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84)
三、醫論 (84)
1. 61.論腦貧血痿廢治法
(附:干頹湯、補腦振痿湯)
肢體痿廢,而其病因實由於腦部貧血也。按生理之實驗,人之全體運動皆腦髓神經司之,雖西人之說,而洵可確信。是以西人對於痿廢之證皆責之於腦部。而實有腦部充血與腦部貧血之殊。蓋腦髓神經原借血為濡潤者也,而所需之血多少,尤以適宜為貴。彼腦充血者,血之注於腦者過多,力能排擠其腦髓神經,俾失所司。
至腦貧血者,血之注於腦者過少,無以養其腦髓神經,其腦髓神經亦恆至失其所司。至於腦中之所以貧血,不可專責諸血也,愚嘗讀《內經》而悟其理矣。
《內經》謂:「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傾,目為之眩。」夫腦不滿者,血少也。因腦不滿而貧血,則耳鳴、頭目傾眩即連帶而來,其劇者能使肢體痿廢不言可知。是西人腦貧血可致痿廢之說原與《內經》相符也。然西醫論痿廢之由,知因腦中貧血,而《內經》更推腦中貧血之由,知因上氣不足。
夫上氣者何?胸中大氣也(亦名宗氣)。其氣能主宰全身,斡旋腦部,流通血脈。彼腦充血者,因肝胃氣逆,挾血上衝,原於此氣無關,至腦貧血者,實因胸中大氣虛損,不能助血上升也。是以欲治此證者,當以補氣之藥為主,以養血之藥為輔,而以通活經絡之藥為使也。爰本此義擬方於下。
【干頹湯】,治肢體痿廢,或偏枯,脈象極微細無力者。
生箭耆(五兩),當歸(一兩),甘枸杞果(一兩),淨杭萸肉(一兩),生滴乳香(三錢),生明沒藥(三錢),真鹿角膠(六錢搗碎)
先將黃耆煎十餘沸,去渣。再將當歸、枸杞、萸肉、乳香、沒藥入湯同煎十餘沸,去渣。入鹿角膠末融化取湯兩大盅,分兩次溫飲下,
方中之義,重用黃耆以升補胸中大氣,且能助氣上升,上達腦中,而血液亦即可隨氣上注。惟其副作用能外透肌表,具有宣散之性,去渣重煎,則其宣散之性減,專於補氣升氣矣。當歸為生血之主藥,與黃耆並用,古名補血湯,因氣旺血自易生,而黃耆得當歸之濡潤,又不至燥熱也。萸肉性善補肝,枸杞性善補腎,肝腎充足,元氣必然壯旺,元氣者胸中大氣之根也。
且肝腎充足則自脊上達之督脈必然流通,督脈者又腦髓神經之根也。且二藥皆汁漿稠潤,又善贊助當歸生血也。用乳香、沒藥者,因二藥善開血痹,血痹開則痿廢者久瘀之經絡自流通矣。甩鹿角膠者,誠以腦既貧血,其腦髓亦必空虛,鹿角其所熬之膠善補腦髓,腦髓足則腦中貧血之病自易愈也。此方服數十劑後身體漸漸強壯,而痿廢仍不愈者,可繼服後方。
【補腦振痿湯】,治肢體痿廢偏枯,脈象極微細無力,服藥久不愈者。
生箭耆(二兩),當歸(八錢),龍眼肉(八錢),杭萸肉(五錢),胡桃肉(五錢),䗪蟲(三枚大者),地龍(三錢去淨土),生乳香(三錢),生沒藥(三錢),鹿角膠(六錢),制馬錢子末(三分)
白話文:
61. 論腦貧血導致肢體痿廢的治療方法
(附:干頹湯、補腦振痿湯)
肢體痿軟無力,這種疾病的根本原因其實是因為腦部貧血。根據生理學的實驗,人的所有肢體活動都由腦髓神經掌控,雖然這是西方醫學的說法,但確實可信。因此,西醫認為肢體痿廢的疾病都與腦部有關。然而,腦部疾病有腦充血和腦貧血之分。腦髓神經本來就依靠血液的滋養,而所需血液的量,適當才是最重要的。腦充血是指血液過多地湧入腦部,壓迫腦髓神經,使其功能失常。
