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65)

回本書目錄

二、藥物 (65)

1. 72.穿山甲解

穿山甲:味淡,性平。氣腥而竄,其走竄之性無微不至,故能宣通臟腑、貫徹經絡、透達關竅,凡血凝、血聚為病皆能開之。以治疔癰,放膽用之,立見功效。並能治癥瘕積聚、周身麻痹、二便閉塞、心腹疼痛。若但知其長於治瘡,而忘其他長,猶淺之乎視山甲也。

疔癰初起未成膿者,愚恆用山甲、皂刺各四錢,花粉、知母各六錢,乳香、沒藥各三錢,全蜈蚣三條,服之立消。以治橫痃(魚口便毒之類)亦極效驗。其已有膿而紅腫者,服之紅腫即消,膿亦易出。至癥瘕積聚、疼痛麻痹、二便閉塞諸證,用藥治不效者,皆可加山甲作嚮導。

友人黃××謂,身上若有血箭證,或金傷出血不止者,敷以山甲末立止,屢次用之皆效,蛤粉炒透用,惟以之熬膏藥用生者。

白話文:

[72.穿山甲解析]

穿山甲:口感清淡,性質溫和。它有強烈的氣味且穿透力強,它的穿透力無所不在,因此能夠廣泛地促進臟腑的通暢,貫穿經絡,透達關節,對所有由血液凝固或聚集引起的疾病都有開啓疏通的作用。在治療疔瘡時,大膽使用它,可以立即見到效果。同時,它也能治療腫瘤積塊、全身麻木、大小便閉塞、心腹疼痛等病症。如果只知道它擅長治療瘡腫,而忘記它的其他療效,那就太小看穿山甲的功效了。

對於剛發起來尚未化膿的疔瘡,我常使用穿山甲、皁刺各四錢,花粉、知母各六錢,乳香、沒藥各三錢,全蜈蚣三條,服用後立即消散。用以治療橫痃(如魚口便毒之類)也有極好的效果。對於已經化膿並且紅腫的病情,服用後紅腫會立刻消退,膿液也容易排出。至於腫瘤積塊、疼痛麻木、大小便閉塞等各種病症,如果用藥治療無效,都可以加上穿山甲作爲引導藥物。

朋友黃先生說,如果身體有血箭症狀,或者金屬傷導致出血不止,塗抹上穿山甲粉末可以立即止血,多次使用都有效果。將穿山甲與蛤粉一起炒至熟透再使用,但如果要熬製成膏藥,則使用生的穿山甲。]

2. 73.蜈蚣解

蜈蚣:味微辛,性微溫。走竄之力最速,內而臟腑,外而經絡,凡氣血凝聚之處皆能開之。性有微毒,而轉善解毒,凡一切瘡瘍諸毒皆能消之。其性尤善搜風,內治肝風萌動、癲癇眩暈、抽掣瘛瘲、小兒臍風;外治經絡中風、口眼歪斜、手足麻木。為其性能制蛇,故又治蛇症及蛇咬中毒。

外敷治瘡甲(俗名雞眼為末敷之以生南星末醋調、敷四周),用時宜帶頭足,去之則力減,且其性原無大毒,故不妨全用也。

【附案】,奉天陳××之幼子,年五歲,周身壯熱,四肢拘攣,有抽掣之狀,渴嗜飲水,大便乾燥,知系外感之熱,引動其肝經風火上衝腦部,致腦氣筋妄行,失其主宰之常也。投以白虎湯,方中生石膏用一兩,又加薄荷葉一錢,鉤藤鉤二錢,全蜈蚣二條,煎湯一盅,分兩次溫飲下,一劑而抽掣止、拘攣舒,遂去蜈蚣,又服一劑熱亦退淨。

奉天那姓幼子,生月餘,周身壯熱抽掣,兩日之間不食乳、不啼哭,奄奄一息,待時而已。來院求治。知與前證彷彿,為其系嬰孩,擬用前方將白虎湯減半,為其抽掣甚劇,薄荷葉、鉤藤鉤、蜈蚣其數仍舊,又加全蠍三個,煎藥一盅,不分次數徐徐溫灌之,歷十二小時,藥灌已而抽掣愈,食乳知啼哭矣。翌日,又為疏散風清熱鎮肝之藥,一劑全愈。

