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47)
三、醫論 (47)
1. 28.少陽病大柴胡湯證
柴胡湯證,有但服小柴胡不能治愈,必治以大柴胡湯始能治愈者,此病欲借少陽之樞轉,外出而阻於陽明之闔,故宜於小柴胡湯中兼用開降陽明之品也。
《傷寒論》原文:太陽病過經十餘日,反二、三下之,後四、五日柴胡證仍在者,先與小柴胡。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者,為未解也,與大柴胡湯下之則愈。
【大柴胡湯方】,柴胡半斤,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生薑五兩切,枳實四兩炙,大棗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溫服一升,日三服。一方用大黃二兩。
《傷寒論》大柴胡湯,少陽兼陽明之方也。陽明胃府有熱,少陽之邪又復挾之上升,是以嘔不止,心下急,鬱郁微煩。欲用小柴胡湯提出少陽之邪,使之透膈上出,恐其補胃助熱而減去人參,更加大黃以降其熱,步伍分明,出奇致勝,此所以為百戰百勝之師也。乃後世畏大黃之猛,遂易以枳實。
迨用其方不效,不得不仍加大黃,而竟忘去枳實,此大柴胡一方,或有大黃或無大黃之所由來也。此何以知之?因此方所主之病宜用大黃,不宜用枳實而知之。蓋方中以柴胡為主藥,原欲升提少陽之邪透膈上出,又恐力弱不能直達,故小柴胡湯中以人參助之。今因證兼陽明,故不敢復用人參以助熱,而更加大黃以引陽明之熱下行,此陽明與少陽並治也。
然方名大柴胡,原以治少陽為主,而方中既無人參之助,若復大黃、枳實並用,既破其血,又破其氣,縱方中有柴胡,猶能治其未罷之柴胡證乎?蓋大黃雖為攻下之品,然偏於血分,仍於氣分無甚傷損,即與柴胡無甚齟齬,至枳實能損人胸中最高之氣,其不宜與柴胡並用明矣。
愚想此方當日原但加大黃,後世用其方者,畏大黃之猛烈,遂易以枳實,迨用其方不效,不得不仍加大黃,而竟忘去枳實,此為大柴胡或有大黃或無大黃,以致用其方者恆莫知所從也。以後凡我同人,有用此方者,當以加大黃去枳實為定方矣。究之,古今之氣化不同,人身之強弱因之各異,大柴胡湯用於今日,不惟枳實不可用,即大黃亦不可輕用,試舉兩案以明之。
邑諸生劉××,其女適邑中某氏,家庭之間,多不適意,於季秋感冒風寒,延其近處醫者治不愈。劉××邀愚往診,病近一旬,寒熱往來,其胸中滿悶煩躁皆甚劇,時作嘔吐,脈象弦長有力,愚語劉××曰:此大柴胡湯證也,從前醫者不知此證治法,是以不愈。劉××亦以愚言為然,遂為疏方,用柴胡四錢,黃芩、芍藥、半夏各三錢,生石膏兩半碎,竹茹四錢,生薑四片,大棗四枚,俾煎服。
劉××疑而問曰:大柴胡湯原有大黃、枳實,今減去之,加石膏、竹茹,將勿藥力薄弱難奏效乎?答曰:藥之所以能愈病者,在對證與否,不在其力之強弱也,宜放膽服之,若有不效,余職其咎。病人素信愚,聞知方中有石膏,亦願急服,遂如方煎服一劑,須臾覺藥有推蕩之力,胸次頓形開朗,煩躁嘔吐皆愈。
白話文:
這個情況,有些人服用小柴胡湯無法治癒,必須使用大柴胡湯才能治好,是因為病情想藉由少陽的樞紐向外發散,卻被陽明的閉合阻擋,所以適合在小柴胡湯的基礎上,加入能開通並降泄陽明的藥物。
