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25)

回本書目錄

一、醫方 (25)

1. 2.鎮風湯

治小兒急驚風。其風猝然而得,四肢搐溺,身挺頸痙,神昏面熱,或目睛上竄,或痰涎上壅,或牙關緊閉,或熱汗淋漓。

白話文:

治療小兒抽搐。這種抽搐發作突然,四肢抽搐、小便失禁,身體僵硬、頸部痙攣,神志不清、面部發熱,有的眼睛上翻,有的痰液上湧,有的牙關緊閉,有的滿身大汗。

鉤藤鉤(三錢),羚羊角(一錢,另燉兌服),龍膽草(二錢),青黛(二錢),清半夏(二錢),生赭石(二錢,軋細),茯神(二錢),殭蠶(二錢),薄荷葉(一錢),硃砂(二分,研細送服)

磨濃生鐵鏽水煎藥。

白話文:

鉤藤(3錢) 羚羊角(1錢,另燉化入藥液中服用) 龍膽草(2錢) 青黛(2錢) 清半夏(2錢) 生赭石(2錢,磨成細粉) 茯神(2錢) 僵蠶(2錢) 薄荷葉(1錢) 硃砂(2分,研磨成細粉,送服)

小兒得此證者,不必皆由驚恐。有因外感之熱,傳入陽明而得者,方中宜加生石膏;有因熱瘧而得者,方中宜加生石膏、柴胡。

白話文:

小孩子得到這種疾病,不一定都是由受驚嚇引起的。有的可能是因為外來熱氣,傳入陽明經而得的,此時藥方中可以加入生石膏;有的可能是因為熱性瘧疾而得的,藥方中可以加入生石膏、柴胡。

急驚之外,又有所謂慢驚者,其證皆因寒,與急驚之因熱者,有冰炭之殊。方書恆以一方治急、慢驚風二證,殊屬差謬。慢驚之證,惟莊在田《福幼編》辨之最精,用方亦最妙。其辨慢驚風,共十四條:一、慢驚吐瀉,脾胃虛寒也。一、慢驚身冷,陽氣抑遏不出也。一、慢驚鼻風煽動,真陰失守,虛火燒肺也。

白話文:

除了急驚之外,還有一種慢驚,它的症狀都是由寒氣引起,而急驚則是因熱氣引起,兩者有天壤之別。方書上常常用同一種藥方來治療急驚和慢驚,這完全是錯誤的。對於慢驚的症狀,只有莊在田的《福幼編》論述得最精確,而他使用的藥方也非常有效。他把慢驚的症狀分為十四點:

  1. 慢驚吐瀉:這是因為脾胃虛寒。
  2. 慢驚身冷:這是因為陽氣被抑制,無法發散。
  3. 慢驚鼻風煽動:這是因為真陰虧損,虛火燒肺。

一、慢驚面色青黃及白,氣血兩虛也。一、慢驚口鼻中氣冷,中寒也。一、慢驚大小便清白,腎與大腸全無火也。一、慢驚昏睡露睛,神氣不足也。一、慢驚手足抽掣,血不行於四肢也。一、慢驚角弓反張,血虛筋急也。一、慢驚乍寒乍熱,陰血虛少,陰陽錯亂也。一、慢驚汗出如洗,陰虛而表不固也。

白話文:

一、慢驚面色青黃或蒼白,表示氣血兩虛。 二、慢驚口鼻中氣息冷,是受了寒氣。 三、慢驚大小便清白,表明腎臟和大腸完全沒有陽氣。 四、慢驚昏睡且眼睛露出來,是神氣不足。 五、慢驚手腳抽搐,是血不能流遍四肢。 六、慢驚身體弓起,像拉弓一樣,是血虛筋脈緊繃。 七、慢驚忽冷忽熱,是陰血不足,陰陽失衡。 八、慢驚汗出如洗,是陰虛而身體表皮不固所致。

一、慢驚手足瘛瘲,血不足養筋也。一、慢驚囟門下陷,虛至極也。一、慢驚身雖發熱、口唇焦裂出血卻不喜飲冷茶水,進以寒涼愈增危篤,以及所吐之乳、所瀉之物皆不甚消化,脾胃無火可知。唇之焦黑,乃真陰之不足也明矣。

