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49)
五、醫案 (49)
1. 9.產後溫病
天津李氏婦,年二十七歲,於中秋節後得溫病。
病因,產後六日,更衣入廁,受風。
證候,自廁返後,覺周身發冷,更數小時,冷已又復發熱,自用生薑,紅糖煎湯乘熱飲之,周身得汗稍愈,至汗解而其熱如故。遷延兩日熱益盛,心中煩躁作渴。急延愚為診視,見其滿面火色,且微喘,診其脈象洪實,右部尤甚,一分鐘九十三至。舌苔滿布白而微黃,大便自病後未行。
診斷,此乃產後陰虛生內熱,略為外感拘束而即成溫病也。其心中煩躁而渴者,因產後腎陰虛損,不能上達舌本,且不能與心火相濟也。其微喘者,因腎虛不能納氣也。其舌苔白而微黃者,熱已入陽明之府也。其脈洪實兼數者,此陽明府熱已實,又有陰虛之象也。宜治以白虎加人參湯更少為變通之,方於產後無礙。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野臺參(四錢),玄參(一兩),生懷山藥(八錢),甘草(三錢)
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
方解,按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以玄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也。傷寒書中用白虎湯之定例,汗吐下後加人參,以其虛也;渴者加人參,以其津液不上潮也,至產後則虛之尤虛,且又作渴,其宜加人參明矣。至以玄參代知母者,因玄參《神農本草經》原謂其治產乳余疾也。以生山藥代粳米者,因山藥之甘溫既能代粳米和胃,而其所含多量之蛋白質,更能補益產後者之腎虛也。如此變通,其方雖在產後用之,可毫無妨礙,況石膏《神農本草經》原謂其微寒,且明載其主產乳乎。
復診,服藥一劑,熱退強半,渴喘皆愈。脈象已近和平,大便猶未通下。宜大滋真陰以退其餘熱,而復少加補氣之藥佐之。誠以氣旺則血易生,即真陰易復也。
處方,玄參(二錢),野黨參(五錢)
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飲下。
效果,將藥煎服兩劑,大便通下,病遂全愈。
白話文:
[9.產後溫病]
天津有位李姓女子,二十七歲,在中秋節後得了溫病。
病因,她在產後第六天,去廁所換衣服時,不小心吹了風,導致身體受涼。
證狀,從廁所回來後,她覺得全身發冷,幾小時後,冷感消退又開始發熱。她自己用生薑和紅糖煮湯趁熱喝,喝了後出了汗,症狀稍微減輕,但汗後熱度仍舊。病情拖了兩天,熱度更高,心裡煩躁並且口渴。緊急請我來看診,當時她臉色通紅,有點喘,脈搏強而有力,右側尤其明顯,每分鐘跳動九十三次。舌頭上的舌苔佈滿白色且帶點黃色,生病後還沒排過大便。
診斷,這是產後陰虛導致體內熱度上升,稍微受到外界風邪影響就轉變為溫病。她心裡煩躁並口渴,是因為產後腎臟的陰氣虛弱,無法向上達到舌頭,也無法與心臟的火氣調和。她有點喘,是因為腎虛無法攝取氣息。舌苔白色帶黃,顯示熱度已經進入陽明腑部。脈搏強而有力且頻率快,顯示陽明腑部的熱度已經很強烈,同時有陰虛的現象。應該使用白虎加人參湯,再稍微做些調整,這對產後的女性不會有不良影響。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碎),野臺參(四錢),玄參(一兩),生懷山藥(八錢),甘草(三錢)
一起煎煮成三碗湯,分三次溫熱飲用。
解釋,這個處方就是白虎加人參湯,只是用玄參代替知母,用生山藥代替粳米。根據傷寒論,使用白虎湯的規則是在出汗、嘔吐或下瀉後加上人參,因為這時候人體虛弱;口渴時也加上人參,因為這時候人體的津液無法上升到口腔。產後的女性更是虛弱,且口渴,當然更適合加上人參。用玄參代替知母,因為神農本草經提到玄參可以治療產後的疾病。用生山藥代替粳米,因為山藥的甘甜溫和能代替粳米和胃,且它所含的大量蛋白質更能補充產後女性的腎虛。這樣調整後的處方,即使產後使用也毫無問題,何況神農本草經中也提到石膏性質微寒,且明確記載它可以治療產後的疾病。
