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中醫古代典籍:醫學衷中參西錄
作者:張錫純
朝代:清朝
基本介紹:
綜合性醫書。又名《衷中參西錄》。三十卷。張錫純著。初刊於1918-1934年間,共7期(相當於七個分冊)。作者學驗俱豐,於近代醫家中影響巨大。張氏學貫中西,在中西匯通方面貢獻尤大。本書是作者多年學術經驗的總結。書中結合中西醫理論和醫療實踐闡發醫理,頗多獨到的見解;並制定了若干有效方劑,臨床醫家多所遵循。修定本的內容分為醫方、藥物、醫論、醫話和醫案五部分,刪去了某些重覆和有明顯錯誤的內容。書名“衷中參西”,以國醫為體,西醫為用,意在初步嘗試溝通中、西醫學。但限於歷史條件,也有不少片面或牽強之處。現存幾種近代及1949年後的鉛印本。
重新編輯及補充內容:
《醫學衷中參西錄》是清朝醫家張錫純所著的一部醫學著作,全書共三十卷,內容涵蓋了中醫各個領域,包括醫方、藥物、醫論、醫話和醫案等。張錫純是一位學貫中西的醫家,他博覽群書,學識淵博,在醫學上有著很高的造詣。他在本書中結合中西醫理論和醫療實踐,闡發了許多獨到的見解,並制定了若干有效的方劑,對後世的醫學發展產生了很大的影響。
《醫學衷中參西錄》是一部非常重要的中醫著作,它不僅對中醫的理論和實踐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也為中西醫學的交流和融合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在今天這個中西醫結合的時代,本書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以下是《醫學衷中參西錄》中的一些精彩內容:
- 張錫純認為,中醫和西醫各有其優缺點,只有將二者結合起來,才能更好地治病救人。他說:“中醫之長,在於辨證論治,西醫之長,在於實驗研究。二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
- 張錫純在本書中提出了“衷中參西”的治療思想,即以中醫為體,西醫為用,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合理地選用中西醫藥物,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
- 張錫純在本書中還制定了許多有效的方劑,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二陳湯”。二陳湯由半夏、茯苓、陳皮、甘草等藥物組成,具有化痰、理氣、和胃的功效,可以用於治療咳嗽、痰多、胸悶等症。
《醫學衷中參西錄》是一部非常有價值的中醫著作,它對中醫的理論和實踐做出了重要貢獻,而且也為中西醫學的交流和融合做出了積極的探索。在今天這個中西醫結合的時代,本書仍然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 一、醫方
- (一)治陰虛勞熱方
- (二)治陽虛方
- (三)治大氣下陷方
- (四)治喘息方
- (五)治痰飲方
- (六)治肺病方
- (七)治吐衄方
- (八)治心病方
- (九)治癲狂方
- (十)治癇風方
- (十一)治小兒風證方
- (十二)治內外中風方
- (十三)治肢體痿廢方
- (十四)治膈食方
- (十五)治嘔吐方
- (十六)治霍亂方
- (十七)治泄瀉方
- (十八)治痢方
- (十九)治燥結方
- (二十)治消渴方
- (二十一)治癃閉方
- (二十二)治淋濁方
- (二十三)治傷寒方
- (二十四)治溫病方
- (二十五)治傷寒溫病同用方
- (二十六)治瘟疫瘟疹方
- (二十七)治瘧疾方
- (二十八)治氣血鬱滯肢體疼痛方
- (二十九)治女科方
- (三十)治眼科方
- (三十一)治咽喉方
- (三十二)治牙疳方
- (三十三)治瘡科方
- 二、藥物
- 三、醫論
- 四、醫話
- 附錄:崔××來函介紹三方
- 五、醫案
- (一)虛勞喘嗽門
- (二)氣病門
- (三)血病門
- (四)腦充血門
- (五)腸胃病門
- (六)頭部病門
- (七)肢體疼痛門
- (八)腫脹門
- (九)黃疸門
- (十)痢疾門
- (十一)大小便病門
- (十二)不寐病門
- (十三)癇痙癲狂門
- (十四)傷寒門
- (十五)溫病門
- (十六)瘧疾門
- (十七)霍亂門
- (十八)婦女科
一、醫方 (1)
一、醫方 (2)
一、醫方 (3)
一、醫方 (4)
一、醫方 (5)
一、醫方 (6)
一、醫方 (7)
一、醫方 (8)
一、醫方 (9)
一、醫方 (10)
一、醫方 (11)
一、醫方 (12)
一、醫方 (13)
