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100)

回本書目錄

三、醫論 (100)

1. 67.論吐血衄血之原因及治法

方中龍骨、牡蠣,不但取其能斂沖,且又能鎮肝,因沖氣上衝之由,恆與肝氣有關係也。

【滋陰清降湯】,治吐衄證失血過多,陰分虧損,不能潛陽而作熱,不能納氣而作喘,甚或沖氣因虛上干,為呃逆、眩暈、咳嗽,心血因不能內榮,為怔忡、驚悸、不寐,脈象浮數重按無力者。

生赭石(八錢軋細),生懷山藥(一兩),生地黃(八錢),生龍骨(六錢搗細),生牡蠣(六錢搗細),生杭芍(四錢),甘草(二錢),廣三七(細末二錢分兩次用頭煎二煎之湯送服)

此方即清降湯,加龍骨、牡蠣、地黃、三七也。原方所主之病,原與此方無異,而加此數味治此病尤有把握。此因臨證既多,屢次用之皆驗,故於原方有所增加也。

【保元清降湯】,治吐衄證血脫氣亦隨脫,言語若不接續,動則作喘,脈象浮弦,重按無力者。

生赭石(一兩軋細),野臺參(五錢),生地黃(一兩),生懷山藥(八錢),淨萸肉(八錢),生龍骨(六錢搗細),生杭芍(四錢),廣三七(細末三錢分兩次用頭煎二煎之湯送服)

此方曾載吐衄門,而茲則略有加減也。

【保元寒降湯】,治吐衄證血脫氣亦隨脫,喘促咳逆,心中煩熱,其脈上盛下虛者。

生赭石(一兩軋細),野臺參(五錢),生地黃(一兩),知母(八錢),淨萸肉(八錢),生龍骨(六錢搗細),生牡蠣(六錢搗細),生杭芍(四錢),廣三七(細末三錢搗分兩次用頭煎二煎藥湯送服)

此方亦載於吐衄門中,而茲則略有變更也。至於醫方所載此二方之原方,非不可用,宜彼宜此之間,細為斟酌可也。

上所列諸方,用之與病因相當,大抵皆能奏效。然病機之呈露多端,病因即隨之各異,臨證既久,所治愈吐衄之驗案,間有不用上列諸方者,如拙擬秘紅丹及補絡補管湯等方後各案,可互相參觀。

吐衄證最忌黃耆、升、柴、桔梗諸藥,恐其能助氣上升血亦隨之上升也。若確知病系宗氣下陷,可以放膽用之,然必佐以龍骨、牡蠣,以固血之本源,始無血隨氣升之虞也。

然吐衄證之因宗氣下陷者極少,愚臨證四十餘年,僅遇趙姓一人,再四斟酌,投以升陷湯加龍骨、牡蠣治愈,然此方實不可輕試也。近津沽有張姓,年過三旬,患吐血證,醫者方中有柴胡二錢,服後遂大吐不止。倉猝迎愚診視,其脈弦長有力,心中發熱,知系胃氣因熱不降也。

所攜藥囊中,有生赭石細末約兩餘,俾急用水送服強半。候約十二分鐘,覺心中和平,又送服其餘,其吐頓止。繼用平胃寒降湯調之,全愈。是知同一吐血證也,有時用柴胡而愈,有時用柴胡幾至誤人性命,審證時豈可不細心哉。

至於婦女倒經之證,每至行經之期,其血不下行而上逆作吐衄者,宜治以四物湯去川芎,加懷牛膝、生赭石細末,先期連服數劑可愈。然其證亦間有因氣陷者,臨證時又宜細察。曾治一室女吐血,及一少婦衄血,皆系倒行經證,其脈皆微弱無力,氣短不足以息,少腹時有氣下墜,皆治以他止血之藥不效,後再三斟酌,皆投以升陷湯,先期連服,數日全愈。

白話文:

方劑中的龍骨和牡蠣,不僅能收斂上衝的氣血,還能鎮定肝氣,因為氣血上衝的原因,常常與肝氣有關。

【滋陰清降湯】,用於治療吐血、流鼻血等出血過多,導致體內陰液虧損,陽氣無法潛藏而產生虛熱,呼吸不能順暢而喘,甚至虛火上炎,造成打嗝、頭暈、咳嗽;心血因無法滋養心臟,出現心悸、驚嚇、失眠等症狀,脈象浮數但按下去卻無力。

