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85)

回本書目錄

三、醫論 (85)

1. 61.論腦貧血痿廢治法

共藥十一味,將前九味煎湯兩盅半,去渣,將鹿角膠入湯內融化,分兩次送服制馬錢子末一分五釐。

此方於前方之藥獨少枸杞,因胡桃肉可代枸杞補腎,且有強健筋骨之效也。又嘗閱《滬濱醫報》,謂腦中血管及神經之斷者,地龍能續之。愚則謂必輔以䗪蟲,方有此效。蓋蚯蚓(即地龍)善引,䗪蟲善接(斷之能自接),二藥並用能將血管神經之斷者引而接之,是以方中又加此二味也。加制馬錢子者,以其能瞤動神經使靈活也。

此方與前方若服之覺熱者,皆可酌加天花粉、天冬各數錢。

天津於××,年過四旬,自覺呼吸不順,胸中滿悶,言語動作皆漸覺不利,頭目昏沉,時作眩暈。延醫治療,投以開胸理氣之品,則四肢遽然痿廢。再延他醫,改用補劑而仍兼用開氣之品,服後痿廢加劇,言語竟不能發聲。愚診視其脈象沉微,右部尤不任循按,知其胸中大氣及中焦脾胃之氣皆虛陷也。

於斯投以拙擬升陷湯加白朮、當歸各三錢。服兩劑,諸病似皆稍愈,而脈象仍如舊。因將耆、朮、當歸、知母各加倍,升麻改用錢半,又加黨參、天冬各六錢,連服三劑,口可出聲而仍不能言,肢體稍能運動而不能步履,脈象較前有起色似堪循按。

因但將黃耆加重至四兩,又加天花粉八錢,先用水六大盅將黃耆煎透,去渣,再入他藥,煎取清湯兩大盅,分兩次服下,又連服三劑,勉強可作言語,然恆不成句,人扶之可以移步。

遂改用干頹湯,惟黃耆仍用四兩,服過十劑,脈搏又較前有力;步履雖仍需人,而起臥可自如矣;言語亦稍能達意,其說不真之句,間可執筆寫出,從前之頭目昏沉眩暈者,至斯亦見輕。俾繼服補腦振痿湯,囑其若服之順利,可多多服之,當有脫然全愈之一日也。

,:此證其胸滿悶之時,正因其呼吸不順也。其呼吸之所以不順,因胸中大氣及中焦脾胃之氣皆虛而下陷也。醫者竟投以開破之藥,是以病遽加重。至再延他醫,所用之藥補多開少,而又加重者,因氣分當虛極之時,補氣之藥難為功,破氣之藥易生弊也。愚向治大氣下陷證,病人恆自覺滿悶,其實非滿悶,實短氣也,臨證者細細考究,庶無差誤。

白話文:

這個治療腦部貧血導致肢體痿廢的處方,總共需要十一味藥材。先將前九味藥材加水煎煮成兩盅半藥湯,濾掉藥渣,接著將鹿角膠放入藥湯中融化,分成兩次服用,同時搭配服用一分五釐的製馬錢子末。

這個處方和之前的處方相比,獨缺枸杞,因為胡桃肉可以代替枸杞補腎,而且還有強健筋骨的效果。我曾經看過《滬濱醫報》報導,說地龍可以接續斷裂的腦部血管和神經。但我認為必須搭配䗪蟲,才能達到這種效果。因為蚯蚓(即地龍)擅長引導,䗪蟲擅長接續(斷裂後可以自行接上),兩種藥材一起使用,可以將斷裂的血管和神經引導並接續上,所以這個處方又加入了這兩種藥材。加入製馬錢子,是因為它可以促進神經活動,使其靈活。

這個處方和之前的處方,如果服用後感覺身體發熱,可以酌情加入天花粉、天冬各幾錢。

天津的某位人士,年過四十,自覺呼吸不順暢,胸口覺得悶脹,說話和動作都漸漸變得遲緩,頭暈眼花,時常感到眩暈。請醫生治療,醫生給他開了疏通胸腔、理順氣機的藥,結果導致四肢突然痿軟無力。再請其他醫生診治,改用補藥,但仍然同時使用疏通氣機的藥,服藥後痿廢的情況更加嚴重,竟然說不出話來。我診視他的脈象,發現脈搏微弱沉細,尤其右手的脈搏更難摸到,知道這是因為他胸腔的大氣和中焦脾胃的氣都虛弱下陷了。

於是,我給他開了我自己擬定的升陷湯,再加入白朮、當歸各三錢。服用兩劑後,各種症狀似乎都稍有改善,但脈象仍然沒有好轉。因此,我將黃耆、白朮、當歸、知母各加倍,升麻改用一錢半,又加入了黨參、天冬各六錢,連續服用三劑後,他可以發出聲音,但仍然不能說話,肢體稍微可以活動,但不能行走,脈象比之前稍有好轉,似乎可以摸到。

接著,我將黃耆加重到四兩,又加入了天花粉八錢,先用水六大碗將黃耆煎透,濾掉藥渣,再加入其他藥材,煎取清湯兩大碗,分成兩次服用,又連續服用三劑,勉強可以說話,但常常不成句子,需要人攙扶才能移動腳步。

之後,我改用干頹湯,但黃耆仍然使用四兩,服用十劑後,脈搏比之前更有力了,雖然仍然需要人扶著才能行走,但起坐已經可以自己完成,說話也稍稍能表達意思,說不清楚的句子,有時可以用筆寫出來,從前的頭暈眼花也減輕了。我讓他繼續服用補腦振痿湯,告訴他如果服用順利,可以多服,一定會有完全康復的一天。

總結來說,這個病人在胸口覺得悶脹的時候,正是因為呼吸不順暢。而呼吸之所以不順暢,是因為胸腔的大氣和中焦脾胃的氣都虛弱下陷了。醫生竟然給他開了開破的藥,因此病情迅速加重。後來再請其他醫生,雖然用的補藥比開氣的藥多,但病情仍然加重,這是因為在氣分極度虛弱的時候,補氣的藥難以起效,而破氣的藥卻容易產生弊端。我過去治療大氣下陷的病症,病人常常會自覺胸悶,但其實並不是真的胸悶,而是呼吸短促。臨床醫生要仔細考究,才能避免誤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