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138)
三、醫論 (138)
1. 86.詳論猩紅熱治法
猩紅熱本非危險之證,而所以多危險者,以其證現白虎湯證時,醫者不敢放膽用白虎湯治之也。至愚治此證時,不但胃腑大實之候可放膽投以大劑白虎湯;即當其疹初見點,其人表裡壯熱,脈象浮洪,但問其大便實者,恆用生石膏一兩或兩半煎湯,送服西藥阿斯匹林二分,周身得微汗,其疹全發出而熱亦退矣。
曾治一六七歲幼女,病溫半月不愈。其脈象數而有力,肌膚熱而乾澀,其心甚煩躁,輾轉床上不能安臥。疑其病久陰虧,不堪外感之灼熱,或其痧疹之毒伏藏未能透出,是以其病之現狀若斯。問其大便,三日未行。投以大劑白虎加人參湯,以生山藥代粳米,又為加連翹二錢,蟬蛻一錢,煎湯兩盅,分數次溫飲下。連服二劑,大便通下,大熱已退,心中仍騷擾不安。
再診其脈,已還浮分,疑其餘熱可作汗解,遂用阿斯匹林一瓦和白糖沖水服之,周身得微汗,透出白痧若干,病遂愈。由斯知阿斯匹林原可為透發痧疹之無上妙藥。而石膏質重氣輕原亦具透表之性,又伍以最善發表之阿斯匹林,其涼散之力盡透於外,化作汗液而不復留中(石膏煮水毫無汁漿是以不復留中),是以胃腑之熱未實而亦可用也。愚臨證五十年,治此證者不知凡幾,其始終皆經愚一人治者,約皆能為之治愈也。
天津許姓學生,年八歲,於庚申仲春出疹,初見點兩日即靨。家人初未介意。遲數日,忽又發熱,其父原知醫,意其疹毒未透,自用藥表之,不效。延他醫治療,亦無效,延愚診視,其脈象細數有力,肌膚甚熱,問其心中,亦甚熱,氣息微喘,乾咳無痰,其咽喉覺疼,其外咽喉兩旁各起疙瘩大如桃核之巨者,撫之則疼,此亦疹毒未透之所致也。
且視其舌苔,已黃,大便數日未行,知其陽明府熱已實,必須清熱與表散之藥並用,方能有效。遂為疏方:鮮茅根半斤(切碎),生石膏二兩(搗細),西藥阿斯匹林一瓦半。先將茅根、石膏水煮四五沸,視茅根皆沉水底,其湯即成。取清湯一大碗,分三次溫飲下,每飲一次,送服阿斯匹林半瓦。
初次飲後,遲兩點鐘再飲第二次。若初服後即出汗,後二次阿斯匹林宜少用。如法將藥服完,翌日視之,上半身微見紅點,熱退強半,脈亦較前平和,喉疼亦稍輕,其大便仍未通下。遂將原方茅根改用五兩,石膏改用兩半,阿斯匹林改用一瓦,仍將前二味煎湯分三次送服阿斯匹林。服後疹出見多,大便通下,表裡之熱已退十之八九,咽喉之疼又輕,惟外邊疙瘩則仍舊。
愚恐其所出之疹仍如從前之靨急,俾每日用鮮茅根四兩以之煮湯當茶外,又用金銀花六錢,甘草三錢,煎湯一大杯,分三次溫服,每次送梅花點舌丹一丸(若在大人可作兩次服每次送服二丸)。如此四日,疙瘩亦消無芥蒂矣。
白話文:
猩紅熱本來不是什麼危險的疾病,之所以會變得危險,是因為當病出現白虎湯證(一種中醫辨證的病症)時,醫生不敢大膽使用白虎湯來治療。我治療這個病時,不論是胃腸熱實症狀明顯的時候,我都會大膽使用大劑量的白虎湯;即使在疹子剛開始出現小紅點時,如果病人身體內外發熱嚴重,脈象浮大有力,只要大便不通暢,我都會使用生石膏一兩或兩半煎湯,同時讓病人服用西藥阿斯匹靈二分,讓全身稍微出汗,疹子就會完全發出來,熱度也會退去。
