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29)
三、醫論 (29)
1. 18.陽明病白虎湯證
人之所以重視白虎湯而不敢輕用者,實皆未明石膏之性也。夫自古論藥之書,當以《神農本草經》為稱首,其次則為《名醫別錄》。《神農本草經》創於開天闢地之聖神,洵堪為論藥性之正宗,至《名醫別錄》則成於前五代之陶弘景,乃取自漢以後及五代以前名醫論藥之處而集為成書,以為《神農本草經》之輔翼(弘景曾以朱書本經、墨書別錄為一書),今即《神農本草經》及《名醫別錄》之文而細為研究之。
《神農本草經》石膏原文:氣味辛,微寒,無毒,主治中風寒熱、心下逆氣、驚喘、口乾、舌焦、不能息、腹中堅痛、除邪鬼、產乳、金瘡。
按,:後世本草,未有不以石膏為大寒者,獨《神農本草經》以為微寒,可為萬古定論。為其微寒,是以白虎湯中用至一斤,至《吳氏醫案》治痰飲上泛作喘,服石膏近百斤而脾胃不傷也。其言主中風者,夫中風必用發表之藥,石膏既主之則性善發表可知,至其主寒熱、驚喘、口乾、舌焦、無事詮解。至其能治心下逆氣、腹中堅痛,人或疑之,而臨證細心品驗,自可見諸事實也。曾治一人,患春溫陽明府熱已實,心下脹滿異常,投以生石膏二兩、竹茹碎末五錢,煎服後,頓覺藥有推蕩之力,脹滿與溫病皆愈。又嘗治一人,少腹腫疼甚劇,屢經醫治無效,診其脈沉洪有力,投以生石膏三兩、旱三七二錢(研細沖服)、生蒲黃三錢,煎服兩劑全愈。此證即西人所謂盲腸炎也,西人恆視之為危險難治之病,而放膽重用生石膏即可隨手奏效。至謂其除邪鬼者,謂能治寒溫實熱證之妄言妄見也。治產乳者,此乳字當作生字解(註疏家多以乳字作乳汁解者非是),謂婦人當生產之後,偶患寒溫實熱,亦不妨用石膏,即《金匱》謂婦人乳中虛煩亂、嘔逆、安中益氣,竹皮大丸主之者是也(竹皮大丸中有石膏)。治金瘡者,人若為刀斧所傷,摻以生石膏細末,立能止血且能消腫愈疼也。
《名醫別錄》石膏原文:石膏除時氣、頭疼身熱、三焦大熱、腸胃中結氣、解肌發汗、止消渴、煩逆、腹脹暴氣、咽痛,亦可作浴湯。
按,:解肌者,其力能達表,使肌膚松暢,而內蘊之熱息息自毛孔透出也。其解肌兼能發汗者,言解肌之後,其內蘊之熱又可化汗而出也。特是,後世之論石膏者,對於《神農本草經》之微寒既皆改為大寒,而對於《名醫別錄》之解肌發汗,則尤不相信。即如近世所出之本草,若鄒潤安之《本經疏證》、周伯度之《本草思辨錄》,均可為卓卓名著,而對於《名醫別錄》謂石膏能解肌發汗亦有微詞。
愚浮沉醫界者五十餘年,嘗精細體驗白虎湯之用法,若陽明之實熱,一半在經,一半在府,或其熱雖入府而猶連於經,服白虎湯後,大抵皆能出汗,斯乃石膏之涼與陽明之熱化合而為汗以達於表也。若猶慮其或不出汗,則少加連翹、蟬蛻諸藥以為之引導,服後覆杯之頃,其汗即出,且汗出後其病即愈,而不復有外感之熱存留矣。
白話文:
人們之所以重視白虎湯卻不敢輕易使用,實際上都是因為不了解石膏的藥性。歷代討論藥物的書籍,應該以《神農本草經》為首,其次是《名醫別錄》。《神農本草經》是開天闢地時的聖人所著,確實可以作為藥性理論的正宗;至於《名醫別錄》,則成書於南北朝時期的陶弘景,他是採集漢代以後及五代以前名醫們關於藥物的論述,彙集成冊,作為《神農本草經》的輔助(陶弘景曾將《神農本草經》用紅字書寫,而《名醫別錄》用黑字書寫,合成一本書)。現在我們就從《神農本草經》和《名醫別錄》的內容來仔細研究。
