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79)
三、醫論 (79)
1. 58.論腦充血之原因及治法
詢其心中,恆覺發熱。其家人謂其素性嗜酒,近因心中懊憹,益以燒酒澆愁,飢時恆以酒代飯。愚曰,此證乃腦充血之劇者,其左脈之弦長,懊憹所生之熱也。右脈之洪長,積酒所生之熱也。二熱相併,挾臟腑氣血上衝腦部。腦部中之血管若因其沖激過甚而破裂,其人即昏厥不復醒,今幸昏厥片時甦醒,其腦中血管當不至破裂。或其管中之血隔血管滲出,或其血管少有罅隙,出血少許而復自止。
其所出之血著於司知覺之神經,則神昏;著於司運動之神經,則痿廢。此證左半身偏枯,當系腦中血管所出之血傷其司右邊運動之神經也。醫者不知致病之由,竟投以治氣虛偏枯之藥,而此證此脈豈能受黃耆之升補乎?此所以服藥後而頭疼益劇也。遂為疏方,亦約略如前。為其右脈亦洪實,因於方中加生石膏一兩,亦用鐵鏽水煎藥。
服兩劑,頭疼全愈,脈已和平,左手足已能自動。遂改用當歸、赭石、生杭芍、玄參、天冬各五錢,生黃耆、乳香、沒藥各三錢,紅花一錢,連服數劑,即扶杖能行矣。方中用紅花者,欲以化腦中之瘀血也。為此時脈已和平,頭已不疼,可受黃耆之溫補,故方中少用三錢,以補助其正氣,即藉以助歸、芍、乳、沒以流通血脈,更可調玄參、天冬之寒涼,俾藥性涼熱適均,而可多服也。
上所錄二案,用藥大略相同,而皆以牛膝為主藥者,誠以牛膝善引上部之血下行,為治腦充血證無上之妙品,此愚屢經試驗而知,故敢貢諸醫界。而用治此證,尤以懷牛膝為最佳。
白話文:
這個人常常覺得心中發熱。他的家人說他本來就愛喝酒,最近因為心情煩悶,更加藉酒澆愁,肚子餓的時候也常常用酒代替吃飯。我說,這個情況是腦充血很嚴重的表現。他的左手脈象呈現弦而長,這是因為心情煩悶所造成的熱象;右手脈象洪大而長,這是因為長期喝酒所造成的熱象。兩種熱加在一起,挾帶著臟腑的氣血向上衝擊腦部。如果腦部的血管因為衝擊太過而破裂,這個人就會昏倒,再也醒不過來。幸好他只是短暫昏厥又醒過來,表示腦部血管應該沒有破裂。可能是血管中的血液滲透出血管,或血管有小小的裂縫,少量出血後又自己停止。
滲出的血液如果壓迫到掌管知覺的神經,就會導致神智昏迷;壓迫到掌管運動的神經,就會導致肢體癱瘓。這個人的左半身偏癱,應該是因為腦部血管滲出的血,傷害到掌管右邊肢體運動的神經。醫生不了解病因,竟然開了治療氣虛導致偏癱的藥,這種情況怎麼可能接受黃耆這種補氣升陽的藥呢?這就是為什麼吃藥後頭痛反而更加嚴重的原因。因此我開立的藥方,大方向與之前一樣,但因為他的右手脈象也洪實,所以在藥方中加入了一兩的生石膏,並且用鐵鏽水煎藥。
服用了兩劑藥後,頭痛完全痊癒,脈象也恢復平和,左手腳也能夠活動了。接著改用當歸、赭石、生杭芍、玄參、天冬各五錢,生黃耆、乳香、沒藥各三錢,紅花一錢,連續服用數劑後,就能夠拄著拐杖行走了。藥方中使用紅花,是為了化解腦中的瘀血。因為這個時候脈象已經平和,頭也不痛了,可以接受黃耆的溫補,所以在藥方中少量使用三錢,來輔助他的正氣,同時也幫助當歸、芍藥、乳香、沒藥等藥物流通血脈,更能調和玄參、天冬的寒涼藥性,讓藥性涼熱適中,可以長期服用。
以上記錄的兩個案例,用藥大致相同,而且都以牛膝為主藥,這是因為牛膝能夠引導上部的血液向下走,是治療腦充血症狀的絕佳藥物。這是我多次試驗後得知的,所以敢貢獻給醫界。而治療這種病症,又以懷牛膝的效果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