我曾經治療過一個六、七歲的小女孩,發燒半個月都沒有好。她的脈象快而有力,皮膚發熱乾燥,心裡非常煩躁,在床上翻來覆去無法安穩睡覺。我懷疑她是病久了導致陰液虧虛,無法承受外來的熱邪,或是體內的痧疹毒素潛伏著沒有發出來,所以病情才會這樣。問她的大便狀況,已經三天沒有排便了。我給她開了大劑量的白虎加人參湯,用山藥代替粳米,又加上連翹二錢、蟬蛻一錢,煎兩碗湯,分幾次溫服。連續服用了兩劑,大便通暢了,高燒也退了,但心裡還是感到煩躁不安。
再次診脈,發現脈象已經浮於表面,我認為剩餘的熱邪可以用發汗的方式來解決,於是就讓她服用阿斯匹靈一瓦,用白糖水沖服,全身微微出汗,透出了少許白痧,病就好了。由此可知,阿斯匹靈原來是可以透發痧疹的極佳藥物。而石膏性質重而氣味輕,本來就具有透表的特性,再加上最擅長發表的阿斯匹靈,它的清涼散熱的力量就可以完全透發到體外,化為汗液而不留在體內(石膏煮水不會有太多汁液,所以不會留在體內),因此即使胃腑的熱邪沒有達到很嚴重的程度也可以使用。我從事醫療工作五十年,治療這個病不知道有多少人,那些從頭到尾都由我一個人治療的,大約都能夠治好。
天津有個姓許的學生,八歲,在庚申年春天長出疹子,剛開始出現紅點兩天就消失了。家人一開始沒有在意,過了幾天,忽然又發燒,他的父親原本懂醫術,認為是疹毒沒有發出來,自己用藥發散,但是沒有效果。請其他醫生治療,也沒有效果。後來請我去看診,他的脈象細數而有力,皮膚非常熱,問他感覺,也是覺得很熱,呼吸有些喘,乾咳沒有痰,喉嚨覺得痛,外喉嚨兩邊都長出像桃核那麼大的疙瘩,摸了會痛,這也是因為疹毒沒有發出來所導致的。
看他的舌苔,已經變黃,大便也幾天沒有排了,知道他的陽明府熱已經很嚴重,必須使用清熱和發散的藥物同時使用,才能夠有效。於是就開了以下的藥方:鮮茅根半斤(切碎),生石膏二兩(搗碎),西藥阿斯匹靈一瓦半。先將茅根、石膏加水煮沸四、五次,等到茅根都沉到水底,湯就煮好了。取一碗清湯,分三次溫服,每次喝完湯,送服阿斯匹靈半瓦。
第一次喝完後,隔兩個小時再喝第二次。如果第一次喝完就出汗,後兩次的阿斯匹靈就應該少用。按照這個方法將藥服用完,第二天再看,上半身微微出現紅點,熱度退了一大半,脈象也比較平和了,喉嚨痛也稍微減輕,但是大便還是沒有通暢。於是將原方的茅根改為五兩,石膏改為兩半,阿斯匹靈改為一瓦,仍然將前兩種藥煎湯分三次送服阿斯匹靈。服藥後疹子出得更多了,大便也通暢了,身體內外的熱都退了十分之八九,喉嚨痛也減輕了,只有外邊的疙瘩還沒有消。
我擔心他出的疹子還是會像之前那樣很快就消退,就讓他每天用鮮茅根四兩煮湯當茶喝,另外用金銀花六錢、甘草三錢,煎一大杯湯,分三次溫服,每次送服梅花點舌丹一丸(如果成人可以每次服用兩丸,分兩次送服)。這樣過了四天,疙瘩也完全消退,沒有留下任何痕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