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38)
三、醫論 (38)
1. 20.陽明病三承氣湯證
至其脈象數者,及脈象雖熱而重按無力者,又恆先投以大劑白虎加人參湯,煎湯一大碗,分數次溫飲下,以化胃中燥熱,而由胃及腸即可潤其燥結,往往有服未終劑,大便即通下者。且下後又無虞其不解,更無慮其下脫也。其間有大便未即通下者,可用玄明粉三錢,或西藥留苦四錢,調以蜂蜜,開水沖服。
或外治用豬膽汁導法,或用食鹽(若用熬火硝所出之鹽更佳)融水灌腸,皆可通下。至通下之後,亦無不愈者。
【小承氣湯方】,大黃四兩酒洗,厚朴二兩炙去皮,枳實三枚大者炙。
上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溫二服。初服湯當更衣,不爾者盡飲之。若更衣者,勿服之。
大承氣湯所主之病,大腸中有燥糞,是以用芒硝軟堅以化其燥糞。小承氣湯所主之病為腹大滿不通,是其病在於小腸而上連於胃,是以但用大黃、樸實以開通其小腸,小腸開通下行,大便不必通下,即通下亦不至多,而胃中之食可下輸於小腸,是以胃氣得和也。此大、小承氣湯用法之分別也。而二承氣湯之外,又有調胃承氣湯,更可連類論及之。
【調胃承氣湯方】,大黃四兩去皮清酒浸,甘草二兩炙,芒硝半升。
上二味,㕮咀,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滓,納芒硝,再上火微煮令沸,少少溫服之。
大黃雖為攻下之品,原善清血分之熱,心中發煩實為血分有熱也。大黃浸以清酒,可引其苦寒之性上行以清心之熱而煩可除矣。證無大便燥結而仍用芒硝者,《內經》謂熱淫於內治以鹹寒。芒硝味鹹性寒,實為心家對宮之藥(心屬火,咸屬水故為心家對宮之藥),其善清心熱,原有專長,故無大便燥結證而亦加之也。用甘草者,所以緩藥力之下行,且又善調胃也。
不用樸、實者,因無大便燥結及腹滿之證也。
承氣湯雖有三方,而小承氣及調胃承氣,實自大承氣變化而出。《傷寒論》所載三承氣主治之證不勝錄,然果洞悉三方之各有用意,及三方藥力輕重各有區別,且所主之病雖有上、中、下之分,而究之治上可及於中,治中可及於下,分治之中,仍有連帶關係,自能凡遇宜用承氣湯證,斟酌其宜輕宜重,分別施治而無差謬矣。
至於愚用承氣湯之經過,又恆變化多端,不拘拘於三承氣湯中之藥味也。今試舉數案以徵明之。
大承氣湯所主之證,原宜脈遲,其有脈不遲而洪實有力者,亦不妨用。惟其脈不遲而轉數,若因大便燥結,而遽投以大承氣湯,其脈之無力者,恆因大便通後而虛脫。其脈之有力者,下後縱不至虛脫,其病亦必不能愈,所謂降後不解也。凡遇此等脈,必設法將其脈數治愈,然後再通其大便。
曾治一叟,年近六旬,因外感之熱過甚,致大便旬日未通,其脈數逾六至,心中煩熱,延醫數人,皆不敢用降下之劑,然除降下外,又別無治法。愚診其脈象雖數,重按甚實,遂先投以大劑白虎加人參湯,每劑分三次溫服下,連服兩劑,壯熱全消,脈已不數,大便猶未通下,繼用淨芒硝細末三錢,蜂蜜一兩,開水沖服,大便通下,病遂愈。
白話文:
如果脈象呈現頻數,或脈象雖然摸起來發熱但重按卻無力,通常會先給予大劑量的白虎加人參湯,煎煮成一大碗,分幾次溫熱服用,用來化解胃中的燥熱。這樣一來,就可以從胃開始潤澤到腸道,化解腸道中的乾燥結塊。常常有病人還沒服完藥,大便就通暢了。而且大便通暢後也不用擔心病情沒有解除,更不用擔心會虛脫。如果服藥後大便沒有馬上通暢,可以使用玄明粉三錢,或者西藥硫酸鎂四錢,用蜂蜜調和,用開水沖服。
