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58)
二、藥物 (58)
1. 60.三稜、莪朮解
三稜:氣味俱淡,微有辛意。莪朮:味微苦,氣微香,亦微有辛意。性皆微溫,為化瘀血之要藥。以治男子痃癖,女子癥瘕,月閉不通,性非猛烈而建功甚速。其行氣之力,又能治心腹疼痛,脅下脹疼,一切血凝氣滯之證。若與參、朮、耆諸藥並用,大能開胃進食,調血和血。若細核二藥之區別,化血之力三稜優於莪朮,理氣之力莪朮優於三稜。
藥物恆有獨具良能,不能從氣味中窺測者,如三稜、莪朮性近和平,而以治女子瘀血,雖堅如鐵石亦能徐徐消除,而猛烈開破之品轉不能建此奇功,此三稜、莪朮獨具之良能也。而耳食者流,恆以其能消堅開瘀,轉疑為猛烈之品而不敢輕用,幾何不埋沒良藥哉。
三稜、莪朮,若治陡然腹脅疼痛,由於氣血凝滯者,可但用三稜、莪朮,不必以補藥佐之;若治瘀血積久過堅硬者,原非數劑所能愈,必以補藥佐之,方能久服無弊。或用黃耆六錢,三稜、莪朮各三錢,或減黃耆三錢,加野臺參三錢,其補破之力皆可相敵,不但氣血不受傷損,瘀血之化亦較速,蓋人之氣血壯旺,愈能駕馭藥力以勝病也。
白話文:
[60.三稜、莪朮解釋]
三稜這味藥,味道和氣味都很淡,只帶有一點辛辣。莪朮則味道略苦,氣味微香,同樣帶有輕微的辣味。兩者都性質微溫,是用來化解瘀血的重要藥材。對於男性肝脾不和,女性的血塊結聚,以及月經閉塞不通的情況,它們的功效並非強烈猛烈,但是效果快速。它們能夠促進氣血運行,治療心腹部的疼痛,肋骨下方的脹痛,以及所有因血液凝結、氣滯所導致的症狀。如果和人參、白朮、黃耆等藥物一同使用,可以大幅提高胃口,促進進食,調節和平衡血液。如果詳細比較兩種藥材的差異,三稜在化解血液上的效果優於莪朮,而莪朮在調理氣的作用上則更勝一籌。
有些藥物具有獨特的效果,無法單從其味道和氣味來判斷,例如三稜和莪朮,雖然性質平和,但是用於治療女性的瘀血,即使是像鐵石一樣堅硬的瘀血,也能慢慢消除,反而是那些性質猛烈的藥物無法達到這種奇效,這是三稜和莪朮獨有的優點。然而,有些人因為聽聞它們能消除堅固的瘀血,反而誤以為是性質猛烈的藥物,不敢隨便使用,這樣豈不是讓良藥被埋沒了嗎?
如果用三稜和莪朮來治療突然發生的腹部或脅部疼痛,由於氣血凝滯所致,可以直接使用三稜和莪朮,不必再加入補藥。但如果要治療長期積累、非常堅硬的瘀血,幾劑藥可能無法完全治癒,此時必須配合補藥一起使用,才能長期服用而不會有副作用。或者可以使用六錢的黃耆,加上三錢的三稜和莪朮,或者減少黃耆至三錢,再加入三錢的野臺參,這樣補益和破瘀的力量可以互相制衡,不僅不會傷害氣血,而且瘀血的化解速度也會更快,因為當人的氣血旺盛時,更能駕馭藥物的力量來戰勝疾病。
2. 61.乳香、沒藥解
乳香:氣香竄,味淡,故善透竅以理氣。沒藥:氣則淡薄,味則辛而微酸,故善化瘀以理血。其性皆微溫,二藥並用為宣通臟腑流通經絡之要藥。故凡心胃脅腹肢體關節諸疼痛皆能治之。又善治女子行經腹疼,產後瘀血作疼,月事不以時下。其通氣活血之力,又善治風寒濕痹,周身麻木,四肢不遂及一切瘡瘍腫疼,或其瘡硬不疼。
外用為粉以敷瘡瘍,能解毒、消腫、生肌、止疼,雖為開通之品,不至耗傷氣血,誠良藥也。
乳香、沒藥不但流通經絡之氣血,諸凡臟腑中,有氣血凝滯,二藥皆能流通之。醫者但知其善入經絡,用之以消瘡瘍,或外敷瘡瘍,而不知用之以調臟腑之氣血,斯豈知乳香、沒藥者哉。
乳香、沒藥,最宜生用,若炒用之則其流通之力頓減,至用於丸散中者,生軋作粗渣入鍋內,隔紙烘至半熔,候冷軋之即成細末,此乳香、沒藥去油之法。
白話文:
乳香:因為它的氣味芳香且穿透力強,味道淡,所以它特別擅長透過孔竅來調理氣機。沒藥:氣味相對淡薄,味道帶些許辛辣與微酸,因此它非常適合於化解瘀血,調理血液循環。這兩種藥材性質都略微溫和,若同時使用,則成為宣通臟腑,流通行氣於經絡的重要藥物。因此,不管是心、胃、脅、腹、肢體、關節等處的各種疼痛,都能有效治療。此外,它們也擅長治療女性月經期間的腹部疼痛,以及產後因瘀血引起的疼痛,或是月經不按時來潮的情況。它們疏通氣機,活化血液的能力,還可以治療風寒濕痹,全身麻木,四肢無力,以及各種瘡瘍腫痛,甚至瘡口堅硬不痛的情況。
當作為外用粉末敷在瘡瘍上,能夠解毒、消腫、促進肉芽組織生長、止痛,雖然具有開通的效果,卻不會過度消耗氣血,可說是良好的藥物。
乳香、沒藥不僅能流通經絡中的氣血,對於臟腑內,只要有氣血凝滯的情況,這兩種藥物都能流通改善。醫師們只知道它們擅長進入經絡,用於消除瘡瘍,或是外敷於瘡瘍上,卻不知道利用它們來調節臟腑內的氣血,這難道就是對乳香、沒藥的真正理解嗎?
乳香、沒藥最適合生用,如果炒製使用,其流通作用會立刻減弱。若要在丸散中使用,應先將其生壓成粗碎,放入鍋中,隔著紙烘烤至半融化狀態,待冷卻後再研磨成細末,這是去除乳香、沒藥油脂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