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57)

回本書目錄

二、藥物 (57)

1. 58.木通解

木通:味苦性涼。為藤蔓之梗,其全體玲瓏通徹,故能貫串經絡,通利九竅。能瀉上焦之熱,曲曲引之下行自水道達出,為利小便清淋濁之要藥。其貫串經絡之力,又能治周身拘攣,肢體痹疼,活血消腫,催生通乳,多用亦能發汗。

愚平素不喜用苦藥,木通諸家未嘗言苦,而其味實甚苦。因慮人嫌其苦口難服,故於木通未嘗獨用重用,以資研究,近因遇一肢體關節腫疼證,投以清熱利濕活血之品,更以西藥阿斯匹林佐之,治愈。適法庫門生萬××來奉,因向彼述之,萬××曰:《醫宗金鑑》治三痹(行痹痛痹著痹)有木通湯方,學生以治痛痹極有效驗,且服後必然出汗,曾用數次皆一劑而愈。

」愚曰:「我亦見其方,但未嘗試用,故不知如此神效,既效驗如此,當急錄出以公諸醫界。」爰列其方於下:

【木通湯】,用木通一味,不見水者(其整者皆未見水,搗碎用)二兩,以長流水二碗煎一碗,熱服取微汗,不愈再服,以愈為度。若其痛上下左右流走相移者,加羌活、防風以祛風邪;其痛涼甚者,有汗加附子,無汗加麻黃以去寒邪;其痛重著難移者,加防己以勝濕邪。其所應加之藥,不可過三錢,弱者俱減半服。

白話文:

[58.木通的解析]

木通的味道是苦的,性質偏涼。它是一種藤蔓植物的梗,因爲它的整體結構玲瓏通透,所以能夠貫穿全身的經絡,暢通身體的九個主要孔竅。它能清除上半身的熱氣,將這些熱氣引導向下,通過尿液排出體外,是治療尿路感染和清除體內濁物的重要藥物。由於它能貫穿經絡,還能治療全身肌肉僵硬,肢體疼痛,活化血液消除腫脹,促進分娩和乳腺通暢,大量使用時也能促使出汗。

我平時不喜歡使用苦味的藥物,雖然各家對木通的描述並未提及它的苦味,但實際上它的味道非常苦。考慮到人們可能因爲苦味難以接受,所以我從未單獨大量使用過木通進行研究。最近,我遇到一個肢體關節腫痛的病例,我使用了清熱利溼和活血的藥物,並輔以西藥阿斯匹林,成功治癒了患者。恰逢法庫的學生萬××來訪,我向他講述了這個病例,萬××說:“在《醫宗金鑑》中,有一種叫做木通湯的方劑,用來治療三種痹症(行痹、痛痹、著痹),我用它來治療痛痹,效果非常好,而且服用後一定會出汗,我已經使用過幾次,每次都只用一劑就痊癒了。”

我回答說:“我也見過這個方子,但未曾嘗試使用,因此不知道它有如此神奇的效果。既然它如此有效,我應該立即記錄下來,公開給醫療界。”於是,我將這個方子列出如下:

【木通湯】,只使用木通這一種藥材,取未曾接觸水的完整木通兩兩(將其搗碎後使用),用兩大碗長流水煎至一碗,趁熱服用以促使微汗,如果症狀沒有改善,可以再次服用,直到症狀消失爲止。如果疼痛在身體各部位流動轉移,可加入羌活和防風以驅除風邪;如果疼痛在寒冷環境下加劇,有汗時加入附子,無汗時加入麻黃以去除寒邪;如果疼痛沉重難以移動,可加入防己以克服溼邪。所加入的藥物量不應超過三錢,體質較弱的人應減半服用。

2. 59.蒲黃解

蒲黃:味淡微甘微辛,性涼。善治氣血不和、心腹疼痛、遊風腫疼、顛仆血悶(用生蒲黃半兩,煎湯灌下即醒)、痔瘡出血(水送服一錢,日三次)、女子月閉腹痛、產後瘀血腹疼,為其有活血化瘀之力,故有種種諸效。若炒熟用之(不宜炒黑),又善治吐血、咳血、衄血、二便下血、女子血崩帶下。

