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48)
二、藥物 (48)
1. 42.黃芩解
黃芩:味苦性涼。中空,最善清肺經氣分之熱,由脾而下通三焦,達於膀胱以利小便。又善入脾胃清熱,由胃而下及於腸,以治腸澼下利膿血。又善入肝膽清熱,治少陽寒熱往來(大小柴胡湯皆用之)。兼能調氣,無論何臟腑,其氣鬱而作熱者,皆能宣通之。又善清軀殼之熱,凡熱之伏藏於經絡散漫於腠理者,皆能消除之。
治肺病、肝膽病、軀殼病,宜用枯芩(即中空之芩);治腸胃病宜用條芩(即嫩時中不空者亦名子芩)。究之,皆為黃芩,其功用原無甚差池也。
李瀕湖曰:「有人素多酒欲,病少腹絞痛不可忍,小便如淋諸藥不效,偶用黃芩、木通、甘草三味,煎服遂止。」,按:,黃芩治少腹絞痛,《名醫別錄》原明載之,由此見古人審藥之精非後人所能及也。然必因熱氣所迫致少腹絞痛者始可用,非可概以之治腹痛也。又須知太陰腹痛無熱證,必少陽腹痛始有熱證,《名醫別錄》明標之曰「少腹絞痛」,是尤其立言精細處。
瀕湖又曰:「餘年二十時,因感冒咳嗽既久,且犯戒,遂病骨蒸發熱,膚如火燎,每日吐痰碗許,暑月煩渴,寢食俱廢,六脈浮洪,遍服柴胡、麥冬、荊瀝諸藥,月餘益劇,皆以為必死矣。先君偶思李東垣治肺熱如火燎,煩躁引飲而晝盛者氣分熱也,宜一味黃芩湯,以瀉肺經氣分之火。
遂按方用片芩一兩,水二盅煎一盅頓服,次日身熱盡退,而痰嗽皆愈,藥中肯棨,如鼓應桴,醫中之妙有如此哉。」觀瀕湖二段云云,其善清氣分之熱,可為黃芩獨具之良能矣。
白話文:
黃芩味道苦澀,性質偏涼。它中心是空的,最擅長清除肺部的熱氣,從脾臟開始,一路向下通到身體的三焦部位,最後到膀胱,幫助排尿。此外,它對清除脾胃的熱氣也很在行,從胃部開始,一路向下清理腸道,治療腸胃炎或大便帶血的情況。它還能進入肝膽系統,清理熱氣,治療少陽病的寒熱交錯症狀(例如大小柴胡湯裡都會使用它)。同時,它還能調節氣血,無論哪個臟腑的氣血過旺導致的熱氣,它都能幫忙疏通。它也能清除身體表面的熱氣,對於隱藏在經絡中或者擴散在皮膚下的熱氣,都能有效消除。
治療肺部、肝膽或身體表面的疾病,適合使用枯芩(也就是中心空心的黃芩);而腸胃問題則適用條芩(就是比較嫩,中心不空的黃芩,也被稱為子芩)。但無論如何,這都是黃芩,它們的功能基本上是相同的。
李瀕湖提到:有個人平時酗酒,突然感到下腹部劇烈疼痛,小便像滴答滴答的,各種藥都試過了,就是沒有改善,後來偶然間使用黃芩、木通和甘草三種藥材煮湯喝,結果疼痛就緩解了。據《名醫別錄》記載,黃芩可以治療下腹部劇烈疼痛,由此可見古人對藥材的理解,遠比我們現代人更深入。然而,這種用法只適用於因熱氣造成的下腹部劇烈疼痛,並不能用來廣泛治療所有的腹痛。必須瞭解的是,太陰腹痛通常不會伴隨熱象,只有少陽腹痛才會有熱象,《名醫別錄》明確指出是「下腹部劇烈疼痛」,這顯示出古人對藥物描述的精準度。
李瀕湖又提到:在他二十歲的時候,因為感冒咳嗽很久,又不遵守禁忌,結果出現骨蒸發熱的症狀,皮膚像被火燒一樣,每天都要吐出一碗左右的痰,夏天時煩躁口渴,睡覺和飲食都受到影響,脈搏跳動快速而強烈,嘗試了各種藥物,包括柴胡、麥冬和荊瀝等,一個多月後病情反而更嚴重,大家都以為他快死了。他的父親想起李東垣曾用一味黃芩湯來治療肺熱,造成煩躁口渴,白天症狀更嚴重的氣分熱。於是按照這個方法,使用了一兩的黃芩片,用水煎煮,一次喝完。第二天,他的體溫完全恢復正常,咳嗽和痰也都消失了。這就像敲鼓一樣,一擊即中,顯示出醫學的神奇力量。