《傷寒論》說,太陽病過了十多天,反而被錯誤地瀉下兩三次,之後四五天仍然出現柴胡證狀的,先給予小柴胡湯。如果嘔吐不停,胸口覺得悶悶的,心中煩躁不安,表示病情還沒解除,用大柴胡湯瀉下就能治好。
【大柴胡湯的組成】:柴胡八兩、黃芩三兩、芍藥三兩、半夏半升(洗過)、生薑五兩(切片)、枳實四兩(烤過)、大棗十二枚(掰開)。
以上七味藥材,用水一斗二升煮到剩六升,濾掉藥渣後再煎煮,溫熱服用一升,一天服用三次。有個方子會加入大黃二兩。
《傷寒論》中的大柴胡湯,是針對少陽和陽明兩種病症的處方。陽明胃腑有熱,少陽的邪氣又夾雜著熱往上衝,所以才會嘔吐不停、胸口悶、心中煩躁。本來想用小柴胡湯來把少陽的邪氣提出來,讓它從橫膈膜向上發散,但又擔心它會補胃助熱,所以把人參拿掉,再加入大黃來降泄熱邪。這樣步步為營、出奇制勝,所以才能百戰百勝。但是後世的人害怕大黃的藥性太猛烈,就改用枳實。
等到使用這個方子沒效時,又不得不加回大黃,卻忘了把枳實拿掉。這就是為什麼大柴胡湯有的方子有大黃、有的沒有大黃的原因。為什麼會知道這樣呢?因為這個方子所要治療的病症適合用大黃,不適合用枳實。因為這個方子以柴胡為主藥,原本是想升提少陽的邪氣,讓它從橫膈膜向上發散,又怕力量不夠,所以小柴胡湯才會用人參來幫助。現在是因為病情兼有陽明病,所以不敢再用人參來助熱,就加入大黃來引導陽明的熱往下走。這樣是同時治療陽明和少陽的病症。
然而方子名叫大柴胡,本來是以治療少陽病為主,但方中既然沒有人參的幫助,如果又同時使用大黃和枳實,就會既耗損血分又耗損氣分。即使方中有柴胡,還能治好還沒解除的柴胡證嗎?大黃雖然是攻下的藥物,但偏重於血分,對氣分沒有太大的損傷,和柴胡之間沒有什麼衝突。至於枳實,它會損耗人體胸腔最上方的氣,很明顯不適合和柴胡一起使用。
我認為這個方子當初應該只是加入大黃而已。後世使用這個方子的人,因為害怕大黃的藥性太猛烈,就改用枳實。等到使用這個方子沒效時,又不得不加回大黃,卻忘了把枳實拿掉。這就是為什麼大柴胡湯有的方子有大黃、有的沒有大黃,以致於使用這個方子的人總是不知道該怎麼辦。以後凡是我的同道,要使用這個方子,應該以加入大黃、去除枳實為標準。但仔細探究,古代和現代的氣候不同,人的身體強弱也因此而異。大柴胡湯用在今天,不只枳實不可用,就連大黃也不可輕易使用。我舉兩個案例來說明。
有個叫劉××的學生的女兒,嫁給同鄉某氏,因為家庭不和睦,在秋天感染風寒,請附近的醫生治療都沒好。劉××請我去看診,病程將近十天,出現忽冷忽熱、胸口悶脹煩躁、時常嘔吐等症狀,脈象弦長有力。我告訴劉××說:「這是大柴胡湯證,之前的醫生不懂得這個證的治療方法,所以才會治不好。」劉××也認為我的話有道理,於是我就開了處方:柴胡四錢、黃芩、芍藥、半夏各三錢、生石膏兩錢(打碎)、竹茹四錢、生薑四片、大棗四枚,讓他煎藥服用。
劉××很疑惑地問:「大柴胡湯本來有大黃和枳實,現在你把它們減去,還加入石膏和竹茹,會不會藥力太弱,難以見效?」我回答說:「藥之所以能治好病,在於是否對證,不在於藥力強弱。你就放膽服用,如果沒效,我會負責。」病人平時很相信我,聽到藥方中有石膏,也很願意趕快服用。於是就按照處方煎服一劑,很快就覺得藥力推動,胸口頓時開朗,煩躁和嘔吐都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