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二、藥物 (36)
二、藥物 (36)
1. 24.柴胡解
柴胡:味微苦,性平。稟少陽生髮之氣,為足少陽主藥,而兼治足厥陰。肝氣不舒暢者,此能舒之;膽火甚熾盛者,此能散之;至外感在少陽者,又能助其樞轉以透膈升出之,故《神農本草經》謂其主寒熱,寒熱者少陽外感之邪也。又謂其主心腹腸胃中結氣,飲食積聚,誠以五行之理,木能疏土,為柴胡善達少陽之木氣,則少陽之氣自能疏通胃土之郁,而其結氣飲食積聚自消化也。
《神農本草經》柴胡主寒熱,山茱萸亦主寒熱。柴胡所主之寒熱,為少陽外感之邪,若傷寒瘧疾是也,故宜用柴胡和解之,山萸肉所主之寒熱,為厥陰內傷之寒熱,若肝臟虛極忽寒忽熱,汗出欲脫是也,故宜用山萸肉補斂之。二證之寒熱雖同,而其病因判若天淵,臨證者當細審之,用藥慎勿誤投也。
柴胡非發汗之藥,而多用之亦能出汗。小柴胡湯多用之至八兩,按今時分量計之,且三分之(古方一煎三服,故可三分)一劑可得八錢。小柴胡湯中如此多用柴胡者,欲借柴胡之力升提少陽之邪以透膈上出也。然多用之又恐其旁行發汗,則上升之力不專,小柴胡湯之去渣重煎,所以減其發汗之力也。
或疑小柴胡湯既非發汗之藥,何以《傷寒論》百四十九節服柴胡湯後有汗出而解之語?不知此節文義,原為誤下之後服小柴胡湯者說法。夫小柴胡湯,系和解之劑,原非發汗之劑,特以誤下之後,脅下所聚外感之邪,兼散漫於手少陽三焦,因少陽為遊部,手、足少陽原相貫徹也。
此時仍投以小柴胡和解之,則邪之散漫於三焦者,遂可由手少陽外達之經絡作汗而解,而其留於脅下者,亦與之同氣相求,借徑於手少陽而汗解,故於發熱汗出上,特加一卻字,言非發其汗而卻由汗解也。
然足少陽之由汗解原非正路,乃其服小柴胡湯後,脅下之邪欲上升透膈,因下後氣虛不能助之透過,而其邪之散漫於手少陽者,且又以同類相招,遂於蓄極之時而開旁通之路,此際幾有正氣不能勝邪氣之勢,故必先蒸蒸而振,大有邪正相爭之象,而後發熱汗出而解,此即所謂戰而後汗也。觀下後服柴胡湯者,其出汗若是之難,則足少陽之病由汗解,原非正路益可知也。
是以愚生平臨證,於壯實之人用小柴胡湯時,恆減去人參,而於經醫誤下之後者,若用小柴胡湯必用人參以助其戰勝之力。
用柴胡以治少陽外感之邪,不必其寒熱往來也。但知其人純系外感,而有噁心欲吐之現象,是即病在少陽,欲借少陽樞轉之機透膈上達也。治以小柴胡可隨手奏效,此病機欲上者因而越之也。又有其人不見寒熱往來,亦並不喜嘔,惟頻頻多吐黏涎,斯亦可斷為少陽病,而與以小柴胡湯。
蓋少陽之去路為太陰濕土,因包脾之脂膜原與板油相近,而板油亦脂膜,又有同類相招之義,此少陽欲傳太陰,而太陰濕土之氣經少陽之火鑠煉,遂凝為黏涎頻頻吐出,投以小柴胡湯,可斷其入太陰之路,俾由少陽而解矣。又:柴胡為瘧疾之主藥,而小心過甚者,謂其人若或陰虛燥熱,可以青蒿代之。
白話文:
柴胡:味道微苦,藥性平和。它稟賦少陽生髮的氣機,是足少陽經的主要藥物,同時也能治療足厥陰經的疾病。對於肝氣不舒暢的人,它能疏理肝氣;對於膽火過於旺盛的人,它能散去火氣。如果是外感病邪在少陽經,它又能幫助少陽經的樞機轉動,使病邪從膈上透發出來,所以《神農本草經》說它主治寒熱病,這種寒熱病就是少陽外感病邪引起的。又說它主治心腹腸胃中的氣結、飲食積滯,這實在是因為五行中,木能疏土的道理,因為柴胡善於疏達少陽的木氣,那麼少陽之氣自然能疏通胃土的鬱滯,氣結和飲食積滯也就自然消化了。