白話文:

  1. 慢驚風導致手腳彎曲僵直,是血氣不足無法濡潤筋脈所致。
  2. 慢驚風導致囟門凹陷,說明陽氣極度虛弱。
  3. 慢驚風患者雖然身體發熱、口脣焦裂出血,但卻不喜歡喝冷水,反而喝了寒涼的東西會更危險。此外,患兒吐出的奶和排出的便便都不太消化,說明脾胃缺乏溫煦之氣。口脣焦黑,表明陰液嚴重不足。

脾風之證,亦小兒發痙之證,即方書所謂慢驚風也。因慢驚二字欠解,近世方書有改稱慢脾風者,有但稱脾風者。二名較之,似但稱脾風較妥,因其證之起點由於脾胃虛寒也。蓋小兒雖為少陽之體,而少陽實為稚陽,有若草木之萌芽,嬌嫩畏寒。是以小兒或飲食起居多失於涼,或因有病過服涼藥,或久瘧、久痢,即不服涼藥亦可因虛生涼,浸成脾風之證。

白話文:

脾風的症狀,也稱為小兒發痙,就是中醫書籍中所說的「慢驚風」。因為「慢驚」二字容易讓人誤解,因此近代中醫書籍有的將其改稱為「慢脾風」,有的則只稱「脾風」。相較之下,只稱「脾風」似乎比較恰當,因為這種症狀的根本原因是脾胃虛寒。

一般來說,小兒雖然屬於少陽之體,但少陽實際上是稚陽,就像草木剛剛發芽一樣,嬌嫩且怕冷。因此,小兒在飲食起居方面如果過於寒涼,或者因為生病服用過多寒涼藥物,或者長時間患有瘧疾、痢疾,即使沒有服寒涼藥物,也可能因為虛弱而產生寒涼之氣,逐漸演變成脾風的症狀。

其始也,因脾胃陽虛,寒飲凝滯於賁門之間,阻塞飲食不能下行,即下行亦不能消化,是以上吐而下瀉。久之,則真陰虛損,可作灼熱,其寒飲充盛,迫其身中之陽氣外浮,亦可作灼熱,浸至肝虛風動,累及腦氣筋,遂至發痙,手足抽掣。此證莊在田《福幼編》論之最詳,其所擬之逐寒蕩驚湯及加味理中地黃湯二方亦最善。

白話文:

最初發病是由於脾胃陽氣虛弱,寒氣和水飲凝結在賁門之間,阻礙食物不能下行,即使向下運行也無法消化,所以會出現嘔吐和腹瀉。長此以往,就會導致真陰虧虛,出現燥熱。而寒飲充盈,迫使體內的陽氣外浮,也會產生燥熱。隨著時間推移,肝虛生風,累及腦氣和筋骨,最終導致抽搐,手足抽動。

這種情況載於莊在田的《福幼編》中記載得最詳細,他提出的驅除寒氣、平息驚悸的「逐寒蕩驚湯」和「加味理中地黃湯」兩個方劑也最為有效。

先用逐寒蕩驚湯,大辛大熱之劑,衝開胸中寒痰,可以受藥不吐,然後接用加味理中地黃湯,諸證自愈。愚用其方救人多矣,而因證制宜又恆有所變通,方能隨手奏效。

【附方】

(1)逐寒蕩驚湯

白話文:

一開始使用逐寒蕩驚湯這種非常辛熱的藥物,將胸中的寒痰清除,這樣才能讓藥物發揮作用而不嘔吐。接著再使用加味理中地黃湯,各種症狀自然會痊癒。我使用這個方法救治過許多人,而且根據不同的情況靈活變通,藥方纔能隨手奏效。

胡椒、炮薑、肉桂各一錢,丁香十粒,共搗成細渣。以灶心土三兩煮湯,澄清,煎藥大半茶杯(藥皆搗碎,不可久煎,肉桂又忌久煎,三四沸即可),頻頻灌之。接服加味理中地黃湯,定獲奇效。

白話文:

胡椒、乾薑、肉桂各一克,丁香十粒,一起研磨成細粉。用一百五十克竈心土煮湯,澄清後,煎煮藥物大約半杯(所有藥物都搗碎,不可煎煮過久,肉桂尤其忌諱久煎,煮沸三四次即可),頻繁灌服。接著服用加味理中地黃湯,一定會有奇效。

按:,此湯當以胡椒為君。若遇寒痰結胸之甚者,當用二錢,而稍陳者,又不堪用。族侄××六歲時,曾患此證。飲食下咽,胸膈格拒,須臾吐出。如此數日,昏睡露睛,身漸發熱。投以逐寒蕩驚湯原方,盡劑未吐。欲接服加味理中地黃湯,其吐又作。恍悟,此藥取之鄉間小藥坊,其胡椒必陳。且只用一錢,其力亦小。遂於食料鋪中,買胡椒二錢,炮薑、肉桂、丁香,仍按原方,煎服一劑。而寒痰開豁,可以受食。繼服加味理中地黃湯,一劑而愈。

白話文:

這道湯藥應該以胡椒為主藥。如果遇到寒痰結胸嚴重的病人,應該用兩錢胡椒,但如果胡椒放久了,就不適合用。我六歲的侄子曾經患過這種病,吃東西下咽後,胸口像是被堵住一樣,馬上就吐出來,這樣持續了幾天,他昏昏沉沉、眼睛睜著卻沒有焦點,身體也開始發熱。我用逐寒蕩驚湯的原方給他服用,喝完一劑後還是沒吐。我想再接著給他喝加味理中地黃湯,結果他又開始吐了。我突然想起,藥是從鄉下的小藥鋪買的,胡椒肯定放很久了,而且只用了一錢,藥效也比較弱。於是我去食料店買了兩錢胡椒,再配上炮薑、肉桂、丁香,按照原方煎服一劑,結果寒痰就散了,他可以吃東西了。接著我又給他喝了一劑加味理中地黃湯,病就好了。

方中所用灶心土,須為變更。凡草木之質,多含鹼味。草木燒化,其鹼味皆歸灶心土中。若取其土煎湯,鹼味濃厚,甚是難服,且與脾胃不宜。以灶壙內周遭火燎紅色之土代之,則無鹼味,其功效遠勝於灶心土。

(2)加味理中地黃湯

白話文:

藥方中使用的竈心土需要調整。凡草木,多含鹼性。草木燃燒後,鹼性會沉積在竈心土中。如果用它來煎湯,鹼性濃厚,很難服用,而且對脾胃不利。用竈內周圍被火烤成紅色的土代替竈心土,這種土沒有鹼性,功效遠比竈心土好。

熟地五錢,焦白朮三錢,當歸、黨參、炙耆、故紙(炒搗)、棗仁(炒搗)、枸杞各二錢,炮薑、萸肉(去淨核)、炙草、肉桂各一錢,生薑三片,紅棗三枚(捭開),胡桃二個(用仁)打碎為引。仍用灶心土(代以灶壙土)二兩,煮水煎藥。取濃汁一茶杯,加附子五分,煎水攙入。量小兒大小,分數次灌之。

白話文:

熟地黃五錢,炒焦的白朮三錢,當歸、黨參、炙黃耆、炒過的故紙(弄碎)、炒過的棗仁、枸杞子各二錢,炮製過的乾薑、淨萸肉(去核)、炙草、肉桂各一錢,生薑三片,紅棗三枚(掰開),胡桃仁兩個(搗碎)作為引子。仍然使用竈膛中的泥土(也可以用竈旁邊的泥土)二兩,加水煎藥。取濃汁一茶杯,加入附子五分,煎水後調入濃汁中。根據孩子的年齡大小,分幾次給他喝。

如咳嗽不止者,加米殼、金櫻子各一錢。如大熱不退者,加生白芍一錢。泄瀉不止,去當歸加丁香七粒。隔二三日,止用附子二三分。蓋因附子大熱,中病即宜去之。如用附子太多,則大小便閉塞不出。如不用附子,則臟腑沉寒,固結不開。若小兒虛寒至極,附子又不妨用一二錢。

白話文:

如果咳嗽不止,加入米殼和金櫻子各一錢。如果高燒不退,加入生白芍一錢。如果腹瀉不止,去除當歸,加入丁香七粒。隔兩三天後,只使用附子兩到三分。這是因為附子性大熱,病情一好轉就應該去除。如果使用附子過多,則大小便會閉塞不出。如果不使用附子,則臟腑會受寒,出現固結不開。如果小兒體虛寒氣很重,則不妨使用一到兩錢附子。

若小兒但瀉不止,或微見驚搐,尚可受藥吃乳便利者,並不必服逐寒蕩驚湯,只服此湯一劑,而風定神清矣。若小兒尚未成慢驚,不過昏睡發熱,或有時熱止,或晝間安靜,夜間發熱,均宜服之。若新病壯實之小兒,眼紅口渴者,乃實火之證,方可暫行清解。但果系實火,必大便閉結,氣壯聲洪,且喜多飲涼水。

白話文:

如果小兒腹瀉不止,或出現輕微抽搐,還能吃藥、喝奶,且排便通暢,就不必服用逐寒蕩驚湯,只要服用此湯劑,就能平息風熱,安神定驚。如果小兒尚未發展成慢性抽搐,只是昏睡和發燒,或有時體溫正常,或白天安靜,晚上發燒,都可以服用此湯劑。如果是小兒的新病且身體強壯,表現為眼睛發紅、口乾,則是實火症,可以暫時服用清熱解毒的藥物。但是,如果是實火症,一定會伴有大便乾結、聲音洪亮,而且喜歡多喝涼水。

若吐瀉交作,則非實火可知。倘大虛之後,服一劑無效,必須大劑多服為妙。方書所謂天吊風、慢脾風皆系此證。

白話文:

如果又吐又拉,就知道不是實熱造成的。如果在虛弱的人身上,服一劑藥無效,需要加大量多次服用纔有效果。醫書中記載的天吊風、慢脾風都是這種症狀。

按:,此原方加減治瀉不止者,但加丁香,不去當歸。而當歸最能滑腸,瀉不止者,實不宜用。若減去當歸,恐滋陰之藥少,可多加熟地一二錢(又服藥瀉仍不止者,可用高麗參二錢搗為末,分數次用藥湯送服,其瀉必止。)。

白話文:

按照:此原方加減,用於治療腹瀉不止的患者,但加丁香,不去掉當歸。而當歸最能使腸道滑利,對於腹瀉不止的患者,實際上不適合使用。如果去除當歸,恐怕滋陰的藥物太少了,可以多加熟地黃一兩到二錢(如果服藥後腹瀉仍不止,可用高麗參二錢搗成粉末,分多次用藥湯送服,腹瀉一定會止住)。

慢驚風,不但形狀可辨,即其脈亦可辨。族侄××七八歲時,瘧疾愈後,忽然吐瀉交作。時霍亂盛行,其家人皆以為霍亂證。診其脈弦細而遲,六脈皆不閉塞。愚曰:此非霍亂。吐瀉帶有黏涎否?其家人謂偶有帶時。愚曰:此寒痰結胸,格拒飲食,乃慢驚風將成之兆也。投以逐寒蕩驚湯、加味理中地黃湯各一劑而愈。

白話文:

慢性的癲癇病,不只是從形狀上可以辨別,還可以從脈搏辨別。我的侄子××在七八歲時,瘧疾痊癒後,忽然開始嘔吐腹瀉。當時霍亂流行,他的家人們都認為是霍亂。我診斷他的脈搏時,發現脈搏細而遲,六脈都沒有閉塞。我說:「這不是霍亂。嘔吐腹瀉時,會帶有黏液嗎?」他的家人說:「偶爾會帶有。」我說:「這是寒痰積聚在胸腔,阻礙食物和飲水,是慢性的癲癇病即將發作的徵兆。」我給他開了一劑驅寒安神的湯藥,加上加味理中地黃湯,服了一劑後就痊癒了。

又:此二湯治慢驚風,雖甚效驗。然治此證者,又當防之於預,乃為完全之策。一孺子,年五六歲,秋夏之交,恣食瓜果當飯。至秋末,其行動甚遲,正行之時,或委坐於地。愚偶見之,遂懇切告其家人曰:此乃慢驚風之先兆也。小兒慢驚風證,最為危險,而此時調治甚易,服藥兩三劑,即無患矣。

