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28)

回本書目錄

一、醫方 (28)

1. 6.加味補血湯

治身形軟弱,肢體漸覺不遂,或頭重目眩,或神昏健忘,或覺腦際緊縮作疼。甚或昏僕移時甦醒致成偏枯,或全身痿廢,脈象遲弱,內中風證之偏虛寒者(肝過盛生風,肝虛極亦可生風),此即西人所謂腦貧血病也。久服此湯當愈。

白話文:

治療身體虛弱、肢體逐漸失去功能,或出現頭重眼花、精神恍惚健忘,或感到頭部緊縮疼痛。嚴重時昏迷一段時間後甦醒,導致偏癱或全身癱瘓,脈象微弱,屬於中醫中的內風證偏虛寒者(肝氣過盛生風,肝虛極了也會生風),這正是西方人所說的腦貧血病。長期服用這個湯劑應該會有療效。

生箭耆(一兩),當歸(五錢),龍眼肉(五錢),真鹿角膠(三錢,另燉同服),丹參(三錢),明乳香(三錢),明沒藥(三錢),甘松(二錢)

白話文:

成分:

  • 生耆蔘:1 兩
  • 當歸:5 錢
  • 龍眼肉:5 錢
  • 真鹿角膠:3 錢(先燉煮後另外服用)
  • 丹參:3 錢
  • 明乳香:3 錢
  • 明沒藥:3 錢
  • 甘草:2 錢

服之覺熱者,酌加天花粉、天冬各數錢。覺發悶者,加生雞內金錢半或二錢。服數劑後,若不甚見效,可用所煎藥湯送服麝香二釐或真冰片半分亦可。若服後仍無甚效,可用藥湯,送制好馬錢子二分。

白話文:

如果服用後感覺發熱,可以酌情加入天花粉和天冬各幾錢。如果感覺胸悶,可以加入生雞內金半錢到二錢。服用幾劑後,如果效果不佳,可以用煎好的藥湯送服麝香二釐或真冰片半分。如果服用後仍然沒有明顯效果,可以用藥湯送服處理好的馬錢子二分。

腦充血者,其腦中之血過多,固能傷其腦髓神經。腦貧血者其腦中之血過少,又無以養其腦髓神經。是以究其終極,皆可使神經失其所司也。古方有補血湯,其方黃耆、當歸同用,而黃耆之分量,竟四倍於當歸,誠以陰陽互為之根,人之氣壯旺者,其血分自易充長。況人之腦髓神經,雖賴血以養之,尤賴胸中大氣上升以斡旋之。

白話文:

腦充血:腦中血液過多,會損傷腦髓和神經。

腦貧血 :腦中血液過少,無法養護腦髓和神經。

無論是腦充血還是腦貧血,最終都會導致神經功能失常。

古方中有一種補血湯,配方包括黃耆和當歸。其中黃耆的用量是當歸的四倍。這是因為陰陽相互依存,人氣旺盛,血氣自然充足。

此外,雖然腦髓神經需要血液滋養,但更重要的是胸中的大氣上升來促進循環。

是以《內經》謂「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頭為之傾,目為之眩。」所謂上氣者,即胸中大氣上升於腦中者也。因上氣不足,血之隨氣而注於腦者必少,而腦為之不滿,其腦中貧血可知。且因上氣不足,不能斡旋其神經,血之注於腦者少,無以養其神經,於是而耳鳴、頭傾、目眩,其人可忽至昏僕可知。

白話文:

因此,《內經》提到「上方的氣不足,大腦就會無法充足,因此耳朵就會耳鳴,頭會暈眩,眼睛會目眩。」所謂上方的氣,指的是從胸腔上升到腦部的氣。由於上方的氣不足,隨氣而流向腦部的血液必然不足,因此大腦就會無法充足,這也就是大腦貧血。而且因為上方的氣不足,無法調節神經,流向腦部的血液量少,無法滋養神經,因此就會耳鳴、頭暈、眼睛目眩,甚至可能突然昏倒。

由此知因腦部貧血以成內中風證者,原當峻補其胸中大氣,俾大氣充足,自能助血上升,且能斡旋其腦部,使不至耳鳴、頭傾、目眩也。是以此方不以當歸為主藥,而以黃耆為主藥也。用龍眼肉者,因其味甘色赤,多含津液,最能助當歸以生血也。用鹿角膠者,因鹿之角原生於頭頂督脈之上,督脈為腦髓之來源,故鹿角膠之性善補腦髓。

