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30)
三、醫論 (30)
1. 18.陽明病白虎湯證
若其陽明之熱已盡入府,服白虎湯後,大抵出汗者少,不出汗者多,其出汗者熱可由汗而解,其不出汗者其熱亦可內消。蓋石膏質重氣輕,其質重也可以逐熱下行,其氣輕也可以逐熱上出,俾胃府之氣化升降皆湛然清肅,外感之熱自無存留之地矣。
石膏之發汗,原發身有實熱之汗,非能發新受之風寒也。曾治一人,年近三旬,於春初得溫病,醫者以溫藥發其汗,汗出而病益加劇,診其脈洪滑而浮,投以大劑白虎湯,為加連翹、蟬蛻各錢半,服後遍體得涼汗而愈。
然愈後泄瀉數次,後過旬日又重受外感,其脈與前次相符,乃因前次服白虎湯後作泄瀉,遂改用天花粉、玄參各八錢,薄荷葉、甘草各二錢,連翹三錢,服後亦汗出遍體,而其病分毫不減,因此次所出之汗乃熱汗非涼汗也。不得已遂仍用前方,為防其泄瀉,以生懷山藥八錢代方中粳米,服後仍遍體出涼汗而愈。
由此案觀之,則石膏之妙用,有真令人不可思議者矣。
重用石膏以發汗,非僅愚一人之實驗也。邑中友人劉××,肺熱勞喘,熱令尤甚,時當季夏,病犯甚劇,因嘗見愚重用生石膏治病,自用生石膏四兩,煎湯一大碗頓飲下,周身得涼汗,勞喘驟見輕,隔一日又將石膏如前煎飲,病又見輕,如此隔日一飲石膏湯,飲後必然出汗,其病亦隨之遞減,飲過六次,而百藥難愈之痼疾竟霍然矣。
後劉××與愚相遇,因問石膏如此涼藥,何以能令人發汗?愚曰:石膏性善發汗,《名醫別錄》載有明文,臟腑蘊有實熱之人,服之恆易作汗也。此證因有伏氣化熱,久留肺中不去,以致肺受其傷,屢次飲石膏湯以逐之,則久留之熱不能留,遂盡隨汗出而消解無餘矣。
用石膏以治肺病及勞熱,古人早有經驗之方,因後世未知石膏之性,即見古人之方亦不敢信,是以後世無用者。其方曾載於王燾《外臺秘要》,今特詳錄於下,以備醫界之採取。
《外臺秘要》原文:治骨蒸勞熱久嗽,用石膏紋如朿針者一斤,粉甘草一兩,研細如面,日以水調三、四服,言其無毒有大益,乃養命上藥,不可忽其賤而疑其寒。《名醫別錄》言陸州楊士丞女,病骨蒸,內熱外寒,眾醫不能瘥,處州吳醫用此方而體遂涼。
按,:書中所載楊氏女亦伏氣化熱病。凡伏氣化熱之病,原當治以白虎湯,脈有數象者,白虎加人參湯,醫者不知如此治法,是以久不瘥。吳醫治以石膏、甘草粉,實為白虎湯之變通用法。乃有其證非如此變通用之而不能愈者(必服石膏面始能愈),此愚治伏氣化熱臨證之實驗,爰錄一案於下,以明用古方者原宜因證變通也。
一人年近四旬,身形素強壯,時當暮春,忽覺心中發熱,初未介意,後漸至大小便皆不利,屢次延醫服藥,病轉加劇,腹中脹滿,發熱益甚,小便猶可通滴瀝,而大便則旬余未通矣,且又覺其熱上逆,無論所服何藥,下咽即吐出,因此醫皆束手無策。後延愚為診視,其脈弦長有力,重按甚實,左右皆然,視其舌苔厚而已黃,且多芒刺,知為伏氣化熱,因謂病者曰,欲此病愈非治以大劑白虎湯不可。
白話文:
如果陽明經的熱邪已經深入到腑,服用白虎湯後,大部分人出汗較少,不出汗的人較多。出汗的人,熱邪可以通過汗液排出而解,不出汗的人,熱邪也可以在體內消散。因為石膏的性質重而氣輕,它的重可以引導熱邪向下排出,它的輕可以引導熱邪向上散發,使胃腑的氣機升降恢復清肅,這樣外來的熱邪自然沒有存留的地方了。
