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33)

回本書目錄

一、醫方 (33)

1. 4.薯蕷雞子黃粥

治泄瀉久,而腸滑不固者。

即前薯蕷粥,加熟雞子黃三枚。

一人,年近五旬。泄瀉半載不愈,羸弱已甚。遣人來詢方,言屢次延醫服藥,皆分毫無效。授以薯蕷粥方,數日又來言,服之雖有效驗,瀉仍不止。遂俾用雞子數枚煮熟,取其黃捏碎,調粥中服之,兩次而愈。蓋雞子黃,有固澀大腸之功,且較雞子白,易消化也。以後此方用過數次,皆隨手奏效。

附錄:

直隸青縣張××來函:

河間劉××,年五十餘歲。漏瘡甚劇,屢治不痊,後兼泄瀉不止,蓋腸滑不固,故醫藥無靈。診其脈甚小弱,漸已成癆。囑其用薯蕷雞子黃粥。一劑瀉止。三服,精神煥發。十數日後,身體復原。此後凡遇虛瀉久不愈者,用之屢收特效。

白話文:

[4.山藥雞蛋黃粥]

這款粥主要治療長期腹瀉,腸胃功能弱,無法固守的情況。

就是原本的山藥粥,再加入三顆煮熟的雞蛋黃。

有個人,快五十歲了,已經半年一直拉肚子好不了,身體非常虛弱。他派人來問藥方,說請了好幾個醫生開藥,一點效果都沒有。我告訴他山藥粥的食療方法,幾天後他又派人來說,雖然有些改善,但拉肚子還是沒停。於是讓他煮幾個雞蛋,取出雞蛋黃捏碎,拌在粥裡吃,吃了兩次就痊癒了。因為雞蛋黃有固腸的功效,而且比雞蛋白更易消化。之後我多次使用這個方法,每次都很有效。

附錄:

直隸青縣的張先生寫信來說:

河間的劉先生,五十多歲,有嚴重的痔瘡,多次治療都未能康復,後來又加上不停拉肚子,因為腸胃功能弱,所以藥物都沒什麼效果。診斷他的脈象非常微弱,已經逐漸發展成肺結核。我建議他食用山藥雞蛋黃粥。服用一次後,拉肚子的症狀就停止了。連續服用了三次,精神恢復。十幾天後,身體狀況完全恢復。從此以後,只要遇到虛弱性久瀉不愈的情況,使用這個方法,都能收到很好的效果。

2. 5.薯蕷芣苜湯

治陰虛腎燥,小便不利,大便滑瀉,兼治虛勞有痰作嗽。

生山藥(一兩,軋細),生車前子(四錢)

上二味,同煮作稠粥服之,一日連服三次,小便自利,大便自固。蓋山藥能固大便,而陰虛小便不利者服之,又能利小便。車前子能利小便,而性兼滋陰,可為補腎藥之佐使(五子衍宗丸中用之),又能助山藥以止大便。況二藥皆汁漿稠黏,同作粥服之,大能留戀腸胃,是以效也。

治虛勞痰嗽者,車前宜減半。蓋用車前者,以其能利水,即能利痰,且性兼滋陰,於陰虛有痰者尤宜。而仍不敢多用者,恐水道過利,亦能傷陰分也。

按:,車前子能利小便,而驟用之亦無顯然功效。惟將車前子炒熟(此藥須買生者自家經手炒,以微熟為度,過熟則無力),嚼服少許,須臾又服,約六點鐘服盡一兩,小便必陡然利下,連連不止。此愚實驗而得之方也。

又:單用車前子兩半,煮稠粥,頓服之,治大便滑瀉亦甚效驗。黃姓媼,大便滑瀉,百藥不效。或語以此方,一服即愈。然必用生者煮之,始能成粥,若炒熟者,則不能成粥矣。

白話文:

這款「薯蕷芣苜湯」適用於治療因腎臟陰虛導致的乾燥,以及小便不順暢和大便滑瀉的情況,同時也能輔助治療體虛伴有咳嗽帶痰的症狀。

所需藥材為生山藥(一兩,需磨細)與生車前子(四錢)。將兩種藥材一同煮成濃稠的粥狀服用,一天內連續服用三次,能使小便變得順暢,大便也更為穩定。因為山藥具有鞏固大便的作用,對於腎陰虛引發的小便不順,服用後也能改善小便情況。而車前子能促進小便排泄,其性質兼具滋養陰氣的效果,適合作為補腎藥物的輔助,同時還能幫助山藥止住大便滑瀉。加上兩種藥材的汁液都十分粘稠,一起煮成粥服用,能長時間停留在腸胃中,因此效果顯著。