藥方組成:生赭石(八錢磨細),生淮山藥(一兩),生地黃(八錢),生龍骨(六錢搗碎),生牡蠣(六錢搗碎),生杭芍(四錢),甘草(二錢),廣三七(細末二錢,分兩次用第一次和第二次煎好的藥湯送服)。

這個方子就是清降湯,另外加上龍骨、牡蠣、地黃和三七。原先清降湯的治療方向,與這個方子的治療方向沒有差異,但加上這幾味藥後,治療效果更有把握。這是因為臨床經驗豐富,多次使用後都有效,所以就在原方基礎上有所增加。

【保元清降湯】,用於治療吐血、流鼻血等出血過多,導致氣血虛脫,說話斷斷續續,一動就喘,脈象浮而弦,按下去卻無力。

藥方組成:生赭石(一兩磨細),野台參(五錢),生地黃(一兩),生淮山藥(八錢),淨萸肉(八錢),生龍骨(六錢搗碎),生杭芍(四錢),廣三七(細末三錢,分兩次用第一次和第二次煎好的藥湯送服)。

這個方子曾在吐血、流鼻血的章節中提到,現在稍作調整。

【保元寒降湯】,用於治療吐血、流鼻血等出血過多,導致氣血虛脫,呼吸急促、咳嗽、心中煩熱,脈象上部強盛而下部虛弱。

藥方組成:生赭石(一兩磨細),野台參(五錢),生地黃(一兩),知母(八錢),淨萸肉(八錢),生龍骨(六錢搗碎),生牡蠣(六錢搗碎),生杭芍(四錢),廣三七(細末三錢,分兩次用第一次和第二次煎好的藥湯送服)。

這個方子也曾在吐血、流鼻血的章節中提到,現在也稍作調整。至於醫書上記載的這兩個方子的原方,並非不能使用,應該仔細權衡哪種更適合病人。

以上列出的方劑,只要符合病因,大多都能有效。然而,病情表現複雜多變,病因也隨之不同,在長期的臨床經驗中,治療吐血、流鼻血的有效案例,偶爾也會有不用上述方劑的,比如我擬定的秘紅丹和補絡補管湯等方子,可以互相參考。

治療吐血、流鼻血,最忌諱使用黃耆、升麻、柴胡、桔梗等藥物,因為這些藥容易助長氣血上衝。如果確定是因氣虛下陷導致的,可以大膽使用這些藥物,但必須搭配龍骨、牡蠣,以穩固血的根源,才能避免血隨氣上升。

然而,因氣虛下陷導致吐血、流鼻血的情況非常少見。我行醫四十多年,只遇到一位趙姓患者,經過反覆斟酌,用升陷湯加龍骨、牡蠣才治好。但這個方子實在不宜輕易嘗試。最近天津有一位張姓患者,三十多歲,患有吐血症,醫生方子中有柴胡二錢,服用後反而吐得更厲害。緊急請我診治,發現他脈象弦長有力,心中發熱,判斷是胃氣因熱不能下降。

我隨身帶的藥袋中有赭石細末約兩餘,讓他趕緊用水送服大半。大約過了十二分鐘,患者覺得心中平和,又讓他服用剩下的,吐血就停止了。接著用平胃寒降湯調理,就完全痊癒了。由此可見,同樣是吐血症,有時用柴胡有效,有時用柴胡幾乎要誤人性命。所以診斷時怎能不仔細呢?

至於婦女倒經的症狀,每到月經來潮時,經血不下反而上逆造成吐血、流鼻血,應該用四物湯去掉川芎,加上懷牛膝和生赭石細末,在月經來前連服幾劑就可以治好。然而,這種情況也有因氣虛下陷引起的,診斷時也應該仔細觀察。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少女吐血和一位少婦流鼻血,都是倒經引起的,她們的脈象都微弱無力,呼吸短促,小腹時常有下墜感,用其他止血藥都無效。後來經過再三考慮,都用升陷湯,在月經來前連服幾天,就完全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