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17)
五、醫案 (17)
1. 6.吐血證
天津張姓,年過三旬,偶患吐血證。
病因,其人性嗜酒,每日必飲,且不知節。初則飲酒過量即覺胸間煩熱,後則不飲酒時亦覺煩熱,遂至吐血。
證候,其初吐血之時,原不甚劇,始則痰血相雜,因咳吐出。即或純吐鮮血,亦不過一日數口,繼復因延醫服藥,方中有柴胡三錢,服藥半點鐘後,遂大吐不止,倉猝迎愚往視。及至,則所吐之血已盈痰盂,又復連連嘔吐,若不立為止住,實有危在目前之懼。幸所攜藥囊中有生赭石細末一包,俾先用溫水送下五錢,其吐少緩須臾,又再送下五錢遂止住不吐。診其脈弦而芤,數逾五至,其左寸搖搖有動意,問其心中覺怔忡乎?答曰:怔忡殊甚,幾若不能支持。
診斷,此證初傷於酒,繼傷於藥,臟腑之血幾於傾囊而出。猶幸速為立止,宜急服湯藥以養其血,降其胃氣保其心氣,育其真陰,連服數劑,庶其血不至再吐。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赭石(六錢軋細),玄參(六錢),生地黃(六錢),生龍骨(六錢搗碎),生牡蠣(六錢搗碎),生杭芍(五錢),酸棗仁(四錢炒搗),柏子仁(四錢),甘草(錢半),廣三七(三錢細末)
此方將前十味煎湯,三七分兩次用,頭煎及二煎之湯送服。
效果,每日服藥一劑,連服三日血已不吐,心中不復怔忡。再診其脈芤動皆無,至數仍略數,遂將生地黃易作熟地黃,俾再服數劑以善其後。
白話文:
[6.吐血病症]
天津有一位張姓男子,年齡超過三十歲,突然得了吐血的病。
病因,他非常喜歡喝酒,每天必定要喝,而且不知道節制。開始時,只要喝酒過量就會感覺到胸口熱煩,後來即使不喝酒也會覺得熱煩,最後發展到了吐血的地步。
病症表現,剛開始吐血時,情況並不是很嚴重,起初是痰和血混合在一起,因為咳嗽而吐出來。即便只是吐出新鮮的血液,一天也不過是幾口而已,但後來請醫生開了藥,其中含有一種名為柴胡的藥材,用量為三錢。服用藥物半小時後,他開始大量吐血,於是緊急找我來看診。當我抵達時,他已經吐了很多血,滿滿一痰盂,並且仍然在持續嘔吐。如果不立即制止,情況確實很危險。幸運的是,我帶的藥箱裡有一包生赭石細粉,我讓他先用溫水吞服五錢,他的嘔吐稍微緩解了一會兒,然後再吞服五錢,終於停止了嘔吐。我為他把脈,發現脈搏呈弦狀且芤弱,心跳每分鐘超過五次,左手寸脈有明顯的跳動感,我問他是否覺得心悸,他回答說,心悸非常嚴重,幾乎無法支撐。
診斷,這位患者的病症起先是因為過度喝酒,後期又因為藥物影響,導致身體內的血液幾乎全部流失。幸好我們迅速制止住了吐血,現在應該立刻服用湯藥來補充血液,降胃氣、保護心氣、滋養真陰,連續服用幾天,希望這樣可以防止再次吐血。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生赭石(六錢,磨細)、玄參(六錢)、生地黃(六錢)、生龍骨(六錢,搗碎)、生牡蠣(六錢,搗碎)、生杭芍(五錢)、酸棗仁(四錢,炒製搗碎)、柏子仁(四錢)、甘草(一錢半)、廣三七(三錢,細粉)。將前十種藥材煎煮成湯,廣三七分兩次服用,第一次和第二次煎煮的湯一起服用。
治療結果,他每天服用一劑藥,連服三天後就不再吐血,心悸的症狀也消失了。再次為他把脈,芤弱的脈象已經消失,心跳仍略快,因此我將生地黃換成熟地黃,讓他再服用幾劑,以鞏固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