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一、醫方 (22)

回本書目錄

一、醫方 (22)

1. 2.安魂湯

治心中氣血虛損,兼心下停有痰飲,致驚悸不眠。

龍眼肉(六錢),酸棗仁(四錢,炒搗),生龍骨(五錢,搗末),生牡蠣(五錢,搗末),清半夏(三錢),茯苓片(三錢),生赭石(四錢,軋細)

白話文:

龍眼肉:60 克 酸棗仁:40 克(炒熟並搗碎) 生龍骨:50 克(搗成粉末) 生牡蠣:50 克(搗成粉末) 清半夏:30 克 茯苓片:30 克 生赭石:40 克(磨成細粉)

若服一兩劑後無效者,可於服湯藥之外,臨睡時用開水送服西藥臭剝一瓦,借其麻痹神經之力,以收一時之效,俾湯劑易於為力也。

白話文:

如果服用了兩劑中藥後沒有效果,可以在服藥之外,在睡前用熱水服用一片西藥「臭剝」(可能是消炎止痛藥),藉助其麻痹神經的作用,以暫時緩解症狀,讓湯藥更容易發揮作用。

方書謂:痰飲停於心下,其人多驚悸不寐。蓋心,火也,痰飲,水也,火畏水刑,故驚悸至於不寐也。然痰飲停滯於心下者,多由思慮過度,其人心臟氣血,恆因思慮而有所傷損。故方中用龍眼肉以補心血,酸棗仁以斂心氣,龍骨、牡蠣以安魂魄,半夏、茯苓以清痰飲,赭石以導引心陽下潛,使之歸藏於陰,以成瞌睡之功也。

白話文:

中醫典籍記載:痰液在心臟下方聚集時,人容易驚悸、失眠。因為心臟屬火,痰飲屬水,火怕水克,所以就會驚悸到無法入睡。

然而,痰飲停滯在心臟下方,通常是因為思慮過度,導致心臟氣血受到思慮的耗損。因此,這個藥方中使用了龍眼肉來補益心血,酸棗仁來收斂心氣,龍骨、牡蠣來安撫魂魄,半夏、茯苓來化痰除飲,赭石來引導心陽下潛,歸藏於陰,以達到安眠的效果。

一媼,年五十餘,累月不能眠,屢次服藥無效。診其脈有滑象,且其身形甚豐腴。知其心下停痰也。為制此湯,服兩劑而愈。

白話文:

一位五十多歲的老婦人,幾個月來一直無法入睡,多次服藥都沒有效果。我為她診脈,脈象流利順滑,而且她的身材非常豐腴。由此判斷出她的心下有痰液停滯。為她制定了這個方劑,服了兩劑藥後就好了。

一婦人,年三十許,一月之間未睡片時,自言倦極彷彿欲睡,即無端驚恐而醒。診其脈左右皆有滑象,遂用苦瓜蒂十枚,焙焦軋細,空心時開水送服,吐出膠痰數碗,覺心中異常舒暢,於臨眠之先又送服熟棗仁細末二錢,其夜遂能安睡。後又調以利痰養心安神之藥,連服十餘劑,其證永不反復矣。

白話文:

有一位三十歲左右的婦人,一個月來幾乎沒有睡過覺。她自訴很疲倦,好像很想睡,但每次剛有點睡意,就會莫名其妙地驚醒。我診治了她的脈象,發現左右脈象都很滑,於是我使用了十片苦瓜蒂,炒焦後研磨成細粉,在空腹時用開水送服。患者吐出了好幾碗像膠水一樣的痰,感覺心中特別舒暢。在臨睡前,我又給她服用了兩錢熟棗仁末。當晚,她終於能安穩入睡了。後來,我再用疏通痰液、滋養心神、安神定志的藥物為她治療,連續服用十幾天後,她的失眠症狀就徹底消失了。

《內經》邪客篇有治目不得瞑方。用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揚之萬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葦薪。水沸,置秫米一升,製半夏(制好之半夏)五合,徐炊令竭為一升半。去其渣飲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為度(知覺好也)。故其病新發者,覆杯則臥,汗出而已矣,久則三飲而已也。

白話文:

在《內經》的邪客篇中有治療眼睛不能閉合的方子。使用來自千里之外的流水八升,反覆揚起萬遍,取其清澈的五升煮沸,用葦草燒火。水沸後,放入一升秫米,五合製好的半夏,慢慢地煮沸,煮至只剩下半升。去掉渣滓,喝一杯湯汁,一天三次,逐漸增加飲用量,以身體感覺好為止。如果疾病是新發的,喝完後蓋上杯子入睡,出汗即可痊癒。如果疾病較久,則需要喝三次湯汁。

觀此方之義,其用半夏,並非為其利痰,誠以半夏生當夏半,乃陰陽交換之時,實為由陽入陰之候,故能通陰陽和表裡,使心中之陽漸漸潛藏於陰,而入睡鄉也。秫米即蘆稷之米(俗名高粱),取其汁漿稠潤甘緩,以調和半夏之辛烈也。水用長流水,更揚之萬遍,名曰:「勞水」,取其甘緩能滋養也。

白話文:

觀察這個藥方的用意,裡面使用半夏,並不是因為它能化痰,而是因為半夏成熟於夏天的後半段,是陰陽交接的時候,實際上是陽氣入陰的季節。因此,它能夠溝通陰陽,調和內外,讓心中的陽氣逐漸潛藏於陰氣之中,從而進入睡眠狀態。秫米就是蘆稷的米(俗稱高粱),取它的湯汁粘稠、甘甜、緩和,用來調和半夏的辛辣霸道。水使用長流水,而且反覆揚起它上萬次,稱為「勞水」,取它甘甜緩和、能滋養的作用。

薪用葦薪,取其能暢發腎氣上升,以接引心氣下降,而交其陰陽也。觀古人每處一方,並其所用之薪與水及其煎法、服法,莫不詳悉備載,何其用心之周至哉!

白話文:

使用蘆葦等薪材,是因為它的性質可以暢通腎氣的上升,從而接引心氣的下降,讓陰陽交合。觀察古人的各種方劑,都會詳細記載所使用的薪材、水質、煎煮方法和服法,可見他們的用心之周全。

按:,《內經》之方多奇驗,半夏秫米湯,取半夏能通陰陽,秫米能和脾胃,陰陽通、脾胃和,其人即可安睡。故《內經》謂「飲藥後,覆杯即瞑」,言其效之神速也。乃後世因其藥簡單平常,鮮有用者,則良方竟埋沒矣。門生高××治天津劉姓,年四十二,四月未嘗少睡,服藥無效,問治法於愚,告以半夏秫米湯方。高××因其心下發悶,遂變通經方,先用鮮萊菔四兩切絲,煎湯兩茶杯,再用其湯煎清半夏四錢服之。時當晚八點鐘,其人當夜即能安睡,連服數劑,心下之滿悶亦愈。

白話文:

根據《內經》記載,許多藥方都非常有效。例如,半夏秫米湯利用半夏疏通陰陽,秫米調理脾胃的作用,讓陰陽通暢,脾胃和諧,服用後就能安然入睡。因此《內經》中提到:「服藥後,蓋上杯子就能立即入睡」,形容其效果極為迅速。然而,後世因為這個藥方藥材簡單普通,很少有人使用,導致這個良方逐漸被埋沒。

我的學生高××替天津的劉姓患者治療,患者年四十二歲,四月以來一直無法入睡,服用藥物也不見效果。高××向我請教治療方法,我推薦他使用半夏秫米湯。

但由於患者心下發悶,高××便變通了經方,先用四兩新鮮的萊菔切絲,煎成兩茶杯藥湯,再用這個藥湯煎服四錢清半夏。

當時是晚上八點鐘,患者當晚就能安穩入睡。連續服用數劑後,心下的滿悶感也隨之痊癒。

2. 1.蕩痰湯

治癲狂失心,脈滑實者。

生赭石(二兩,軋細),大黃(一兩),朴硝(六錢),清半夏(三錢),鬱金(三錢)

白話文:

  • 生赭石(兩百克,研磨成細粉)
  • 大黃(一百克)
  • 芒硝(六十克)
  • 清半夏(三十克)
  • 鬱金(三十克)

3. 2.蕩痰加甘遂湯

治前證,頑痰凝結之甚者,非其證大實不可輕投。其方,即前方加甘遂末二錢,將他藥煎好,調藥湯中服。

白話文:

治療前一證,痰液黏稠凝固嚴重的人,如果病情相當嚴重纔可以用藥方。藥方:在原先的方劑中加入兩錢甘遂粉,將其他藥材煎煮好,加入甘遂粉混和服用。

凡用甘遂,宜為末,水送服。或用其末,調藥湯中服。若入湯劑煎服,必然吐出。又凡藥中有甘遂,不可連日服之,必隔兩三日方可再服,不然亦多吐出。又其性與甘草相犯,用者須切記。