白話文:

從這裡可以看出,由於腦部供血不足而導致內中風的人,原本應該大力補氣,讓氣血充足,這樣就可以幫助血液上升,還能穩定腦部,讓耳朵不鳴、頭部不傾斜、視線不眩暈。因此,這個藥方的主要藥材不是當歸,而是黃耆。用龍眼肉是因為它的味道甘甜、顏色鮮紅,含有豐富的津液,最能幫助當歸生血。用鹿角膠是因為鹿角原本長在頭頂上的督脈上,督脈是大腦的來源,所以鹿角膠有益於補腦。

凡腦中血虛者,其腦髓亦必虛,用之以補腦髓,實可與補血之藥相助為理也。用丹參、乳香、沒藥者,因氣血虛者,其經絡多瘀滯,此於偏枯痿廢亦頗有關係,加此通氣活血之品,以化其經絡之瘀滯,則偏枯痿廢者自易愈也。用甘松者,為其能助心房運動有力,以多輸血於腦,且又為調養神經之要品,能引諸藥至腦以調養其神經也。用麝香、梅片者,取其香能通竅以開閉也。

用制過馬錢子者,取其能瞤動腦髓神經使之靈活也。

白話文:

當大腦出現血虛時,腦髓一定也虛弱。因此,使用能補腦髓的藥物,可以輔助補血藥物來改善情況。

使用丹參、乳香、沒藥這些藥物,是因為體內氣血虛弱的人,經絡通常會有瘀滯的狀況,這與半身不遂、肌肉萎縮有很大關係。加入這些能通氣活血的藥物,可以化解經絡的瘀滯,就有機會改善半身不遂、肌肉萎縮的症狀。

使用甘松,是因為它可以幫助心房有力跳動,讓更多血液流向大腦。此外,甘松也是調養神經的重要藥物,可以引導其他藥物到達大腦,進而調理神經。

使用麝香、梅片,是因為它們具有芳香通竅的功能,可以打開閉塞的通道。

甘松,即西藥中之纈草,其氣香,味微酸。《神農本草經》謂其治暴熱、火瘡、赤氣、疥瘙、疽痔、馬鞍、熱氣。《名醫別錄》謂其治癰腫、浮腫、結熱、風痹、不足、產後痛。甄權謂其治毒風,𤸷痹,破多年凝血,能化膿為水,產後諸病,止腹痛、余疹、煩渴。大明謂其除血氣心腹痛、破癥結、催生、落胞、血暈、鼻血、吐血、赤白帶下、眼障膜、丹毒、排膿、補痿。西人則以為興奮之品,善治心臟麻痹、霍亂轉筋。

白話文:

甘松,也就是西藥中的纈草。它味道香,略帶酸味。《神農本草經》記載,它可以治療高燒、火瘡、發熱、皮膚瘙癢、痔瘡、馬鞍瘡、暑氣。《名醫別錄》記載,它可以治療腫瘤、浮腫、發熱、風濕痹痛、虛弱、產後疼痛。甄權認為,它可以治療毒風邪、麻痺痹痛、化解多年瘀血,可以將膿液化為水,治療產後各種疾病,止腹痛、餘毒、煩渴。大明認為,它可以緩解心腹氣血疼痛、化解癥結、催生、流產、血暈、鼻血、吐血、赤白帶下、眼障、丹毒、排膿、補虛。西方人則認為它是一種興奮劑,可以治療心臟麻痺、霍亂抽筋。

東人又以為鎮靜神經之特效藥,用治癲狂、癇痙諸病。蓋為其氣香,故善興奮心臟,使不至於麻痹,而其馨香透竅之力,亦自能開痹通瘀也。為其味酸,故能保安神經,使不至於妄行,而酸化軟堅之力,又自能化多年之癥結,使盡消融也。至於其能補痿,能治霍亂轉筋者,即心臟不麻痹,神經不妄行之功效外著者也。

孰謂中西醫理不相貫通哉?