隔兩日其同族又有三歲幼童,其病狀與陳姓子相似,即治以陳姓子所服藥,一劑而愈。

奉天吳姓男孩,生逾百日,周身壯熱,時作抽掣,然不甚劇,投以白虎湯,生石膏用六錢,又加薄荷葉一錢,蜈蚣一條,煎湯分三次灌下,盡劑而愈。此四證皆在暮春上旬,相隔數日之間,亦一時外感之氣化有以使之然也。

一人年三十餘,陡然口眼歪斜,受病之邊目不能瞬,用全蜈蚣二條為末,以防風五錢煎湯送服,三劑全愈。

有病噎膈者,服藥無效,偶思飲酒,飲盡一壺而病愈。後視壺中有大蜈蚣一條,恍悟其病愈之由,不在酒實在酒中有蜈蚣也。蓋噎膈之證,多因血瘀上脘,為有形之阻隔(西人名胃癌,謂其處凸起如山石之有岩也),蜈蚣善於開瘀,是以能愈。觀於此,則治噎膈者,蜈蚣當為急需之品矣。為其事甚奇,故附記於此。

白話文:

標題: [73.蜈蚣的療效]

內容: 蜈蚣的味道有點辛,性質略溫。它的穿透力非常迅速,無論是身體內部的臟腑,或是外部的經絡,只要氣血聚集的地方,它都能打開。雖然本身帶有微毒,但卻能解毒,對於所有類型的膿瘡或毒素都能消除。蜈蚣尤其擅長驅風,對於治療肝風初發、癲癇眩暈、抽搐痙攣、兒童的臍風等內科疾病,以及經絡中風、口眼歪斜、手腳麻木等外科疾病有著良好的效果。因為它能制服蛇,所以也能治療蛇咬傷和蛇毒。

外用可以治療雞眼(俗稱腳雞眼),使用方法是將蜈蚣磨成粉,與生南星的粉末混合醋調和,敷在雞眼四周。使用時最好保留蜈蚣的頭尾,如果去掉會影響效果。而且蜈蚣本身並無大毒,所以可以整條使用。

附錄案例:

奉天陳先生的兒子,年僅五歲,全身發高燒,四肢僵硬,有抽搐的現象,並且極度口渴,大便乾燥,診斷為外感風熱引起肝經風火上沖腦部,導致腦神經功能紊亂。使用白虎湯進行治療,其中生石膏用量一兩,加上薄荷葉一錢,鉤藤二錢,全蜈蚣兩條,煎成一碗湯,分兩次溫服,一劑後抽搐停止,四肢放鬆,隨後去掉了蜈蚣,再服用一劑後,熱度完全退去。

另一位奉天那先生的兒子,出生一個多月,全身高燒且抽搐,兩天不喝奶,不哭泣,生命垂危。來醫院求診,病情類似前例,因為是嬰兒,所以將白虎湯的劑量減半,因為抽搐嚴重,薄荷葉、鉤藤、蜈蚣的用量不變,再加入全蠍三隻,煎成一碗湯,不分次數慢慢溫灌,經過十二小時,藥已灌完,抽搐症狀消失,開始喝奶,恢復哭泣。第二天,再服用疏風清熱鎮肝的藥物,一劑後完全康復。

隔了兩天,同一個家族裡的三歲幼童,病情與陳先生的兒子類似,立刻使用陳先生兒子服用的藥物,一劑後康復。

奉天吳先生的兒子,出生超過一百天,全身高燒,偶爾抽搐,但不嚴重。使用白虎湯,生石膏用量六錢,加上薄荷葉一錢,蜈蚣一條,煎湯分三次灌下,服用完畢後痊癒。這四個病例都發生在暮春上旬,相隔幾天,可能是一時的外感氣候變化所致。

有一個人,年約三十多歲,突然口眼歪斜,受病的一側眼睛無法眨動,使用兩條全蜈蚣研磨成粉,用防風五錢煎湯送服,三劑後完全康復。

有人患有吞嚥困難的病症,吃藥無效,偶然想喝酒,喝完一壺酒後,病情痊癒。後來發現壺裡有一條大蜈蚣,才恍然大悟,原來病情好轉的原因不在於酒,而是酒中有蜈蚣。吞嚥困難多由上脘部血瘀形成障礙(西方醫學稱為胃癌,認為該部位凸起像岩石一樣),而蜈蚣能有效疏通血瘀,因此能治療此病。由此可見,對於治療吞嚥困難,蜈蚣應該是急需的良藥。因為這個故事很奇特,所以附在此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