一、醫方 (14)
一、醫方 (15)
一、醫方 (16)
一、醫方 (17)
一、醫方 (18)
一、醫方 (19)
一、醫方 (20)
一、醫方 (21)
一、醫方 (22)
一、醫方 (23)
一、醫方 (24)
一、醫方 (25)
一、醫方 (26)
一、醫方 (27)
一、醫方 (28)
一、醫方 (29)
一、醫方 (30)
一、醫方 (31)
一、醫方 (32)
一、醫方 (33)
一、醫方 (34)
一、醫方 (35)
一、醫方 (36)
一、醫方 (37)
一、醫方 (38)
一、醫方 (39)
一、醫方 (40)
一、醫方 (41)
一、醫方 (42)
一、醫方 (43)
一、醫方 (44)
一、醫方 (45)
一、醫方 (46)
一、醫方 (47)
一、醫方 (48)
一、醫方 (49)
一、醫方 (50)
一、醫方 (51)
一、醫方 (52)
一、醫方 (53)
一、醫方 (54)
一、醫方 (55)
一、醫方 (56)
一、醫方 (57)
一、醫方 (58)
一、醫方 (59)
一、醫方 (60)
一、醫方 (61)
一、醫方 (62)
一、醫方 (63)
一、醫方 (64)
一、醫方 (65)
一、醫方 (66)
一、醫方 (67)
一、醫方 (68)
一、醫方 (69)
一、醫方 (70)
二、藥物 (1)
二、藥物 (2)
二、藥物 (3)
二、藥物 (4)
二、藥物 (5)
二、藥物 (6)
二、藥物 (7)
二、藥物 (8)
二、藥物 (9)
二、藥物 (10)
二、藥物 (11)
二、藥物 (12)
二、藥物 (13)
二、藥物 (14)
二、藥物 (15)
二、藥物 (16)
二、藥物 (17)
二、藥物 (18)
二、藥物 (19)
二、藥物 (20)
二、藥物 (21)
二、藥物 (22)
二、藥物 (23)
二、藥物 (24)
二、藥物 (25)
二、藥物 (26)
二、藥物 (27)
二、藥物 (28)
三、醫論 (1)
三、醫論 (2)
三、醫論 (3)
三、醫論 (4)
三、醫論 (5)
三、醫論 (6)
三、醫論 (7)
三、醫論 (8)
三、醫論 (9)
三、醫論 (10)
三、醫論 (11)
三、醫論 (12)
三、醫論 (13)
三、醫論 (14)
三、醫論 (15)
三、醫論 (16)
三、醫論 (17)
三、醫論 (18)
三、醫論 (19)
三、醫論 (20)
三、醫論 (21)
三、醫論 (22)
三、醫論 (23)
三、醫論 (24)
三、醫論 (25)
三、醫論 (26)
三、醫論 (27)
三、醫論 (28)
三、醫論 (29)
三、醫論 (30)
三、醫論 (31)
三、醫論 (32)
三、醫論 (33)
三、醫論 (34)
三、醫論 (35)
三、醫論 (36)
三、醫論 (37)
三、醫論 (38)
三、醫論 (39)
三、醫論 (40)
三、醫論 (41)
三、醫論 (42)
三、醫論 (43)
三、醫論 (44)
三、醫論 (45)
三、醫論 (46)
三、醫論 (47)
三、醫論 (48)
三、醫論 (49)
三、醫論 (50)
三、醫論 (51)
三、醫論 (52)
四、醫話 (1)
四、醫話 (2)
四、醫話 (3)
四、醫話 (4)
四、醫話 (5)
四、醫話 (6)
四、醫話 (7)
四、醫話 (8)
四、醫話 (9)
四、醫話 (10)
四、醫話 (11)
四、醫話 (12)
四、醫話 (13)
四、醫話 (14)
四、醫話 (15)
四、醫話 (16)
五、醫案 (1)
五、醫案 (2)
五、醫案 (3)
五、醫案 (4)
五、醫案 (5)
五、醫案 (6)
五、醫案 (7)
五、醫案 (8)
五、醫案 (9)
五、醫案 (10)
五、醫案 (11)
五、醫案 (12)
五、醫案 (13)
五、醫案 (14)
五、醫案 (15)
五、醫案 (16)
五、醫案 (17)
五、醫案 (18)
五、醫案 (19)
五、醫案 (20)
五、醫案 (21)
五、醫案 (22)
五、醫案 (23)
五、醫案 (24)
五、醫案 (25)
五、醫案 (26)
五、醫案 (27)
五、醫案 (28)
五、醫案 (29)
五、醫案 (30)
五、醫案 (31)
五、醫案 (32)
五、醫案 (33)
五、醫案 (34)
五、醫案 (35)
五、醫案 (36)
五、醫案 (37)
五、醫案 (38)
五、醫案 (39)
五、醫案 (40)
五、醫案 (41)
五、醫案 (42)
五、醫案 (43)
五、醫案 (44)
五、醫案 (45)
五、醫案 (46)
五、醫案 (47)
五、醫案 (48)
五、醫案 (49)
五、醫案 (50)
注意: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