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120)
三、醫論 (120)
1. 73.論黃疸有內傷外感及內傷外感之兼證並詳治法
附錄:
徐××云:《金匱》硝石礬石散方,原治內傷黃疸,張錫純氏之發明功效卓然大著。至礬石即皂礬,張石頑亦曾於《本經達源》論及,而先生則引《神農本草經》兼名涅石、《爾雅》又名羽涅,即一涅字,知其當為皂礬,又即其服藥後大便正黑色,愈知其當為皂礬,可謂具有特識。
又於臨證之時,見其左脈細弱者,知系肝陽不能條暢,則用黃耆、當歸、桂枝尖諸藥煎湯送服;若見其右脈濡弱者,知系脾胃不能健運,則用白朮、陳皮、薏米諸藥煎湯送服,不拘拘送以大麥粥,此誠善用古方,更能通變化裁者也。友人史××,治一婦人病黃病五六年,肌膚面目俱黃,癸亥秋感受客邪,寒熱往來,周身浮腫。史××與柴胡桂枝湯和解之,二劑腫消,寒熱不作。
遂配硝石礬石散一劑,俾用大麥粥和服。數日後復來云:此藥入腹似難容受,得無有他慮否?史××令放膽服之:「倘有差錯,吾願領咎。」又服兩劑其黃盡失。史××欣然述之於予。予曰:「仲聖之方固屬神矣,苟非張先生之審定而闡發之,則亦沉潛汨沒,黯淡無光耳。」噫!古人創方固難,而今人用方亦豈易易哉!
白話文:
徐姓醫師說,《金匱要略》中的硝石礬石散這個方子,原本是用來治療內傷引起的黃疸,張錫純先生發揮這個方子的功效,見解非常卓越。至於礬石就是皂礬,張石頑也在《本經達源》中討論過,而張錫純先生引用《神農本草經》中礬石又名涅石,《爾雅》又名羽涅的說法,認為涅字指的就是皂礬,又根據病人服藥後大便呈現黑色,更加確認是皂礬,可見他見識獨到。
另外,在看診時,如果發現病人左脈細弱,就知道是肝陽不順暢,就用黃耆、當歸、桂枝尖等藥材煎湯送服;如果發現病人右脈濡弱,就知道是脾胃虛弱,就用白朮、陳皮、薏米等藥材煎湯送服,不一定非要用大麥粥來送藥,這真是善用古方,並且能靈活變通的高明做法。
我的朋友史姓醫師,曾經治療一位婦人,患黃疸病五六年,全身皮膚和臉色都發黃。在癸亥年秋天,又感染了外邪,出現忽冷忽熱、全身浮腫的症狀。史醫師用柴胡桂枝湯幫她調和,吃了兩劑,腫脹就消了,也不再發冷發熱。
接著,史醫師又配了一劑硝石礬石散,要她用大麥粥送服。幾天後,病人回來反映說:「這藥吃下去好像難以接受,會不會有其他問題?」史醫師要她放心服用:「如果有什麼差錯,我來承擔責任。」結果又服用了兩劑,黃疸就完全消退了。史醫師很高興地把這件事告訴我。我說:「仲景的方子當然很神奇,如果不是張錫純先生仔細研究並加以闡明,這個方子可能就被埋沒了,沒辦法發光發熱啊!」唉!古人創造方子固然不容易,但現在的人要正確使用方子,又何嘗容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