽(三錢),川貝母(三錢),甘草(錢半),廣三七(二錢細末)
以上十種藥材,先將前九種藥材煎煮成一大杯湯藥,送服一半的三七粉末。等到煎煮藥渣再次服用時,再送服剩下的另一半三七粉末。
解釋,我治療吐血時,如果大量使用生地黃,一定會配合使用三七。因為生地黃能有效冷卻血液,用來治療血液因熱度而異常流動,但擔心血液因為冷卻而凝固,堵塞在經絡中。三七能幫助血液凝固,和生地黃一起使用,血液停止流動後就不會有其他問題。而且這個病人肋骨下有疼痛感,說明有瘀血存在,所以三七更是必要的。
複診,他連續服用三劑藥後,吐血完全好了,咳嗽和吐痰也不再見到血,肋骨下的疼痛感也減輕了很多,燒灼感也消失了,只是嘴裡還是會感到乾燥,脈搏還是呈現緊繃的狀態。我知道他的陰性成分還是虧損的,我打算再開滋補陰性的藥物給他。
藥方,生懷山藥(一兩),生懷地黃(六錢),大甘枸杞(六錢),生杭芍(四錢),玄參(四錢),生赭石(四錢研磨細),生麥芽(二錢),甘草(二錢),廣三七(二錢細末)。服藥方式同前。
效果,他連續服用五劑藥後,病情完全恢復,脈搏也回復正常,於是停用了三七,改用熟地黃代替生地黃,讓他再多服用幾劑藥,以便更好地鞏固療效。
2. 5.吐血證
天津馮××,年三十二歲,得吐血證久不愈。
病因,因勞心勞力過度,遂得此證。
證候,吐血已逾二年,治愈,屢次反復。病將發時,覺胃中氣化不通,滿悶發熱,大便滯塞,旋即吐血,兼咳嗽多吐痰涎。其脈左部弦長,右部長而兼硬,一息五至。
診斷,此證當系肝火挾沖胃之氣上衝,血亦隨之上逆,又兼失血久而陰分虧也。為其肝火熾盛,是以左脈弦長;為其肝火挾沖胃之氣上衝,是以右脈長而兼硬;為其失血久而真陰虧損,是以其脈既弦硬(弦硬即有陰虧之象)而又兼數也。此宜治以瀉肝降胃之劑,而以大滋真陰之藥佐之。
處方,生赭石(一兩軋細),玄參(八錢),大生地(八錢),生懷山藥(六錢),栝蔞仁(六錢炒搗),生杭芍(四錢),龍膽草(三錢),川貝母(三錢),甘草(錢半),廣三七(二錢細末)
藥共十味,先將前九味煎湯一大盅,送服三七細末一半,至煎渣重服時,再送服其餘一半。
效果,每日煎服一劑,初服後血即不吐,服至三劑咳嗽亦愈,大便順利。再診其脈,左右皆有和柔之象,問其心中悶熱全無。遂去蔞仁、龍膽草,生山藥改用一兩,俾多服數劑,吐血之病可從此永遠除根矣。
白話文:
[5.吐血病症]
天津有一位姓馮的患者,年齡三十二歲,長期受吐血病症困擾,病情久久未見好轉。
病因,由於工作過度勞心勞力,導致身體不堪負荷,進而引發此病。
症狀,他已經吐血超過兩年,雖曾治療,但多次反覆發作。在病發前,會感到胃部氣血不暢,胸悶且發熱,大便不通暢,接著就會開始吐血,同時伴隨咳嗽及大量痰液。他的脈象顯示左側脈象弦長,右側脈象長且偏硬,心跳每分鐘約五次。
診斷,此病可能是肝火旺盛,夾雜著胃氣上衝,使血液也跟著逆流,再加上長期失血導致陰虛。肝火旺盛導致左脈弦長;肝火夾雜胃氣上衝,導致右脈長且偏硬;長期失血導致真陰不足,因此脈象呈現出弦硬且頻率較快的特徵。治療上,應使用清肝降胃的藥物,並輔以滋養真陰的藥材。
處方,生赭石(一兩,細碎)、玄參(八錢)、大生地(八錢)、生懷山藥(六錢)、栝蔞仁(六錢,炒熟搗碎)、生杭芍(四錢)、龍膽草(三錢)、川貝母(三錢)、甘草(一錢半)、廣三七(二錢,細粉)
共十種藥材,先煎煮前九種藥材,得到一大杯湯藥,與三七粉的一半一同服用。等到再次煎煮藥渣時,再服用剩下的三七粉。
療效,每天煎煮一劑藥服用,服藥後血止,服用三劑後咳嗽也痊癒,大便順暢。再次診脈,左右脈象均呈現和緩柔和,詢問患者,胸悶及熱感已完全消失。因此調整處方,去掉栝蔞仁和龍膽草,生山藥增加到一兩,持續服用數劑,吐血的病症可以從此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