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35)

回本書目錄

一、醫方 (35)

1. 2.回陽升陷湯

治心肺陽虛,大氣又下陷者。其人心冷、背緊、惡寒,常覺短氣。

生黃耆(八錢),乾薑(六錢),當歸身(四錢),桂枝尖(三錢),甘草(一錢)

周身之熱力,借心肺之陽,為之宣通,心肺之陽,尤賴胸中大氣,為之保護。大氣一陷,則心肺陽分素虛者,至此而益虛,欲助心肺之陽,不知升下陷之大氣,雖日服熱藥無功也。

或問:心臟屬火,西人亦謂周身熱力皆發於心,其能宣通周身之熱宜矣。今論周身熱力不足,何以謂心肺之陽皆虛?答曰:肺與心同居膈上,左心房之血脈管,右心房之回血管,皆與肺循環相通,二臟之宣通熱力,原有相助為理之妙。然必有大氣以斡旋之,其功用始彰耳。

按:,喻嘉言《醫門法律》最推重心肺之陽,謂心肺陽旺,則陰分之火自然潛伏。至陳修園推廣其說,謂心肺之陽下濟,大能溫暖脾胃消化痰飲。皆確論也。

一童子,年十三四,心身俱覺寒涼,飲食不化,常常短氣,無論服何熱藥,皆分毫不覺熱。其脈微弱而遲,右部兼沉。知其心肺陽分虛損,大氣又下陷也。為制此湯,服五劑,短氣已愈,身心亦不若從前之寒涼。遂減桂枝之半,又服數劑全愈。俾停藥,日服生硫黃分許,以善其後。

一人,年五十餘。大怒之後,下痢月餘始愈。自此胸中常覺滿悶,飲食不能消化。數次延醫服藥,不外通利氣分之品,即間有溫補脾胃者,亦必雜以破氣之藥,愈服病愈增重。後愚診視,其脈沉細微弱,至數甚遲。詢其心中,常有覺涼之時。知其胸中大氣下陷,兼上焦陽分虛損也。

遂投以此湯,十劑全愈。後因怒,病又反復,醫者即愚方,加厚朴二錢,服後少腹下墜作疼,徹夜不能寐,復求為診治,仍投以原方而愈。

趙姓媼,年近五旬,忽然昏倒不語,呼吸之氣大有滯礙,幾不能息,其脈微弱而遲。詢其生平,身體羸弱,甚畏寒涼,恆覺胸中滿悶,且時常短氣。即其素日資稟及現時病狀以互戡病情,其為大氣下陷兼寒飲結胸無疑。然此時形勢將成痰厥,住在鄉村取藥無及,遂急用胡椒二錢搗碎煎兩三沸,澄取清湯灌下。

須臾胸中作響,呼吸頓形順利。繼用乾薑八錢煎湯一盅,此時已自能飲下。須臾氣息益順,精神亦略清爽,而仍不能言,且時作呵欠,十餘呼吸之頃必發太息,知其寒飲雖開,大氣之陷者猶未復也。遂投以拙擬回陽升陷湯。服數劑,呵欠與太息皆愈,漸能言語。

按:,此證初次單用乾薑開其寒飲,而不敢佐以赭樸諸藥以降下之者,以其寒飲結胸又兼大氣下陷也。設若辨證不清而誤用之,必至凶危立見,此審證之當細心也。

白話文:

[2.回陽升陷湯]

這帖藥方主要治療心肺陽氣虛弱,加上氣機下陷的情況。患者通常會感到心臟部位冰涼、背部緊繃、怕冷,並且常有呼吸短促的感覺。

藥方成分包括:生黃耆八錢,乾薑六錢,當歸身四錢,桂枝尖三錢,甘草一錢。

人體全身的熱量,靠著心肺的陽氣來傳遞散發,而心肺的陽氣又仰賴胸中的大氣保護。一旦大氣下陷,心肺的陽氣本就虛弱,此刻更顯衰弱。如果只圖增加心肺的陽氣,卻不懂得提升下陷的大氣,即使天天服用熱性藥物,也難見成效。

有人可能疑惑:心臟本屬火,西方醫學也認為人體的熱量都是由心臟產生,它能有效散發全身熱量是理所當然。但為什麼討論全身熱量不足時,卻會提到心肺的陽氣都虛弱呢?回答是:肺與心臟位置相近,左心房的血液管道和右心房的迴流管道,都與肺部相互連接,兩臟器在散發熱力上互相配合,效果最佳。然而,必須有大氣在其中運轉調節,其功能才能充分發揮。

根據喻嘉言的《醫門法律》一書,他非常強調心肺的陽氣,認為心肺陽氣旺盛,體內陰性的能量自然得以控制。陳修園則進一步闡述,指出心肺的陽氣下達,能極大程度地溫暖脾胃,幫助消化。這些都是精確的論點。