白話文:

使用甘遂時,應研成細末,以水送服。或將細末加入藥湯中服用。如果直接放入湯劑煎煮,必定會嘔吐出來。此外,凡藥物中含有甘遂,不可連續服用,必須間隔兩三天才能再服用,否則也會導致嘔吐。此外,甘遂的藥性與甘草相剋,使用時務必牢記在心。

甘遂性猛烈走竄,後世本草,稱其以攻決為用,為下水之聖藥。痰亦水也,故其行痰之力,亦百倍於他藥。曾治一少年癲狂,醫者投以大黃六兩,連服兩劑,大便不瀉。後愚診視,為開此方,惟甘遂改用三錢。病家謂,從前服如許大黃,未見行動,今方中止用大黃兩許,豈能效乎?愚曰:但服,無慮也。服後,大便連瀉七八次,降下痰涎若干,癲狂頓愈。

見者以為奇異,彼蓋不知甘遂三錢之力,遠勝於大黃六兩之力也。

白話文:

甘遂藥性猛烈,容易走竄。後世的醫書記載,它主要用於攻破閉塞,是排除水氣的良藥。痰液也是水液的一種,所以甘遂化痰的效力比其他藥物強百倍。

曾治療過一名少年癲狂的病患,其他醫生已經給他服用了六兩大黃,連續服用了兩劑,卻沒有拉肚子的效果。後來我診視後,開了這個藥方,只是把甘遂改用三錢。病患的家屬說,之前服用了那麼多的大黃都沒有效果,現在方子裡只有兩錢的大黃,怎麼可能有效呢?

我說:只要服用,不必擔心。服藥後,病患連續拉了七八次大便,排出了大量的痰液,癲狂的症狀立馬痊癒。

痰脈多滑,然非頑痰也。愚治此證甚多。凡癲狂之劇者,脈多瘀塞,甚或六脈皆不見,用開痰藥通之,其脈方出,以是知頑痰之能閉脈也。

白話文:

舌苔脈象多滑潤,但並非頑固痰液造成。我治療過許多此類證狀。凡是癲狂嚴重的病例,脈象大多瘀滯不通,甚至六脈皆不可見。使用開痰通絡的藥物後,脈象才會顯現。由此可知,頑固的痰液可以阻滯脈絡。

癲狂之證,乃痰火上泛,瘀塞其心與腦相連竅絡,以致心腦不通,神明皆亂。故方中重用赭石,借其重墜之力,攝引痰火下行,俾竅絡之塞者皆通,則心與腦能相助為理,神明自復其舊也。是以愚治此證之劇者,赭石恆有用至四兩者,且又能鎮甘遂使之專於下行,不至作嘔吐也。

白話文:

癲狂的症狀,是由於痰火上泛,堵塞了心與腦相連的竅道,導致心腦無法正常溝通,神志混亂。因此,方劑中重點使用了赭石,利用其沉降的力量,引導痰火下行,疏通堵塞的竅道。這樣,心與腦才能互相配合,神志自然恢復。因此,我治療嚴重癲狂時,經常會使用多達四兩的赭石。此外,赭石還能抑制甘遂引起嘔吐的作用,使甘遂專注於下行。

癲者,性情顛倒,失其是非之明。狂者,無所畏懼,妄為妄言,甚或見聞皆妄。大抵此證初起,先微露癲意,繼則發狂。狂久不愈,又漸成癲,甚或知覺全無。蓋此證,由於憂思過度,心氣結而不散,痰涎亦即隨之凝結。又加以思慮過則心血耗,而暗生內熱。痰經熱煉,而膠黏益甚,熱為痰錮,而消解無從。

白話文:

癲癇:性格顛倒,是非不明。狂亂:無所畏懼,胡言亂語,甚至所見所聞皆為妄想。一般來說,此病初期,會先稍微顯露出癲癇的徵兆,接著發狂。狂亂久久不癒,又逐漸變成癲癇,甚至知覺完全喪失。此病的原因在於過度憂思,導致心氣鬱結不散,痰液也隨之凝固。加上過度思考而心血耗損,暗生內熱。痰液經熱力煉化,變得更加粘稠,熱氣被痰堵住,無法消散。