外用治舌脹腫疼,甚或出血,一切瘡瘍腫疼,蜜調敷之(皆宜用生者),皆有捷效。為其生於水中,且又味淡,故又善利小便。

鄒潤安曰:「《金匱》用蒲灰散,利小便治厥而為皮水,解者或以為香蒲,或以為蒲席燒灰,然香蒲但能清上熱,不云能利水,敗蒲席,《名醫別錄》主筋溢惡瘡,亦非利水之物。蒲黃,《神農本草經》主利小便,且《本事方》、《芝隱方》,皆述其治舌脹神驗,予亦曾治多人,毫絲不爽,不正合治水之腫於皮乎?夫皮水為膚腠間病,不應有厥,厥者下焦病也。

膀胱與腎為表裡,膀胱以水氣歸皮,致小便不利,氣阻而成寒熱,則腎亦承其弊為之陰壅而陽不得達,遂成厥焉。病本在外,非可用溫,又屬皮水,無從發散,計惟解心腹膀胱之寒熱,使小便得利,又何厥逆之有,以是知其為蒲黃無疑也。曰蒲灰者,蒲黃之質,固有似於灰也。

蒲黃誠為妙藥,失笑散用蒲黃、五靈脂等分生研,每用五錢,水、酒各半,加醋少許,煎數沸連渣服之,能愈產後腹疼於頃刻之間。人多因蒲黃之質甚軟,且氣味俱淡,疑其無甚力量而忽視之,是皆未見鄒氏之論,故不能研究《神農本草經》主治之文也。

白話文:

【59.蒲黃解釋】

蒲黃的口感略帶淡甜與微辛,性質偏涼。它擅長處理氣血失調、心臟及腹部的疼痛、風濕引起的腫痛、跌打導致的血氣阻塞(使用生蒲黃半兩煎煮成湯,飲下就能清醒)、痔瘡出血(每次服用一錢,每日三次)、女性月經不順伴隨腹痛、產後瘀血造成的腹痛,因為它具有活血化瘀的效果,所以對多種症狀都有療效。如果炒熟使用(注意不要炒至黑色),則更適合治療吐血、咳嗽出血、鼻血、大小便出血、女性月經過多及白帶問題。

外用方面,蒲黃能有效治療舌頭腫脹疼痛,甚至出血,以及各種瘡癤腫痛,只要用蜂蜜調和敷用(應選擇生蒲黃),都能迅速見效。由於它生長在水中,且味道清淡,所以也能促進小便排泄。

鄒潤安提到:「《金匱要略》中使用蒲灰散來促進小便,治療四肢厥冷的皮水症狀。有人認為此處的蒲指的是香蒲,也有人認為是蒲草製成的蓆子燒成的灰,然而香蒲只能清熱上火,並無利尿效果;而舊蒲蓆,《名醫別錄》記載其主要治療筋肉出血和惡性瘡瘍,同樣不是利尿的材料。根據《神農本草經》記載,蒲黃的主要功效是利尿,且《本事方》、《芝隱方》都描述了它治療舌頭腫脹的神奇效果,我個人也曾治療過許多案例,效果顯著,這不正好符合治療皮膚水腫的需要嗎?

皮水症屬於肌膚腠理的疾病,通常不會出現四肢厥冷的情況,而四肢厥冷則屬於下焦的病症。

膀胱與腎臟相輔相成,當膀胱的水氣無法正常排至皮膚,造成小便不暢,氣血受阻形成寒熱交錯,腎臟也會受到影響,導致陰氣過剩,陽氣無法流通,最終形成四肢厥冷。此病根源在外,不應使用溫補,且屬於皮水類型,無法通過發汗解決,唯一的方法就是調和心腹和膀胱的寒熱,讓小便得以順利排出,四肢厥冷自然消失。由此可知,蒲黃正是治療此病的最佳選擇。所說的蒲灰,其實是指蒲黃的質地,與灰相似。

蒲黃確實是一種奇妙的藥材,失笑散中的配方包含蒲黃與五靈脂,等量生研後,每次使用五錢,加入等量的水和酒,再加一點醋,煮沸幾次後連同渣滓一起服用,能快速緩解產後腹痛。很多人因為蒲黃質地柔軟,且氣味清淡,懷疑它的療效而忽略它,這主要是因為未曾讀過鄒氏的論述,因此無法深入理解《神農本草經》中關於其主要療效的描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