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95)
三、醫論 (95)
1. 64.總論喘證治法
有其人素有勞疾喘嗽,少受外感即發,此乃內傷外感相併作喘之證也,宜治以拙擬加味越婢加半夏湯。因其內傷外感相併作喘,故所用之藥亦內傷外感並用。
特是上所論之喘,其病因雖有內傷、外感、在肝腎、在肺之殊,約皆不能納氣而為吸氣難,即《神農本草經》所謂吐吸也。乃有其喘不覺吸氣難而轉覺呼氣難者,其病因由於胸中大氣虛而下陷,不能鼓動肺臟以行其呼吸,其人不得不努力呼吸以自救,其呼吸迫促之形狀有似乎喘,而實與不納氣之喘有天淵之分。設或辨證不清,見其作喘,復投以降氣納氣之藥,則凶危立見矣。
然欲辨此證不難也,蓋不納氣之喘,其劇者必然肩息(肩上聳也);大氣下陷之喘,縱呼吸有聲,必不肩息,而其肩益下垂。即此二證之脈論,亦迥不同,不納氣作喘者,其脈多數,或尺弱寸強;大氣下陷之喘,其脈多遲而無力,尺脈或略勝於寸脈。察其狀而審其脈,辨之固百不失一也。
其治法當用拙擬升陷湯,以升補其胸中大氣,其喘自愈。
有大氣下陷作喘,又兼陰虛不納氣作喘者,其呼吸皆覺困難,益自強為呼吸而呈喘狀,其脈象微弱無力,或脈搏略數,或背發緊而身心微有灼熱。宜治以生懷山藥一兩,玄參、甘枸杞各六錢,生箭耆四錢,知母、桂枝尖各二錢,煎湯服。方中不用桔梗、升、柴者,恐與陰虛不納氣有礙也。上二證之喘,同中有異,升陷湯後皆有驗案可參觀也。
有肝氣膽火挾沖胃之氣上衝作喘,其上衝之極至排擠胸中大氣下陷,其喘又頓止,並呼吸全無,須臾忽又作喘,而如斯循環不已者,此乃喘證之至奇者也。曾治一少婦,因夫妻反目得此證,用桂枝尖四錢,恐其性熱,佐以帶心寸冬三錢,煎湯服下,即愈。因讀《神農本草經》桂枝能升大氣兼能降逆氣,用之果效如影響。
夫以桂枝一物之微,而升陷降逆兩擅其功,此誠天之生斯使獨也。
白話文:
喘證的治療總論
有些人因為原本就有勞損疾病,經常咳嗽氣喘,稍微受到外感就會發作,這屬於內傷和外感同時引發的喘證,應該用我擬定的加味越婢加半夏湯來治療。因為是內傷和外感同時導致的喘,所以用藥也要內傷外感兼顧。
上面所說的喘,病因雖然有內傷、外感、在肝腎、在肺的區別,但總的來說都是因為無法納氣而導致吸氣困難,就像《神農本草經》說的「吐吸」一樣。然而,也有一些喘不是感覺吸氣困難,而是感覺呼氣困難,這種情況是因為胸中的大氣虛弱而下陷,無法推動肺臟進行呼吸,患者不得不努力呼吸來自我救助。這種呼吸急促的樣子看起來像喘,但實際上和無法納氣的喘有天壤之別。如果辨證不清,看到患者氣喘就使用降氣納氣的藥物,就會立刻有危險。
但要辨別這種情況並不難,因為無法納氣的喘,嚴重時一定會出現聳肩呼吸(肩膀上聳);而大氣下陷的喘,即使呼吸有聲音,也不會聳肩,反而肩膀會下垂。這兩種情況在脈象上也有很大的不同,無法納氣的喘,脈象通常比較快,或者尺脈弱而寸脈強;大氣下陷的喘,脈象通常比較慢且無力,尺脈可能略強於寸脈。觀察患者的症狀,再仔細診斷脈象,辨別它們的差異一定不會有錯。
對於大氣下陷的喘,應該用我擬定的升陷湯來治療,以升提和補益胸中的大氣,喘自然就會好轉。
有的情況是大氣下陷導致的喘,同時還兼有陰虛無法納氣的喘,患者會感覺呼吸困難,越是努力呼吸,反而越呈現氣喘的樣子,脈象微弱無力,或者脈搏略快,或者背部發緊,身體微微發熱。這種情況適合用生懷山藥一兩、玄參、甘枸杞各六錢、生箭耆四錢、知母、桂枝尖各二錢,用水煎服。方子中不用桔梗、升麻、柴胡,是因為擔心它們會影響陰虛無法納氣的情況。以上兩種喘證,雖然有相似之處,但也有不同,使用升陷湯後都有驗案可以參考。
還有因為肝氣、膽火挾帶胃氣上衝而導致的喘,這種上衝到極致會擠壓胸中的大氣使其下陷,喘的情況就會突然停止,甚至呼吸全無,但過一會兒又會突然氣喘,如此反覆循環。這種喘證非常奇特。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少婦,因為夫妻吵架而得了這種病,我用桂枝尖四錢,擔心其藥性偏熱,就配以帶心寸冬三錢,用水煎服後就痊癒了。這因為我讀《神農本草經》知道桂枝能升大氣,也能降逆氣,用在這裡果然效果顯著。
桂枝這種藥物雖然微小,卻能兼具升陷和降逆兩種功效,這真是上天賦予它的獨特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