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56)

回本書目錄

三、醫論 (56)

1. 36.少陰病黃連阿膠湯證

生石膏(三兩細末),玄參(一兩),生懷山藥(八錢),甘草(三錢),野臺參(四錢),鮮白茅根(六兩洗淨切碎),生雞子黃(三枚)

上共六味,先將茅根煎三四沸,去滓,納余藥五味,煎湯三盅,分三次溫服,每服一次,調入雞子黃一枚。

方中之意:石膏、人參並用,不但能解少陰之實熱,並能於邪熱熾盛之時立復真陰,輔以茅根更能助腎氣上升與心火相濟也。至於玄參,性涼多液,其質輕鬆,原善清浮游之熱,而心之煩躁可除,其色黑入腎,又能協同雞子黃以滋腎補陰,俾少陰之氣化壯旺,自能逐邪外出也。

或問:外感之伏氣,恆受於冬日,至春日陽升隨春日之陽而化熱,是以溫病多有成於伏氣化熱者,至傷寒約皆在於冬日,何亦有伏氣化熱者乎?答曰:伏氣化熱,原有兩種化法。伏氣冬日受之,伏於三焦脂膜之中,遲至春日隨春日之陽生而化熱,此伏氣化熱之常也。乃有伏氣受於冬日,其所伏之處,阻塞腹內升降之氣化,其氣化因阻塞而生熱,伏氣亦可隨之化熱,此伏氣化熱之變也。

迨其化熱之後,或又微受外感而觸發之,其觸發之後,又恆因某經素有虛損,乘虛而竄入其經,此所以傷寒病中亦有伏氣化熱者也。

白話文:

這個方子包含六種藥材:生石膏(磨成細粉三兩),玄參(一兩),生懷山藥(八錢),甘草(三錢),野生人參(四錢),新鮮白茅根(洗淨切碎六兩),以及生雞蛋黃(三枚)。

先將白茅根煎煮三到四滾後,濾掉藥渣,再放入剩下的五味藥材一起煎煮,煮成三碗藥湯,分三次溫服。每次服用時,加入一顆生雞蛋黃攪拌均勻。

這個方子的用意在於:石膏和人參一起使用,不僅能解除少陰經的實熱,還能在邪熱旺盛的時候迅速恢復體內的陰液。加上白茅根,更能幫助腎氣上升,與心火相互調和。玄參性涼且多汁,質地輕盈,擅長清除體表浮游的熱邪,可以解除心煩躁不安,它的黑色入腎,又能與雞蛋黃一同滋養腎臟,補益陰液,使少陰經的氣化功能強盛,自然能將邪氣驅逐出去。

或許有人會問:外感引起的伏邪,通常是冬天感受的,到了春天陽氣上升時,隨著春天的陽氣一起化熱,所以溫病大多是伏邪化熱所致。但傷寒病大多是在冬天發病,為什麼也會有伏邪化熱的情況呢?

答道:伏邪化熱,原本有兩種轉化方式。伏邪在冬天感受,潛藏在三焦的脂肪膜中,延遲到春天隨著春天陽氣的升發而化熱,這是伏邪化熱的常見情況。還有一種情況是,伏邪在冬天感受,它潛藏的位置阻塞了腹內氣機的升降,氣機因為阻塞而產生熱,伏邪也會跟著化熱,這是伏邪化熱的變異情況。

等到伏邪化熱之後,如果又稍微受到外感觸發,觸發後,又常常因為身體某條經脈原本就有虛損,就會趁虛竄入該經。這就是為什麼傷寒病中也會有伏邪化熱的情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