如果要治療因體虛而產生的痰嗽,則應減少車前子的使用量。使用車前子是因其能利尿,進而有利於排痰,且其性質能滋養陰氣,特別適合腎陰虛伴有痰的人。但不敢過量使用的原因是怕利尿效果過強,反而會傷害到陰氣。

經驗分享,車前子能促進小便排泄,但如果只是短時間內使用,效果可能不明顯。將車前子炒熟(需親自操作,炒至微微熟即可,過熟會失去藥效),少量咀嚼服用,每隔一段時間再服用一次,大約六小時內服完一兩,小便會突然大量排出,並且持續不斷。這是經過實踐得到的有效方法。

另外,單獨使用半兩的車前子,煮成濃稠的粥狀一次性服用,對治療大便滑瀉也有很好的療效。有位黃姓老婦人,大便一直滑瀉,各種藥物都無法改善。有人告訴她這個方法,服用一次後就痊癒了。但必須使用生的車前子來煮粥,才能形成粥狀,如果車前子已經炒熟,就無法成粥了。

3. 6.加味天水散

治暑日泄瀉不止,肌膚燒熱,心中燥渴,小便不利,或兼喘促。小兒尤多此證,用此方更佳。

生山藥(一兩),滑石(六錢),粉甘草(三錢),作湯服

此久下亡陰,又兼暑熱之證也。故方中用天水散以清溽暑之熱。而甘草分量,三倍原方(原方滑石六、甘草一,故亦名六一散),其至濃之味,與滑石之至淡者相濟,又能清陰虛之熱。又重用山藥之大滋真陰,大固元氣者,以參贊之。真陰足,則小便自利,元氣固,則泄瀉自止。

且其汁漿稠黏,與甘草之甘緩者同用,又能逗留滑石,不至速於淡滲。俾其清涼之性由胃輸脾,由脾達肺,水精四布,下通膀胱,則周身之熱與上焦之燥渴喘促,有不倏然頓除者乎?

小兒少陽之體,最不耐熱,故易傷暑。而飲食起居,喜貪寒涼,故又易泄瀉。瀉久則亡陰作熱,必愈畏暑氣之熱,病熱循環相因,所以治之甚難也。此方藥止三味,而用意周匝,內傷外感,兼治無遺。一兩劑後,暑熱漸退,即滑石可以漸減,隨時斟酌用之,未有不應手奏效者。

小兒暑月瀉久,虛熱上逆,與暑熱之氣相併,填塞胃口,恆至噁心嘔吐,不受飲食。此方不但清暑滋陰,和中止瀉,其重墜之性,又能鎮胃安沖,使上逆之熱與暑氣之熱,徐徐下行,自小便出,而其噁心嘔吐自止。

初定此方時,授門人高××錄之。翌日,高××還里,遇一孺子,泄瀉月餘,身熱燥渴,嗜飲涼水,強與飲食,即噁心嘔吐,多方調治不愈。高××投以此湯,一劑,燥渴與泄瀉即愈其半。又服一劑,能進飲食,諸病皆愈。

白話文:

這處方適用於炎熱夏季時,持續腹瀉不止,皮膚感覺灼熱,心中乾燥口渴,小便不通暢,甚至伴有呼吸急促的症狀。小孩尤其常見這種情況,使用這個配方效果更佳。

使用生山藥(一兩),滑石(六錢),粉甘草(三錢)煮湯服用。

這是長期腹瀉導致體內陰液流失,同時伴隨夏季酷熱的症狀。因此,配方中採用天水散來清解炎熱。而甘草的份量,是原方的三倍(原方中滑石六錢,甘草一錢,所以也稱為六一散),甘草濃厚的味道,搭配滑石的淡味,能有效清解陰虛引起的熱象。再配合大量使用的山藥,具有極佳滋養真陰、固守元氣的效果,以補助整個配方的功效。真陰充足,小便自然會變得順暢;元氣鞏固,腹瀉自然停止。

而且山藥的汁液粘稠,和甘草的甘甜緩和作用一同使用,又能讓滑石停留在體內更長時間,避免太快被排出。這樣滑石的清涼特性就能從胃部傳遞到脾臟,再到肺臟,水分得以充分分佈,向下通達膀胱,那麼全身的熱感和上焦的口乾、呼吸急促等症狀,就會迅速消失。

小孩屬少陽體質,最不能忍受熱度,所以容易受暑。而他們的飲食生活習慣,又喜歡冷涼,所以更容易發生腹瀉。腹瀉久了就會導致陰液耗盡而產生熱象,這樣會更加怕暑熱,病態的熱與暑熱互相影響,使得治療困難。這個配方只有三種藥材,但功效全面,對於內傷和外感都能兼顧治療。一兩劑後,暑熱逐漸消退,滑石的用量就可以逐漸減少,依照當時狀況靈活調整,一定會有立竿見影的效果。

