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四、醫話 (6)
四、醫話 (6)
1. 1.臨症隨筆
效果,先將安知歇貌林服下,每服一次,周身皆微有涼汗,其灼熱果見輕減。翌日,又將生地煎湯,如法服完,病即霍然愈矣。蓋生地雖非補肝虛正藥,而能滋腎水以生肝,更能涼潤肝血,則肝得其養,其肝之虛者,自然轉虛為強矣。
病者,盧姓,鹽山人。
病因,孟秋天氣猶熱,開窗夜寢受風,初似覺涼,翌日即大熱成溫病。
病候,初次延醫服藥,竟投以麻、桂、乾薑、細辛大熱之劑。服後心如火焚,知誤服藥,以箸探喉,不能吐。熱極在床上亂滾,症甚危急。急來迎愚,及至,言才飲涼水若干,病熱稍愈。然猶呻吟連聲,不能安臥。診其脈近七至,洪大無倫,右部尤甚。舌苔黃厚,大便三日未行。
診斷,此乃陽明胃府之熱已實,又誤服大熱之劑,何異火上添油,若不急用藥解救,有危在目前之虞。幸所攜藥囊中有自制離中丹(系用生石膏一兩、硃砂二分製成),先與以五錢,俾用溫開水送下,過半點鐘,心中之熱少解,可以安臥。俾再用五錢送服,須臾呻吟亦止。再診其脈,較前和平。此時可容取藥,宜再治以湯劑以期全愈。
處方,生石膏(三兩),知母(一兩),生山藥(六錢),玄參(一兩),甘草(三錢),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
效果,當日將藥服完,翌日則脈靜身涼,大便亦通下矣。
奉天宮某,年三十餘,胸中滿悶,常作呃逆,連連不止,調治數年,病轉加劇。其脈洪滑有力,關前尤甚,知其心火熾盛,熱痰凝郁上焦也。遂用朴硝四兩、白礬一兩,摻炒熟麥面四兩,煉蜜為丸,三錢重,每服一丸,日兩次,服盡一料全愈。蓋朴硝味原鹹寒,稟寒水之氣,水能勝火,寒能治熱,為治心有實熱者之要品。
《內經》所謂「熱淫於內,治以鹹寒」也。用白礬者,助朴硝以消熱痰也。調以炒熟麥面者,誠以麥為心谷,以防朴硝白礬之過瀉傷心,且炒之則氣香歸脾,又能防硝礬之不宜於脾胃也。
白話文:
[1.臨症隨筆]
療效: 先讓病人服下「安知歇貌林」,每次服藥後,全身都會微微出涼汗,原本的灼熱感明顯減輕。隔天,又將生地煎成湯藥,按照同樣的方法服完,病就完全好了。生地雖然不是直接補肝虛的藥,但它能夠滋養腎水來生養肝臟,更能涼潤肝血,這樣肝臟得到滋養,肝虛的狀況自然就能轉弱為強。
病人:姓盧,是鹽山人。
病因:秋季開始,天氣仍然炎熱,晚上睡覺時開窗吹風,一開始覺得涼爽,隔天就發高燒,得了溫病。
病情:第一次看醫生時,醫生竟然開了麻黃、桂枝、乾薑、細辛等大熱的藥。吃藥後,病人覺得心像火燒一樣,知道吃錯藥了,想用筷子挖喉嚨催吐,卻吐不出來。因為太熱,在床上亂滾,情況非常危急。趕緊來找我,我到的時候,他說剛喝了一些涼水,發熱的狀況稍微好一點,但還是不斷呻吟,無法好好躺著。把脈後發現,脈搏很快,一分鐘大概七次,而且脈象很大很強,特別是右手更明顯。舌苔黃厚,已經三天沒排便。
診斷:這是因為陽明胃腑的熱已經很嚴重了,又誤吃了大熱的藥,簡直是火上加油。如果不及時用藥解救,會有生命危險。幸好我隨身帶的藥包裡有自製的「離中丹」(是用生石膏一兩、硃砂二分製成的),先給他吃了五錢,用溫開水送服。過了半小時,心裡的熱感稍微緩解,可以躺下來休息。再給他吃五錢,沒多久呻吟就停止了。再把脈,脈象比之前緩和。這時可以開藥方了,應該再用湯藥治療,希望能完全康復。
處方:生石膏(三兩)、知母(一兩)、生山藥(六錢)、玄參(一兩)、甘草(三錢),加水煎成三碗,分三次溫服。
療效:當天把藥喝完,隔天脈搏就平靜、身體也涼了,大便也順利排出來了。
有一個奉天宮的人,三十多歲,常常覺得胸悶,一直打嗝,而且停不下來,治療好幾年,病情反而更加嚴重。把脈後發現脈象洪大有力,而且很滑,關脈前段更明顯,知道是心火太旺,熱痰凝結在上焦。於是用了朴硝四兩、白礬一兩,摻入炒熟的麥粉四兩,再用蜂蜜煉成藥丸,每顆重三錢,每次服用一丸,一天兩次,全部吃完後就痊癒了。因為朴硝味道本來就鹹寒,有寒水之氣,水能剋火,寒能治熱,是治療心臟有實熱的重要藥材。《內經》所說的「熱在體內,用鹹寒之藥來治療」就是這個道理。使用白礬是為了幫助朴硝消除熱痰。加入炒熟的麥粉,是因為麥是心臟的穀物,可以預防朴硝和白礬過度瀉下,傷害心臟,而且炒過後氣味香,可以歸脾,也能防止硝和礬對脾胃造成不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