復診,服用一劑藥後,熱度退了一大半,口渴和喘的症狀都消失了。脈搏接近平穩,但還未排大便。應該進一步滋養陰液來消除殘餘的熱度,同時加上一些補氣的藥物輔助。因為氣旺盛,血液就能容易生成,也就是陰液能更容易恢復。
處方,玄參(二錢),野黨參(五錢)
一起煎煮成兩碗湯,分兩次溫熱飲用。
結果,服用了兩劑藥後,順利排便,病完全好了。
2. 10.流產後滿悶
天津張姓婦年二十六歲,流產之後胃脘滿悶,不能進食。
病因,孕已四月,自覺胃口滿悶,倩人以手為之下推,因用力下推至臍,遂至流產。
證候,流產之後,忽覺氣血上湧充塞胃口,三日之間分毫不能進食。動則作喘,頭目眩暈,心中怔忡,脈象微弱,兩尺無根。
診斷,此證因流產後下焦暴虛,腎氣不能固攝沖氣,遂因之上衝。夫衝脈原上隸陽明胃府,其氣上衝胃氣即不能下降(胃氣以息息下行為順),是以胃中脹滿,不能進食。治此等證者,若用開破之藥開之,脹滿去而其人或至於虛脫。宜投以峻補之劑,更用重鎮之藥輔之以引之下行,則上之郁開而下焦之虛亦即受此補劑之培養矣。
處方,大潞參(四錢),生赭石(一兩軋細),生懷山藥(一兩),熟懷地黃(一兩),玄參(八錢),淨萸肉(八錢),紫蘇子(三錢炒搗),生麥芽(三錢)
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下。
方解,按方中用生麥芽,非取其化食消脹也。誠以人之肝氣宜升,胃氣宜降,凡用重劑降胃,必須少用升肝之藥佐之,以防其肝氣不舒。麥芽生用原善舒肝,況其性能補益胃中酸汁,兼為化食消脹之妙品乎。
效果,將藥煎服一劑,胃中豁然頓開,能進飲食,又連服兩劑,喘與怔忡皆愈。
白話文:
[10.流產後胃部不適]
天津有位二十六歲的張姓女子,在流產後感到胃部飽脹,無法正常進食。
病因,她已經懷孕四個月,自己感覺到胃口總是飽脹,於是請人用手幫忙從上往下推,結果用力過猛推到了肚臍部位,導致了流產。
症狀,流產後,她突然覺得氣血上湧,堵塞在胃部,三天來完全無法進食。稍微活動就會喘不過氣,頭暈眼花,心悸不安,脈搏微弱,兩腳無力。
診斷,這個情況是因為流產後下腹部急劇虛弱,腎臟無法控制住上衝的氣血,導致氣血向上衝擊。衝脈原本就連接著胃部,當氣血上衝,胃氣就不能順利下降(胃氣應該是平穩下降的),因此造成胃部脹滿,無法進食。治療這種情況,如果使用破氣的藥物,可能會讓脹滿消失,但病人可能會因為虛弱而脫力。應該使用強效補藥,同時加上鎮定的藥物,使其向下引導,這樣可以打開上部的鬱結,下腹部的虛弱也能受到補藥的滋養。
處方,大潞參(約12克),生赭石(30克研磨細碎),生懷山藥(30克),熟懷地黃(30克),玄參(24克),淨萸肉(24克),紫蘇子(9克炒熟搗碎),生麥芽(9克)
煎煮成一大杯湯,分兩次溫熱服用。
解釋,方子中使用生麥芽,並不是為了幫助消化。這是因為人的肝氣應該上升,胃氣應該下降,如果使用大量降胃的藥物,必須要少許加入升肝的藥物,防止肝氣不舒。生麥芽能舒緩肝氣,而且它還能補充胃酸,是消化食物和消除脹滿的好藥。
效果,服用了一劑藥後,胃部的不適感瞬間消失了,可以開始進食。再連續服用了兩劑,喘息和心悸的症狀都得到了改善。
3. 11.月閉兼溫疹靨急
天津楊氏女,年十五歲,先患月閉,繼又染溫疹靨急。
病因,自十四歲月信已通,後因肝氣不舒,致月信半載不至,繼又感發溫疹,初見點即靨。
證候,初因月信久閉,已發熱瘦弱,懶於飲食,恆倦臥終日不起。繼受溫疹,寒熱往來,其寒時覺體熱減輕,至熱時,較從前之熱增加數倍,又加以疹初見點即靨,其毒熱內攻。心中煩躁怔忡,劇時精神昏憒,恆作譫語,舌苔白而中心已黃,毫無津液。大便數日未行,其脈覺寒時似近閉塞,覺熱時又似洪大而重按不實,一息五至強。
