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四、醫話 (9)
四、醫話 (9)
1. 2.診余隨筆
曾治一人,夏月開軒當窗而寢,為風所襲,其左半身即覺麻木,肌肉漸形消瘦,左手足漸覺不遂,為擬此方。其病偏於左,又加鹿角膠二錢作引(若偏於右宜用虎骨膠作引),一劑周身得汗,病愈強半,即方略為加減,又服二劑全愈。後屢試其方莫不隨手奏效。
各處庭院中,多有絡石與蘡薁,此二種皆木本藤蔓類,而皆可入藥。絡石:蔓粗而長,葉若紅薯,其節間出須,須端作爪形,經雨露濡濕,其爪遂黏於磚石壁上,俗呼為爬山虎,即藥房中之絡石藤也。本草又名為石龍藤,其性善治喉痹腫塞,用鮮者兩半,煎湯一盅,細細呷之,少頃即通。
其性又善通經絡,同續斷、菟絲子煮酒(須用黃酒不宜用燒酒),日日飲之。或單用絡石,煮酒飲之,善治周身拘攣,肢體作痛。若與狗脊、猴姜煮酒飲之,善治腰疼。若兼腿疼者,宜加牛膝。《名醫別錄》又謂:此物久服能輕身、明目、潤澤、好顏色、不老。誠如《名醫別錄》之所云云,則每日以之煮湯當茶飲之,其為益不亦多乎?
蘡薁:蔓類絡石而稍細,花葉若雞爪形,又多分歧,以其須纏於高樹之枝柯上。其藤中多通氣細孔,截斷吹之有漿出,可擦瘡瘍腫毒。其性亦善治淋,煎湯當茶,最善止渴。取其葉搗汁飲之,善治嘔噦。其所結之實,大如廣紅豆,形圓色紅而亮,中有漿微甘微酸,其功用能止渴,益氣力,悅顏色。俗傳有謂其善解砒石毒者,然未見其出載,此則待質高明也。
愚於諸藥多喜生用,欲存其本性也。有如石膏為硫養輕鈣化合,若煆之則硫養輕皆飛去,其涼散之力頓失,而所餘之鈣經煆即變質,斷不可服。故斯編之中於生石膏之能救人,煆石膏之能傷人,反復論之,再三致意,以其關於人命之安危甚重也。又如赭石原鐵養化合,其重墜涼鎮之力最善降胃止血,且又能生血,分毫不傷氣分。
至藥房中所鬻之赭石,必煆以煤火,則鐵養分離,即不能生血,且更淬之以醋,轉成開破之性,多用之即可令人泄瀉。又如赤石脂原系粉末,宜興茶壺即用此燒成。為其質同粉末,有黏滯之性,研細服之可保護腸胃之內膜,善治大便泄瀉。而津沽藥房中竟將石脂為細末,水和為泥,捏作小餅,煆以煤火,即與宜興壺瓦無異,若為末服之,其傷人脾胃也必矣。
又如山萸肉,其酸溫之性能補肝、斂肝、治肝虛自汗以固元氣之將脫,實能挽回人命於至危之候。藥房多酒浸蒸黑用之,其斂肝固氣之力頓減矣。如此者實難枚舉。此所以愚於藥品多喜生用以存其本性也。
藥有非制過不可服者,若半夏、附子、杏仁諸有毒之藥皆是也。雖古方中之附子,亦偶生用,實系滷水淹透,未經炮熟之附子,亦非採取即用也。凡此等藥,方中雖未註明如何炮製,坊間亦必為制至無毒。若其藥本無毒,原可生用者,斯編方中若未註明制用,皆宜生用。有用斯編之方者,甚勿另加製法,致失藥之本性也。
白話文:
曾經治療過一個人,他在夏天打開窗戶睡覺,被風吹到,左半邊身體就感到麻木,肌肉漸漸消瘦,左手左腳也漸漸不靈活,因此開了這個藥方。因為他的病偏在左邊,所以又加了二錢的鹿角膠來引導藥力(如果病偏在右邊,就應該用虎骨膠來引導),吃了一帖藥,全身就出了汗,病好了一大半,接著稍微調整藥方,又吃了兩帖就完全好了。後來多次試用這個藥方,都非常有效。
各處庭院中,大多有絡石和蘡薁這兩種植物,它們都是木本藤蔓類,而且都可以入藥。絡石的藤蔓粗而長,葉子像紅薯葉,它的節間會長出鬚,鬚的末端像爪子,經過雨露沾濕後,爪子就會黏在磚石牆壁上,俗稱爬山虎,也就是藥房裡的絡石藤。本草又稱它為石龍藤,它的藥性擅長治療喉嚨腫痛阻塞,用新鮮的兩條,煎成一碗湯,慢慢喝下,不久就會通暢。
它的藥性又擅長疏通經絡,和續斷、菟絲子一起用黃酒煮(一定要用黃酒,不可以用燒酒),每天飲用。或者單獨用絡石煮酒飲用,擅長治療全身筋骨拘攣、肢體疼痛。如果和狗脊、猴姜一起煮酒飲用,擅長治療腰痛。如果還兼有腿痛,就應該加入牛膝。《名醫別錄》中又說:這種藥長期服用可以使身體輕盈、眼睛明亮、皮膚潤澤、氣色好、不容易衰老。如果真像《名醫別錄》所說的那樣,那麼每天用它煮湯當茶喝,好處不是很多嗎?