於是痰火充溢,將心與腦相通之竅絡,盡皆瘀塞,是以其神明淆亂也。其初微露癲意者,痰火猶不甚劇也,迨痰火積而益盛,則發狂矣。是以狂之甚者,用藥下其痰,恆作紅色,痰而至於紅,其熱可知。迨病久,則所瘀之痰,皆變為頑痰。其神明淆亂之極,又漸至無所知覺,而變為癲證。

白話文:

於是痰火充滿,將心和腦相連的通道全部堵塞,所以神志才會混亂。一開始發作癲狂症狀時,痰火還不算嚴重;等到痰火積聚得更多,就會發狂。因此狂症嚴重時,用藥引出痰液,通常呈紅色,痰液都紅了,可見它的熱性有多大。等病情持續一段時間後,所瘀堵的痰液全部變成頑固的痰液。神志極度混亂,逐漸變成反應遲鈍,並轉變為癲癇症。

且其知覺欲無,從前之憂思必減,其內熱亦即漸消,而無火以助其狂,此又所以變為癲也。然其初由癲而狂易治,其後由狂而癲難治。故此證,若延至三四年者,治愈者甚少。

白話文:

病患意識不清,過去的憂慮和思緒必定會減少,體內的燥熱也會逐漸消退,而沒有火氣助長狂症,這也是轉變成癲癇的原因。然而,癲癇初期轉化為狂症比較容易治療,而後由狂症轉化為癲癇則難治。因此,這種病症如果拖延到三四年,治癒的人非常少。

人之神明,原在心與腦兩處。金正希曰:「人見一物必留一影於腦中,小兒善忘者,腦髓未滿也,老人健忘者,腦髓漸空也。」汪訒庵釋之曰:「凡人追憶往事,恆閉目上瞪,凝神於腦,是影留於腦之明徵。」由斯觀之,是腦原主追憶往事也。其人或有思慕不遂,而勞神想象,或因從前作事差誤,而痛自懊憹,則可傷腦中之神。

白話文:

人的思維和記憶,原本儲存在心臟和大腦兩個地方。金正希說:「人看到東西,就會在大腦中留下一個印象。小孩子忘記東西,是因為大腦髓液不足;老人忘記事情,是因為大腦髓液逐漸減少。」汪訒庵解釋說:「人回想過去的事情時,通常閉上眼睛,專注於大腦,證明那些印象留存在大腦中。」從這裡可以看出,大腦是主管回憶的主要器官。

如果一個人極度思念某人或某事,勞心傷神;或者因為以前做錯事而深感悔恨,就會損傷大腦中的思維和記憶功能。

若因研究理解工夫太過,或有將來難處之事,而思患預防,躊躇太過,苦心思索,則多傷心中之神。究之,心與腦,原徹上徹下,共為神明之府。一處神明傷,則兩處神俱傷。腦中之神明傷,可累及腦氣筋。心中之神明傷,亦可累及腦氣筋。且腦氣筋傷,可使神明顛倒狂亂,心有所傷,亦可使神明顛倒狂亂也。

白話文:

如果因為學習或理解工作非常努力,或者有未來的困難事情而思考預防,思慮過度,苦思冥想,那麼就會過度傷害心中之神。仔細探究,心和腦,原本上通下達,共同作為神明的居所。如果一個地方的神明受傷,那麼兩個地方的神都會受傷。腦中的神明受傷,可能會累及腦氣筋。心中神明受傷,也可能會累及腦氣筋。並且腦氣筋受傷,會讓神明顛倒狂亂,心中有所損傷,也會讓神明顛倒狂亂。

曾治一少婦癲狂,強灌以藥,不能下咽。遂俾以朴硝代鹽,每飯食之,病人不知,月餘而愈。誠以朴硝鹹寒屬水,為心臟對宮之藥,以水勝火,以寒勝熱,能使心中之火熱,消解無餘,心中之神明,自得其養,非僅取朴硝之能開痰也。

白話文:

我曾經醫治一位癲狂的少婦,強迫灌她藥物,她卻無法吞下。於是我用朴硝代替鹽,每次讓她在飯裡食用,病人並不知道。一個多月後,病症就痊癒了。這是因為朴硝具有鹹寒的性質,屬水,是心臟的對宮之藥。運用水的性質來剋制火,以寒的性質來降伏熱,能夠消解心臟的火熱,使心神恢復正常。這不只是因為朴硝具有化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