小孩在夏天如果腹瀉時間過長,虛弱的熱氣向上衝,與暑熱結合,堵塞胃口,常常會導致噁心、嘔吐,無法進食。這個配方不僅能清暑滋陰,調和脾胃,止住腹瀉,其重量感也能穩定胃部,舒緩衝擊,讓上升的熱氣和暑熱慢慢下降,經由小便排出,噁心、嘔吐自然停止。

當初制定這個配方時,我教導我的學生高某記下來。隔天,高某回到鄉下,遇到一個小孩,腹瀉已經超過一個月,身體發熱、口渴,特別想喝冷水,勉強吃東西就會噁心、嘔吐,多方治療都沒有效果。高某使用了這個湯藥,喝了一劑後,口渴和腹瀉就減輕一半。再喝一劑,就能正常進食,所有症狀都痊癒了。

4. 7.加味四神丸

治黎明腹疼泄瀉。

補骨脂(六兩酒炒),吳茱萸(三兩,鹽炒),五味子(四兩,炒),肉豆蔻(四兩,麵裹煨),花椒(一兩微焙),生硫黃(六錢),大棗(八十一枚),生薑(六兩,切片)

先煮姜十餘沸,入棗同煮,至爛熟去姜,余藥為細末,棗肉為丸,桐子大。

人稟天地之氣而生,人身一小天地也。天地之一陽生於子,故人至夜半之時,腎繫命門之處,有氣息息萌動,即人身之陽氣也。至黎明寅時,為三陽之候,人身之陽氣,亦應候上升,自下焦而將達中焦。其人或元陽之根柢素虛,當臍之處,或兼有凝寒遮蔽,即互相薄激,致少腹作疼。

久之陽氣不勝凝寒,上升之機轉為下降,大便亦即溏下,此黎明作瀉之所由來也。夫下焦之陽氣少火也,即相火也,其火生於命門,而寄於肝膽。故四神方中,用補骨脂以補命門,吳茱萸以補肝膽,此培火之基也。然瀉者關乎下焦,實又關乎中焦,故又用肉豆蔻之辛溫者,以暖補脾胃。

且其味辛而澀,協同五味之酸收者,又能固澀大腸,攝下焦氣化。且薑棗同煎,而丸以棗肉,使辛甘化合,自能引下焦之陽,以達於中焦也。然此藥病輕者可愈,病重者服之,間或不愈,以其補火之力猶微也。故又加花椒、硫黃之大補元陽者以助之,而後藥力始能勝病也。

白話文:

這是在治療一種特殊情況下的腹痛與腹瀉,這種情況通常發生在黎明時分。

藥方中的成分包括:補骨脂(經酒炒製,約六兩)、吳茱萸(鹽炒過,約三兩)、五味子(炒過,約四兩)、肉豆蔻(裹上面粉煨熟,約四兩)、花椒(略為烘焙,約一兩)、生硫磺(六錢)、大棗(共八十一個)、生薑(切片,約六兩)。

首先煮薑片直到水沸騰十幾次,然後加入大棗一同煮,等到大棗煮到非常軟熟,再把薑片撈出。其餘的藥材磨成細粉末,用大棗的果肉做成大小如桐子的丸狀。

人是天地之氣孕育而生,人體就是一個小天地。天地的一陽從子時開始生長,因此在夜半時分,人的腎部和命門處會有一種氣息逐漸萌動,這就是人體的陽氣。到了黎明時分,也就是寅時,這是三陽的時刻,人體的陽氣應該隨之上升,從下腹部往中腹部移動。然而,如果有人的元陽根基本來就虛弱,或者肚臍周圍有寒氣凝結,就會導致這些氣息相互衝擊,引起下腹部疼痛。

久而久之,如果陽氣抵擋不住寒氣,上升的動力會轉變成下降,於是就會開始拉肚子,這就是黎明時分會發生腹瀉的原因。下腹部的陽氣,就像是身體裡的小火,也就是相火,它起源於命門,寄存於肝臟和膽囊。因此,在這個藥方中,使用補骨脂來滋補命門,吳茱萸來滋補肝膽,這是為了鞏固火源。然而,雖然拉肚子與下腹部有關,但實際上也和中腹部有關係,所以還使用了肉豆蔻,因為它的性質溫和辛辣,可以溫暖並滋補脾胃。

而且肉豆蔻味道辛辣且帶點澀感,加上五味子的酸味,能幫助固澀大腸,調節下腹部的氣化功能。薑和棗一起煎煮,再用棗肉做藥丸,讓辛和甘的味道融合,這樣就能將下腹部的陽氣引導到中腹部。然而,這種藥對於病情較輕的人有效,對於病情較重的人來說,可能效果不佳,因為補火的力量還是太小。因此,我們又加入了花椒和硫磺,它們都能大補元陽,以增強藥力,這樣才能真正戰勝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