有一個十四五歲的少年,全身上下都感到寒冷,食物無法正常消化,經常呼吸困難。無論服用多少熱性藥物,都毫無反應。他的脈象微弱且緩慢,右手脈象更顯沉澱。由此可知,他的心肺陽氣損失,大氣也下陷。為他配製了這帖藥方,服用五劑後,呼吸困難的症狀已消失,全身的寒涼感也大大減輕。於是減少了桂枝一半的用量,再服用了幾劑後,病情完全好轉。讓他停止藥物,改為每天服用微量的生硫磺,以鞏固療效。

有位五十多歲的男子,在經歷一次大怒後,出現了長達一個月的腹瀉,最終才逐漸恢復。但自此以後,他總覺得胸口悶脹,食物無法消化。多次尋醫問藥,醫生開出的藥方多半是疏通氣道的藥物,偶爾有些溫補脾胃的藥,但也會混入一些破氣的藥物,結果病情越發加重。後來我診斷,他的脈象細弱,心跳緩慢。詢問之下,得知他心中常有涼意。由此判斷,他的胸中大氣下陷,加上上焦的陽氣虛弱。

我給他這帖藥方,服用十劑後,病情完全好轉。後來他又因生氣導致病情反覆,醫生在我的藥方中加入厚朴二錢,服用後卻導致小腹下墜疼痛,整晚難以入眠,只好再次找我診治,仍舊使用原方,病情再度好轉。

有位趙姓婦女,年近五十,突然昏迷不醒,呼吸困難,幾乎無法呼吸,脈象微弱且緩慢。據她描述,她體質虛弱,十分畏寒,經常感到胸口悶脹,並伴有呼吸困難。從她的體質特徵和現時病情綜合判斷,可確定是大氣下陷加上胸中寒飲結聚。然而,此刻她的病情有發展成為痰厥的趨勢,且居住在鄉村地區,取藥不易,於是急忙用胡椒二錢,研磨後煮沸兩三次,澄清後讓她喝下。

片刻後,她胸部開始發出聲音,呼吸變得順暢。接著用乾薑八錢煮成一碗湯,這時她已經可以自己喝下。不久,她的呼吸更加順暢,精神也稍微清醒,但仍無法說話,並且頻繁打哈欠,每十多口呼吸就會長嘆一口氣,可知她體內的寒飲雖然消散,但下陷的大氣尚未恢復。於是給她使用我設計的回陽升陷湯。服用幾劑後,打哈欠和長嘆氣的症狀都消失了,逐漸能夠說話。

值得注意的是,這個病例首次單獨使用乾薑來消散寒飲,不敢輔以赭樸等藥物來降氣,是因為她同時存在胸中寒飲和大氣下陷的情況。若診斷不清而誤用藥物,可能立即導致危險,這是診斷病情時應特別小心的地方。

2. 3.理郁升陷湯

治胸中大氣下陷,又兼氣分鬱結,經絡湮淤者。

生黃耆(六錢),知母(三錢),當歸身(三錢),桂枝尖(錢半),柴胡(錢半),乳香(三錢,不去油),沒藥(三錢,不去油)

脅下撐脹,或兼疼者,加龍骨、牡蠣(皆不用煅)各五錢;少腹下墜者,加升麻一錢。

一婦人,年三十許。胸中滿悶,時或作疼,鼻息發熱,常常作渴。自言得之產後數日,勞力過度。其脈遲而無力,籌思再三,莫得病之端緒。姑以生山藥一兩,滋其津液,雞內金二錢、陳皮一錢,理其疼悶,服後忽發寒熱。再診其脈,無力更甚,知其氣分鬱結,又下陷也。遂為制此湯,一劑諸病皆覺輕,又服四劑全愈。

一少女,年十五。臍下左邊起一癥瘕,沉沉下墜作疼,上連腰際,亦下墜作疼楚,時發呻吟。劇時,常覺小便不通,而非不通也。診其脈,細小而沉。詢其得病之由,言因小便不利,便時努力過甚,其初腰際墜疼,後遂結此癥瘕。其方結時,揉之猶軟,今已五閱月,其患處愈堅結。

每日晚四點鐘,疼即增重,至早四點鐘,又漸覺輕。愚聞此病因,再以脈象參之,知其小便時努力過甚。上焦之氣,陷至下焦而鬱結也。遂治以理郁升陷湯,方中乳香、沒藥皆改用四錢,又加丹參三錢、升麻錢半,二劑而墜與疼皆愈。遂去升麻,用藥汁送服朱血竭末錢許,連服數劑,癥瘕亦消。