或者可以外用豬膽汁導法,或者使用食鹽(如果用熬火硝所產生的鹽更好)融化在水裡灌腸,這些方法都可以幫助排便。只要大便通暢,病症也都會痊癒。
【小承氣湯的組成】大黃四兩(用酒洗過),厚朴二兩(烤過,去除外皮),枳實三枚(大的,烤過)。
將以上三味藥材,用水四升煮成一升二合,去除藥渣,分溫兩次服用。第一次服藥後應該會想排便,如果沒有,就將剩下的藥全部喝完。如果已經排便,就不要再喝剩下的藥。
大承氣湯主要治療的是大腸中有乾燥糞便的情況,因此使用芒硝來軟化堅硬的糞便。而小承氣湯主要治療的是腹部脹滿不通暢,這種情況是病在小腸並且向上連到胃,所以只使用大黃和厚朴來開通小腸。小腸通暢後,大便不一定會馬上排出來,即使排出來也不會很多。這樣一來,胃裡的食物就可以順利輸送到小腸,使得胃氣調和。這就是大承氣湯和小承氣湯用法上的區別。在大小承氣湯之外,還有調胃承氣湯,可以一併討論。
【調胃承氣湯的組成】大黃四兩(去除外皮,用清酒浸泡過),甘草二兩(烤過),芒硝半升。
將大黃和甘草兩味藥材,搗碎,用水三升煮成一升,去除藥渣,加入芒硝,再用小火煮滾,稍微溫熱服用。
大黃雖然是攻下的藥物,但原本就擅長清除血液中的熱邪,心中煩躁其實是血液中有熱的表現。用清酒浸泡大黃,可以引導其苦寒之性向上,清除心火,這樣煩躁的症狀就可以解除。有的情況並沒有大便乾燥結塊,仍然使用芒硝,《內經》說熱邪過盛就要用鹹寒之藥來治療。芒硝味鹹性寒,其實是針對心經的對應藥物(心屬火,鹹屬水,所以說是對應藥物)。它擅長清除心熱,自有它的專長,所以即使沒有大便乾燥結塊的情況也會使用它。使用甘草,是為了減緩藥力向下行的作用,而且甘草本身又擅長調和胃氣。
不用厚朴和枳實的原因,是因為沒有大便乾燥結塊和腹脹的症狀。
承氣湯雖然有三個方子,但是小承氣湯和調胃承氣湯其實都是從大承氣湯變化而來的。《傷寒論》中記載的承氣湯所治療的疾病非常多,如果能夠徹底理解這三個方子的各自用意,以及三方藥力輕重上的區別,並且了解它們所治療的疾病雖然有上、中、下的區別,但實際上治療上病可以影響中病,治療中病可以影響下病,在區分治療的同時,仍有連帶關係,自然就能夠在遇到適合使用承氣湯的情況時,根據病情輕重,選擇合適的方子,不會有偏差。
至於我使用承氣湯的經驗,常常會有很多變化,並不拘泥於承氣湯方中的藥材。現在我舉幾個案例來說明。
大承氣湯主要治療的疾病,原本適合脈搏遲緩的情況,但即使脈搏不遲緩而是洪大有力,也可以使用。只有脈搏不遲緩反而變快的情況,如果因為大便乾燥結塊就直接使用大承氣湯,脈搏無力的患者,常常會因為大便通暢後導致虛脫。而脈搏有力的患者,即使大便通暢後不會虛脫,病症也一定無法痊癒,這就是所謂的「降下後沒有解決病症」。凡是遇到這種脈象,必須先設法將脈搏變快的問題治好,然後才能疏通大便。
我曾經治療過一位將近六十歲的老翁,因為外感發熱過度,導致十幾天沒排便,脈搏跳動超過每分鐘六次以上,心中煩熱。看過好幾個醫生,都不敢使用攻下的藥物,但除了攻下之外,又沒有其他治療方法。我診斷後發現他的脈象雖然快,但重按時感覺很有力,就先給他服用大劑量的白虎加人參湯,每劑分三次溫服,連續服用了兩劑後,高熱完全消退,脈搏也不快了,但是大便仍然不通。接著,我讓他服用精細的芒硝粉末三錢,蜂蜜一兩,用開水沖服,大便順利排出,病也就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