白話文:

此外,這兩種湯藥可以治療緩慢型驚風,雖然很有效。然而,在治療這種病症時,還應事先做好預防,這纔是完全的策略。有個小孩,五六歲,在秋夏交替的季節,把瓜果當飯吃。到了秋末,他的舉動非常緩慢,在走路的時候,甚至會突然坐倒在地上。我剛好碰巧看到,就懇切地告訴他的家人說:這是慢驚風的前兆。小兒患上慢驚風是很危險的,而此時調整治療很容易,服用兩三劑藥,就可以痊癒了。

其家人不以為然。至冬初,慢驚之形狀發現,嘔吐不能受食,又不即治。遷延半月,病勢垂危,始欲調治。而服藥竟無效矣。

白話文:

他的家人不重視此事。到了初冬,驚風的症狀開始顯現,嘔吐得不能進食,但是他們還是不急著治療。拖延了半個月,病情危急,纔想要來治病。然而服藥已經無效了。

又:有狀類急驚,而病因實近於慢驚者。一童子,年十一二,咽喉潰爛。醫者用吹喉藥吹之,數日就愈。忽然身挺,四肢搐搦,不省人事,移時始醒,一日數次。診其脈甚遲濡。詢其心中,雖不覺涼,實畏食涼物。其呼吸,似覺短氣。時當仲夏,以童子而畏食涼,且徵以脈象病情,其為寒痰凝結,瘀塞經絡無疑。投以《傷寒論》白通湯,一劑全愈。

白話文:

另外,有一些情況看起來像是急驚,但實際上病因更接近慢驚。有一個十一二歲的男孩,喉嚨潰爛。醫生用了吹喉藥給他治療,幾天後痊癒。沒想到,他突然身體僵直,四肢抽搐,昏迷不醒。過了一段時間才醒過來,一天發作好幾次。診斷他的脈象非常遲緩無力。詢問他的情況,雖然他不覺得冷,但卻害怕吃涼的東西。他的呼吸好像有點短。當時正是仲夏,這個男孩害怕吃涼的東西,加上脈象和病情,很明顯是寒痰凝結,堵塞了經絡。給他服用了《傷寒論》中的白通湯,一劑就完全治癒了。

又:治一五歲幼童,先治以逐寒蕩驚湯,可進飲食矣,而滑瀉殊甚。繼投以加味理中地黃湯,一日連進兩劑,泄瀉不止,連所服之藥亦皆瀉出。遂改用紅高麗參大者一支,軋為細末,又用生懷山藥細末六錢煮作粥,送服參末一錢強。如此日服三次,其瀉遂止。翌日仍用此方,恐作脹滿,又於所服粥中調入西藥百布聖六分,如此服至三日,病全愈。

白話文:

另外:我曾經治療一位 15 歲的兒童,一開始用逐寒蕩驚湯治療,孩子可以進食,但是卻不停拉肚子。後來我換用加味理中地黃湯,連續兩天服用後,拉肚子仍然沒有停止,甚至把吃進去的藥都拉出來了。於是我改用紅高麗參一支,磨成細粉,另外用 6 錢生懷山藥細粉煮成粥,再加入一錢多的參末。如此一天服用三次,他的腹瀉情況就停止了。隔天繼續使用這個方子,擔心孩子會脹滿,所以在粥中加入 6 分的西藥百布聖。這樣服用三天後,疾病痊癒。

又治一未周歲小孩,食乳即吐,屢次服藥亦吐出,囟門下陷,睡時露晴,將成脾風。俾其於每吃乳時,用生硫黃細末一捻,置兒口中,乳汁送下,其吐漸稀,旬日全愈。

白話文:

又治療一個未滿周歲的小孩,喝奶就吐,多次服藥也吐掉,囟門凹陷,睡覺時有風吹著囟門,快變成脾風。於是每當小孩喝奶時,就用生硫黃細末少許,放在小孩口中,用奶水送服,吐的現象逐漸減少,十天後完全痊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