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96)

回本書目錄

三、醫論 (96)

1. 65.論胃病噎膈(即胃癌)治法及反胃治法

(附:變質化瘀丸)

噎膈之證,方書有謂賁門枯乾者,有謂沖氣上衝者,有謂痰瘀者,有謂血瘀者。愚向謂此證系中氣衰弱,不能撐懸賁門,以致賁門縮如藕孔(賁門與大小腸一氣貫通,視其大便若羊矢,其賁門大小腸皆縮小可知),痰涎遂易於壅滯,因痰涎壅滯沖氣更易於上衝,所以不能受食。

向曾擬參赭培氣湯一方,仿仲景旋覆代赭石湯之義,重用赭石至八錢,以開胃鎮沖,即以下通大便(此證大便多艱),而即用人參以駕馭之,俾氣化旺而流通,自能撐懸賁門使之寬展,又佐以半夏、知母、當歸、天冬諸藥,以降胃、利痰、潤燥、生津,用之屢見效驗。迨用其方既久,效者與不效者參半,又有初用其方治愈,及病又反復再服其方不效者。

再三躊躇,不得其解,亦以為千古難治之證,原不能必其全愈也。後治一叟,年近七旬,住院月餘,已能飲食,而終覺不脫然。迨其回家年餘,仍以舊證病故,瀕危時吐出膿血若干,乃恍悟從前之不能脫然者,系賁門有瘀血腫脹也,當時若方中加破血之藥,或能全愈。蓋愚於瘀血致噎之證,素日未有經驗,遂至忽不留心。

後讀吳鞠通、楊素園論噎膈,亦皆注重瘀血之說,似可為從前所治之叟亦有瘀血之確徵。而愚於此案,或從前原有瘀血,或以後變為瘀血,心中仍有遊移。何者?以其隔年餘而後反復也。迨辛酉孟夏閱天津《盧氏醫學報》百零六期,謂胃癌由於胃瘀血,治此證者兼用古下瘀血之劑,屢屢治愈,又無再發之阨,覺胸中疑團頓解。蓋此證無論何因,其賁門積有瘀血者十之七八。

其瘀之重者,非當時兼用治瘀血之藥不能愈。其瘀之輕者,但用開胃降逆之藥,瘀血亦可些些消散,故病亦可愈,而究之瘀血之根蒂未淨,是以有再發之阨也。

古下瘀血之方,若抵當湯、抵當丸、下瘀血湯、大黃䗪蟲丸諸方,可謂能勝病矣。而愚意以為欲治此證,必中、西之藥並用,始覺有把握。蓋以上諸方治瘀血雖有效,以消瘤贅恐難見效。西醫名此證為胃癌,所謂癌者因其處起凸若山之有岩也。其中果函有瘀血,原可用消瘀血之藥消之。

若非函有瘀血,但用消瘀血之藥,即不能消除。夫人之腸中可生腸蕈,腸蕈即瘤贅也。腸中可生瘤贅,即胃中亦可生瘤贅。而消瘤贅之藥,惟西藥沃剝即沃度加⿰馬義謨最效,此其在變質藥中獨佔優勝之品也。今愚閤中、西藥品,擬得一方於下,以備試用。

【變質化瘀丸】

旱三七(一兩細末),桃仁(一兩炒熟細末),硼砂(六錢細末),粉甘草(四錢細末),西藥沃剝(十瓦),百布聖(二十瓦)

上藥六味調和,煉蜜為丸,二錢重。服時含化,細細嚥津。

今擬定治噎膈之法:無論其病因何如,先服參赭培氣湯兩三劑,必然能進飲食。若以後愈服愈見效,七八劑後,可於原方中加桃仁、紅花各數錢,以服至全愈為度。若初服見效,繼服則不能遞次見效者,可於原方中加三稜二錢,䗪蟲錢半;再於湯藥之外,每日口含化服變質化瘀丸三丸或四丸,久久當有效驗。

白話文:

關於食道阻塞(也就是胃癌)的治療方法及反胃的治療方法

(附:變質化瘀丸)

對於食道阻塞這種病症,有的醫書說是賁門乾燥枯萎,有的說是氣向上衝逆,有的說是痰瘀積聚,有的說是血瘀阻滯。我過去認為這種病是中氣虛弱,無法支撐賁門,導致賁門縮成像藕孔一樣(賁門與大小腸是氣相連通的,觀察大便如果像羊糞,就可以知道賁門和大小腸都縮小了),這樣痰液就容易積聚,因為痰液積聚,氣更容易向上衝逆,所以就無法進食。

