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錫純

《醫學衷中參西錄》~ 五、醫案 (49)

回本書目錄

五、醫案 (49)

1. 9.產後溫病

天津李氏婦,年二十七歲,於中秋節後得溫病。

病因,產後六日,更衣入廁,受風。

證候,自廁返後,覺周身發冷,更數小時,冷已又復發熱,自用生薑,紅糖煎湯乘熱飲之,周身得汗稍愈,至汗解而其熱如故。遷延兩日熱益盛,心中煩躁作渴。急延愚為診視,見其滿面火色,且微喘,診其脈象洪實,右部尤甚,一分鐘九十三至。舌苔滿布白而微黃,大便自病後未行。

白話文:

患者從廁所回來後,感覺全身發冷,幾個小時後,冷意又變成發熱。患者自行用生薑和紅糖煮湯喝,熱飲後全身出汗有所好轉,但出汗後熱度又和之前一樣。拖延了兩天,熱度更加劇烈,心中煩躁口渴。患者急忙請我診治,我看到他的臉色紅潤,並且呼吸微喘。檢查脈象,發現脈象洪實,尤其是右手脈象更加明顯,每分鐘跳動 93 次。舌苔佈滿白色且略帶黃色,自從生病後大便不通。

診斷,此乃產後陰虛生內熱,略為外感拘束而即成溫病也。其心中煩躁而渴者,因產後腎陰虛損,不能上達舌本,且不能與心火相濟也。其微喘者,因腎虛不能納氣也。其舌苔白而微黃者,熱已入陽明之府也。其脈洪實兼數者,此陽明府熱已實,又有陰虛之象也。宜治以白虎加人參湯更少為變通之,方於產後無礙。

白話文:

這個患者是在產後,由於體內陰液不足而產生內熱,再加上外感風寒邪氣的約束,所以就形成了溫病。

患者心中煩躁、口渴,是因為產後腎陰虛損,不能滋潤舌根,也無法與心火相協調所致。

患者微喘,是因為腎虛不能收納氣息所致。

舌苔白而微黃,表明熱邪已經侵入陽明胃腸。

脈象洪實兼數,表示陽明胃腸熱盛,同時兼有陰虛的症狀。

治療宜採用白虎湯加人參,稍作調整,這樣對於產後恢復無礙。

處方,生石膏(三兩搗細),野臺參(四錢),玄參(一兩),生懷山藥(八錢),甘草(三錢)

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

白話文:

藥方:

  • 生石膏:三兩(約 90 克),搗碎
  • 野臺參:四錢(約 12 克)
  • 玄參:一兩(約 30 克)
  • 生懷山藥:八錢(約 24 克)
  • 甘草:三錢(約 9 克)

方解,按此方即白虎加人參湯,以玄參代知母,生山藥代粳米也。傷寒書中用白虎湯之定例,汗吐下後加人參,以其虛也;渴者加人參,以其津液不上潮也,至產後則虛之尤虛,且又作渴,其宜加人參明矣。至以玄參代知母者,因玄參《神農本草經》原謂其治產乳余疾也。以生山藥代粳米者,因山藥之甘溫既能代粳米和胃,而其所含多量之蛋白質,更能補益產後者之腎虛也。如此變通,其方雖在產後用之,可毫無妨礙,況石膏《神農本草經》原謂其微寒,且明載其主產乳乎。

白話文:

這個藥方就是白虎加人參湯,其中用玄參代替知母,用生山藥代替粳米。

《傷寒論》中使用白虎湯的一般規律是:在出汗、嘔吐、腹瀉之後,加人參補虛;口渴者加人參,因為津液不能上潮;產後身體虛弱,又口渴,尤其需要加人參。

用玄參代替知母,是因為《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玄參可以治療產後乳房疾病。

用生山藥代替粳米,是因為山藥性甘溫,既可以代替粳米和胃,而且它所含的大量蛋白質,還能夠補益產後腎虛。

這樣變通之後,這個藥方用於產後也沒有什麼妨礙。況且《神農本草經》中記載,石膏性微寒,並且明確指出它可以治療產後乳房疾病。

復診,服藥一劑,熱退強半,渴喘皆愈。脈象已近和平,大便猶未通下。宜大滋真陰以退其餘熱,而復少加補氣之藥佐之。誠以氣旺則血易生,即真陰易復也。

白話文:

