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四、醫話 (3)

回本書目錄

四、醫話 (3)

1. 1.臨症隨筆

小便赤澀短少。此傷寒之熱已至陽明之府,胃與大腸皆實,原是承氣湯症。特其脈雖有力,然自弦硬中見其有力,非自洪滑中見其有力(此陰虛火實之脈),且數近六至,又年過七旬,似不堪承氣之推蕩。而愚有變通之法,加藥數味於白虎湯中,則嘔吐與脅疼皆止,大便亦可通下矣。

病家聞之,疑而問曰:「先生之論誠善,然從前醫者皆未言有外感,且此病初起,亦未有頭疼惡寒外徵,何以竟成傷寒傳府之重症?」答曰:此乃伏氣為病也。大約此外感,受於秋冬之交,因所受甚輕,所以不覺有外感,亦未能即病。而其所受之邪,伏於膜原之間,阻塞氣化,暗生內熱,遂浸養成今日之病。

觀此舌苔微黃,且有芒刺,豈非有外感之顯徵乎?遂為疏方:

生石膏(兩半),生山藥(一兩),知母(五錢),赭石(五錢),川楝子(五錢),生杭芍(四錢),甘草(二錢)

煎湯兩盅,分三次溫服下。因其脅疼甚劇,肝木不和,但理以芍藥、川楝,仍恐不能奏效,又俾用羚羊角一錢,另煎湯當茶飲之,以平肝瀉熱。當日將藥服完,次晨復診,脈象已平,舌上芒刺已無,舌苔變白色已退強半,脅疼亦大見愈,略思飲食,食稀粥一中碗,亦未嘔吐,惟大便仍未通下。

疏方再用天冬、玄參、沙參、赭石各五錢,甘草二錢,西藥硫酸鎂二錢(沖服),煎服後,大便遂通下,諸病皆愈。為其年高病久,又俾服滋補之藥數劑以善其後。

此症之脈,第一方原當服白虎加人參湯,為其脅下作疼,所以不敢加人參,而權用生山藥一兩,以代白虎湯中之粳米,其養陰固氣之力,又可以少代人參也。又赭石重墜下行,似不宜與石膏並用,以其能迫石膏寒涼之力下侵也。而此症因大腸甚實,故並用無妨,且不僅以之通燥結,亦以之鎮嘔逆也。

滄縣李氏婦,年近三旬,月事五月未行,目脹頭疼甚劇,診其脈近五至,左右皆有力,而左脈又弦硬而長,心中時覺發熱,周身亦有熱時,知其腦部充血過度,是以目脹頭疼也。蓋月事不行,由於血室,而血室為腎之副臟,實借肝氣之疏瀉以為流通,方書所謂肝行腎之氣也。

今因月事久瘀,肝氣不能由下疏瀉而專於上行,矧因心肝積有內熱,氣火相併,迫心中上輸之血液迅速過甚,腦中遂受充血之病。惟重用牛膝,佐以涼瀉之品,化血室之瘀血以下應月事,此一舉兩得之法也。遂為疏方:

懷牛膝(一兩),生杭芍(六錢),玄參(六錢),龍膽草(二錢),丹皮(二錢),生桃仁(二錢),紅花(二錢)

一劑目脹頭疼皆愈強半,心身之熱,已輕減。又按其方略為加減,連服數劑,諸病皆愈,月事亦通下。

天津李氏婦,年過四旬,患痢三年不愈,即稍愈旋又反復。其痢或赤或白或赤白參半,且痢而兼瀉,其脈遲而無力。平素所服之藥,宜熱不宜涼,其病偏於涼可知。俾先用生山藥細末,日日煮粥服之,又每日嚼服蒸熟龍眼肉兩許,如此旬日,其瀉已愈,痢已見輕。又俾於服山藥粥時,送服生硫黃細末三分,日兩次,又兼用木賊一錢,淬水當茶飲之,如此旬日,其痢亦愈。

白話文:

1. 臨症隨筆

一位病人小便呈現紅色、排尿困難且量少。這是傷寒的熱邪已傳到陽明腑(即胃與大腸),導致胃腸積實,原本是適合使用承氣湯的症狀。但觀察他的脈象,雖然有力,卻是從弦硬的脈象中感受到力量,而非洪滑的脈象(這是陰虛火旺的脈象),而且脈搏跳動次數接近每分鐘六次,加上他年紀已超過七十歲,似乎承受不住承氣湯的強烈瀉下作用。所以我改用變通的方法,在白虎湯的基礎上加了幾味藥,結果嘔吐和脅痛都停止了,大便也能順利排出。