石膏的發汗作用,原本是針對身體有實熱的汗,並不是能發散新受的風寒。我曾經治療過一個人,年近三十歲,在春天初患溫病,醫生用溫熱的藥物發汗,結果出汗後病情反而加重。診斷他的脈象是洪大、滑數而浮,於是給他服用大劑量的白虎湯,並加了連翹、蟬蛻各一錢半,服藥後全身出了涼汗而痊癒。
然而,病癒後腹瀉了幾次,過了十幾天又再次感受外邪,脈象和上次的相似。因為上次服用白虎湯後引起腹瀉,所以這次改用天花粉、玄參各八錢,薄荷葉、甘草各二錢,連翹三錢,服藥後也全身出汗,但病情卻沒有絲毫減輕,因為這次出的汗是熱汗而不是涼汗。不得已還是使用原來的方子,為了預防腹瀉,用生淮山藥八錢代替方中的粳米,服藥後仍然全身出了涼汗而痊癒。
從這個案例來看,石膏的神奇功效,真是讓人覺得不可思議。
重用石膏來發汗,不僅僅是我一個人的經驗。我鄉里的一位朋友劉先生,肺熱導致勞喘,發熱尤其嚴重,正值盛夏,病情非常嚴重。他因為曾經見過我重用生石膏治病,就自己用了生石膏四兩,煎成一大碗湯一次喝下,全身出了涼汗,勞喘立刻減輕,隔了一天又像之前一樣煎石膏湯喝下,病情又減輕了。這樣隔一天喝一次石膏湯,喝完後必然出汗,病情也隨著逐漸減輕,喝了六次,連百藥都難以治癒的頑疾竟然痊癒了。
後來,劉先生與我相遇,問我石膏這種寒涼的藥物,為什麼能使人發汗?我說:石膏的藥性善於發汗,《名醫別錄》中有明確記載,臟腑內有實熱的人,服用它常常容易出汗。這種病是因為體內潛伏的邪氣化熱,長期停留在肺部不去,導致肺部受傷。多次喝石膏湯來驅逐它,那麼長期停留在肺部的熱邪就無法再留,於是都隨著汗液排出而消散了。
用石膏來治療肺病和勞熱,古人早就有了經驗方,因為後世不了解石膏的藥性,即使看到古人的方子也不敢相信,所以後世就沒有人使用了。這個方子曾經記載在王燾的《外台秘要》中,現在我特意詳細記錄下來,供醫學界參考。
《外台秘要》原文:治療骨蒸勞熱、久咳,用石膏紋路像針刺一樣的一斤,粉甘草一兩,磨成細粉,每天用水調服三、四次,說它無毒而且大有益處,是養命的良藥,不可因為它便宜而懷疑它的寒性。《名醫別錄》記載,陸州楊士丞的女兒,患骨蒸病,體內發熱而體表卻寒冷,很多醫生都治不好,處州的吳醫生用這個方子就使她的身體涼了下來。
按語:書中記載的楊氏女也是體內潛伏邪氣化熱的病。凡是體內潛伏邪氣化熱的病,本來就應該用白虎湯來治療,脈象有數象的,就用白虎加人參湯。醫生不了解這樣的治療方法,所以才會久治不癒。吳醫生用石膏、甘草粉來治療,實際上是白虎湯的變通用法。有些疾病,必須要這樣變通用藥才能治好(必須服用石膏粉才能治癒)。這是我治療體內潛伏邪氣化熱的臨證經驗,特此記錄一個案例在下面,來表明運用古方本來就應該根據病情靈活變通。
有一個人,年近四十歲,身體平時很強壯,在暮春時節,忽然感覺心中發熱,起初並不在意,後來逐漸發展到大小便都不順暢,多次看醫生吃藥,病情反而加重,腹部脹滿,發熱更加嚴重,小便還能勉強滴瀝,而大便則十多天都沒有通暢了,而且還感覺到熱邪向上逆行,無論吃什麼藥,剛吞下就吐出來,因此醫生都束手無策。後來請我去看診,他的脈象弦長有力,重按很實,左右兩邊都是這樣,看他的舌苔厚而發黃,而且有很多芒刺,知道這是體內潛伏邪氣化熱引起的。我於是對病人說,要治好這個病,必須用大劑量的白虎湯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