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33)
三、醫論 (33)
1. 19.陽明病白虎加人參湯證
同邑友人李××,曾治一陽明府實證,其脈雖有力而數逾六至,李××先投以白虎湯不效,繼因其脈數加玄參、沙參以滋其陰分仍不效,詢方於愚。答曰:此白虎加人參湯證也。李××謂,此證非在汗吐下後,且又不渴不煩,何為用白虎加人參湯?愚曰:用古人之方,當即古人立方之意而推廣變通之,凡白虎湯所主之證,其渴與煩者,多因陰分虛損,而脈象數者獨非陰分虛損乎?李××聞愚言而心中會悟,改投以白虎加人參湯一劑而愈。
推廣白虎加人參湯之用法,不必其人身體虛弱或有所傷損也。憶愚年三旬時,曾病伏氣化熱,五心煩熱,頭目昏沉,舌苔白厚欲黃,且多芒刺,大便乾燥,每日用生石膏數兩煮水飲之,連飲數日,熱象不退,因思或藥輕不能勝病,乃於頭午用生石膏五兩煮水飲下,過午又用生石膏五兩煮水飲下,一日之間共服生石膏十兩,而心中分毫不覺涼,大便亦未通下。
躊躇再四,精思其理,恍悟此必伏氣之所入甚深,原當補助正氣,俾吾身之正氣壯旺,自能逐邪外出也。於斯欲仿白虎加人參湯之義,因無確實把握,猶不敢遽用大劑,就已所預存之藥,用生石膏二兩,野臺參二錢,甘草錢半,適有所軋生懷山藥粗渣又加少許,煎湯兩蠱,分三次溫飲下,飲完晚間即覺清爽,一夜安睡,至黎明時少腹微疼,連瀉三次,自覺伏氣之熱全消,再自視舌苔,已退去一半,而芒刺全無矣。
夫以常理揆之,加人參於白虎湯中,必謂能減石膏之涼力,而此次之實驗乃知人參反能助石膏之涼力,其理果安在乎?蓋石膏煎湯,其涼散之力皆息息由毛孔透達於外,若與人參並用,則其涼散之力,與人參補益之力互相化合,能旋轉於臟腑之間,以搜剔深入之外邪使之淨盡無遺,此所以白虎加人參湯,清熱之力遠勝於白虎湯也。
愚生平治寒溫實熱,用白虎加人參湯時,恆多於用白虎湯時,而又恆因證制宜,即原方少有通變,凡遇脈過六至者,恆用生懷山藥一兩以代方中粳米,蓋以山藥含蛋白質甚多,大能滋陰補腎,而其濃郁之汁漿又能代粳米調胃也。若遇陽明之熱既實,而其人又兼下痢者,恆用生杭芍一兩以代方中知母,因芍藥善清肝熱以除痢疾之裡急後重,而其涼潤滋陰之性又近於知母也。
若婦人產後患寒溫實熱者,亦以山藥代粳米,又必以玄參八錢,以代方中知母,因山藥既可補產後之腎虛,而玄參主產乳余疾,《神農本草經》原有明文也(《神農本草經》中石膏、玄參皆主產乳,知母未言治產乳,不敢師心自用、輕以苦寒之藥施於產後也)。且玄參原非苦寒之品,實驗之原甘而微苦(《神農本草經》謂其味苦者,當系後世傳寫之誤),是以雖在產後可放膽用之無礙也。
白話文:
我的同鄉朋友李先生,曾經治療一位陽明府實證的病人,他的脈象雖然強勁有力,但跳動的次數超過每分鐘六次。李先生先用白虎湯,但沒有效果,接著因為脈象跳動更快,又加了玄參、沙參來滋養陰液,仍然沒有效果,於是向我請教。我回答說:「這是白虎加人參湯的證候。」李先生說:「這個病不是在發汗、催吐、瀉下之後發生的,而且病人也不覺得口渴煩躁,為什麼要用白虎加人參湯呢?」我說:「使用古人的方劑,應該要理解古人開方的用意,並加以推廣變通。凡是白虎湯所主治的病症,那些覺得口渴煩躁的,多半是因為陰液虧損;而脈象跳動很快,難道就不是陰液虧損嗎?」李先生聽了我的話,心中領悟,改用白虎加人參湯一劑,病就好了。
推廣白虎加人參湯的使用,不一定要病人身體虛弱或有所損傷。回想我三十歲時,曾經因為潛伏體內的邪氣轉化為熱,出現五心煩熱、頭暈目眩、舌苔白厚且有變黃的跡象,上面還有許多芒刺,大便乾燥。我每天用幾兩生石膏煮水喝,連續喝了好幾天,熱象都沒有消退。我心想,或許是藥量太輕,無法戰勝病邪,於是在中午用五兩生石膏煮水喝,下午又用五兩生石膏煮水喝,一天之間共喝了十兩生石膏,但心中一點都不覺得涼爽,大便也沒有通暢。
我反覆思索,仔細推敲其中的道理,才恍然大悟,這一定是潛伏體內的邪氣侵入很深,原本就應該要扶助正氣,讓自身的正氣強盛,才能將邪氣驅逐出去。因此,我想要仿效白虎加人參湯的用意,但因為沒有十足把握,還不敢貿然使用大劑量,就用我現有的藥材,用了二兩生石膏、二錢野臺參、一錢半甘草,剛好有些磨碎的山藥渣,又加了一些,煎成兩小杯湯藥,分三次溫服。喝完後,晚上就覺得神清氣爽,安穩地睡了一覺。到了黎明時,小腹微微作痛,連續拉了三次肚子,自覺潛伏體內的熱氣完全消散,再看舌苔,已經退去一半,芒刺也完全消失了。
如果以常理來衡量,在白虎湯中加入人參,必定會認為人參會減弱石膏的寒涼之力。但這次的實驗卻發現,人參反而能增強石膏的寒涼之力,這其中的道理究竟是什麼呢?原因是石膏煎湯後,其寒涼發散的力量是從毛孔向外透達的。如果和人參一起使用,那麼寒涼發散的力量,和人參補益的力量相互結合,就能在臟腑之間運轉,徹底清除侵入體內的邪氣,使其徹底消失。這就是白虎加人參湯的清熱之力,遠勝於白虎湯的原因。
我平生治療寒溫實熱的病症,使用白虎加人參湯的次數,常常多於使用白虎湯的次數。而且,我會根據病情做調整,即使是原方也會稍微變通。凡是遇到脈象跳動超過每分鐘六次的,我會用一兩生懷山藥來代替方中的粳米,因為山藥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能夠滋養陰液、補腎,而且它濃稠的汁液也能代替粳米來調和腸胃。如果遇到陽明經的熱邪實在,病人又兼有腹瀉的,我會用一兩生杭芍來代替方中的知母,因為芍藥善於清除肝熱,以消除腹瀉時的裡急後重感,而且它清涼滋潤的性質又接近於知母。
如果是婦女產後患上寒溫實熱的病症,也會用山藥代替粳米,而且一定要用八錢玄參來代替方中的知母,因為山藥可以補產後的腎虛,而玄參主要治療產後乳房的疾病,《神農本草經》裡面有明確記載(《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石膏、玄參都可以治療乳汁問題,知母沒有說到能治療乳汁問題,不敢擅自決定,輕易地把苦寒的藥物用在產後的婦女身上)。而且,玄參原本就不是苦寒的藥物,實際服用起來,味道甘甜而稍微苦澀(《神農本草經》說玄參味苦,應該是後世傳抄時的錯誤),所以即使在產後也可以放心地使用,沒有什麼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