蘡薁的藤蔓和絡石相似但稍微細一點,花葉像雞爪形,而且分枝很多,它的鬚會纏繞在高樹的枝幹上。它的藤中有很多通氣的小孔,切斷後吹氣會有汁液流出,可以用來擦拭瘡瘍腫毒。它的藥性也擅長治療淋病,煎湯當茶喝,最能止渴。取它的葉子搗汁飲用,擅長治療嘔吐。它結的果實,大約像廣紅豆,形狀圓潤顏色紅亮,裡面有汁液,味道微甜微酸,它的功效可以止渴、增強體力、使氣色變好。民間傳說它能解砒霜毒,但沒有看過相關的記載,這個說法需要高明的人來驗證。
我對於很多藥材都喜歡用生的,希望保留它原本的藥性。例如石膏是硫和輕鈣的化合物,如果煅燒,硫和輕鈣都會揮發掉,它清涼散熱的功效就會喪失,而剩下的鈣經過煅燒也會變質,絕對不可以服用。所以這本書中反覆論述生石膏能救人,煅石膏會傷人,再三強調,因為這關係到人的生命安危非常重要。又例如赭石原本是鐵和氧化物的化合物,它重鎮涼血的功效最能降胃止血,而且還能生血,完全不會傷到氣分。
至於藥房裡賣的赭石,一定是用煤火煅燒,這樣鐵和氧化物就會分離,就不能生血了,而且還用醋淬過,反而變成開破的藥性,如果多用就會使人腹瀉。又例如赤石脂原本是粉末狀,宜興茶壺就是用這種材料燒製而成。因為它本身是粉末,有黏性,研磨成細末服用可以保護腸胃的內膜,擅長治療腹瀉。但是天津的藥房竟然將赤石脂磨成細末,用水和成泥,捏成小餅,用煤火煅燒,這樣就和宜興壺的瓦片沒什麼兩樣了,如果把它磨成粉末服用,一定會傷害脾胃。
又例如山萸肉,它酸溫的藥性可以補肝、收斂肝氣、治療肝虛自汗,可以鞏固即將脫離的元氣,確實可以在最危急的時候挽救人的生命。藥房大多將它用酒浸泡蒸黑來用,這樣它收斂肝氣、固元氣的功效就會大大降低。像這樣的情況實在太多了,無法一一列舉。這就是我喜歡用生藥來保留藥材本性的原因。
有些藥材必須經過炮製才能服用,像半夏、附子、杏仁這些有毒的藥材都是如此。雖然古代的藥方中也有用生附子的例子,但實際上是用鹽水浸泡過的,沒有經過炮製煮熟的附子,也不是直接採摘下來就用的。凡是這類的藥,即使藥方中沒有註明如何炮製,藥房也一定會炮製到無毒。如果藥材本身沒有毒,本來就可以生用的,這本書中的藥方如果沒有註明要炮製,都應該生用。使用這本書藥方的人,千萬不要另外加入炮製的方法,以免失去藥材原本的藥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