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四、醫話 (10)

回本書目錄

四、醫話 (10)

1. 2.診余隨筆

威靈仙、柴胡諸藥,原是用根。坊間恆雜以莖葉,醫者不知甄別,即可誤事。細辛之葉,其功用亦不如根,故李瀕湖《本草綱目》亦謂用根。至樗白皮與桑白皮,亦皆用根上之皮,其真偽尤屬難辨,用者必自採取方的。如樗根白皮,大能固澀下焦。而帶皮樗枝煎湯,又能通大便。

俗傳便方,大便不通者,用帶皮樗枝七節,每節長寸許,煎湯服之甚效。其枝與根性之相異如此,用者可不慎哉。

煎時易沸之藥,醫者須預告病家。如知母若至五六錢,微火煎之亦沸,若至一兩幾不能煎。然此藥最易煎透,先將他藥煎十餘沸,再加此藥,敞開藥罐蓋,略煎數沸,其湯即成。至若山藥、阿膠諸有汁漿之藥,龍骨、牡蠣、石膏、滑石、赭石諸搗末之藥,亦皆易沸。大凡煎藥,其初滾最易沸。

煎至將滾時,須預將藥罐之蓋敞開,以箸攪之。迨沸過初滾,其後仍沸,敞蓋煎之無妨,若不沸者,始可蓋而煎之。蓋險急之證,安危止爭此藥一劑。故古之醫者,藥餌必經己手修制,即煎湯液,亦必親自監視也。

白話文:

威靈仙、柴胡這些藥材,原本都是使用根部。但現在市面上常常混雜著莖葉,醫生如果沒有仔細分辨,就會造成醫療上的錯誤。細辛的葉子,功效也不如根部,所以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也說要用根部。至於樗樹的白皮和桑樹的白皮,也都是使用根部的皮,它們的真假尤其難以辨別,使用的人一定要自己去採集才能確保是真的。例如,樗樹根的白皮,能強大地固澀下焦。而帶皮的樗樹枝煎湯,又能通大便。

民間流傳的偏方,說大便不通的人,用帶皮的樗樹枝七節,每節大約一寸長,煎湯服用,效果很好。可見樹枝和樹根的藥性差異這麼大,使用的人怎能不謹慎呢?

煎藥時容易沸騰的藥材,醫生必須事先告訴病人。例如,知母如果用到五六錢,用小火煎煮也會沸騰,如果用到一兩,就幾乎無法煎煮。然而知母這味藥最容易煎透,可以先將其他藥材煎煮十幾滾,再加入知母,打開藥罐蓋,稍微煎煮幾滾,藥湯就完成了。至於山藥、阿膠這些含有汁液的藥材,以及龍骨、牡蠣、石膏、滑石、赭石這些搗成粉末的藥材,也都容易沸騰。一般來說,煎藥剛開始滾的時候最容易沸騰。

煎藥快滾的時候,一定要先把藥罐蓋打開,用筷子攪拌。等到沸騰過第一次滾,之後再滾,打開蓋子煎煮就沒關係了,如果不沸騰,才可以蓋上蓋子煎。因為危急的病症,病人安危往往就在這一劑藥,所以古代的醫生,藥材一定會親手處理,連煎藥湯液,也一定會親自監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