至於腦貧血,則是血液流入腦部的量過少,無法滋養腦髓神經,導致其功能也失常。造成腦部貧血的原因,不能單單歸咎於血液本身。我曾經讀過《內經》後,領悟了其中的道理。
《內經》說:「上氣不足,腦就會空虛,耳朵會嗡嗡作響,頭會傾斜,眼睛會昏花。」腦部空虛,就是因為血液不足。因為腦部空虛而導致貧血,就會連帶出現耳鳴、頭暈目眩等症狀,嚴重的甚至會導致肢體痿軟無力,這是顯而易見的。可見,西醫認為腦貧血會導致痿廢的說法與《內經》的觀點是一致的。然而,西醫只知道痿廢是因為腦部貧血,而《內經》更進一步地指出,腦部貧血是因為上氣不足。
所謂的上氣是什麼呢?就是胸腔中的大氣(也叫宗氣)。這種氣能主宰全身,調節腦部的功能,並使血液流通。腦充血是因為肝胃之氣逆亂,挾帶血液向上衝擊,與這種氣沒有關係;而腦貧血,則是因為胸中大氣虛弱,無法幫助血液上升到腦部。因此,治療這種疾病,應以補氣的藥物為主,輔以養血的藥物,並用活絡經脈的藥物來引導藥效。基於這個道理,我擬定了以下兩個方子。
【干頹湯】,用於治療肢體痿軟無力,或半身不遂,脈象極細微無力的病症。
藥方組成:生黃耆(187.5克),當歸(37.5克),甘枸杞子(37.5克),淨杭萸肉(37.5克),生滴乳香(11.25克),生明沒藥(11.25克),真鹿角膠(22.5克搗碎)
煎服方法:先將黃耆煎煮十幾沸後,去除藥渣。然後將當歸、枸杞、萸肉、乳香、沒藥放入藥湯中一同煎煮十幾沸,去除藥渣。最後加入搗碎的鹿角膠末融化,取藥湯兩大碗,分兩次溫服。
方義解析:重用黃耆,是因為它能提升胸中大氣,並幫助氣向上到達腦部,血液也會跟著氣上升到腦部。但黃耆的副作用是會向外發散到肌膚表面,因此經過多次煎煮、去除藥渣後,就能減少其發散的特性,專門用於補氣升氣。當歸是補血的主要藥物,與黃耆一同使用,古人稱為補血湯,因為氣旺盛了,血液自然容易生成,而且黃耆得到當歸的滋潤,也不會過於燥熱。萸肉的藥性擅長補肝,枸杞的藥性擅長補腎,肝腎充足,元氣自然會旺盛,元氣是胸中大氣的根本。
而且肝腎充足,則從脊柱上行的督脈也會通暢,督脈又是腦髓神經的根本。這兩種藥物都汁液稠潤,能輔助當歸生成血液。使用乳香、沒藥,是因為它們善於開通血瘀,血瘀開通後,痿廢症患者久滯的經絡自然會通暢。使用鹿角膠,是因為腦部既然貧血,腦髓必定也空虛,鹿角熬成的膠善於補腦髓,腦髓充足,腦貧血的疾病自然容易治癒。服用此方數十劑後,身體會逐漸強壯,但如果痿廢症狀仍未痊癒,可以繼續服用下方的藥方。
【補腦振痿湯】,用於治療肢體痿軟無力、半身不遂,脈象極細微無力,且長期服藥仍未痊癒的病症。
藥方組成:生黃耆(75克),當歸(30克),龍眼肉(30克),杭萸肉(18.75克),胡桃肉(18.75克),䗪蟲(3枚大的),地龍(11.25克去除泥土),生乳香(11.25克),生沒藥(11.25克),鹿角膠(22.5克),制馬錢子末(1.12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