再次診脈,服用了第一劑藥物後,高燒已經退去了一大半,口渴和喘息的症狀也都痊癒了。脈象已經接近正常,但是大便仍然不通暢。

現在應該重點滋養真正的陰氣,以退去殘餘的熱氣,同時也要稍微添加一些補氣的藥物輔助治療。這是因為氣血旺盛了,血液就可以產生,真正的陰氣也就容易恢復。

處方,玄參(二錢),野黨參(五錢)

共煎湯兩盅,分兩次溫飲下。

效果,將藥煎服兩劑,大便通下,病遂全愈。

2. 10.流產後滿悶

天津張姓婦年二十六歲,流產之後胃脘滿悶,不能進食。

病因,孕已四月,自覺胃口滿悶,倩人以手為之下推,因用力下推至臍,遂至流產。

證候,流產之後,忽覺氣血上湧充塞胃口,三日之間分毫不能進食。動則作喘,頭目眩暈,心中怔忡,脈象微弱,兩尺無根。

白話文:

症狀: 流產後,突然感到氣血上湧,充斥胃部。三天來完全無法進食。一動就喘,頭暈目眩,心悸,脈搏微弱,兩尺脈位無力。

診斷,此證因流產後下焦暴虛,腎氣不能固攝沖氣,遂因之上衝。夫衝脈原上隸陽明胃府,其氣上衝胃氣即不能下降(胃氣以息息下行為順),是以胃中脹滿,不能進食。治此等證者,若用開破之藥開之,脹滿去而其人或至於虛脫。宜投以峻補之劑,更用重鎮之藥輔之以引之下行,則上之郁開而下焦之虛亦即受此補劑之培養矣。

白話文:

診斷,這個病症是因流產後下腹部氣血虛弱,腎氣無法固攝生殖之氣,導致沖脈之氣上衝。沖脈原本隸屬於陽明胃府,其氣上衝會使胃氣無法下降(胃氣正常運作是持續性地往下運行),因此胃部脹滿,無法進食。治療這種病症,如果使用發散藥物,雖然脹滿會緩解,但患者可能會虛弱到昏倒。應該使用補氣的藥材,再搭配鎮靜的藥物輔助引導氣血往下運行,這樣上焦的鬱滯才會消除,而下焦的虛弱也會因為這些補氣藥物的滋養而改善。

處方,大潞參(四錢),生赭石(一兩軋細),生懷山藥(一兩),熟懷地黃(一兩),玄參(八錢),淨萸肉(八錢),紫蘇子(三錢炒搗),生麥芽(三錢)

共煎湯一大盅,分兩次溫服下。

白話文:

處方:

  • 人參(4錢)
  • 生赭石(1兩,研磨成細粉)
  • 生懷山藥(1兩)
  • 熟地黃(1兩)
  • 玄參(8錢)
  • 山茱萸肉(8錢)
  • 紫蘇子(3錢,炒熟並搗碎)
  • 生麥芽(3錢)

方解,按方中用生麥芽,非取其化食消脹也。誠以人之肝氣宜升,胃氣宜降,凡用重劑降胃,必須少用升肝之藥佐之,以防其肝氣不舒。麥芽生用原善舒肝,況其性能補益胃中酸汁,兼為化食消脹之妙品乎。

效果,將藥煎服一劑,胃中豁然頓開,能進飲食,又連服兩劑,喘與怔忡皆愈。

白話文:

按照處方,使用生麥芽,並不是為了幫助消化和消除腹脹。而是因為人的肝氣應該上升,胃氣應該下降。凡是使用強降胃氣的藥物時,必須同時少用一些幫助肝氣上升的藥物,以防止肝氣鬱結。生麥芽具有疏肝的作用,而且能夠補充胃中的胃酸,所以兼具消化和消脹的功效。

3. 11.月閉兼溫疹靨急

天津楊氏女,年十五歲,先患月閉,繼又染溫疹靨急。

病因,自十四歲月信已通,後因肝氣不舒,致月信半載不至,繼又感發溫疹,初見點即靨。

證候,初因月信久閉,已發熱瘦弱,懶於飲食,恆倦臥終日不起。繼受溫疹,寒熱往來,其寒時覺體熱減輕,至熱時,較從前之熱增加數倍,又加以疹初見點即靨,其毒熱內攻。心中煩躁怔忡,劇時精神昏憒,恆作譫語,舌苔白而中心已黃,毫無津液。大便數日未行,其脈覺寒時似近閉塞,覺熱時又似洪大而重按不實,一息五至強。