診斷,此證因陰分虧損將成癆瘵,又兼外感內侵,病連少陽,是以寒熱往來,又加以疹毒之熱,不能外透而內攻,是以煩躁怔忡,神昏譫語,此乃內傷外感兩劇之證也。宜用大劑滋其真陰清其毒熱,更佐以托疹透表之品當能奏效。
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野臺參(三錢),玄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六錢),知母(四錢),連翹(三錢),蟬蛻(二錢)茵陳(二錢),殭蠶(錢半),鮮蘆根(四錢)
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囑其服一劑熱不退時,可即原方再服,若服至大便通下且微溏時,即宜停藥勿服。
復診,將藥煎服兩劑,大熱始退,不復寒熱往來,疹未表出而心已不煩躁怔忡。知其毒由內消,當不變生他故。大便通下一次亦未見溏,再診其脈已近和平,惟至數仍數,和其外感已愈十之八九,而真陰猶未復也。擬再滋補其真陰,培養其血脈,俾其真陰充足,血脈調和,月信自然通順而不愆期矣。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玄參(五錢),地骨皮(五錢),龍眼肉(五錢),北沙參(五錢),生杭芍(三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三診,將藥連服四劑,飲食增加,精神較前振作,自覺諸病皆無,惟腹中間有疼時,此月信欲通而未能即通也。再診其脈已和平四至矣。知方中涼藥宜減,再少加活血化瘀之品。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龍眼肉(六錢)當歸(五錢),玄參(三錢),地骨皮(三錢),生杭芍(三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土鱉蟲(五個大者搗),甘草(錢半),生薑(三片)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效果,此藥連服十劑,腹已不疼,身形已漸胖壯,惟月信仍未至,俾停藥靜候。旬日後月信遂見,因將原方略為加減,再服數劑以善其後。
或問,方書治溫疹之方,未見有用參者。開首之方原以治溫疹為急務,即有內傷亦當從緩治之,而方中用野臺參者其義何居?答曰:《傷寒論》用白虎湯之例,汗吐下後加人參,以其虛也;渴者加人參,以其氣虛不能助津液上潮也。令此證當久病內虧之餘,不但其血分虛損,其氣分亦必虛損。若但知用白虎湯以清其熱,不知加參以助之,而熱轉不清,且更有病轉加劇之時(觀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後附載醫案可知)。此證之用人參,實欲其熱之速退也。且此證疹靨之急,亦氣分不足之故。用參助石膏以清外感之熱,即借其力以托疹毒外出,更可借之以補從前之虛勞。是此方中之用參,誠為內傷外感兼顧之要藥也。
或問,凡病見寒熱往來者,多系病兼少陽,是以治之者恆用柴胡以和解之。今方中未用柴胡,而寒熱往來亦愈何也?答曰:柴胡雖能和解少陽,而其升提之力甚大。此證根本已虛,實不任柴胡之升提。方中茵陳其性涼而能散,最能宣通少陽之鬱熱,可為柴胡之代用品。實為少陽病兼虛者無尚之妙藥也。況又有蘆根亦少陽藥,更可與之相助為理乎?此所以不用柴胡亦能愈其寒熱往來也。
白話文:
[11.月經閉止加上溫疹急症]
天津楊家的女兒,年僅十五,先是月經停止,接著又感染了急性的溫疹。
病因:自她十四歲開始有月經,後來因為肝氣不暢,導致半年沒有月經,接著又得了溫疹,一出現疹點就迅速惡化。
症狀:起初因為月經長期停止,她開始發燒、體弱,對飲食失去興趣,整天疲倦到只能躺在牀上。之後感染溫疹,出現寒熱交錯的情況,感覺到冷的時候,體溫似乎降低,但一發燒,體溫比之前高好幾倍,加上疹子一出現就迅速惡化,熱毒內攻。她心中煩躁不安,精神狀態時好時壞,常說胡話,舌頭上有白色的苔,中間已經變黃,完全沒有口中的濕潤感。大便已經好幾天沒有了,脈象在感覺冷的時候像要堵塞,熱的時候又顯得旺盛,但重壓下卻不實,每分鐘約五次強烈跳動。