《神農本草經》中關於石膏的原文是這樣說的:味道辛,稍微寒涼,沒有毒性,主要治療中風引起的寒熱、胸口有逆氣、驚悸喘息、口乾舌燥、呼吸困難、腹部堅硬疼痛;還可以驅除邪祟、促進產後乳汁、治療刀傷。
按語:後世的本草書籍,沒有不認為石膏是大寒之藥的,唯獨《神農本草經》認為它是稍微寒涼的,這可以作為千古定論。正因為它只是稍微寒涼,所以白虎湯中可以用到一斤的量;《吳氏醫案》中有治療痰飲上逆導致喘息的案例,服用石膏將近百斤,卻沒有傷害脾胃。至於它能治療中風,中風必然要使用發表的藥物,既然石膏能治療中風,就說明它有發表的特性;至於它能治療寒熱、驚喘、口乾、舌燥,則不需要過多解釋。至於說它能治療胸口逆氣、腹部堅硬疼痛,有人可能會懷疑,但如果臨證時仔細觀察體驗,自然會看到事實。我曾經治療過一個病人,患上春溫病,陽明經的熱邪已經很盛,胸口脹滿非常嚴重,給他服用生石膏二兩、竹茹末五錢,煎服後,立刻感覺到藥物有推蕩的力量,脹滿和溫病都痊癒了。又曾經治療過一個人,少腹腫痛非常劇烈,經過多次治療都沒有效果,診脈發現脈象沉實有力,給他服用生石膏三兩、旱三七二錢(研成細末沖服)、生蒲黃三錢,煎服兩劑就痊癒了。這種病症就是西醫所說的盲腸炎,西醫常常認為是危險難治的疾病,而大膽地使用生石膏就可以立刻見效。至於說它能驅除邪祟,是指它能治療寒溫實熱證的胡言亂語。至於說它能促進產後乳汁,這裡的“乳”字應該解釋為“生”字(註疏家多將乳字解釋為乳汁,這是錯誤的),是說婦女在生產之後,如果偶爾患上寒溫實熱病,也可以使用石膏,就如《金匱要略》所說的,婦女產後胸中虛煩煩亂、嘔吐、需要安中益氣,用竹皮大丸治療(竹皮大丸中就有石膏)。至於說它能治療刀傷,如果有人被刀斧所傷,在傷口上敷上生石膏細末,立刻就能止血,並且能消腫止痛。
《名醫別錄》中關於石膏的原文是這樣說的:石膏可以消除時氣病、頭痛發熱、三焦大熱、腸胃中結氣、解肌發汗、止消渴、煩躁嘔吐、腹脹暴氣、咽喉腫痛,也可以用來泡澡。
按語:解肌,說明它的藥力可以到達體表,使肌膚鬆弛舒暢,讓內蘊的熱邪從毛孔透發出來。它既能解肌又能發汗,說明在解肌之後,內蘊的熱邪還可以化為汗液排出。但是,後世討論石膏的人,對於《神農本草經》所說的“微寒”都改為“大寒”,對於《名醫別錄》所說的“解肌發汗”,更是不相信。即使是近世出版的本草著作,例如鄒潤安的《本經疏證》、周伯度的《本草思辨錄》,都可以算是著名的著作,但是對於《名醫別錄》所說的石膏能解肌發汗也有微詞。
我浸淫醫界五十多年,曾經仔細地體驗白虎湯的用法,如果陽明經的實熱,一半在經,一半在府,或是熱邪雖然進入腑,卻仍然連接著經絡,服用白虎湯後,大多都能夠出汗,這是因為石膏的涼性與陽明的熱邪結合,化為汗液,從體表排出。如果還擔心不出汗,就稍微加入連翹、蟬蛻等藥物來引導,服藥後很快就能出汗,而且出汗後病就好了,不會再有外感發熱的情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