白話文:

症狀:

起初是由於月經長期不來,已經出現發熱、消瘦虛弱、懶得吃東西、整天疲倦臥牀不起的現象。後來又感染了溫疹,寒熱交替。寒的時候覺得體熱減輕,熱的時候比以前增加了好幾倍。而且疹子一開始出現就化膿,表明毒熱已經內攻。

心中煩躁不安,劇烈的時候精神恍惚,經常胡言亂語。舌苔白色,但是中間已經發黃,沒有任何津液。大便幾天都沒有排出。脈象在寒的時候感覺接近閉塞,在熱的時候又感覺洪大而重按不實,一分鐘約五十次,十分有力。

診斷,此證因陰分虧損將成癆瘵,又兼外感內侵,病連少陽,是以寒熱往來,又加以疹毒之熱,不能外透而內攻,是以煩躁怔忡,神昏譫語,此乃內傷外感兩劇之證也。宜用大劑滋其真陰清其毒熱,更佐以托疹透表之品當能奏效。

白話文:

這一名患者是因為體內陰分不足,接近得了癆病,再加上外邪入侵,疾病侵犯了少陽經,所以會出現寒熱交替。同時,疹子的毒熱無法排出體外,反而內攻,導致煩躁不安、精神恍惚、昏迷胡言亂語。這種情況是內傷和外感都非常嚴重的證候。

治療方法應當使用大劑量的藥物來滋養真陰,清除毒熱。另外,再配合一些幫助疹子透發的藥物,這樣才能取得效果。

處方,生石膏(二兩搗細),野臺參(三錢),玄參(一兩),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六錢),知母(四錢),連翹(三錢),蟬蛻(二錢)茵陳(二錢),殭蠶(錢半),鮮蘆根(四錢)

共煎湯三盅,分三次溫飲下。囑其服一劑熱不退時,可即原方再服,若服至大便通下且微溏時,即宜停藥勿服。

白話文:

藥方:

  • 生石膏(2 兩,搗碎)
  • 野生黨參(3 錢)
  • 玄參(1 兩)
  • 生懷山藥(1 兩)
  • 大甘枸杞(6 錢)
  • 知母(4 錢)
  • 連翹(3 錢)
  • 蟬蛻(2 錢)
  • 茵陳(2 錢)
  • 殭蠶(1.5 錢)
  • 鮮蘆根(4 錢)

復診,將藥煎服兩劑,大熱始退,不復寒熱往來,疹未表出而心已不煩躁怔忡。知其毒由內消,當不變生他故。大便通下一次亦未見溏,再診其脈已近和平,惟至數仍數,和其外感已愈十之八九,而真陰猶未復也。擬再滋補其真陰,培養其血脈,俾其真陰充足,血脈調和,月信自然通順而不愆期矣。

白話文:

第二次回診,服用了兩劑湯藥後,高燒開始退了,不再有寒熱交替的現象,疹子還沒發出來但心緒已經不煩躁不安了。可以知道病毒已經逐漸從體內消退,不應再出現其他變化。大便也順利排出一次,但未見溏瀉,再次診脈時已經接近平和,只有脈搏仍略快,但外感幾乎已經痊癒,只是真陰尚未恢復。建議再滋補真陰,調養血脈,讓真陰充足,血脈調和,月經自然會順暢,不再延遲。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玄參(五錢),地骨皮(五錢),龍眼肉(五錢),北沙參(五錢),生杭芍(三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甘草(二錢)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白話文:

藥方:

  • 生懷山藥:1兩
  • 大甘枸杞:1兩
  • 玄參:5錢
  • 地骨皮:5錢
  • 龍眼肉:5錢
  • 北沙參:5錢
  • 生杭芍:3錢
  • 生雞內金(搗成黃色粉末):0.75錢
  • 甘草:2錢

三診,將藥連服四劑,飲食增加,精神較前振作,自覺諸病皆無,惟腹中間有疼時,此月信欲通而未能即通也。再診其脈已和平四至矣。知方中涼藥宜減,再少加活血化瘀之品。

白話文:

三診: 服用了四劑藥物後,飲食量增加,精神比之前好轉,自覺其他病症都消失了,但腹部有時會疼痛。這表明月經即將來潮,但還沒有完全通暢。再次診脈,脈搏已經平穩有四次。得知處方中的寒涼藥物應該減少,再稍微增加一些活血化瘀的藥材。

