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52)

回本書目錄

三、醫論 (52)

1. 34.少陰病提綱及意義

中焦脂膜團聚之處,脾居其中,斯為太陰,前已言之。而下焦脂膜團聚之處,腎居其中,故名少陰。少陰之府在腎,少陰之經即團聚之脂膜也。為其與中焦團聚之處相連,是以外感之傳遞,可由太陰而傳入少陰也。

《傷寒論》原文: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

少陰之病,有涼有熱。說者謂,若自太陰傳來,是陽明、少陽之邪順序傳入少陰則為熱證,若外感之邪直中真陰則為寒證者。而愚臨證實驗以來,知少陰病之涼者原非直中,乃自太陽傳來為表裡之相傳,亦為腑臟之相傳(膀胱),因太陽之府相連之脂膜,原與包腎之脂膜相通也。

其間有直中者,或因少陰驟虛之時,飲食寒涼而得,此不過百中之一二,其治法原當另商也。至少陰病之熱者,非必自傳經而來,多由伏氣化熱入少陰也。所謂伏氣者,因其素受外寒甚輕,不能即病,其所受之寒氣伏於三焦脂膜之中,阻塞氣化之升降而化熱(氣化因阻塞而生熱伏氣即可與之相合而化熱),恆因少陰之虛損,伏氣即乘虛而竄入少陰,此乃少陰之熱病初得即宜用涼藥者也。

至無論其病之或涼或熱而脈皆微細者,誠以脈之跳動發於心,而脈之所以跳動有力者,又關於腎。心腎者,水火之根源也,心腎之氣相濟,則身中之氣化自然壯旺,心腎之氣若相離,身中之氣化遽形衰憊。少陰有病者,其腎氣為外邪遏抑不能上升以濟心,是以無論病之為涼為熱,其脈象皆微細無力也。

其但欲寐者,因心腎之氣不交,身中之氣化衰憊,精神必然倦懶,是以常常閉目以靜自休息。又因腎氣不能上達以吸引心陽下潛,是以雖閉目休息不能成寐,而為但欲寐之狀也。

《傷寒論》原文:少陰病,欲吐不吐,心煩但欲寐,五、六日自利而渴者,屬少陰也。虛故引水自救,若小便色白者,少陰病形悉具,小便白者以下焦虛有寒,不能制水,故令色白也。

張拱端曰:少陽為陽樞,少陰為陰樞。少陰欲吐不吐者,以少陰有水復有火,水火之氣循環上下不利,故欲吐不吐也。少陽喜嘔者,以內外之氣由焦膜中行,焦膜不利則氣難於出入,是以逆於胃而為嘔,嘔則氣少暢,故喜嘔,此少陰欲吐、少陽喜嘔之所以然也。又太陰、少陰俱有自利證,少陰自利而渴,從少陰本熱之化也。

太陰自利不渴,從太陰本濕之化也。若治少陰上焦口渴之實熱,不顧及下焦下利之虛寒,則下利不止矣。故凡對於水火分病,則當用寒熱之藥分治之。對於水火合病,無妨用寒熱之藥合治之。本論用方有純於寒有純於熱,復有寒熱並用者,即此理也。

——本節未列治法,張氏謂上有實熱下有虛寒,宜用寒熱之藥函問:師答曰:宜用生地一兩,生杭芍五錢,附子二錢,乾薑二錢,細辛一錢,計五味,不宜用石膏。高××注

白話文:

中焦的脂肪組織聚集的地方,脾臟位於其中,這就是太陰,之前已經說過了。而下焦的脂肪組織聚集的地方,腎臟位於其中,所以稱為少陰。少陰的府是腎,少陰的經脈就是聚集的脂肪組織。因為它和中焦的聚集處相連,所以外感病邪的傳遞,可以從太陰傳入少陰。

《傷寒論》原文說:少陰病,脈象微弱細小,只想睡覺。

少陰病有寒證也有熱證。有人認為,如果是從太陰傳來的,那是陽明、少陽的邪氣依次傳入少陰,就是熱證;如果是外感邪氣直接侵犯真陰,那就是寒證。但我臨床經驗來看,少陰病的寒證並非直接侵犯,而是從太陽傳來,是表裡相傳,也是腑臟相傳(膀胱),因為太陽府相連的脂肪組織,本來就和包裹腎臟的脂肪組織相通。

其中有直接侵犯的,可能是因為少陰突然虛弱的時候,飲食寒涼所導致,但這不過是百中之一二,其治療方法應該另外討論。至於少陰病的熱證,不一定從經脈傳來,大多是由潛伏的邪氣化熱進入少陰。所謂的潛伏邪氣,是因為之前受到的外寒很輕微,沒有立即發病,受到的寒氣潛伏在三焦的脂肪組織中,阻礙了氣機的升降而化熱(氣機因為阻塞而生熱,潛伏的邪氣就可以和它結合而化熱)。常常因為少陰的虛損,潛伏的邪氣就趁虛進入少陰,這就是少陰熱病剛發病就應該用寒涼藥的原因。

至於無論病是寒還是熱,脈象都微弱細小,實在是因為脈搏的跳動發於心臟,而脈搏跳動有力與否,又關乎腎臟。心腎是水火的根源,心腎之氣相互協調,那麼身體的氣化自然強盛;心腎之氣如果分離,身體的氣化就會立刻衰敗。少陰有病,是腎氣被外邪阻礙而不能上升以滋養心臟,所以無論病是寒還是熱,脈象都會微弱無力。

而只想睡覺,是因為心腎之氣不相交,身體的氣化衰敗,精神必然倦怠懶散,所以常常閉上眼睛來靜養休息。又因為腎氣不能上達以吸引心陽下潛,所以即使閉上眼睛休息也不能入睡,而呈現出只想睡覺的狀態。

《傷寒論》原文說:少陰病,想吐又吐不出來,心煩,只想睡覺,五六天后出現腹瀉並且口渴,這就屬於少陰病。因為虛弱而喝水自救,如果小便顏色清白,少陰病的症狀就全部具備了,小便清白是因為下焦虛寒,不能控制水分,所以導致顏色清白。

張拱端說:少陽是陽氣的樞紐,少陰是陰氣的樞紐。少陰想吐又吐不出來,是因為少陰既有水邪又有火邪,水火之氣循環上下不利,所以想吐又吐不出來。少陽喜歡嘔吐,是因為內外之氣從焦膜中運行,焦膜不利,氣難以出入,所以氣逆於胃而導致嘔吐,嘔吐則氣略微通暢,所以喜歡嘔吐,這就是少陰想吐、少陽喜歡嘔吐的原因。太陰和少陰都有腹瀉的症狀,少陰腹瀉而口渴,是從少陰本質的熱邪轉化而來。

太陰腹瀉而不口渴,是從太陰本質的濕邪轉化而來。如果治療少陰上焦口渴的實熱,不考慮下焦腹瀉的虛寒,那麼腹瀉就不會停止。所以凡是對於水火分開的病症,就應該用寒涼和溫熱的藥物分別治療;對於水火合在一起的病症,不妨用寒涼和溫熱的藥物一起治療。本論所用藥方,有純粹用寒涼的,有純粹用溫熱的,也有寒熱並用的,就是這個道理。

——本節沒有列出治療方法,張氏認為上面有實熱,下面有虛寒,應該用寒熱藥物一起治療。函詢:老師回答說:應該用生地一兩,生杭芍五錢,附子二錢,乾薑二錢,細辛一錢,共五味藥,不適合用石膏。(高××的註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