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四、醫話 (26)

回本書目錄

四、醫話 (26)

1. 26.答王××問《神州醫藥學報》何以用真武湯治其熱日夜無休止立效

《傷寒論》真武湯乃仲景救誤治之方。其人本少陰煩躁,醫者誤認為太陽煩躁而投以大青龍湯,清之散之太過,遂至其人真陽欲脫,而急用真武湯以收回其欲脫之元陽,此真武湯之正用也。

觀《神州醫藥學報》所述之案,原系外感在半表半裡,中無大熱,故寒熱往來,脈象濡緩,而投以濕溫之劑,若清之散之太過,證可變為裡寒外熱(即真寒假熱),其元陽不固較少陰之煩躁益甚,是以其熱雖日夜無休止,口唇焦而舌苔黃膩,其脈反細數微浮而濡也。若疑脈數為有熱,而數脈與細浮濡三脈並見實為元陽搖搖欲脫之候,猶火之垂垂欲滅也。

急用真武湯以迎回元陽,俾複本位,則內不涼而外不熱矣。是投以真武湯原是正治之法,故能立建奇功,此中原無疑義也。特其語氣激昂,務令筆鋒搖曳生姿,於病情之變更,用藥之精義皆未發明,是以閱者未能瞭然也。

白話文:

《傷寒論》中的真武湯,原本是張仲景用來救治因治療錯誤導致的病情。病人本來是少陰病的煩躁,但醫生誤判為太陽病的煩躁,因而使用了大青龍湯,這使得病情過度清散,導致病人真陽欲脫。此時,必須急用真武湯,才能挽回瀕臨脫離的元陽,這是真武湯最正確的使用方式。

從《神州醫藥學報》中所描述的案例看來,病人最初是由於外感而在半表半裡狀態,體內並無大熱,因此出現寒熱交替的情況,脈象顯示為濡緩。醫生給予濕溫藥物治療,但若過度清散,病情可能會轉變為裡寒外熱(也就是真寒假熱)。此時,病人的元陽比少陰病的煩躁更加不穩固,因此即便日夜高燒不止,口脣乾燥,舌苔黃膩,脈象卻反而是細數微浮且濡。若誤以為脈數表示有熱,其實脈數、細、浮、濡四種脈象同時出現,是元陽搖搖欲墜的徵兆,就像快要熄滅的火一樣。

在這種情況下,急用真武湯可以迎回元陽,使其回到正常位置,如此一來,體內不會過冷,體外也不會過熱。因此,使用真武湯是正確的治療方法,所以能立即發揮神奇的效果,這一點毫無疑問。只是文章的語氣過於激昂,刻意追求文筆的華麗,對於病情的變化以及用藥的精義都沒有深入解釋,因此讀者可能無法完全理解。

2. 27.答劉××問七傷

(1)大飽傷脾:因脾主運化飲食,飲食太飽,脾之運化力不足以勝之,是以受傷。其作噫者,因脾不運化,氣鬱中焦,其氣鬱極欲通,故噫以通之;其欲臥者,因脾主四肢,脾傷四肢痠懶,是以欲臥;其色黃者,因脾屬土。凡人之五臟,何臟有病,即現何臟所屬之本色。此四診之中,所以望居首也。

(2)大怒氣逆傷肝:因肝屬木,木之條上達,木之根下達。為肝氣能上達,故能助心氣之宣通(肝系下連氣海,上連心,故能接引氣海中元氣上達於心)。為肝氣能下達,故能助腎氣之疏泄(腎主閉藏,有肝氣以疏泄之,二便始能通順)。大怒,其氣有升無降,甚而至於橫行,其中所藏之相火,亦遂因之暴動(相火生於命門,寄於肝膽,遊行於三焦),耗其血液,所以傷肝而血即少。肝開竅於目,目得血而能視,肝傷血少,所以其目暗也。

(3)形寒飲冷傷肺:因肺為嬌臟,冷熱皆足以傷之也。蓋肺主皮毛,形寒則皮毛閉塞,肺氣不能宣通,遂鬱而生熱,此肺之因熱而傷也。飲冷則胃有寒飲留滯,變為飲邪,上逆於肺而為懸飲,此肺之因冷而傷也。肺主氣,開竅於鼻,有病則咳,肺傷,所以氣少、咳嗽、鼻鳴也。

(4)憂愁思慮傷心:因人之神明藏於腦,故腦為精明之府(《內經》脈要精微論),而發出在心,故心為君主之官(《內經》靈蘭秘典),神明屬陽,陽者主熱。憂愁思慮者,神明常常由心發露,心血必因熱而耗,是以傷心也。心傷,上之不能充量輸血於腦,下之不能充量輸血於肝,腦中之神失其憑藉,故苦驚喜忘,肝中之魂,失其護衛,故夜不能寐,且肝中血少,必生燥熱,故又多怒也。

(5)強力入房久坐濕地傷腎:因腎有兩枚,皆屬於水,中藏相火,為真陰中之真陽,以統攝下焦真陰真陽之氣。強力入房則傷陰,久坐濕地則傷陽,腎之真陰真陽俱傷,所以傷腎。腎傷則呼吸之時,不能納氣歸根,所以短氣。腰者腎之腑,腎傷所以腰疼。骨者腎所主,腎傷所以腳骨作疼。至於厥逆下冷,亦腎中水火之氣,不能敷布之故也。