白話文:

海外人士認為丁香是鎮靜神經的特效藥,用於治療瘋癲、抽搐等疾病。因為丁香氣味芳香,能興奮心臟,防止心臟麻痺;而其香氣通竅,也有疏通經絡、化瘀止痛的作用。此外,丁香味道酸澀,能安神定志,防止神經失控;其軟化堅硬之物的作用,還能化解多年積累的病結,使其消散。至於丁香能補虛弱,治療霍亂和肌肉痙攣,則是心臟不麻痺、神經不失控的作用在外部顯現的結果。

高姓臾,年過六旬,漸覺兩腿乏力,浸至時欲眩僕,神昏健忘。恐成痿廢,求為診治。其脈微弱無力。為制此方服之,連進十劑,兩腿較前有力,健忘亦見愈,而仍有眩暈之時。再診其脈,雖有起色,而仍不任重按。遂於方中加野臺參、天門冬各五錢,威靈仙一錢,連服二十餘劑始愈。用威靈仙者,欲其運化參、耆之補力,使之靈活也。

白話文:

一位姓高的老先生,年齡超過六十歲,逐漸感到雙腿無力,最後嚴重到站立時頭暈目眩,精神恍惚,記憶力衰退。他擔心自己會癱瘓,於是前來求診。我檢查他的脈象,發現非常微弱無力。我為他開了以下處方,連續服用十劑後,雙腿逐漸有力,健忘的情況也得到改善,但偶爾還會頭暈。再次診斷他的脈象,雖然有所好轉,但仍然不能承受較重的按壓。於是,我在配方中添加了野臺參和天門冬各五錢,威靈仙一錢,連續服用二十多劑後,他的病情才完全康復。加入威靈仙的目的是為了促進人參、黃耆的補益效果,讓它們發揮作用。

門人張××曾治一人,年三十餘。於季冬負重貿易,日行百餘里,歇息時,又屢坐寒地。後覺腿疼,不能行步,浸至臥床不能動轉,周身筋骨似皆痿廢,服諸藥皆不效。張××治以加味補血湯,將方中乳香、沒藥皆改用六錢,又加淨萸肉一兩。數劑後,腿即不疼。又服十餘劑,遂全愈。

按:,加味補血湯,原治內中風之氣血兩虧者,而略為變通,即治腿疼如此效驗,可謂善用成方者矣。

白話文:

我的學生張××曾經治療過一名三十多歲的男子。他曾在冬季背負重物做生意,每天步行百餘裏,休息時又多次坐在寒冷的地方。後來感覺腿部疼痛,無法走路,逐漸惡化到臥牀不起,全身筋骨彷彿都萎縮無力。服用各種藥物都無效。張××使用加味補血湯來治療,將方劑中的乳香和沒藥都改用六錢,並加入一兩淨萸肉。服用幾劑後,腿就不痛了。再服十餘劑,就痊癒了。

2. 1.振頹湯

治痿廢。

生黃耆(六錢),知母(四錢),野臺參(三錢),於術(三錢),當歸(三錢),生明乳香(三錢),生明沒藥(三錢),威靈仙(錢半),乾薑(二錢),牛膝(四錢)

白話文:

生黃芪(36克),知母(24克),野臺參(18克),於術(18克),當歸(18克),生乳香(18克),生沒藥(18克),威靈仙(9克),乾薑(12克),牛膝(24克)

熱者,加生石膏數錢,或至兩許。寒者去知母,加烏附子數錢。筋骨受風者,加明天麻數錢。脈弦硬而大者,加龍骨、牡蠣各數錢,或更加山萸肉亦佳。骨痿廢者,加鹿角膠、虎膠各二錢(另燉同服)。然二膠偽者甚多,若恐其偽,可用續斷、菟絲子各三錢代之。手足皆痿者,加桂枝尖二錢。

白話文:

**熱症:**加入生石膏數錢,或增至兩錢左右。

寒症: 去除知母,加入烏附子數錢。

筋骨受風: 加入天麻數錢。

脈搏弦硬而大: 加入龍骨、牡蠣各數錢,或再加入山萸肉也很好。

骨頭虛軟無力: 加入鹿角膠、虎膠各二錢(另燉服)。但這兩種膠有很多假貨,如果擔心是假貨,可以用續斷、菟絲子各三錢代替。

手腳都無力: 加入桂枝尖二錢。

痿證之大旨,當分為三端:有肌肉痹木,抑搔不知疼癢者。其人或風寒襲入經絡,或痰涎鬱塞經絡,或風寒痰涎,互相凝結經絡之間,以致血脈閉塞,而其原因,實由於胸中大氣虛損。蓋大氣旺,則全體充盛,氣化流通,風寒痰涎,皆不能為恙。大氣虛,則腠理不固,而風寒易受,脈管湮淤,而痰涎易郁矣;有周身之筋拘攣,而不能伸者。蓋人身之筋,以宗筋為主,而能榮養宗筋者,陽明也。

白話文:

痿證的總綱領可以分為三個方面:

