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三、醫論 (8)
三、醫論 (8)
1. 5.太陽溫病麻杏甘石湯證
以此例彼,知麻杏甘石湯為救溫病誤治之方,實即治溫病初得之主方,而欲用此方於今日,須將古方之分量稍有變通。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原方】,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石膏八兩碎綿裹。
上四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黃減二升去上沫,納諸藥煮取二升,去渣溫服一升。
方中之義,用麻黃協杏仁以定喘,伍以石膏以退熱,熱退其汗自止也。復加甘草者,取其甘緩之性,能調和麻黃、石膏,使其涼熱之力溶和無間以相助成功,是以奏效甚捷也。
此方原治溫病之汗出無大熱者,若其證非汗出且熱稍重者,用此方時,原宜因證為之變通,是以愚用此方時,石膏之分量恆為麻黃之十倍,或麻黃一錢、石膏一兩,或麻黃錢半、石膏兩半。遇有不出汗者,恐麻黃少用不致汗,服藥後可服西藥阿斯匹林瓦許以助其汗。若遇熱重者,石膏又可多用。
曾治白喉證及爛喉痧證(爛喉痧證必兼溫病、白喉證,亦多微兼外感),麻黃用一錢,石膏恆重至二兩,喉證最忌麻黃,而能多用石膏以輔弼之,則不惟不忌,轉能借麻黃之力立見奇功也。
至於肺病之起點,恆有因感受風溫,其風邪稽留肺中化熱鑠肺,有時肺中作癢,即連連喘嗽者,亦宜投以此湯,清其久蘊之風邪,連服數劑其肺中不作癢,嗽喘自能減輕,再徐治以潤肺清火利痰之劑,而肺病可除矣。蓋此麻杏甘石湯之用處甚廣,凡新受外感作喘嗽,及頭疼、齒疼、兩腮腫疼,其病因由於外感風熱者皆可用之,惟方中藥品之分量,宜因證變通耳。
【附記】,林××,年近五旬,因受風溫,雖經醫治愈,而肺中餘熱未清,致肺陰鑠耗,釀成肺病,屢經醫治無效。其脈一息五至,浮沉皆有力,自言喉連肺際,若覺癢則咳嗽頓發,劇時連嗽數十聲,周身汗出,必吐出若干稠痰其嗽始止。問其心中常覺發熱,大便燥甚,四五日一行。因悟其肺際作癢,即頓發咳嗽者,必其從前病時風邪由皮毛襲入肺中者,至今猶未盡除也。因其肺中風熱相助為虐,宜以麻黃祛其風,石膏清其熱,遂為開麻杏甘石湯方,麻黃用錢半,生石膏用兩半,杏仁三錢,甘草二錢,煎服一劑,咳嗽頓愈。診其脈仍有力,又為開善後之方,用生山藥一兩,北沙參、天花粉、天冬各五錢,川貝、射干、蘇子、甘草各二錢,囑其多服數劑,肺病可從此除根。後閱旬日,林××又求診視,言先生去後,余服所開善後方,肺癢咳嗽仍然反復,遂仍服第一次方,至今已連服十劑,心中熱已退,仍分毫不覺藥涼,肺癢咳嗽皆愈,且飲食增加,大便亦不甚乾燥。聞其所言,誠出愚意料之外也。再診其脈已不數,仍似有力,遂將方中麻黃改用一錢,石膏改用一兩,杏仁改用二錢,又加生懷山藥六錢,俾煎湯接續服之,若服之稍覺涼時,即速停止,後連服七八劑似稍覺涼,遂停服,肺病從此竟愈。
白話文:
根據這個案例可以知道,麻杏甘石湯並非只適用於治療溫病誤治的狀況,其實它也是治療溫病初期的主要方劑,只是現在要使用這個方子,藥材的劑量需要稍微調整。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的原方:麻黃四兩(去節),杏仁五十個(去皮尖),甘草二兩,石膏八兩(打碎後用棉布包起來)。
