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四、醫話 (5)

回本書目錄

四、醫話 (5)

1. 1.臨症隨筆

療法,當以化其瘀血為目的。將瘀血化盡,身中氣化還其流通之常,其飲食必然增加,身體自能復原矣。

處方,(旱三七細末三錢),為一日之量,分兩次服,空心時開水送下。

效果,服藥數次後,自大便下瘀血若干,其色紫黑。後每大便時,必有瘀血若干,至第五日下血漸少,第七日便時不見瘀血矣。遂停服藥,後未旬日,身體即健康如初矣。

病者,王××,年四十九歲。

病名,溫病兼泄瀉。

病因,丙寅仲春來津。其人素吸鴉片,立志蠲除,因致身弱。於仲夏晚間,乘涼稍過,遂得溫病,且兼泄瀉。

病候,表裡俱壯熱。舌苔邊黃、中黑,甚干。精神昏憒,時作譫語。小便短澀,大便一日夜四五次,帶有黏滯。其臭異常,且含有灼熱之氣,其脈左右皆洪長。重診欠實,至數略數,兩呼吸間可九至。

診斷,此純系溫病之熱,陽明與少陽合病也。為其病在陽明,故脈象洪長;為其兼入少陽,故小便短少,致水歸大便而滑瀉。為其身形素弱,故脈中雖挾有外感之實熱,而仍重按不實也。

療法,當瀉熱兼補其正,又大劑徐徐服之,方與滑瀉無礙也。

處方,生石膏(三兩細末),生山藥(一兩),大生地(兩半),生杭芍(八錢),甘草(三錢),野臺參(五錢)

煎湯三大盅,徐徐溫飲下。一次只飲一大口,時為早六點鐘,限至晚八點時服完。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以生山藥代粳米,以生地代知母,而又加白芍也。以白虎湯清陽明之熱,為其脈不實故加人參;為其滑瀉故以生山藥代粳米;生地代知母,為其少陽之府有熱;致小便不利而滑瀉,所以又加白芍以清少陽之熱,即以利小便也。

效果,所備之藥,如法服完。翌晨精神頓爽,大熱已退,滑瀉亦見愈,脈象已近平和。因瀉仍不止,又為疏方,用生山藥一兩、滑石一兩、生杭芍五錢、玄參五錢、甘草三錢(此即拙擬之滋陰清燥湯加玄參也)一劑瀉止,脈靜身涼,脫然全愈。

病者,胡××之幼子,年三歲。

病名,間歇熱。

病因,先因失乳,飲食失調,泄瀉月餘,甫愈,身體虛弱,後又薄受外感,遂成間歇熱。

病候,或晝或夜發灼無定時,熱近兩點鐘,微似有汗,其熱始解。如此循環不已,體益虛弱。

診斷,此乃內傷、外感相併而為間歇熱。蓋外感之症,在少陽可生間歇熱;內傷之病,在厥陰亦生間歇熱(肝虛者,恆寒熱往來)。

療法,證雖兼內傷外感,原宜內傷外感並治,為治外感用西藥,取孺子易服;治內傷用中藥,先後分途施治,方為穩妥。

處方,(安知歇貌林一瓦),為一日之量,分作三次,開水化服。將此藥服完後,其灼必減輕,繼用生地八錢,煎湯一茶杯,分多次徐徐溫飲下,灼熱當全愈。但用生地者,取其味甘易服也。

白話文:

[1.臨症隨筆]

第一則案例

  • 治療方法:應該以化解體內瘀血為目標。把瘀血清除乾淨,身體的氣血循環就會恢復正常,食慾自然會增加,身體就能夠康復了。

  • 藥方:三七細粉三錢,這是一天的用量,分成兩次服用,在空腹時用開水送服。

  • 效果:服藥幾次後,會從大便排出一些顏色紫黑的瘀血。之後每次大便都會有瘀血,到第五天排出的血量逐漸減少,第七天大便時就沒有瘀血了。於是停止服藥,不到十天,身體就恢復健康了。

  • 患者:王先生,四十九歲。

  • 病名:溫病合併腹瀉。

  • 病因:王先生在農曆三月來到天津,他原本有吸食鴉片的習慣,決心戒除,導致身體虛弱。在農曆五月晚間,乘涼時間過長,因此得了溫病,還合併了腹瀉。

  • 病症:身體內外都發高燒。舌苔邊緣發黃,中間發黑,非常乾燥。精神昏沉,時常說胡話。小便量少且排尿不順,大便一天四五次,帶有黏液。大便氣味異常,而且有灼熱的感覺,左右兩脈都呈現洪大而長的狀態。按壓脈象感覺虛弱,脈搏跳動速度偏快,兩次呼吸之間脈搏跳動約九次。

  • 診斷:這是純粹的溫病發熱,是陽明經和少陽經合併發病。因為病在陽明經,所以脈象洪大而長;因為也影響到少陽經,所以小便量少,導致體內水分從大便排出而造成腹瀉。因為他身體本來就虛弱,所以脈象雖然有外感實熱的表現,但按壓仍然感覺虛弱無力。

  • 治療方法:應該在清熱的同時補益身體的正氣,而且藥量要大,慢慢地服用,這樣才不會影響腹瀉。

  • 藥方:生石膏(三兩,磨成細粉)、生山藥(一兩)、大生地(兩半)、生杭白芍(八錢)、甘草(三錢)、野台參(五錢)。

用水煎煮成三大碗,慢慢溫服。每次只喝一大口,時間從早上六點到晚上八點之間喝完。這個方子是白虎加人參湯的變化,用生山藥代替粳米,用生地代替知母,再加入白芍。用白虎湯來清除陽明經的熱邪,因為脈象虛弱所以加入人參;因為腹瀉所以用生山藥代替粳米;用生地代替知母,是因為少陽經有熱,導致小便不順而腹瀉,所以加入白芍來清除少陽經的熱邪,同時也有利尿的作用。

  • 效果:按照方法把藥服用完,第二天早上精神就好多了,高燒也退了,腹瀉也減輕了,脈象也變得平和。因為腹瀉還沒有完全停止,所以又開了藥方,用生山藥一兩、滑石一兩、生杭白芍五錢、玄參五錢、甘草三錢(這個方子是改編的滋陰清燥湯再加入玄參)。服用一劑後,腹瀉就停止了,脈搏平靜,身體也涼爽了,完全康復。

第二則案例

  • 患者:胡先生的小兒子,三歲。

  • 病名:間歇性發熱。

  • 病因:先是因為斷奶,飲食不調,腹瀉一個多月,剛好一點,身體虛弱,後來又受到輕微的外感,就成了間歇性發熱。

  • 病症:發熱時間不固定,有時白天,有時晚上,每次發熱接近兩個小時,稍微出點汗,熱就會退去。這樣反覆發作,身體更加虛弱。

  • 診斷:這是因為內傷和外感同時引起的間歇性發熱。外感病在少陽經可能會引起間歇性發熱;內傷病在厥陰經也可能引起間歇性發熱(肝虛的人,常常會出現寒熱交替的狀況)。

  • 治療方法:雖然這個病是內傷和外感同時存在,原本應該內外兼治,但考慮到治療外感用西藥,小孩子比較容易接受;治療內傷用中藥,分先後順序治療,這樣比較穩妥。

  • 藥方:安知歇(音似)貌林一瓦,這是一天的用量,分成三次,用開水沖服。把這個藥服用完後,發熱一定會減輕,接著用生地八錢,煎成一杯,分多次慢慢溫服,發熱應該就能完全好了。之所以用生地,是因為它味道甘甜,小孩子容易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