  1. 肌肉麻木,搔癢也不知疼,這種情況可能是因為風寒侵襲了經絡,或痰液瘀阻了經絡,或者風寒痰液互相凝結在經絡之間,導致血脈閉塞,而其原因其實是胸中元氣虛損。因為元氣旺盛,則全身充盈,氣血運行暢通,風寒痰涎都不能造成危害。元氣虛弱,則皮膚腠理不堅固,容易受到風寒,脈管瘀塞,痰液就容易鬱結。

  2. 周身筋脈拘攣,不能伸展,這種情況是因為人體的筋脈以宗筋為主,而能滋養宗筋的經脈是陽明經。

其人脾胃素弱,不能化谷生液,以榮養宗筋,更兼內有蘊熱以鑠耗之,或更為風寒所襲,致宗筋之伸縮自由者,竟有縮無伸,浸成拘攣矣;有筋非拘攣,肌肉非痹木,惟覺骨軟不能履地者,乃骨髓枯涸,腎虛不能作強也。

白話文:

這個人脾胃一向虛弱,不能消化食物產生液體,用於滋養筋骨。再加之體內有潛伏的熱氣損耗筋骨,或者外感了風寒,導致自由伸縮的筋骨竟然只能縮不能伸,逐漸形成拘攣。有的筋不是拘攣,肌肉也不是麻木,只覺得骨頭軟弱,不能走路,這是因為骨髓枯竭,腎虛不能使骨頭強健所致。

方中用黃耆以補大氣,白朮以健脾胃,當歸、乳香、沒藥以流通血脈,靈仙以祛風消痰,恐其性偏走泄,而以人參之氣血兼補者佐之,乾薑以開氣血之痹,知母以解乾薑、人參之熱,則藥性和平,可久服而無弊。其陽明有實熱者,加石膏以清陽明之熱,仿《金匱》風引湯之義也。

白話文:

這個藥方中使用黃耆來補益元氣,白朮來健脾和胃,當歸、乳香、沒藥來疏通血脈,靈仙來祛風化痰。擔心藥性過於寒涼,而加入人參來兼補氣血。乾薑用來疏通氣血瘀滯,知母用來緩解乾薑、人參的熱性,這樣藥性就平和了,可以長期服用而不會產生副作用。如果胃中有實熱,可以增加石膏來清胃熱,這仿照的是《金匱要略》中風引湯的原理。

營衛經絡有凝寒者,加附子以解營衛經絡之寒,仿《金匱》近效朮附湯之義也。至其脈弦硬而大,乃內風煽動,真氣不固之象,故加龍骨、牡蠣以熄內風斂真氣。骨痿者加鹿膠、虎膠取其以骨補骨也。筋骨受風者,加明天麻取其能搜筋骨之風,又能補益筋骨也。若其痿專在於腿,可但用牛膝以引之下行。

若其人手足並痿者,又宜加桂枝兼引之上行。

白話文:

如果營衛經絡有瘀寒,則加入附子以化解營衛經絡的寒氣,類似《金匱要略》中近效朮附湯的原理。如果脈搏緊硬而有力,則表示內風煽動,真氣不固,因此加入龍骨和牡蠣以平息內風,凝聚真氣。骨痿的患者可以加入鹿膠、虎膠來補骨。筋骨受風的患者可以加入天麻來祛除筋骨中的風邪,也能補益筋骨。如果痿症集中在腿部,可以直接使用牛膝來引藥力向下走。

或問:此方治痿之因熱者,可加生石膏至兩許,其證有實熱可知,而方中仍用乾薑何也?答曰:《金匱》風引湯治熱癱癇之的方,原石膏、寒水石與乾薑並用。蓋二石性雖寒而味則淡,其寒也能勝乾薑之熱,其淡也不能勝乾薑之辣。故痿證之因熱者,仍可借其異常之辣味,以開氣血之痹也。

白話文:

有人問:這個方子是用來治療因熱引起的痿證,可以加入生石膏到兩許,這說明瞭證狀有實熱,為什麼方子裡還用乾薑呢?

回答說:在《金匱要略》中,風引湯是用來治療熱性癱瘓的,原本就同時使用了石膏、寒水石和乾薑。因為這兩種石頭雖然性質寒冷,但味道平淡,它的寒性可以抵消乾薑的熱性,它的平淡也不能阻止乾薑的辛辣味。所以,對於因熱引起的痿證,仍然可以藉助乾薑異常的辛辣味,來疏通氣血瘀滯的毛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