病人家屬聽了之後,疑惑地問道:「先生說的很有道理,但以前的醫生都沒說這是外感,而且這個病剛開始也沒有頭痛、怕冷等外感症狀,怎麼會變成傷寒傳到腑的重症呢?」我回答說:「這是伏邪引起的疾病。大約是在秋冬交替時感染了外邪,因為感染很輕微,所以當時沒有感覺到外感,也沒有馬上發病。但邪氣潛伏在膜原之間,阻礙了氣的運行,暗地裡產生內熱,慢慢就發展成今天的病症了。」

你看他舌苔微微發黃,而且有芒刺,這難道不是有外感的明顯徵兆嗎?於是開了藥方:

生石膏(兩半),生山藥(一兩),知母(五錢),赭石(五錢),川楝子(五錢),生杭芍(四錢),甘草(二錢)。

將藥煎成兩盅,分三次溫服。因為他的脅痛非常劇烈,是肝氣不調和引起的,雖然用了芍藥、川楝子來調理,但恐怕效果不夠,所以又讓他用羚羊角一錢,另外煎湯當茶喝,以平肝瀉熱。當天將藥服完,第二天早上複診,脈象已經平穩,舌頭上的芒刺消失,舌苔的白色也退了一大半,脅痛也明顯減輕,略微想吃東西,吃了一碗稀粥,也沒有嘔吐,只是大便還沒通暢。

於是又開了藥方,使用天冬、玄參、沙參、赭石各五錢,甘草二錢,以及西藥硫酸鎂二錢(沖服)。服藥後,大便就順利排出,各種病症都痊癒了。因為他年紀大又病了很久,所以又讓他服用滋補的藥物幾劑,以調理身體。

這個病症的脈象,第一個方子本來應該服用白虎加人參湯,但因為他脅肋疼痛,所以不敢加人參,而改用生山藥一兩,來代替白虎湯中的粳米,它的滋陰固氣作用,也可以稍微代替人參。另外,赭石有重墜下降的作用,似乎不適合與石膏同時使用,因為它會迫使石膏的寒涼之性下侵。但這個病症是因為大腸過於實熱,所以同時使用沒有妨礙,而且不僅能通導腸道燥結,也能鎮壓嘔吐。

滄縣的李氏婦人,年近三十,月經已經五個月沒來,眼睛脹痛頭痛非常嚴重。診斷她的脈象,每分鐘接近五次,左右兩手都有力,左手的脈象又弦硬而長,心中時常感到發熱,身體也時有發熱感。判斷她腦部充血過度,所以才會眼睛脹痛頭痛。月經不來的原因是血室出了問題,而血室是腎的輔助器官,需要藉由肝氣的疏通才能正常運行,正如醫書所說「肝運行腎的氣」。

現在因為月經瘀滯已久,肝氣無法向下疏通,反而向上走,加上心肝內積有熱,氣火相互作用,迫使心臟向上輸送血液的速度過快,導致腦部充血。所以重用牛膝,再輔以清涼瀉火的藥物,化解血室的瘀血,讓月經可以順利排出,這是一舉兩得的方法。於是開了藥方:

懷牛膝(一兩),生杭芍(六錢),玄參(六錢),龍膽草(二錢),丹皮(二錢),生桃仁(二錢),紅花(二錢)。

服下一劑後,眼睛脹痛頭痛就減輕了一半以上,心身發熱的感覺也減輕了。然後根據原方略加調整,連續服用幾劑,各種病症都痊癒,月經也順利來了。

天津的李氏婦人,年過四十,患痢疾三年都沒有好,稍微好一點又會反覆發作。她的痢疾有時是紅色,有時是白色,有時是紅白色混雜,而且痢疾又兼有腹瀉,脈象遲緩無力。平常服用的藥物,適合溫熱而不適合寒涼,可以知道她的病偏於寒涼。所以先讓她每天煮生山藥細末粥服用,又每天嚼服蒸熟的龍眼肉約兩枚,這樣過了大約十天,腹瀉已經好了,痢疾也減輕了。然後又讓她在喝山藥粥時,配服生硫磺細末三分,每天兩次,並兼用木賊一錢,泡水當茶喝,這樣過了大約十天,痢疾也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