(6)風雨寒暑傷形:因風雨寒暑,原天地之氣化,雖非若癘疫不正之氣,而當其來時或過於猛烈,即與人身之氣化有不宜。乃有時為時勢所迫,或自不經意,被風雨寒暑之氣侵,其身體氣弱,不能捍禦,則傷形矣。形傷則發落,肌膚枯槁,此猶木傷其本,而害及枝葉也。

(7)大恐懼不節傷志:因志者為心之所之,必以中正之官輔之,此志始百折不回。中正之官者,膽也,若過恐懼,則膽失其司,即不能輔心以成志,所以傷志。志傷,則心有所圖而畏首畏尾,所以恍惚不樂也。

白話文:

[27.回答劉××關於七傷的問題]

(1) 吃得太飽會傷害脾臟:脾臟負責消化食物,如果吃得太多,脾臟的消化能力無法應付,就會受損。打嗝是因為脾臟無法有效消化食物,導致中焦部位氣滯,當氣滯到極點時,身體會透過打嗝的方式來疏通;想躺著休息是因為脾臟負責四肢的運作,脾臟受傷後四肢會感到痠痛無力,所以想要躺著休息;皮膚呈現黃色是因為脾臟與土元素相關。一個人的五臟器官生病時,通常會呈現該臟器所屬的顏色。因此,在傳統中醫的四診法中,觀察病人的外觀特徵是最首要的步驟。

(2) 憤怒過度導致氣逆,會傷害肝臟:肝臟屬木,木性向上生長,向下紮根。肝氣能夠向上生長,幫助心氣的流通(肝臟位於下部,連接到氣海,上部連接到心臟,因此可以將氣海中的原始氣息引導至心臟)。肝氣能夠向下生長,幫助腎臟的排泄功能(腎臟負責封閉和儲存,有肝氣的幫助,大小便才能順利排出)。過度憤怒會導致氣息上升卻無法下降,甚至橫衝直撞,這會使得肝臟中所藏的相火(相火源自命門,寄宿在肝膽,遊走於三焦)突然爆發,消耗血液,進而傷害肝臟,使血液量減少。肝臟控制眼睛的功能,眼睛得到足夠的血液才能正常視物,肝臟受傷導致血液量減少,眼睛因此視力模糊。

(3) 穿著單薄或喝冷飲會傷害肺臟:肺臟是脆弱的器官,過冷或過熱都會對它造成傷害。肺臟負責皮膚和汗毛,當身體感到寒冷時,皮膚和汗毛會緊閉,肺氣無法順利流通,會導致熱氣聚集,這是肺臟因熱氣而受傷的情況。喝冷飲會使胃部有冷飲停留,形成飲邪,向上逆流到肺臟,造成懸飲,這是肺臟因冷飲而受傷的情況。肺臟控制氣息,鼻子是它的開口,生病時會咳嗽,肺臟受傷會導致氣息不足、咳嗽、鼻塞。

(4) 憂慮過度和深思熟慮會傷害心臟:人類的神智藏於腦部,腦部是精明的中心,而心臟則是神智的發源地,因此心臟被視為主宰一切的器官。神智屬於陽性,陽性主熱。憂慮過度和深思熟慮會讓神智經常從心臟顯露出來,心臟的血液會因熱氣而消耗,進而傷害心臟。心臟受傷後,無法充分向腦部供血,同時也無法充分向肝臟供血,腦部的神智失去依靠,導致容易驚嚇和記憶力減退,肝臟中的魂魄失去保護,導致夜晚難以入睡,而且肝臟血液量減少,會產生乾燥和熱氣,進而產生易怒的情緒。

(5) 努力過度、房事頻繁、長時間坐在潮濕地面會傷害腎臟:腎臟有兩個部分,都屬於水元素,其中藏有相火,這是真陰中的真陽,用以調節下焦區域的真陰和真陽之氣。努力過度和房事頻繁會傷害陰性能量,長時間坐在潮濕地面會傷害陽性能量,腎臟的真陰和真陽都會受損,進而傷害腎臟。腎臟受傷後,呼吸時無法將氣息納入根本,導致呼吸短促。腰部是腎臟的部位,腎臟受傷會導致腰痛。骨骼受腎臟主管,腎臟受傷會導致腳部骨骼疼痛。至於四肢冰冷,也是因為腎臟中的水火之氣無法正常分佈所致。

(6) 風雨、寒冷和酷熱會傷害身體:風雨、寒冷和酷熱是自然界的氣候變化,雖然不像瘟疫那樣具有不正常的氣息,但當這些天氣條件過於強烈時,可能會對人體的氣候調節機制產生不利影響。有時候,由於環境壓力或缺乏警覺,人們可能會被風雨、寒冷和酷熱侵襲,身體的抵抗力較弱,無法抵禦這些外來因素,進而導致身體受損。身體受損會導致頭髮脫落,皮膚乾燥枯萎,這就像樹木受到根本傷害,影響到枝葉的健康一樣。

(7) 過度恐懼和缺乏節制會傷害意志力:意志力是由心臟發出的,必須得到中正官的支持,這樣意志力才能堅定不移。中正官指的是膽,如果過度恐懼,膽就會失去其功能,無法支持心臟形成堅定的意志力,進而傷害意志力。意志力受傷後,心臟會變得膽小怕事,導致情緒恍惚,心情不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