我曾經擬定了一個「參赭培氣湯」的方子,仿效張仲景「旋覆代赭石湯」的藥理,大量使用赭石(用到八錢),目的是為了開胃、鎮壓氣的衝逆,同時讓大便順暢(這種病大便大多困難),並且搭配人參來駕馭藥性,使氣機旺盛而流通,自然就能夠支撐賁門使之擴張。再配合半夏、知母、當歸、天冬等藥,來降胃氣、化痰、潤燥、生津。使用後屢次見效。但使用這個方子久了,發現有效和無效的案例各佔一半,還有的是最初使用有效,但病情反覆後再次服用就無效了。

我反覆思考,無法理解其中的原因,也認為這是自古以來難以治癒的疾病,原本就不能保證完全康復。後來醫治一位年近七旬的老人,住院一個多月後,已經可以進食,但總覺得沒有完全痊癒。等他回家一年多後,仍然因為舊病過世,臨終時吐出很多膿血,我才恍然大悟,之前無法完全痊癒的原因,是因為賁門有瘀血腫脹,當時如果方子中加入破血的藥物,或許就能完全治好。我對於因瘀血導致的食道阻塞,平日沒有經驗,所以才會疏忽。

後來讀了吳鞠通、楊素園關於食道阻塞的論述,也都強調瘀血的重要性,這似乎可以作為我之前治療的老人也有瘀血的確切證據。而我對於這個病例,究竟是原本就有瘀血,還是後來才變成瘀血,心中仍然猶豫不定。為什麼呢?因為他是隔了一年多才復發的。直到辛酉年孟夏,我看到天津《盧氏醫學報》第一百零六期,提到胃癌是因為胃部有瘀血,治療這種疾病時同時使用古代活血化瘀的藥劑,屢次治癒,也沒有復發的困擾,這才讓我心中的疑惑頓時解開。原來這種疾病無論是什麼原因,賁門積有瘀血的情況佔了十分之七八。

對於瘀血嚴重的人,如果當時不配合活血化瘀的藥物就無法治癒。而對於瘀血較輕的人,僅使用開胃降逆的藥物,瘀血也可以慢慢消散一些,所以疾病也能夠治癒,但終究瘀血的根源沒有完全清除,所以會有復發的風險。

古代活血化瘀的方劑,像是抵當湯、抵當丸、下瘀血湯、大黃䗪蟲丸等方劑,可以說是能勝任治療疾病的重任。而我認為要治療這種疾病,必須中西藥並用,才能更有把握。因為以上這些方劑雖然對活血化瘀有效,但要消除腫瘤可能效果不佳。西醫稱這種病為胃癌,所謂的「癌」是因為它突起像山上的岩石一樣。其中如果確實有瘀血,本來就可以用活血化瘀的藥物來消除。

如果不是因為有瘀血,只是使用活血化瘀的藥物,就無法消除腫瘤。人的腸道中可能會長出腸蕈,腸蕈也就是腫瘤。腸道中可以長出腫瘤,胃中也可能長出腫瘤。而消除腫瘤的藥物,只有西藥沃剝(也就是碘化汞加嗎啡)最有效,這是在變質藥物中獨佔優勢的產品。現在我將中西藥結合,擬定了一個方子如下,以供試用。

【變質化瘀丸】

旱三七(一兩,磨成細粉)、桃仁(一兩,炒熟磨成細粉)、硼砂(六錢,磨成細粉)、粉甘草(四錢,磨成細粉)、西藥沃剝(十瓦)、百布聖(二十瓦)

將以上六味藥混合均勻,用煉製的蜂蜜做成藥丸,每丸重二錢。服用時含在口中慢慢融化,細細地吞下藥液。

現在擬定治療食道阻塞的方法:無論病因是什麼,先服用「參赭培氣湯」兩三劑,必然能夠促進食慾。如果之後越吃效果越好,大約七八劑後,可以在原方中加入桃仁、紅花各幾錢,服用到完全康復為止。如果最初服用有效,繼續服用就效果遞減的,可以在原方中加入三稜二錢、䗪蟲一錢半。再搭配湯藥,每天口含化服「變質化瘀丸」三丸或四丸,長期下來應該就會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