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47)

回本書目錄

二、藥物 (47)

1. 39.天門冬解

天冬:味甘微辛,性涼,津液濃厚滑潤。其色黃兼白,能入肺以清燥熱,故善利痰寧嗽;入胃以消實熱,故善生津止渴。津濃液滑之性,能通利二便、流通血脈、暢達經絡,雖為滋陰之品,實兼能補益氣分。

《神農本草經》謂「天冬主暴風濕偏痹,強骨髓」二語,經後世註解,其理終未透徹。愚嘗嚼服天門冬毫無渣滓,盡化津液,且覺兼有人參氣味,蓋其津濃液滑之中,原含有生生之氣,其氣挾其濃滑之津液以流行於周身,而痹之偏於半身者可除,周身之骨得其濡養而骨髓可健。且入藥者為天冬之根,乃天冬之在內者也。

其外生之蔓多有逆刺,若無逆刺者,其皮又必澀而戟手。天冬之物原外剛內柔也,而以之作藥則為柔中含剛,是以痹遇其柔中之剛,則不期開而自開,骨得其柔中之剛,不惟健骨且能健髓也。至《名醫別錄》謂其「保定肺氣,益氣力,冷而能補」諸語,實亦有以見及此也。

附錄:

湖北天門縣崔××來函:

向染咳嗽,百藥不效,後每服松脂一錢,涼茶送服,不但咳嗽全愈,精神比前更強。迨讀《衷中參西錄》藥物解,知天冬含有人參性味,外剛內柔,汁漿濃潤,遂改服天冬二錢,日兩次,今已三年,覺神清氣爽,氣力倍增,遠行不倦,皮膚髮潤,面上瘢痕全消。

白話文:

[39.天門冬解析]

天門冬的口感略帶甘甜與微辣,屬性偏涼,具有濃稠且滑潤的液體。它呈現黃白色,能進入肺部清除燥熱,因此有助於化痰並安撫咳嗽;同樣地,它也能進入胃部消除實熱,所以能促進唾液分泌,緩解口渴。其濃厚滑潤的特性,有助於通暢大小便、促進血液循環以及暢通經絡,雖然是一種滋陰的補品,但同時也有助於補充氣力。

根據《神農本草經》記載,天門冬主要用於治療突然的風濕和偏側的疼痛,並能強壯骨髓。然而,後人對這段記載的解釋,似乎未能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我曾經咀嚼服用天門冬,發現它完全沒有渣滓,全部轉化為液體,並且帶有一點人參的味道。由此可知,在它濃厚滑潤的液體中,蘊含著生命的力量。當這種力量攜帶著濃厚的液體在全身流動時,可以消除半身的麻痹,使全身骨骼得到滋養,骨髓也會變得健康。而且,我們所使用的天門冬是它的根部,這是它內部的部分。

天門冬的莖蔓上通常長有倒刺,如果沒有倒刺,那麼它的皮就會變得粗糙且刮手。天門冬的特性是外表堅硬,內在柔軟,但作為藥材使用時,它卻表現出柔中有剛的特質。因此,當遇到麻痹時,它那柔中帶剛的特性就能自然地打開堵塞,不僅能強壯骨骼,更能強化骨髓。至於《名醫別錄》提到的“保護肺部功能,增加氣力,冷卻但能補充”等描述,實際上也是基於這種認識。

附錄:

來自湖北天門縣的崔先生寫信來:

他長期受到咳嗽困擾,試過各種藥物都無效,後來每次服用一錢松脂,配以涼茶吞服,不僅咳嗽完全痊癒,精神也比以前更好。閱讀《衷中參西錄》中的藥物解析後,得知天門冬具有類似人參的味道,外表堅韌而內在柔軟,汁液豐厚,於是改為每天兩次服用兩錢的天門冬。至今已有三年,他感到精神清晰,氣力倍增,長途旅行也不會疲倦,皮膚和頭髮變得光澤,臉上的疤痕也完全消失。

2. 40.麥門冬解

麥冬:味甘,性涼,氣微香,津液濃厚,色兼黃白。能入胃以養胃液,開胃進食,更能入脾以助脾散精於肺,定喘寧嗽,即引肺氣清肅下行,統調水道以歸膀胱。蓋因其性涼、液濃、氣香,而升降濡潤之中,兼具開通之力,故有種種諸效也,用者不宜去心

白話文:

麥門冬(簡稱為麥冬):味道甘甜,性質偏涼,散發淡雅的香味,其汁液濃稠,顏色偏向黃白色。它能進入胃部,滋養胃內的液體,促進食慾,增強食慾。更進一步,它能進入脾臟,協助脾臟將精華物質散佈到肺部,穩定呼吸,安撫咳嗽,同時引導肺部的氣流清晰地向下運行,全面調節水份代謝,使其歸屬於膀胱。

之所以麥冬有這些功效,是因為它性質偏涼,汁液濃厚,氣味芳香,在具有提升、下降、滋潤作用的同時,還帶有開通的力量,因此能產生多種效果。在使用時,不應該去掉它的芯部。

3. 41.黃連解

黃連:味大苦,性寒而燥。為苦為火之味,燥為火之性,故善入心以清熱,心中之熱清,則上焦之熱皆清,故善治腦膜生炎、腦部充血、時作眩暈、目疾腫疼、胬肉遮睛(目生雲翳者忌用),及半身以上赤遊丹毒。其色純黃,能入脾胃以除實熱,使之進食(西人以黃連為健胃藥,蓋胃有熱則噁心懶食,西人身體強壯且多肉食,胃有積熱故宜黃連清之),更由胃及腸,治腸澼下利膿血。

為其性涼而燥,故治濕熱鬱於心下作痞滿(仲景小陷胸湯,諸瀉心湯皆用之),女子陰中因濕熱生炎潰爛。

徐靈胎曰:「苦屬火性宜熱此常理也。黃連至苦而反至寒,則得火之味與水之性,故能除水火相亂之病,水火相亂者濕熱是也。是故熱氣目痛、眥傷、淚出、目不明,乃濕熱在上者;腸澼、腹痛、下利,乃濕熱在中者;婦人陰中腫痛,乃濕熱在下者,悉能除之矣。凡藥能去濕者必增熱,能除熱者必不能去濕,惟黃連能以苦燥濕,以寒除熱,一舉而兩得焉。」

黃連治目之功不必皆內服也。愚治目睛脹疼者,俾用黃連淬水,乘熱屢用棉花瓤蘸擦眼上,至咽中覺苦乃止,則脹疼立見輕。又治目疾紅腫作疼者,將黃連細末調以芝麻油,頻頻聞於鼻中,亦能立見效驗。

白話文:

黃連這味藥,味道非常苦,性質偏寒且乾燥。它的苦味和火性,使其擅長進入心臟以清除熱氣,一旦心中的熱氣被清除,上半身的熱氣也會跟著消散,因此它對治療腦膜發炎、腦部充血、經常感到頭暈、眼睛疾病如腫痛或胬肉遮住視線(但若是眼睛出現雲翳的情況則不宜使用)以及半身以上的紅疹和丹毒特別有效。

由於黃連的顏色是純正的黃色,所以它也能進入脾胃來消除實質的熱氣,讓人能夠順利進食(西方人將黃連視為健胃的藥物,因為當胃部有熱氣時,會讓人感到噁心不想吃東西,西方人體質較壯碩且多攝取肉類,胃部容易積累熱氣,因此適合用黃連來清熱)。此外,黃連還能從胃部影響到腸道,治療痢疾導致的膿血便。

因為黃連性質偏涼且乾燥,所以它也適用於心臟下方因濕熱造成的脹滿感(例如張仲景的小陷胸湯和其他瀉心湯都使用了黃連),以及女性因濕熱在私處產生炎症和潰爛。

徐靈胎說:「苦味通常屬於火性,理應屬熱,這是常理。然而黃連極其苦澀卻反而極寒,它結合了火的味道和水的性質,因此能去除水火混亂的病狀,所謂水火混亂就是指濕熱。因此,對於熱氣導致的眼睛疼痛、眼瞼受損、流淚、視力模糊等上部濕熱症狀;痢疾、腹痛、下痢等中部濕熱症狀;女性私處腫痛等下部濕熱症狀,黃連都能一一解決。一般來說,能去除濕氣的藥物往往會增加熱氣,能消除熱氣的藥物則無法去除濕氣,唯有黃連能利用苦味去除濕氣,並利用寒性消除熱氣,一次達成兩項功效。」

黃連對於眼睛疾病的治療,不一定非得內服不可。我治療眼睛腫痛的患者時,會讓他們使用黃連泡製的水,趁熱多次用棉球沾取擦拭眼睛,直到口中感到苦澀才停止,這樣可以立即緩解腫痛。另外,對於眼睛紅腫疼痛的患者,我會將黃連磨成細粉,加入芝麻油調和後,讓患者頻繁地吸入鼻中,同樣能迅速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