從李瀕湖的這兩個例子可以看出,黃芩在清除氣分的熱氣方面,確實有其獨特的功效。
2. 43.白茅根解
白茅恨:味甘,性涼,中空有節,最善透發臟腑鬱熱,托痘疹之毒外出;又善利小便淋澀作疼、因熱小便短少、腹脹身腫;又能入肺清熱以寧嗽定喘;為其味甘,且鮮者嚼之多液,故能入胃滋陰以生津止渴,並治肺胃有熱、咳血、吐血、衄血、小便下血,然必用鮮者其效方著。春前秋後剖用之味甘,至生苗盛茂時,味即不甘,用之亦有效驗,遠勝乾者。
茅針:即茅芽,初發猶未出土,形如巨針者,其性與茅根同,而稍有破血之力。凡瘡潰膿未破者,將茅針煮服其瘡即破,用一針破一孔,兩針破兩孔。
【附案】,一人年近五旬,受溫疹之毒傳染,痧疹遍身,表裡壯熱,心中煩躁不安,證實脈虛,六部不起,屢服清解之藥無效,其清解之藥稍重,大便即溏。俾用鮮茅根六兩,煮湯一大碗頓服之,病愈強半,又服一次全愈。
一西醫得溫病,頭疼壯熱,心中煩躁,自服西藥退熱之品,服後熱見退,旋又反復。其脈似有力,惟在浮分、中分,俾用鮮茅根四兩、滑石一兩,煎三四沸,取湯服之,周身得微汗,一劑而諸病皆愈。
一婦人年近四旬,因陰虛發熱,漸覺小便不利,積成水腫,服一切通利小便之藥皆無效。其脈數近六至,重按似有力,問其心中常覺煩躁,知其陰虛作熱,又兼有實熱,以致小便不利而成水腫也。俾用鮮茅根半斤,煎湯兩大碗,以之當茶徐徐溫飲之,使藥力晝夜相繼,連服五日,熱退便利,腫遂盡消。
白話文:
[43.白茅根功效解析]
白茅根:味道甘甜,性質偏涼,中間爲空心並有節,特別擅長穿透臟腑裏的鬱熱,幫助痘疹的毒素排出體外;同時也擅長緩解小便澀痛,對於因熱引起的小便量少、腹部脹滿、身體腫脹有顯著效果;並且能進入肺部清熱,安定咳嗽和喘息症狀;因爲其味道甘甜,新鮮的白茅根咀嚼後含液豐富,因此能進入胃部滋養陰液,生津止渴,同時治療肺胃熱症,如咳嗽出血、嘔血、鼻血、小便出血等症狀,但必須使用新鮮的才能發揮最佳效果。在春天之前或秋天之後使用時,味道甘甜,當白茅生長旺盛時,味道會變淡,即便如此,使用它仍然有效,遠勝過乾燥的。
茅針:也就是茅芽,在剛剛發芽尚未出土時,形狀像大針,它的性質與白茅根相似,但具有輕微的破血作用。凡是瘡瘍膿腫未破的情況,服用煮熟的茅針,瘡瘍就會破裂,使用一根茅針就能破一個洞,兩根就能破兩個洞。
【案例分享】
一位接近五十歲的人,感染了溫疹病毒,全身佈滿疹子,體內和皮膚表面都發熱,心中煩躁不安,病情屬實脈象卻虛弱,六個脈位都起不來,多次服用清熱解毒的藥都沒有效果,一旦清熱解毒的藥稍重,就會出現腹瀉。於是使用了六兩新鮮的白茅根,煮成一大碗湯一次性喝完,病情好了大半,再服用一次就完全痊癒了。
一位西醫得了溫病,頭痛發熱,心中煩躁,自己服用西藥的退熱藥物,服藥後熱度退去,但很快又反覆。他的脈象看似有力,只在淺層和中層,於是使用了四兩新鮮的白茅根和一兩滑石,煮沸三到四次,取湯飲用,全身微微出汗,一劑藥後所有病症都消失了。
一位接近四十歲的婦女,因爲陰虛導致發熱,漸漸感覺小便不暢,逐漸形成了水腫,服用所有通利小便的藥都無效。她的脈搏每分鐘近六十次,重按似乎有力,詢問得知她經常感到心中煩躁,知道這是陰虛引發的熱症,同時還伴有實熱,導致小便不暢形成水腫。於是使用了半斤新鮮的白茅根,煎成兩大碗湯,當作茶慢慢溫飲,讓藥力日夜持續,連續服用了五天,熱退小便暢通,水腫完全消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