診斷:這種情況是因為陰分損耗嚴重,可能發展成肺結核,同時又被外邪入侵,病情影響到了少陽經,因此才會寒熱交錯,加上疹子的熱毒無法外透而向內攻擊,所以才會出現精神混亂,說胡話。這是內傷和外感兩種嚴重情況的綜合症狀。應該使用大劑量的藥物滋補真陰,清除熱毒,再加上一些幫助疹子透出的藥物,應該可以產生療效。
處方:生石膏(二兩,磨碎)、野臺參(三錢)、玄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六錢)、知母(四錢)、連翹(三錢)、蟬蛻(二錢)、茵陳(二錢)、僵蠶(一錢半)、鮮蘆根(四錢)
煎煮成三碗湯,分三次溫熱服用。如果服用一劑後熱度還未退,可以繼續服用同一劑藥,但如果服用到大便通暢且微瀉,就應該停止服用。
復診:服用了兩劑藥後,高熱才開始退去,不再出現寒熱交錯,疹子雖然沒有表露出來,但她的心已經不再那麼焦躁。知道熱毒正在被身體內部消除,應該不會有其他併發症。大便通了一次,並未見稀,再次診脈已經接近平穩,只是脈搏還是快,外感已經好了八九成,但真陰還未完全恢復。計劃再滋補她的真陰,培養她的血脈,讓她的真陰充足,血脈調和,月經自然就會順利,不會再延遲。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玄參(五錢)、地骨皮(五錢)、龍眼肉(五錢)、北沙參(五錢)、生杭芍(三錢)、生雞內金(一錢半,黃色,磨碎)、甘草(二錢)
煎煮成一大碗湯,溫熱服用。
三診:連續服用四劑藥後,她的飲食增加,精神比之前好了許多,她自己感覺所有的病症都消失了,只有偶爾腹部會疼痛,這是月經想要通暢卻未能立即通暢的徵兆。再次診脈已經平穩,知道方中的涼藥應減少,再加一些活血化瘀的藥物。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龍眼肉(六錢)、當歸(五錢)、玄參(三錢)、地骨皮(三錢)、生杭芍(三錢)、生雞內金(一錢半,黃色,磨碎)、土鱉蟲(五個大的,磨碎)、甘草(一錢半)、生薑(三片)
煎煮成一大碗湯,溫熱服用。
效果:連續服用十劑藥後,腹部已經不再疼痛,身形逐漸胖壯,只是月經仍然沒有來,讓她停止服藥,靜待月經來臨。十天後,月經終於來了,因為將原方稍作調整,再服用幾劑,以便鞏固療效。
有人問:醫書上治療溫疹的方法,從未見過使用人參的。開頭的處方主要針對溫疹的急迫,即使有內傷也應緩慢處理,但在方中使用野臺參的原因是什麼?回答:《傷寒論》中使用白虎湯的例子,在出汗、嘔吐、下痢後加入人參,因為身體虛弱;口渴時加入人參,因為氣虛無法促進津液上升。現在這個病例在長期疾病後身體內虛,不僅血液虛弱,氣分也必然虛弱。如果只知道使用白虎湯來清熱,卻不知道加入人參來輔助,那麼熱度反而不會消失,甚至病情可能會惡化(參考白虎加人參湯後附載的醫案)。這個病例使用人參,實際上是希望熱度迅速退去。而且這個病例中疹子迅速惡化的急迫,也是氣分不足的結果。用人參輔助石膏清除外感的熱度,同時利用它的力量幫助疹毒排出,更可以用它補充之前的虛勞。因此,這個處方中使用人參,確實是考慮到內傷和外感的全面藥物。
有人問:所有出現寒熱交錯的病症,多數都是病在少陽經,所以治療時經常使用柴胡來調和。現在的處方中沒有使用柴胡,但寒熱交錯的情況也得到了改善,這是為什麼?回答:柴胡確實能調和少陽經,但它的提升作用非常強烈。這個病例的根本已經虛弱,實際上不能承受柴胡的提升作用。處方中的茵陳性質涼爽且能散熱,最能宣洩少陽經的鬱熱,可以作為柴胡的替代品。對於少陽經的病症加上虛弱的情況,這確實是最好的藥物。況且還有蘆根,也是少陽經的藥物,可以與茵陳相輔相成。因此,即使不用柴胡,也能治療寒熱交錯的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