《神農本草經》記載柴胡主治寒熱病,山茱萸也主治寒熱病。柴胡所主治的寒熱病,是少陽外感病邪引起的,例如傷寒和瘧疾等,所以應該用柴胡來調和疏解。而山茱萸所主治的寒熱病,是厥陰內傷引起的寒熱,例如肝臟虛弱到了極點,出現忽冷忽熱、汗出不止,甚至有虛脫的情況,所以應該用山茱萸來補養收斂。兩種寒熱病症雖然相同,但病因卻相差極大,醫生在診斷時應仔細審察,用藥時切勿錯誤。
柴胡不是發汗的藥物,但大量使用也能導致出汗。小柴胡湯大量使用柴胡,最多用到八兩,按照現在的分量計算,而且一劑藥煎煮三次,每次服用三分之一,大約可以得到八錢的柴胡。小柴胡湯中之所以如此大量使用柴胡,是想借助柴胡的力量,升提少陽的邪氣,使之從膈上透發出來。然而大量使用又恐怕它會旁行發汗,導致上升的力量不集中,所以小柴胡湯去藥渣後重煎,就是為了減弱它發汗的力量。
有人疑惑,小柴胡湯既然不是發汗藥,為何《傷寒論》第一百四十九條說服用柴胡湯後會出汗而病癒呢?其實這段文字的意思,是說誤用下法後,再服用小柴胡湯的情況。小柴胡湯是和解的方劑,本來就不是發汗的方劑,只是因為誤用下法之後,聚集在脅下的外感病邪,同時也散佈於手少陽三焦,因為少陽是遊走的部位,手少陽和足少陽原本是貫通的。
這時仍然使用小柴胡湯和解,那麼散佈在三焦的邪氣,就可以通過手少陽外達的經絡,以汗的形式解除,而留在脅下的邪氣,也會因為同氣相求,借道於手少陽而以汗解。所以原文在發熱、汗出的描述上,特意加上一個“卻”字,說明並非是發汗,而是通過汗解來治癒的。
然而足少陽經通過汗解並不是正常的途徑,因為服用小柴胡湯後,脅下的邪氣本想向上透出膈外,但因誤用下法後氣虛,無法幫助邪氣透出,而散佈在手少陽經的邪氣,又因為同類相招,於是在邪氣積蓄到極點時,打開了旁通的道路。此時幾乎出現正氣不能戰勝邪氣的趨勢,所以必定先感到身體發冷顫抖,有邪正相爭的表現,然後才會發熱出汗而病癒,這就是所謂的「戰而後汗」。由此可見,下法後再服用柴胡湯,出汗是如此的困難,也更可以知道足少陽的疾病通過發汗來解除,並非正途。
因此,我平時在臨床診治中,對於身體強壯的人使用小柴胡湯時,常常會減去人參;而對於曾被醫生誤用下法的人,如果使用小柴胡湯,必定會加入人參,以增強他們戰勝病邪的力量。
使用柴胡治療少陽外感病邪,不一定非要有寒熱往來的症狀。只要知道患者確實是外感,並且有噁心想吐的現象,這就是病在少陽,需要借助少陽樞機轉動的功能,使病邪從膈上透發出去。使用小柴胡湯治療,往往可以迅速見效,這是因為病機是向上發散,而藥物的效力促使病邪透發。還有一種情況,病人沒有寒熱往來的症狀,也不喜歡嘔吐,但卻頻繁地吐出黏稠的痰涎,這也可以判斷為少陽病,也可以用小柴胡湯來治療。
因為少陽的去路是太陰濕土,包裹脾臟的脂肪膜與豬板油相似,而豬板油也是脂肪膜,有同類相招的特性。這是因為少陽想要傳到太陰經,而太陰濕土的氣經由少陽之火煎熬,於是凝結成黏稠的痰涎,頻繁地吐出。使用小柴胡湯,可以阻止病邪進入太陰經,使病邪從少陽經解除。另外,柴胡是治療瘧疾的主要藥物,但過於小心的人認為,如果患者陰虛燥熱,可以用青蒿來代替柴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