將以上四味藥材加入七升水,先煮麻黃,煮到水量減少二升時,撈掉上面的浮沫,再加入其他藥材一起煮,煮到剩二升,過濾藥渣後,溫服一升。
這個方子的意義在於,用麻黃搭配杏仁來平定喘息,配伍石膏來退熱,熱退了,汗自然就會停止。加入甘草,是因為它具有甘緩的特性,可以調和麻黃和石膏的藥性,使其寒熱之性互相融合,更好地發揮療效,因此效果非常迅速。
這個方子原本是治療溫病發汗但沒有明顯高熱的狀況。如果沒有汗出,而且發熱比較嚴重,使用這個方子時,劑量應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我個人使用這個方子時,石膏的用量通常是麻黃的十倍,例如麻黃一錢,石膏一兩,或是麻黃一錢半,石膏兩錢半。如果沒有出汗,可能因為麻黃用量太少而無法發汗,可以在服藥後服用西藥阿司匹林來幫助發汗。如果發熱嚴重,石膏的用量可以再增加。
我曾經用這個方子治療白喉和爛喉痧(爛喉痧通常會伴隨溫病,白喉也常常會有一些外感症狀),麻黃只用一錢,石膏則會用到二兩。喉嚨疾病最忌諱使用麻黃,但如果配合大量石膏來輔助,不僅不需忌諱,反而可以借助麻黃的藥力,迅速見效。
至於肺病的初期,常常是因為感受風溫,風邪滯留在肺中化熱,損害肺部。有時肺中會發癢,引起連續咳嗽,這時也適合使用這個方子,清除積聚在肺中的風邪。連續服用數劑後,肺部不癢了,咳嗽和喘息自然會減輕。之後再用潤肺、清火、化痰的藥劑來治療,肺病就可以根除。可見麻杏甘石湯的用途非常廣泛,凡是新受外感而引起喘咳,以及頭痛、牙痛、兩腮腫痛等,只要病因是外感風熱,都可以使用這個方子,只是藥材的劑量要根據實際情況調整。
附記:
林先生,年近五十,因為感受風溫,雖然經過治療痊癒,但肺中餘熱未清,導致肺陰受損,造成肺病,多次治療都無效。他的脈搏一分鐘跳動五次,無論輕按或重按都感覺有力。他自己說,喉嚨連到肺部,只要感覺癢就會立刻咳嗽,嚴重時會連續咳數十聲,全身出汗,必須咳出許多濃痰,咳嗽才會停止。他還說,常常覺得心裡發熱,大便非常乾燥,四五天才排一次。我認為他肺部發癢就立刻咳嗽,一定是之前生病時,風邪從皮膚毛孔進入肺部,至今還沒有完全清除。因為肺中的風熱互相助長,所以應該用麻黃來祛風,石膏來清熱,於是開了麻杏甘石湯的方子,麻黃用一錢半,生石膏用兩錢半,杏仁用三錢,甘草用二錢,煎服一劑,咳嗽就立刻停止了。診斷他的脈搏仍然有力,又開了後續調理的方子,用生山藥一兩,北沙參、天花粉、天冬各五錢,川貝、射干、蘇子、甘草各二錢,囑咐他多服幾劑,肺病就可以根除。過了大約十天,林先生又來求診,說我開的後續調理方,服用後肺部發癢咳嗽又反覆發作,於是又繼續服用第一次開的方子,到現在已經連續服用了十劑,心裡的熱已經退了,但還是感覺不到藥的寒涼,肺部發癢和咳嗽都好了,而且食慾也增加了,大便也不太乾燥了。聽了他的描述,實在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再次診斷他的脈搏,已經不跳動那麼快了,但仍然感覺有力,於是將方子中的麻黃改為一錢,石膏改為一兩,杏仁改為二錢,又加入生懷山藥六錢,讓他煎湯繼續服用,如果服藥後感覺稍微寒涼,就立刻停止服用。後來連續服用了七八劑,感覺稍微寒涼了,就停止服用,肺病就這樣痊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