或問:龍骨、牡蠣為收澀之品,兼脅下脹疼者,何以加此二藥?答曰:脅為肝之部位,脅下脹疼者,肝氣之橫恣也,原當用瀉肝之藥,又恐與大氣下陷者不宜。用龍骨、牡蠣,以斂戢肝火,肝氣自不至橫恣,此斂之即以瀉之,古人治肝之妙術也。且黃耆有膨脹之力,脹疼者原不宜用,有龍骨、牡蠣之收斂,以縮其膨脹之力,可放膽用之無礙,此又從體驗而知道也。嘗治一少婦,經水兩月不見,寒熱往來,脅下作疼,脈甚微弱而數至六至。

詢之常常短氣,投以理郁升陷湯,加龍骨、牡蠣各五錢,為脈數,又加玄參、生地、白芍各數錢,連服四劑。覺脅下開通,瘀血下行,色紫黑,自此經水調順,諸病皆愈。蓋龍骨、牡蠣性雖收澀,而實有開通之力,《神農本草經》謂龍骨消癥瘕,而又有牡蠣之咸能軟堅者以輔之,所以有此捷效也。

白話文:

[3.理鬱升陷湯]

治療胸腔內氣壓下降,同時伴隨氣滯結聚,經絡阻塞淤積的情況。

使用生黃耆(六錢),知母(三錢),當歸身(三錢),桂枝尖(錢半),柴胡(錢半),乳香(三錢,不除去油脂),沒藥(三錢,不除去油脂)。

如果側腹部有脹痛,或伴有疼痛,可加入龍骨、牡蠣(皆不煅燒)各五錢;如果下腹部有下墜感,則加升麻一錢。

有一名三十歲左右的婦女,她感到胸悶,偶爾會疼痛,呼吸時鼻子感覺熱,常感到口渴。她自己說是在產後幾天,因為過度勞累所致。她的脈搏遲緩且無力,經過深思熟慮,並沒有找到疾病的根本原因。於是先以生山藥一兩,滋潤她的津液,雞內金二錢和陳皮一錢,來處理她的疼痛和悶脹。服用後,突然發冷發熱。再次診脈,發現脈搏更無力,知道這是氣滯結聚,並且氣壓進一步下降。於是為她配製了這種湯劑,服用一劑後,所有的病症都減輕了,再服用四劑後,完全康復。

有一個15歲的少女,在肚臍左側長了一個腫塊,沉重下墜並疼痛,向上延伸到腰部,同樣有下墜感和疼痛,時常發出呻吟。嚴重時,她經常覺得無法小便,但實際上並非如此。診脈時,脈搏細小而沉。詢問她患病的原因,她說是因為小便困難,排尿時過度用力,開始時腰部下墜疼痛,後來就形成了這個腫塊。剛形成時,按壓它還很柔軟,但現在已經五個月了,患部變得越來越堅硬。

每天晚上四點,疼痛就會加重,直到早上四點,疼痛又會逐漸減輕。聽到她這個病的起因,再結合脈象,我知道她在小便時過度用力,導致上半身的氣壓下降到下半身,造成氣滯結聚。於是用理鬱升陷湯來治療,方中的乳香、沒藥都改為四錢,又加了丹參三錢和升麻錢半。服用兩劑後,下墜感和疼痛都消失了。然後去掉升麻,用藥汁送服朱血竭末約一錢,連續服用幾劑,腫塊也消失了。

有人問:龍骨和牡蠣都是收澀的藥材,為什麼在側腹部脹痛的情況下要加入這兩種藥呢?回答是:側腹部是肝臟的位置,側腹部脹痛,是肝氣橫行的表現,應該使用疏肝的藥物,但又擔心這樣會對氣壓下降的狀況不利。使用龍骨和牡蠣,可以收斂肝火,肝氣就不會橫行,這就是通過收斂來疏肝的古老治療技巧。而且,黃耆具有膨脹的力量,脹痛的人原本不適合使用,但有了龍骨和牡蠣的收斂效果,可以縮小黃耆的膨脹力量,可以放心使用,不會有問題,這是經驗告訴我們的道理。曾經治療過一個年輕婦女,兩個月都沒有月經,寒熱交錯,側腹部疼痛,脈搏非常弱,每分鐘跳動六次。

詢問她,她常常感到呼吸短促,給她服用理鬱升陷湯,加上龍骨和牡蠣各五錢,因為脈搏頻率高,又加了玄參、生地、白芍各數錢,連續服用四劑。她感到側腹部舒暢,淤血往下流,顏色紫黑,從此月經正常,所有的病症都痊癒了。龍骨和牡蠣雖然性質收澀,但實際上有開通的作用,《神農本草經》提到龍骨可以消除腫塊,又有牡蠣的鹹味可以軟化堅硬的物質來輔助,因此有這樣的快速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