處方,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龍眼肉(六錢)當歸(五錢),玄參(三錢),地骨皮(三錢),生杭芍(三錢),生雞內金(錢半黃色的搗),土鱉蟲(五個大者搗),甘草(錢半),生薑(三片)

共煎湯一大盅,溫服。

白話文:

處方包含生懷山藥一兩、大甘枸杞一兩、龍眼肉六錢、當歸五錢、玄參三錢、地骨皮三錢、生杭芍三錢、生雞內金一錢半(搗成黃色)、土鱉蟲五個大者(搗碎)、甘草一錢半、生薑三片。

將所有材料共煎成一大碗湯,溫熱後服用。

效果,此藥連服十劑,腹已不疼,身形已漸胖壯,惟月信仍未至,俾停藥靜候。旬日後月信遂見,因將原方略為加減,再服數劑以善其後。

白話文:

效果,患者服用此藥十帖之後,腹痛已經消失,體型也漸漸恢復健康,但月經仍未恢復。因此暫時停藥,靜候其恢復。半個月後,月經終於來了。於是稍作調整原方的藥材比例,再服用幾帖藥,以鞏固療效。

或問,方書治溫疹之方,未見有用參者。開首之方原以治溫疹為急務,即有內傷亦當從緩治之,而方中用野臺參者其義何居?答曰:《傷寒論》用白虎湯之例,汗吐下後加人參,以其虛也;渴者加人參,以其氣虛不能助津液上潮也。令此證當久病內虧之餘,不但其血分虛損,其氣分亦必虛損。若但知用白虎湯以清其熱,不知加參以助之,而熱轉不清,且更有病轉加劇之時(觀白虎加人參以山藥代粳米湯後附載醫案可知)。此證之用人參,實欲其熱之速退也。且此證疹靨之急,亦氣分不足之故。用參助石膏以清外感之熱,即借其力以托疹毒外出,更可借之以補從前之虛勞。是此方中之用參,誠為內傷外感兼顧之要藥也。

白話文:

有人問道,方書中治療溫疹的方劑,沒有看到含有人參的。開端的方劑原本以治療溫疹為首要任務,即使有內傷也應該緩慢治療,方劑中使用野臺參的用意是什麼?

回答說:《傷寒論》中使用白虎湯的例子就是,發汗、嘔吐、瀉下後加入人參,是因為患者虛弱;口渴的人加入人參,是因為氣虛導致津液無法上行。本病徵應為久病內虛所致,不僅血虛,氣虛也必然存在。如果只知道用白虎湯來清熱,卻不知加入人參來輔助,那麼熱症可能無法清除,甚至病情會加重(白虎湯加人參、山藥代替粳米湯的附載醫案中可知)。本病徵使用人參,實際上是為了使熱邪迅速退去。此外,本病徵的疹子急劇,也是氣虛不足所致。用人參輔助石膏清外感熱,就是藉助其力量將疹毒排出體外,同時還可以彌補既往的虛勞。因此,此方中使用人參,確實是兼顧內傷外感的要藥。

或問,凡病見寒熱往來者,多系病兼少陽,是以治之者恆用柴胡以和解之。今方中未用柴胡,而寒熱往來亦愈何也?答曰:柴胡雖能和解少陽,而其升提之力甚大。此證根本已虛,實不任柴胡之升提。方中茵陳其性涼而能散,最能宣通少陽之鬱熱,可為柴胡之代用品。實為少陽病兼虛者無尚之妙藥也。況又有蘆根亦少陽藥,更可與之相助為理乎?此所以不用柴胡亦能愈其寒熱往來也。

白話文:

有人發問,凡是患有寒熱交替的疾病,大多是少陽之病兼有,所以治療時常會使用柴胡來調和。現在這個方劑中沒有用柴胡,但寒熱交替的症狀也好了,這是為什麼呢?

回答:柴胡雖然可以調和少陽之氣,但它的升提之力很強。而這種症狀的根本原因是身體虛弱,承受不了柴胡的升提作用。方劑中使用的茵陳性涼,且有疏散的作用,最能宣通少陽之氣的鬱熱,可以作為柴胡的替代品。對於少陽病兼有虛證的患者來說,它是非常好的藥物。況且方劑中還有蘆根,也是少陽之藥,更能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嗎?這就是為什麼不用柴胡也能治癒寒熱交替的原因。